東方網11月30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眼下正值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熱映階段,細心的網友從影片中發現,一個類似水母的錐型透明物體被拴在救生艇旁,它被認為是利用太陽能收集淡水的工具。一位有20多年航海經驗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遠洋船上通常配有專門的造水機以供淡水,且救生艇上存有桶裝水,而電影裡該裝置獲取的淡水量可能微乎其微。在國外購物網站上,有類似裝置售賣,且被劃分在「戶外運動」商品類目中,用於緊急情況。
【好奇】
「白色水母」是幹什麼用的
「電影裡那個白色水母一樣的設備是幹什麼用的?是做淡水用的蒸餾器嗎?」影片中,這個圓錐型裝置出現的頻率很低,導演也沒有給它特寫鏡頭和使用畫面,但還是有網友敏銳地捕捉到這個細節,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
對此,來自果殼網的「Greeny」查閱了部分公開資料,肯定了「太陽能海水蒸餾器」的說法,並給出了幾張類似裝置的照片,甚至還介紹了一種用普通飲料瓶裁剪成圓錐型、自製該裝置的方法。
相關討論開始在微博上升溫,其中不止一位網友說「還以為是捕魚用的」。一位廣州微博用戶「愛玩具的小孩」稱:「在野外生存甚至沙漠中都會用到類似的工具,在野外可以飲用的水很難得,蒸餾是最簡單快速的淨水方法。」
但也有人質疑稱,這樣收集的淡水夠喝嗎?
【原理】
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蒸餾
其實,該裝置的原理比較簡單:藉助安置在底端的充氣囊,圓錐型容器漂浮在海上,太陽光穿過透明容器,使裡面的海水蒸發,水蒸氣上升到容器穹頂處遇冷凝結,小水滴順著容器內壁流入下方的環狀存水槽中。
通常,環狀存水槽上會分出一條管道,引導淡水流入另一端連接的水袋裡;但也有相對簡易的裝置,不連接水袋,倒轉裝置,把裡面收集到的淡水直接倒出。
該原理中,保證容器相對密閉,從而維持容器內外溫度差很重要。
【追問】
這樣蒸餾的水能不能喝
華東師範大學高分子化學專業研究生閆欣說,海水之所以不能喝,是因為它含有大量鹽類和多種礦物質,雖然其中一些元素為人體所必需,但由於海水中的礦物元素濃度過高,進入人體後,反倒會在滲透壓作用下使人失水。用上述蒸餾方法得到的淡水則過濾掉了大量礦物元素,這和實驗室裡獲取蒸餾水的原理相同,用它來應急應該沒有問題,但不能作為日常飲用水長期喝。
至於陸地上那些可能被汙染的水源,他認為,同理可以過濾掉汙水中的雜質,但僅靠太陽能蒸餾無法保證消滅水中可能含有的細菌等,因此對於這種情況下得到的淡水,其安全性應引起警惕。
【用途】
網上有賣,也適合野外極端環境
記者昨天在海外購物網站上搜索到類似裝置「solar still(太陽能蒸餾器)」,但商品種類很少,多被歸在「戶外運動」類目中。
以其中某款為例,它的售價超過200美元,重量約為一公斤,號稱只需太陽光,每天可以從海水中收集0.5升-2升淡水,並稱這種方法已被世界各地的軍方和民間使用超過40年。
在該商品的介紹中,反覆提到了「Emer-gency(緊急情況)」這個詞,說明它是在非常時期的應急裝置。它不但能從海水中蒸餾出淡水,也適用於在野外極端環境下。
【現狀】
遠洋船「造水機」靠燃料蒸餾海水
昨天,記者採訪了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孟海輪」船舶政委閆華中。這位有20多年航海經驗的海運業內人士稱,利用太陽能蒸發海水從而獲取淡水的原理是可行的,但他沒在實踐中見過電影裡的這種裝置。
據閆華中介紹,每條遠洋船通常配有兩艘救生艇和五六支救生筏,救生艇上會常年存放十幾件用大白塑料水壺密封的桶裝水,每件有數十升容積。「這些水是應急用的,大概每半年更換一次,」他說,這些水在理論上能維持全部船員(通常有20多人)一周左右的生存需要。事實上,遠洋船上確實有用類似原理獲取淡水的裝置,但它的蒸餾動力來自船上的燃料而非太陽能。閆華中說,遠洋船上配有專門的「造水機」,靠燃料蒸餾海水,再冷凝得到淡水,用這種大型裝置每天能生產數十噸淡水,而算上飲用、洗漱、船上設備冷卻等各種用途,船上每天消耗的淡水量不過10噸-15噸,船上的淡水艙通常能存300噸水。
他認為,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太陽能蒸餾裝置所獲取的淡水量可能微乎其微,「如果它的實用性很強,大船上不早就配置了嗎?」
【延伸】
太陽能海水淡化處於起步階段
據研究資料考證,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成功進行過用蒸餾法從海水中提取淡水的實驗,這給隨後航海業中的淡水供給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此後至今,世界各地的人就不斷地從實踐中嘗試改進海水淡化的方式,其中就包括太陽能。
與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相比,利用太陽能蒸餾的方法具有節能環保等優點,但目前這種方法並不成熟,考慮到太陽能發電成本仍然較高,因此它的實際經濟價值尚無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