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臺四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均從6月29日實施,其中規定——
近日,省衛生計生委公布四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包括酸菜常溫保質期不超過12個月,即食海鮮色澤呈淡褐色或深褐色,餐飲具消毒單位不得建在居民樓裡等。
四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將從6月29日正式實施。
酸菜:自然光下目測無外來雜質
酸菜定義:酸菜是以大白菜或甘藍為原料,經乳酸菌在厭氧條件下充分發酵而製成的蔬菜製品。
酸菜原料:要求白菜無泥根、無變質,甘藍無泥根、無變質,食鹽、生產加工用水及其他原料符合相關規定。
感官要求:自然光線下色澤葉呈淡黃色至黃褐色,幫呈半透明白色至深黃色,允許保質期內顏色略微變暗;口嘗、手捏、目測酸菜質地脆嫩,無發黏、腐爛現象;口嘗、鼻嗅具有酸菜特有的酸香味,無異味;自然光線下目測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
保質期:預包裝產品常溫下不超過12個月。
標準中也對酸菜的淨含量、固形物、總酸、亞硝酸鹽、食鹽、大腸菌群等提出相應要求。
即食海參:需呈淡褐色或深褐色
分類:根據加工工藝不同,主要分為水發和非水發類即食海參。
感官要求:色澤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等海參固有顏色,有光澤;組織形態肉質組織正常,個體完整,有彈性;具有本品固有的滋、氣味,無異味;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品嘗時無異物感。
貯存:應貯存於0℃~4℃或(-18±2)℃的庫房內,倉庫清潔,嚴禁與有毒、有害、易腐蝕的物品同庫混放,產品應有墊離,離牆20cm,離地10cm。
保質期:0℃~4℃保存,3個月;(-18±2)℃以下保存,12個月。
即食海參的地方標準適用於經過加工處理,可直接食用,或經過簡單緩化處理即可食用的海參產品。標準中也對即食海參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作出要求。
餐飲具消毒單位:不得在居民樓內
餐飲具集中消毒的地方標準適用於具有消毒服務的條件和能力,能夠為餐飲服務者提供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的機構、單位或生產企業。
選址標準: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不得建於居民樓內;廠區周圍30米內應無垃圾堆、旱廁等可能汙染生產環境的開放式汙染源。廠區環境應環境整潔、合理布局,各功能區域劃分明顯,並有適當的分離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汙染;廠區內的道路應以硬質材料鋪設;空地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揚塵;宿舍、食堂等生活區應與生產區保持適當距離。
同時標準也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的廠房與車間設計與布局、消毒設施及設備、生產人員的個人衛生等進行了規定。
另外,本次公布的標準中也規定了雞肝、雞肉中金剛烷胺、金剛乙胺殘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方法。此標準適用於雞肝、雞肉中金剛烷胺、金剛乙胺殘留量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