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方精雲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2020-11-30 中國林業新聞網

  本報訊  記者鐵錚報導  美國生態學會將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4月16日,該學會公布獲獎者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雲因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作出傑出貢獻,成為本屆唯一獲獎者。

  「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是國際生態學界最具影響的獎項之一,由美國生態學會設立,授予對生態學作出傑出貢獻的非美籍生態學家,每年僅有一名生態學家入選。

  方精雲,1982年畢業於安徽農學院林學系,同年考入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成為政府派遣出國研究生,現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學術所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他長期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植被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遙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內最早系統開展了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研究,系統研究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及變化,構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尺度的陸地碳循環框架。

  他的主要貢獻還有:發展了大尺度植被動態的研究方法,豐富了區域植被格局和動態變化的理論;系統研究了我國植物多樣性大尺度格局及形成機制,豐富和發展了生物多樣性的有關理論;較系統地開展了我國植物化學計量學研究,評估了我國及世界主要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趨勢等。他發表論著420多篇,被國內外引用超3.5萬次。他把生態學研究與解決國家需求相結合,向中央政府提交了7份諮詢報告。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記者今天(4月17日)獲悉,美國生態學會4月16日公布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the Whittaker Distinguished Ecologist Award)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學術所長方精雲因在陸地生態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得該獎項。
  • 城環方精雲院士獲美國生態學會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生態學會公布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研究中心方精雲院士因「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的傑出貢獻」獲此殊榮(https://www.esa.org/esa/ecological-society-of-america-announces-2019-award-recipients/)。
  •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頒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系首位得獎中國人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頒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系首位得獎中國人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見習記者 楊喆 2019-08-24 08:42
  • 雲南大學校長首次以聘任方式產生,中科院院士方精雲獲任
    4月23日,持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雲南大學迎來一名「院士校長」。據云南網報導,當日,雲南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
  •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國際生態學大獎
    當地時間8月12日,在美國路易斯維爾舉辦的第104屆美國生態學會頒發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方精雲應邀出席並領獎。該獎由美國生態學會主席頒發。方精雲領獎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由美國生態學會設立,旨在紀念享譽世界的傑出生態學家羅伯特·惠特克。
  • 雲南省委省政府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云為雲南大學校長
    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楊林同志另有任用。  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宣讀省委任職文件並講話。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首次以聘任方式產生雲南大學校長,相信在新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必將為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帶來新的契機。
  • 中科院院士任雲南大學校長 系安徽懷寧人(圖)
    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 聊時局(ID:shijuguanzhu)注意到,方精雲系安徽懷寧人。 公開簡歷顯示,方精雲,生態學家,男,1959年7月生,安徽懷寧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1989年獲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雲南省委省政府聘任中科院院士方精云為雲南大學校長
    經雲南省委決定:林文勳(原雲南大學校長)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楊林(原雲南大學黨委書記)另有任用。
  • 他是獲此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填補全球這一領域研究空白,45歲當選院士!
    務實而創新、執著而勇敢,他就是安徽農業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雲。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理學部副主任、中科院植物所學術所長。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雲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植被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全球變化與碳循環、生態草業等方面的研究。
  • 訃告 | 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院士逝世
    、著名植物生態學家、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點10分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張新時院士1934年6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1955年畢業於北京林學院森林系,198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系統學系獲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諾獎」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該所所長王中林23日榮獲享有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埃尼獎(Eni Award),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該獎與計算機界圖靈獎、數學界菲爾茲獎等並稱為領域性最高獎項。
  • 三名外國科學家獲中科院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左2)與獲得2018年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的施春風(左1)、尼爾斯·克裡斯蒂安·斯坦塞斯(左3)及小池俊雄教授合影。圖片由中科院提供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袁全)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17日在京頒發。
  • 院士敲門磚!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是由愛國企業家捐資設立的重量級官方獎項,每年均由分管國家科技工作的大人物親自頒獎,獲得該獎的科學家往往是院士或未來極具潛力的院士種子選手,所以何梁何利獎又被譽為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 享年86歲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官方微信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點10分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 定西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 系首位獲維加獎...
    原標題: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系首位獲維加獎的亞洲科學家  中國甘肅網1月4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記者 牛小棟 石建強 張新建)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
  • 86歲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9月已有3位兩院院士離世
    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時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5日5點10分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中科院官網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張俐娜院士近十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項目10多項,總經費約1300萬元。基礎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410餘篇,其中370篇發表在國際SCI源刊;主編專著3部;獲準專利62項;獲省級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獲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Anselme Payen)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