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記者今天(4月17日)獲悉,美國生態學會4月16日公布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the Whittaker Distinguished Ecologist Award)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學術所長方精雲因在陸地生態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得該獎項。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生態學領域的重要獎項。

方精雲長期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植被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遙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先後發表論著420餘篇,其中在《科學》、《自然》和《美國科學院院刊》等期刊發表論文17篇,國內外引用超過3.5萬次。

方精雲在國內最早系統開展了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研究,系統研究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及變化,構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尺度的陸地碳循環框架;發展了大尺度植被動態的研究方法,豐富了區域植被格局和動態變化的理論;系統研究了我國植物多樣性大尺度格局及形成機制,豐富和發展了生物多樣性的有關理論;較為系統地開展了我國植物化學計量學研究,提出了「限制元素穩定性假說」,糾正了學術界長期以來的認識誤區;較為系統評估了我國及世界主要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對氣候變化的若干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分析,為我國政府應對氣候談判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開展生態學基礎研究的同時,方精雲也非常注重研究和解決國家需求與社會發展中的生態學問題,通過科技政策諮詢、參與政府決策、學科建設等方式,在我國氣候變化談判、草原地區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科技評級體系建設、生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先後向中央政府提交諮詢報告7份,一些重要諮詢和社會服務工作在學界和政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關於我國及世界主要國家碳排放的系統研究為我國制定氣候變化政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他與同事們合作,提出的「生態草牧業」理論,成為我國一項重要農業政策,在全國多地示範推廣,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美國生態學會成立於1915年,是生態學領域人數最多、國際影響最大的學會。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由美國生態學會設立,旨在紀念享譽國際的傑出生態學家羅伯特·惠特克(Robert Harding Whittaker)。該獎授予對生態學作出傑出貢獻的非美籍生態學家,每年僅有一名生態學家入選,是國際生態學界最具影響的獎項之一。(丁佳)

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城環方精雲院士獲美國生態學會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生態學會公布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研究中心方精雲院士因「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的傑出貢獻」獲此殊榮(https://www.esa.org/esa/ecological-society-of-america-announces-2019-award-recipients/)。
  • 中科院院士方精雲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本報訊  記者鐵錚報導  美國生態學會將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4月16日,該學會公布獲獎者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雲因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作出傑出貢獻,成為本屆唯一獲獎者。
  •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頒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系首位得獎中國人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頒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系首位得獎中國人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見習記者 楊喆 2019-08-24 08:42
  •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國際生態學大獎
    當地時間8月12日,在美國路易斯維爾舉辦的第104屆美國生態學會頒發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方精雲應邀出席並領獎。該獎由美國生態學會主席頒發。方精雲領獎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由美國生態學會設立,旨在紀念享譽世界的傑出生態學家羅伯特·惠特克。
  • IPCC獲諾貝爾和平獎 秦大河代表中國科學家領獎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其主要貢獻是近20年來IPCC先後4次發布評估報告,告誡世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所致,並提出了阻止氣候繼續變暖趨勢的對策與方法。頒獎儀式於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
  • 中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 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此前,肝臟及器官移植開拓者、2012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得者託馬斯·斯塔茲爾博士,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哈維·阿爾特博士,美國肝病研究學會主席安娜·洛克博士等,也曾獲得該獎。
  • 施一公等5位中國科學家獲《自然》傑出導師獎
    據《中國青年報》12月9日報導,2015年《自然》傑出導師獎今天對外揭曉,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在內的5位中國科學家獲得這一獎項。該獎由全球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總編Sir Philip Campbell博士創立,為強調導師啟發學生(年輕科學家)的重要性而設,每年專注於一個特定國家或者地區自2005年以來,已表彰了28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導師。
  • 中國科學家國際首獲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幅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水科學領域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已於當地時間14日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他是獲此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填補全球這一領域研究空白,45歲當選院士!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近400篇,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一等獎等。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生態學卷》等。2019年,美國生態學會第104 屆年會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舉行,方精雲憑藉30 年來"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獲頒"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2019-07-06 04: 2019年07月06日 04:51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我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 首位中國科學家獲這領域最高金獎 背後故事更傳奇
    原標題:首位中國科學家獲國際這個領域最高金獎!背後的故事更傳奇……7月4日,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從農村娃到高考落榜生,從中專直接考上研究生,放棄國外科研條件回國,他的故事有些「傳奇」。。。。。。
  • 中科院10人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位。中國科學院此次共有10位科學家獲獎(詳見名單)。中國科學院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名單姓名獎項類別工作單位葉向東
  • 訃告 | 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院士逝世
    訃 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 張新時院士1934年6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1955年畢業於北京林學院森林系,198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系統學系獲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 中國科學家,首獲此殊榮!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趙永新攝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材料學院教師趙宇亮、汪衛華、李晉閩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本次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位。國科大材料學院三位教師趙宇亮院士、汪衛華院士、李晉閩研究員獲獎。
  •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以上三人因發現治療蛔蟲寄生蟲新療法獲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報導指出,隨後,物理學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11:45公布,化學獎最早將于于當地時間10月7日上午11:45公布,和平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11:00公布,經濟學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12日下午13:00公布,文學獎的具體公布時間待定。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 享年86歲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官方微信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點10分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 中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中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8/8) "← →"翻頁
  • 國人何時再獲諾獎:一個沉默的話題
    科學網作者:李明陽  諾獎中的和平獎、文學獎,由於多多少少涉及了一些政治因素,或者評價標準比較模糊,其公正性、權威性存在些許爭議。其他四個獎項,尤其是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學科的諾獎提名,通常都沒有多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