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團隊博士後在Nature子刊撰文探究暗激子與...

2021-01-1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興起了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潮,如厚度小於1nm的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有望推進集成電路進一步朝小型化和節能化邁進。其中,對二維材料激子光電行為的研究,在太陽能轉化,析氫反應制氫和高效光電二極體已展現特殊優勢,尤其是其具有特殊的谷自旋而在量子信息處理和存儲方面具有重要應用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相較於通常可直接探測的亮激子,暗激子因為自旋封閉,不能弛豫到較低的能級,因而具有更長的壽命,使其在作為量子比特方面更有應用前景。但是有一個挑戰就是暗激子缺少谷自旋這一特殊的谷自由度,這也導致人們不能像探測亮激子一樣用光子來讀取其自旋態,也即無法了解量子比特所攜帶的信息。近日,交大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史夙飛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Emerging Photoluminescence from the Dark-Exciton Phonon Replica in Monolayer WSe2」的研究論文 (Nat. Commun. (2019) 10:2469, doi.org/10.1038/s41467-019-10477-6)。通過低溫光致發光光譜 (PL),在高質量的BN/WSe2/BN三明治結構器件中發現,自旋禁閉的暗激子可以通過位於Γ點手性E』』聲子的相互作用,從而和自旋允許的亮激子相互耦合,同時釋放一個手性聲子和一個圓偏光子。因此,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全新的合二為一的準粒子(X_D^R),不僅具有暗激子的長壽命,同時還有亮激子的量子性質,為開發下一代量子信息處理和存儲器件提供堅實基礎。

圖1 暗激子和聲子相互作用示意圖

首先,通過PL隨磁場強度的變化發現(圖2),由於塞曼效應,激子態X_D^R展現和暗激子X_D類似的光譜行為,都呈現一個V字形圖案;同時可以通過線性擬合得到X_D^R和X_D的g值在誤差範圍內相當,分別為-9.4和-9.3。

圖2 BN/WSe2/BN三明治結構器件PL在磁場下的塞曼效應

其次,通過改變不同載流子濃度,發現X_D^R和X_D都只出現在接近電中性的區域,排除X_D^R是帶電暗激子的可能,並且X_D^R和X_D的在光譜上的能量差為21.6 meV。

圖3 BN/WSe2/BN三明治結構器件不同載流子濃度下的PL性質


圖4 二階微擾理論揭示暗激子與聲子的相互作用機制

最後,藉助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E』』模的聲子能量21.8 meV,與X_D^R和X_D在光譜上的能量差21.6 meV高度重合。並通過二階微擾理論揭示,自旋禁閉的暗激子可以通過位於Γ點手性E』』聲子的相互作用,從而和自旋允許的亮激子相互耦合,同時釋放一個手性聲子和一個圓偏光子。

該研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同時具有暗激子長壽命和亮激子谷自旋性質的準粒子,為開發基於TMDs的新型量子光電器件提供有力平臺。論文的共同一作是李志鵬博士,博士生王天盟和金晨皓博士。共同通訊作者是任天輝教授,史夙飛教授和曹霆博士。另外還包括FSU的博士生路正光,日本的Taniguchi和Watanabe 博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Tongay教授,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Li Yang教授和美國國家高磁實驗室的Smirnov博士。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477-6


相關焦點

  • ...學院任天輝教授團隊博士後在Nature子刊撰文探究暗激子與聲子的...
    近日,交大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史夙飛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Emerging Photoluminescence from the Dark-Exciton Phonon Replica in Monolayer WSe2」的研究論文 (Nat.
  • 化院任天輝教授團隊李志鵬博士後在谷間激子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但是亮激子的壽命非常短,一般只有幾到幾十皮秒,成為開發其應用潛能的最大挑戰。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李志鵬及其合作者在ACS Nano撰寫了題為「Momentum-Dark Intervalley Exciton in Monolayer Tungsten Diselenide Brightened via Chiral Phonon」的研究論文(ACS Nano, doi.org/10.1021/acsnano.9b06682)。
  • 交大化院博士後李志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撰文完善雙激子結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李志鵬與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史夙飛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Revealing the biexciton and trion-exciton complexes in BN encapsulated WSe2」的研究論文 (Nat.
  • 2019浙江大學化工學院潘鵬舉教授博士後招聘公告
    一、合作導師簡介潘鵬舉,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2009年博士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2009至2011年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11年進入浙江大學工作,2016年12月晉升為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物理、凝聚態結構與性能、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誠聘優秀青年教師與博士後
    已發表包括2篇Science、7篇Nature子刊、2篇Science Advances、1篇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在內的180 多篇期刊論文,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總引用超過14300次,H指數57, SCI引用近萬次,H指數46。曾主持美國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國防部、能源部和農業部等項目40餘項, 總金額約5000萬美元。
  • nature 推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百年院慶特刊
    基於超分子自組裝的功能材料是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人員的另一個關注點。王樂勇教授和胡曉玉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致力於應用超分子化學開發智能材料。他們開發了一種超分子納米複合水凝膠膜,可用於熱致變色智能窗。該膜可自動調節環境溫度,加熱時可由透明變為不透明,從而保持舒適的室內溫度,同時節約能源。研究小組還設計了一種模擬自然光合作用的採光系統。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Anne於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獲得分子營養學博士學位,曾任 The Dairy Council 的營養總監、倫敦國王學院營養科學講師、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研究員等。
  • 我校自動化學院宋永端教授團隊和生命科學學院林正紅教授團隊分別取得研究領域重要突破
    宋永端教授團隊在控制學科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自動化學院宋永端教授團隊通過與國際著名控制專家密西根州立大學的Hassan Khalil 教授團隊深入合作,成功破解了非線性非最小相位系統輸出調節控制難題。同時,研究團隊將該控制理論及算法成功應用到「平移振蕩器旋轉執行器」實際系統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該項成果標誌著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在控制科學與控制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入了世界前列。
  • 化學化工學院舉行2020年第二批師資博士後考核匯報會
    12月28日,化學化工學院2020年第二批師資博士後考核匯報會在學院220會議室舉行。會議邀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福州大學副校長王心晨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福州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鄭壽添教授任校外同行評議專家;河南大學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牛景楊教授,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柏龑教授任校內評議專家。考核小組組長由王心晨擔任。會議由副院長徐元清主持。柏龑代表學院首先致辭。
  • 博士後招聘信息:華科能源學院楊榮貴教授團隊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楊榮貴教授團隊誠聘博士後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2016年,該課題組報導了第一例基於Knoevenagel反應的碳碳雙鍵為連接單元的二維晶態有機聚合物半導體(Fan Zhang et al.,Polym.
  • 《德國應用化學》介紹交大化工學院李新昊教授學術工作
    《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是綜合化學領域的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其中「Author Profile」專欄的推出,旨在對連續10年內在該期刊累計發表10篇以上原創性科研論著的優秀科學家表達關注。上海交大化工學院李新昊教授,自2012年以來,已經在該期刊發表10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李光琴教授誠聘博士後及科研人員
    ▎學術經緯/報導 導師簡介 李光琴,博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屬於物理、化學、納米材料和能源交叉學科,近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金屬納米顆粒/氧化物/多孔配位高分子複合材料的製備與表徵,研究其在氣體吸附、催化、電催化等方面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因課題組處於建設初期,急需骨幹,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系列人員。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澎湃新聞】Nature子刊: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
    【澎湃新聞】Nature子刊: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方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0-09-21
  •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子刊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研成果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學研究成果「Pyropia yezoensis genome reveals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 ...張平教授團隊在光解水制氫方面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子刊iScience
    (綠色合成具有優異光解水性能的三元催化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1日訊(通訊員 趙園園)近日,由湘大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張平教授、尹久仁教授和丁燕懷教授組成的團隊在光解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Solid-state,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