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揭示烏鴉大腦也有主觀意識!該能力可能在億年前已出現

2020-10-03 DeepTech深科技

通過測量大腦信號,德國圖賓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成功獲得了關於 「鳥腦」 意識的神經科學證據,研究人員通過同時記錄行為和大腦活動,證明了烏鴉具備有意識的感知能力,這項研究 9 月 25 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封面上。

到目前為止,這種意識只出現在人類和與人類大腦相仿的靈長類動物身上,但鳥類大腦與靈長類的大腦結構完全不同。「我們的研究結果為觀察意識的進化,以及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圖賓根大學生物學院動物生理學系教授安德烈亞斯 · 尼德(Andreas Nieder)說道。

圖|這項研究登上了《科學》封面(來源:Science)

在人類和靈長類哺乳動物中,意識感知的能力通常位於大腦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質涉及與計劃相關的高層次認知活動、性格表現、作出決策的過程,以及調節社會活動、語言功能等行為,能根據內在目標組織思考與行為,那缺乏大腦皮層的動物是否也具有這種知覺意識呢,比如鳥類?

相關研究表明,鳥類大約在 3.2 億年前與哺乳動物譜系的進化分道揚鑣,它們的大腦進化成了缺乏分層的大腦皮層。為了追蹤鳥類的意識過程,圖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專門訓練了兩隻烏鴉:它們能通過移動頭部來發出信號,以確定是否看到了屏幕上的刺激。

圖|烏鴉執行刺激檢測任務(來源:Science)

在這樣的測試中,屏幕要麼顯示了清晰的光點,要麼根本沒有顯示任何刺激,烏鴉能可靠地報告這些刺激的存在與否。

但是,某些弱刺激會比較特殊,以至於對鳥腦的感知判斷提出考驗:有時烏鴉表明它們已經看到了弱刺激,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沒有刺激,這時烏鴉的主觀感知開始發揮作用。

試驗分為超閾值(兩個最高刺激強度),近閾值(在感知閾值處兩個最低刺激強度)和無刺激類別,根據信號檢測理論,烏鴉的反應分為 「命中」(對刺激的正確「是」 反應)、「正確排斥」(對刺激缺失的正確 「否」 反應)、「錯過」(對刺激存在的錯誤 「否」 反應)和 「假警報」(對缺少刺激的錯誤「是」 響應)。

當烏鴉對光刺激做出反應時,研究人員同時監測了其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活動,記錄了 480 個神經元的單細胞活性。在鳥類中,被稱為尾狀側巢狀核(nidopallium caudolidele,NCL)的腦區與鳥類的高級認知有關,如果烏鴉報告看到了東西,則在刺激表現和行為反應之間的時間內,NCL 神經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如果它他們沒有感覺到刺激,神經細胞將保持沉默。根據神經細胞的活動,可以預測烏鴉對刺激有哪些主觀經驗。

驚奇的發現是,神經元群體監測結果表明,NCL 神經元從最初主要代表刺激強度轉變為主要編碼烏鴉的主觀經驗,NCL 中意識的活動過程與靈長類大腦皮層的反應非常相似,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發現構成了鳥類感覺意識的經驗標記。

圖|神經科學數據表明,烏鴉有意識地感知到視覺輸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以前僅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中得到證實(來源:Tobias Machts)

尼德解釋說:「代表沒有主觀成分的視覺印象的神經細胞,應該對持續的視覺刺激做出同樣的反應,然而,我們的結果得出結論,烏鴉大腦中處於較高處理水平的神經細胞受到主觀經驗的影響,或者,更準確地說,創造了主觀經驗。」

因此,從歷史上看,意識的起源在動物界可能比以前假設的要古老得多,且分布更廣。尼德說:「人類和烏鴉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在 3.2 億年前。意識感知能力可能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可能從那時起就有了進一步的遺傳;另一種情況是,這些不同物種的感知意識是完全獨立於彼此發展的,有意識經驗的能力可以在不同結構的大腦中實現,乃至不依賴於複雜的大腦皮層而存在。」

這項研究排除了只有靈長類動物,或其它具有分層大腦皮層的哺乳動物才具有主觀意識的說法,結構簡單又小巧的「鳥腦」,同樣非常聰明,有自己的想法。

相關焦點

  • 烏鴉具有自我意識,能與人類一樣進行思考
    鳥類在行為上、神經生理上、神經結構上其實都展示了意識的平行演化,例如從非洲灰鸚鵡可觀察到接近人類水平的意識。有一項研究發現了哺乳類和鳥類的情緒網絡及微型認知迴路似乎比以前所想的更為同源,某些鳥類物種甚至展示了和哺乳類相似的睡眠神經模式,比如快速眼動(REM)睡眠。
  • 鳥有大腦皮層,那它有意識嗎?
    這句玩笑話產生的原因,或許是鳥類大腦不像哺乳動物大腦那樣具有明顯的分層,因此人們僅用「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來描述哺乳動物大腦中的分層結構。通常認為,行使認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大腦皮層。但是,一些鳥類,例如鴉科的渡鴉,雖然沒有大腦皮層,但在認知能力上卻與猴子,甚至類人猿(great apes)相差無幾。「沒有大腦皮層,卻有認知」——關於鳥類的這一矛盾觀點困擾學界已久。
  • 科學證明:烏鴉不僅聰明還有自主思考能力
    這類獨特的哺乳類動物的大腦,相對之下是更為平滑的。但似乎不影響這種烏鴉種群的高智商的存在,不僅如此,還擁有甚至比大部分靈長動物還有厲害的認知能力。當然,它們自身是否已經意識到這樣的獨特意識,並有意識地自我進化和學習,這個能力就不得而知了!若真的也有話,那他們真就會跨入另外一個層級的思考意識水平了。
  • 新發現的大腦結構解釋了為什麼一些鳥類如此聰明 甚至可能有自我意識
    但它們缺乏新皮層--哺乳動物大腦中發生工作記憶、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區域--長期以來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現在,研究人員在鳥類大腦中發現了一種以前未知的微電路排列,可能類似於哺乳動物的新皮層。而在另一項研究中,其他研究人員也將這一區域與意識思維聯繫起來。
  • 烏鴉和人類一樣聰明,不僅有自我意識,而且有非常細緻的內心活動
    烏鴉和人類一樣聰明,不僅有自我意識,而且有非常細緻的內心活動Crows have sensory conciousness just like human species在一個研究中,烏鴉執行了一個複雜的任務,其中要激發數百個進行分析活動的感覺神經元。
  • 人類意識之謎 ①追尋意識的起源
    如果我們由此認定這些動物都具有意識的話,那就可以把意識的起源追溯到3億年前它們共同的祖先——地球上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為什麼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會進化出意識?意識大約是在5.4億年前的寒武紀爆發期間,在早期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中進化來的。一些研究者認為,如果動物能夠主觀地體驗世界,就可以說它是具有意識的。
  • 科學家首次復活動物大腦,它對人類的生命探索有何指導意義?
    宇宙大爆炸以後,各個星系形成,太陽系也在50億年前誕生,46億年前地球誕生,生命開始出現。地球也成為了一顆智慧生命星球,而人類是這顆星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在過去人們的認知裡,當一個人心臟停上跳動就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死亡,可是科學家研究探索發現,有少數人存在假死現象,心臟停上跳動後並不代表著這個人已經死亡,有可能通過一些心臟復甦技術還能活過來,因此後來科學家將死亡又重新進行了設定,那就是心臟停上跳動同時大腦停上活動,也就是腦死亡,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 意識並不僅在大腦之中,也可能存在宇宙中!宇宙或許存在主觀意識
    就在不久前,科學家前在量子力學領域有了一個新的研究發現,提出了量子糾纏理論,這個理論備受各國科學家關注,因為量子糾纏理論被認為是未來通訊技術的關鍵,若我們想要飛出太陽系,那麼量子糾纏理論的通訊技術是必然的選擇,而除卻這項技術的進展,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更為顛覆性的成果,也許意識不僅僅只存在於大腦,也許也存在於宇宙中!也許宇宙本身就是有意識的!
  • 章魚的觸手有自己的意識
    研究章魚行為和神經科學的科學家們一直懷疑,這些的觸手有著自我意識。 在6月26日舉行的2019年天體生物學科學大會上,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該模型在以往對章魚神經科學和行為的研究以及新的視頻觀察的基礎上,首次全面地展示了章魚的吸盤、觸手和大腦之間的信息流。
  • 俄羅斯出現3億年前「螺絲釘」! 專家:可能揭開史前生物毀滅之謎
    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已經在這世界上存在了46億年了,它是46億年前起源於原始的太陽星雲。而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久也才300萬年的時間。相比較於地球存在的時間,人類的歷史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所以或許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只存在人類一種文明,而史前文明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在俄羅斯出現的3億年前的「螺絲釘」,也讓這一話題再次引起熱議。
  • 霍金、比爾蓋茨懼怕的AI智能意識已有頭緒,未來識別意識成為可能
    這樣看來,我們很難證明未來的人工智慧系統是否有意識,或許他只是個軟體,沒手沒腳的,也沒感覺,但仍有可能擁有意識,有可能他們是像我們處在「夢境」一樣的狀態。三、我們該如何辨別意識的有無?在我看來不論意識也好,主觀體驗也罷,這些終究還是模糊的概念,要是能從客觀實際來看意識,問題是不是能清晰很多?
  • 鳥腦與人腦的相似度大出科學家意料
    事實證明,在細胞水平上,它的布局很像哺乳動物的皮層,這解釋了為什麼許多鳥類表現出讓科學家們困惑已久的高級行為和能力。這項新研究甚至表明,某些鳥類表現出了某種程度的意識。哺乳動物的大腦皮層被組織成六層,包括垂直的神經元柱,它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交流。
  • 實驗室培育的大腦類器官具有意識嗎?
    這種全腦範圍、協調性的電活動是有意識大腦的特性之一,倫理學家和科學家領導研究小組的發現引發一系列關於是否大腦類器官應該達到這種先進程度的道德和哲學問題,是否「有意識」類器官有權獲得特殊待遇,以及是否給予其他細胞「一定權利」,使意識從頭開始創建成為可能。
  • 研究稱5億年前遠古病毒入侵讓人類具備高級思維能力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向人類注入「異化遺傳代碼」的古老病毒讓我們的祖先具備更高的推理能力。專家指出,人類意識可能是早期階段四腿物種感染某種古老病毒,一系列基因代碼進入人類基因,從而對後期人類進化的大腦意識發生改變。
  • 人死前出現「走馬燈」現象?科學家:這是大腦意識做最後的挽救
    人們對於死亡的淺薄認知裡,除了知道逝者身體所有機能都已停止運轉,以及是意識的消失,再不然通俗一點講,就是人斷氣了便斷定是已經去世。其實我們並不知道真正死亡的時候,人到底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心態。科學家認為這一幕其實正在作為最後挽救你的一個現象。當然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出現這種現象。走馬燈現象的出現,其實是一種大腦自發出來的一項自我保護行為,有人覺得這種行為跟解離性障礙非常的像,人的記憶在瀕臨死亡之前,大腦通過自身的記憶事件,把人和事件分離出來,以一種第三視覺的畫面放映,像是講述故事的形式記錄自己的一生,我們從中通過這些片段,可以知道自己的生前的一切。
  • 烏鴉可能是除靈長類外最聰明的動物
    這隻烏鴉的名字叫 Betty,她這次表演使她名揚天下。一群牛津大學的科學家驚奇地看著她隨意抓起籠子裡的一根鐵絲,然後用附近的一個物體把鐵絲的一端弄彎曲,把這隻鐵絲做成了一個鉤子。最後 Betty 用這個鉤子從一個塑料管中掏出一小包肉——美味的豬心,於是開餐享用她的午飯。我們再講回2002年 Betty 那次的驚人表演。
  • 意識是如何在大腦中產生的?非常複雜的全腦動態互動
    然而,今天的我們仍然不知道意識是如何在大腦中產生的。意識代表了我們體驗和了解世界的能力。事實上,儘管科學家在許多世紀以來一直試圖理解意識,但它仍然是現代神經科學中最重要的未解謎題之一。近日,在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揭示了當我們意識清醒時大腦中正在運作的神經網絡。意識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問題。
  • 玻爾茲曼的腦:宇宙可能是有意識的
    玻爾茲曼的腦:為什麼宇宙可能有意識一個普通人實際上無法想像物理真空是什麼。在真空這個詞中,頭腦立即在整個可見空間中繪製出一個沒有單一物質粒子的空間。但是,在沒有對理論物理學進行特殊研究的情況下理解物理真空是不可能的。
  • 科學家培育出「人造大腦」,卻不小心喚醒其意識!
    2005年,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計劃:10年內培育「人造大腦」。雖然至今為止,人造大腦的計劃還未成功,但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人造大腦的培育時,竟然被機器檢測到了和人類一樣的腦電波。此事發生之後,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繼續將人造大腦培育下去,那麼它就可能會出現自己的意識,這種意識也許與動物一樣,也許不同於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極端的過去人類一直擁有著探索的天性,而人類自身也隱藏著大量謎題,就像人造大腦,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研究大腦的例子,但早期的實驗,大多非常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