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3月26日榆林市發改委發文《關於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暫停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申報。
(來源:微信公眾號「光伏們」ID:pv_men 作者:臧超)
榆林市光伏圈瞬間炸開了鍋。這個匯集了超過20家光伏企業,儲備項目超過5GW的地區是陝西省2020年光伏項目申報的支柱。
某光伏企業項目開發負責人王肅剛向公司總部匯報了榆林項目的開發情況,「本來計劃至少申報10萬千瓦的,現在公司總部在追問為何沒有提前預警。我們確實沒有收到任何相關提醒,從縣級到市級,此前都沒有相關消息透露出來」。王肅補充道,現在扎堆榆林開發光伏項目的約有20-30家企業,那些已經籤訂了土地租賃協議準備今年申報的企業,損失更為慘重。
榆林的消息一出,褒貶不一,在這背後凸顯的是新能源發展與地方政府管理訴求的矛盾。
毫無預警的「暫停鍵」
榆林市,陝西最北部的城市,這是一座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其煤炭、石油、天然氣、巖鹽產量分別佔陝西省總量的86.2%、43.4%、99.9%和100%;榆林市還是中國日照高值區之一,是陝西省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太陽能年均利用小時數可達1500-1600小時。早在2010年,中國第二批光伏特許權項目之一就落戶榆林,如今陝西80%風能資源和70%以上的太陽能資源集中在榆林(含神木、府谷)。
在過去十年裡,大量新能源企業紮根榆林,從央、國企到民營企業,成為陝西新能源發展的熱土。截至2019年底,榆林累計光伏裝機達到4GW,仍有1GW在建,還有超過4GW的已備案項目。
榆林雖然建成了大量光伏電站,但是限電並沒有那麼嚴重——據某家在榆林持有1GW以上光伏電站的企業介紹道,目前榆林整體限電情況可以接受,橫山、靖邊基本不限電;定邊、榆陽區接近10%;據相關知情人透露,目前榆林市除了待建項目之外,仍然還有一定的消納空間,約為1-1.5GW。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陝西二類資源區的榆林和延安棄光率為3.96%。
作為陝西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榆林市還是全省為數不多的土地平整且多為未利用地的地區之一。「延安地區基本沒有土地,接入條件也不太好,陝南大部分都是山地,光照年均利用小時數最多在1000-1200小時,與榆林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王肅介紹道,目前陝西省已建成的70%左右風電、光伏項目均布局在榆林市。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吸引了眾多新能源企業來此掘金,據光伏們了解,目前約有20-30家光伏企業扎堆在此儲備了超過5GW的項目準備申報2020年光伏項目的平價與競價項目。
然而所有的開發投資協議洽談、土地租賃合同籤訂、電網消納意見函的開具等前期準備工作及付出的成本,都在3月26日榆林市《關於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一紙文件之下,「化為烏有」。據統計,該政策可能涉及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的項目停滯。
突出的土地矛盾
榆林市發改委在上述文件中提到,建成和待建項目規模已遠超全是「十三五」規劃目標,部分已批覆項目不能及時開工建設,嚴重擠佔產業發展空間,是此次文件內容出臺的產業背景。
某央企陝西公司負責人餘樂(化名)告訴光伏們,榆林的情況的確如此,幾乎陝西全省的光伏項目開發人員都深耕過榆林,一般都是先圈地再談開發協議。
「現在榆林最突出的矛盾就集中在土地上,我們在跟各縣談土地租賃的時候發現,有人多年前就以100-150元/畝的價格把當地的土地租了下來,等著投資企業找上門去談,再以300多元一畝的價格轉租出去」,餘樂補充道,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華能事件,就是榆林土地問題的典型案例。
上述情況在若干資源稟賦良好的地區都曾出現過,也深刻的被相關部門所熟知。陝西省能源局《關於開展陝西省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參考領跑者項目的經驗,從開工時間、併網時間、資本金證明、懲罰措施以及投資主體申報規模等各個維度明確了相關規定,力求保障2020年陝西省光伏、風電項目的順利有序推進。
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榆林市暫停新項目的理由,榆林市的相關規劃非常混亂,縣級甚至園區都有單獨的發展規劃,加上土地租賃程序簡單,圈地、圈資源的情況非常多,但這都屬於前期規劃失誤導致的問題,既然發現了問題,下一步應該是去矯正」,餘樂認為,一些已批覆項目不開工的情況的確需要整合,但不能一刀切的全部都暫停。」
「暫停鍵」的背後:煤炭產業給的底氣
在榆林市「消極」的新能源發展政策背後,更多的是市政府對於煤化工產業的青睞有加。
根據公開資源,榆林市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資源,平均每平方公裡地下蘊藏著622萬噸煤、1.4萬噸石油、1億立方米天然氣、1.4億噸巖鹽,資源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其中,煤炭預測6940億噸,探明儲量1500億噸,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約佔全國儲量的五分之一。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享有三免三減半稅收優惠的風電、光伏是一個看不到立竿見影稅收效果的產業。而煤炭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益處卻是突飛猛進。
根據公開信息,2018年陝西省全年生產總值達到了24438.32億元,而榆林市全年生產總值為3848.60億元,佔比15.7%,僅次於西安市。有知情人透露,榆林市政府相關會議上明確表示要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
來源:網絡
此外,光伏們從多個消息渠道獲悉,榆林市政府跟多(數家)家企業溝通時明確,在榆林開發新能源項目需要配套產業落地。
有消息稱,當地政府想以每個縣區為單元,引入能帶有產業投資的電力企業進行「打包」式的開發——這個消息並未得到進一步的確實。但無論是國家能源局還是陝西省能源局的文件,都曾明確,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不得以產業配套等名義變相向企業收費。
當地方利益與新能源發展的趨勢相悖時,榆林市選擇了按下新能源發展的暫停鍵。
關於新能源項目投資與地方政府利益的匹配,一方面,非技術成本已經成為阻礙光伏電價實現平價甚至低價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強加給光伏電站投資的產業配套等變相收費便是其中之一。從光伏產業本身來說,當然希望可以減少相關的非技術成本。另一方面,從地方政府的角度,希望為當地謀利益也是情理之中。
但無論怎麼樣,新能源發展規劃應該建立在有序穩步推進的基礎上,甚至光伏們了解到,某家有意向在榆林投建光伏電站的企業已準備好了相關的配套產業。顯然,這種案例,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另一方面,對於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總有消耗殆盡的時候,在國家大力提倡清潔能源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眼光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當前。在三免三減半稅收優惠之後,新能源項目對於當地的稅收支撐實際上十分可觀,會有非常明顯的帶動作用。
此外,截至目前,陝西省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僅為1471萬千瓦,總量位居全國13位。同時,陝西省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9%左右,低於全國平均6個百分點。榆林市此次暫停2020年新能源項目申報,基本上切斷陝西省超過50%的新能源發展空間。在強制配額的要求下,陝西省將面臨非常大的配額制完成壓力。
「今年的平價/競價政策明確的最後一年,從2021年開始,沒有補貼,也沒有20年固定電價的保障,新能源發展將面臨什麼樣的處境,現在都很難看得清,榆林市應該抓住最後的機會合理規劃發展,一刀切的政策不僅是懶政,也將錯失全市新能源發展的良機」,餘樂補充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