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出現後,設計一個「完美嬰兒」離我們還有多遠?| 熱點

2021-02-25 果殼

這一次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雖然各種意義上都很糟糕,但還遠遠沒到科幻裡「設計嬰兒」的程度。


基因編輯的種類很多,有一種常用的分類方式是這樣的:首先看你是在治療疾病還是強化特性,然後看你是在處理種質細胞還是體細胞

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基因療法,是治療體細胞裡的疾病。比如說,我的肝臟出了問題,這個問題來自基因,那麼研究者就想辦法修改肝臟的基因來消除這個問題。這樣做有風險,但有明確的好處(治病了),而且人的肝臟細胞的基因是不會傳給後代的,所以再糟糕也是我一個人倒黴,知情同意願打願挨。

強化體細胞的特性這件事情還沒有很多人做,但原則上不是沒可能,比如修改毛囊基因讓禿子重新長頭髮什麼的。(目前有很多化妝品會宣傳自己把DNA如何調整了,別信,和真正的基因編輯沒關係。)

再來,是細分種質細胞或者體細胞。

治療種質細胞疾病,本來是研究者所預料的突破點,但它的風險要比治療體細胞疾病更大,因為一旦搞砸了,不但被治療者倒黴,後代也要跟著倒黴。而且,這種情況基本都意味著要編輯受精卵或者胚胎,被治療的人要很久以後才能長大成人,不確定性更多,而且根本談不上什麼知情同意自願承擔風險了。但是,如果是治療一種必死無疑或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那還算說得過去。

結果萬萬沒想到,這次的大新聞一步登天,直接去強化種質細胞的特性了。

這個案例本身在倫理上很有問題(我上兩條微博講了)。被試的嬰兒是父親患有HIV、母親沒有,但本來父親傳給嬰兒就是極罕見的案例,哪怕母傳嬰也有很有效的常規阻止手段,所以談不上挽救生命。而且,兩個女嬰裡還有一個沒有真正編輯成功,所以並不能有效抵抗愛滋病,只能減慢病程。這就是承擔了風險而遠沒有獲得對等的收益

但幸運的是,這距離科幻裡的設計嬰兒還很遠。為啥呢?

因為設計我們真正想要的那些東西,實在太難了。幾乎所有我們最在乎的特徵——身高,相貌,智商,運動能力——都是由成百上千、成千上萬個基因控制的,還加上極度複雜的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以現在的技術一次修改這麼多基因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也不可能

更何況,你要把它們改成什麼樣呢?

不能一次改這麼多,是因為CRISPR的單次修改成功率還太低。去年有個新聞是美國第一例胚胎修改,那次很不錯,成功率達到了72%,比這一次研究者宣稱的成功率44%還高些(2015年第一次只有5%)。

假定每次修改成功與否是獨立事件,那麼就算以72%的成功率,修改10個基因也只有3.7%能全都成功,修改50個基因那就只有0.000007%能全都成功。當然72%這個數字一定能繼續改進,但是以CRISPR自身的精度來看,對一個胚胎進行100次以上的修改只能停留在純理論假想中。

換言之,我們手頭根本就沒有能夠實現科幻意義上設計嬰兒的工具

相關焦點

  • 從「基因編輯嬰兒」到「完美人類」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嬰兒」的餘波仍在繼續。 去年11月底,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
  • 賀建奎手稿曝光:從「基因編輯嬰兒」到「完美人類」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嬰兒」的餘波仍在繼續。 去年11月底,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 一年後的今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披露了賀建奎投給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和《JAMA》的部分論文手稿,揭露了當時的一些研究細節,其中不乏令人震驚的信息。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2017年12月,Salk研究所設計了CRISPR-Cas9系統的不成熟版本,能夠在沒有編輯基因組的情況下激活或關閉目標基因。這種技術更可能在未來解決基因編輯永久性的問題。當然,技術的發展讓基因編輯工具並不僅限於CRISPR,還有Cre-lox重組技木、鋅指核酸內切酶(ZFNs)編輯基因技術,以及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s)定向修飾靶基因。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賀建奎 資料圖 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消息一出,當事多方出面回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形成輿論關注熱點。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自2018年賀建奎首次使用CRISPR編輯嬰兒後,基因編輯因安全性、倫理問題一直受業內外廣泛關注。就純粹的技術角度來看,基因編輯依舊面臨諸多問題。從技術層面來說,基因編輯對生物遺傳基因的改變,不僅表現為生物體本身基因的改變,也表現為對生物體下一代基因的影響。當被編輯的基因進入到生物體後,會參與生物體的遺傳,從而對下一代的遺傳性徵產生影響。而現有的技術不能保證經過編輯的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不會發生突變,不會出現新的基因缺陷。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2017年12月,Salk研究所設計了CRISPR-Cas9系統的不成熟版本,能夠在沒有編輯基因組的情況下激活或關閉目標基因。這種技術更可能在未來解決基因編輯永久性的問題。當然,技術的發展讓基因編輯工具並不僅限於CRISPR,還有Cre-lox重組技木、鋅指核酸內切酶(ZFNs)編輯基因技術,以及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s)定向修飾靶基因。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11月26日,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在受精卵時期,CCR5基因經過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事件披露後,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
  • 設計完美嬰兒:該,還是不該
    歡迎熟悉外語(含各種「小語種」)的朋友,加入大數據文摘翻譯志願者團隊,回復「翻譯」和「志願者」了解詳情。導讀:CRISPR技術這一被譽為「基因編輯」的神器或將可以被用於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讓研究者從基因工程的角度來設計嬰兒。近日,MIT科學評論、Science、Nature雜誌齊發文,對「到底該不該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展開了大討論。
  • 陳根:「定製嬰兒」以後,基因編輯怎麼樣了?
    通過利用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CBEs與ABEs中的相關元件重新設計整合,研究人員們構建成了同時能進行兩個鄰近鹼基CA→TG置換的雙鹼基基因編輯工具。這四篇論文的連續發表充分表明,鹼基基因編輯技術是目前基因編輯領域的熱點,也說明了鹼基編輯工具在未來將得到更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並更好地為科研與臨床應用服務。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詳情曝光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當人類生命可以被設計:「基因編輯嬰兒」案背後的倫理
    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條新聞讓我們回憶起2018年年底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至少七對愛滋病夫婦的受精卵中修改了一個名為CCR5的基因,而且一對夫婦的雙胞胎女兒已經出生。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起跑線" 會越來越早嗎?
    在科幻作家筆下,人造人,基因人,仿生人等早已多次出現,也在不斷思考人類進化殿堂的哲學問題;讓人始料不及不及的是,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情節很快在現實中出現,而且出現在中國。銀翼殺手2049 的劇照來自深圳的賀建奎團隊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是否會出現在未來?
    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 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什麼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就有著其它基因編輯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技術不斷改進後,更被認為能夠在活細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編輯」任何基因。而此次就對一對嬰兒的基因進行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圖/視覺中國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志願者知情同意書顯示項目經費來自南科大■ 「『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 廣東啟動調查」追蹤昨日上午,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召開,因「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受到關注、並將在此會議上公布試驗數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並未現身。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 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官方網站曝光了賀建奎基因編輯研究論文手稿的部分片段。
  • 聚焦「基因編輯嬰兒」案件
    被告人為何要製造「基因編輯嬰兒」?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此事引起中國醫學與科研界的普遍震驚與強烈譴責。廣東省立即成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展開調查。2019年7月31日,南山區人民檢察院向南山區法院提起公訴。
  • 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娜娜父母是誰?跟蹤嬰兒到18歲
    此前研究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天然免疫HIV病毒。  當基因編輯後的胚胎發育到3至5日齡時,取出一些細胞並檢查編輯結果。受試夫婦可選擇是否使用編輯或未編輯的胚胎進行懷孕嘗試。在22個胚胎中,有16個進行了基因編輯,其中使用11個胚胎嘗試了6次著床。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人類需要「基因改造的嬰兒」麼?
    科幻題材影視劇中基因技術定製和改造人類的案例竟然成真了。 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追問「世界首例愛滋病免疫基因編輯嬰兒」
    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我想,既然賀建奎是這一領域的專家,我們不如直接引用他此前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發表的看法。對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必須發展一個可靠的質量控制流程,很少或沒有脫靶的人類細胞才成為可能。
  • 基因編輯嬰兒?20年前這部電影就給了警告!
    從昨天下午一直到今天,整個網上都為一個新聞炸開了鍋——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經過基因編輯的他們,將可能天然抵禦愛滋病。消息出來後,輿論譁然。所謂的「變種異煞」,正是經過基因編輯而生的新人類,或者我們可以換一種更好理解的說法——「轉基因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