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9年-2020年首飛的飛機和太空飛行器1/11

2020-08-18 看航空

7、PHASA-35太陽能高空長航時無人機。2020年2月17日,BAE系統公司與Prismatic公司合作研發的太陽能無人機PHASA-35,在南澳大利亞的空軍Woomera試驗場完成首飛。

8、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任務擴展飛行器。2020年2月26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第一個任務擴展飛行器(MEV-1),在2月26日與Intelsat 901對接,這是它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首次運行。

9、波音F-15QA。2020年4月14日,波音公司宣布:為卡達空軍研製生產的F-15QA戰鬥機已於4月13日在美國聖路易斯市的蘭伯特國際機場完成90分鐘的首飛。

10、SpaceX公司的龍飛船2號。2020年5月30日,SpaceX公司的「龍」號機組人員從NASA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執行首次任務,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ISS)。搭載著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的太空艙於5月31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11、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Block III。2020年6月4日,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的Block III版本兩架測試飛機中的第一架從聖路易斯起飛。

1、韓國航空航天工業輕型直升機。2019年7月4日,韓國航空航天工業進行了其輕型武裝直升機(LAH)原型機的第8次試飛。。2015年3月,該公司選擇用空中巴士H155B1直升機作為LAH和輕型民用直升機(LCH)計劃的基礎平臺。

2、維珍軌道發射器一號。2019年7月10日,維珍軌道公司對其軌道發射器一號進行了首次空投測試,在波音747運載飛機的機翼下釋放了惰性版本的低成本衛星發射裝置。維珍軌道發射器一號於2020年5月25日在南加州海岸進行了第一次發射,但未能到達軌道。

3、迪尼克斯公司X-61A。2019年11月,X-61A Gremlins飛行器在猶他州鹽湖城附近的杜格威試驗場進行了首次試飛,試飛歷時1小時41分鐘,不過最終由於主降落傘無法打開而墜毀。

4、萊昂納多新型Falco Xplorer無人機。2020年1月15日,萊昂納多迄今為止最大的遠程遙控飛行器系統(RPAS)——Falco Xplorer進行了首次飛行。0001號Falco Xplorer從義大利特拉帕尼空軍基地起飛,在海上航行約1個小時後安全返回基地。

5、貝爾-波音聯合團隊CMV-22B傾轉旋翼機。2020年1月21日,首架CMV-22B「魚鷹」傾轉旋翼機在在貝爾公司阿馬裡洛裝配中心完成了首飛。CMV-22B是為美國海軍研製的V-22傾轉旋翼機系列的最新型號。

6、圖波列夫公司圖-160M2。2020年1月25日,圖波列夫公司圖-160M2戰略轟炸機首次從聯合飛機公司喀山飛機生產協會工廠起飛。

相關焦點

  •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殲20首飛,時間點原來是這個意思!
    中午12 點 30 分,試飛員從機務手中拿過放飛單,在試飛科目鄭重寫下「首飛」兩個字。繞機檢查後,他邁著穩健的腳步登上飛機。12點48分,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瞬間,發動機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只見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的無數雙眼睛前滑過。加速,再加速,一眨眼的功夫,它便如一道閃電,帶著呼嘯,騰空而起,直插雲霄。原本安靜的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發布
    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數據還顯示,截至2019年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累計開展323次發射任務,成功將超過500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佔中國發射總數量的93.1%,發射太空飛行器質量佔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8.7%,是中國航天的絕對主力運載火箭。
  • 「胖五」復飛、「嫦五」登月:2019年我國宇航發射次數將保持「30+」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胡喆)「胖五」復飛、「嫦娥五號」登月、「鴻雁」星座加速組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9日對外公布,2019年計劃實施30餘次宇航發射,預計發射太空飛行器50餘顆。當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京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8)》,盤點2018年航天活動,並介紹2019年宇航任務整體情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表示,2019年國家重大專項研製發射任務舉世矚目。
  • 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首飛,回顧AG600航展記憶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實現的第三次首飛。
  • 全新一代X-59超音速飛機將在2021年實現首飛
    打開APP 全新一代X-59超音速飛機將在2021年實現首飛 虞涵棋 發表於 2019-12-18 14:34:16 當地時間12月1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研發的X-59飛機通過了一項重大評估,獲準進行最終組裝和集成。如果一切順利,這全新一代超音速飛機將在2021年首飛。 X-59飛機的設計飛行高度約16000米,飛行速度約1.2馬赫(1馬赫即1倍音速,不同介質條件下數值不同,這裡約為340米/秒)。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了一些重要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發生了一些重大航天事件。世界航天讓人歡喜讓人憂,幾家歡樂幾家愁。總結一下,2020年度世界航天主要有如下10大特點:  12月28日,俄羅斯發射「聯盟-ST-A/護衛艦-M」火箭,2020年的太空發射競賽鳴金收兵。  2020年,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14次火箭發射,比2019年的103次發射多了11次。
  • 從天文發現到航天發射,盤點2019年的關鍵太空時刻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鬥轉星移,時光流逝,轉眼間,時間已經進入2020年。回首過去的2019年,放眼全球,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發生了許多具有歷史節點意義的事件。
  • 發酵多年終見天日,中國太空飛機成功首飛,打破美X37B的驕傲
    關於中國正在研製太空飛機的消息已經發酵了十多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幾年前就表示會在2020年實現首飛。太空飛機指的是太空穿梭機,能夠像飛機一樣穿梭於外太空和地球大氣層內,可以重複使用,被認為是未來奪取制太空權的關鍵。
  • 發酵多年終見天日,中國太空飛機成功首飛打破美國X37B的驕傲
    關於中國正在研製太空飛機的消息已經發酵了十多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幾年前就表示會在2020年實現首飛。太空飛機指的是太空穿梭機,能夠像飛機一樣穿梭於外太空和地球大氣層內,可以重複使用,被認為是未來奪取制太空權的關鍵。
  • 發酵多年終見天日,中國太空飛機成功首飛,與美X37B比翼齊飛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關於中國正在研製太空飛機的消息已經發酵了十多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幾年前就表示會在2020年實現首飛。太空飛機指的是太空穿梭機,能夠像飛機一樣穿梭於外太空和地球大氣層內,可以重複使用,被認為是未來奪取制太空權的關鍵。
  • 神秘而有翼:圖解美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X-37B與XS-1」
    09月07日發射,於2019年10月27日返回,在軌780天;2020年05月16日發射目前還在軌道上。XS-1項目是美國繼X-37B計劃之後祭出的又一利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是美國國防部下屬一個專門專注於未來先進武器技術研發的部門。2013年11月, DARPA發布了「試驗太空飛機(Experimental Spaceplane)」項目(XS-1)方案徵詢公告。
  • 意義堪比運20和C919!中國又一大飛機海上首飛,30年空缺終於補上
    2020年7月底全球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在我國青島附近的海面上一飛沖天,代號鯤龍AG600、中國大飛機三大劍客之一、特種民用飛機等等,這架大飛機可以說能與C919和運20平起平坐。可能我們對鯤龍AG600很陌生,但對服役超30年的水轟5肯定不會陌生,在1976年首飛成功的水轟5因為機載設備不過關和技術障礙,所以最終僅從工廠組裝了7架,其中有4架交付使用。這個國產水上飛機在AG600接替頂班之前,整整為我國貢獻了30多年的光輝歲月。
  • 2019年合成橡膠數字盤點
    原標題:生意社:2019年合成橡膠數字盤點   186.4   截至2019年11月國內合成橡膠產量186.4萬噸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年)》 本版製圖:汪哲平1月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車驗證,標誌著這臺發動機能達到預定要求,即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AG家族「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01成功首飛2020年8月26日8時38分,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振翅高飛,輕盈翱翔。這就意味著,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要增添新的成員啦,對於用戶而言,將有更多的選擇機型,以滿足更廣泛的需求。
  • 中國航天一甲子:神舟11本月發射 長徵五號即將首飛
    原標題:中國航天一甲子:神11本月發射 長徵五號即將首飛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建。今天(8日),也就成為我國航天事業創立60周年的紀念日。
  • 年終盤點:2020年睡眠和生物節律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年終盤點:2019年ALS/FTD十大基礎研究進展11. 年終盤點:2019年醫學和生物學領域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十大基礎研究進展12.
  • 盤點穀神星一號首飛成功亮點!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搭載發射的天啟星座十一星是天啟物聯網星座的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提供數據採集傳輸服務,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負責研製和應用。接下來,跟著小太一起盤點本次商業發射有哪些亮點:火箭「穀神星一號」首飛任務代號:I believe i can fly,載荷天啟十一號。
  • 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長徵八號將首飛,改型可回收使用
    2020年是一個非常具有節點意義的年份,在此之前,我國很多核心的武器裝備都是以「20」為代號的,如殲20、運20、直20等;人民軍隊的很多節點也是以2020為標誌的,如之前國防白皮書中提到的: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等目標。如今,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邁入了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