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成立後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證實了範艾倫輻射帶的存在

2021-02-08 NASA愛好者

NASA成立後的第10天,1958年10月11日,先驅者1號發射升空。

Credit:NASA

先驅者1號,源自美國陸軍的項目,它是NASA成立後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於1958年10月11日發射升空。先驅者1號原計劃進入月球軌道,拍攝月球表面。

先驅者1號的科學目標是在地球附近和月球軌道,研究電離輻射,宇宙射線,磁場和微隕石,但由於機械故障導致未能達到進入月球軌道所需的逃逸速度,它達到的峰值高度為115400千米。

Credit:NASA

先驅者1號升空43小時候後重入大氣層,墜入南太平洋,在這43小時裡,它傳回了近地空間環境的數據,證實了範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elt)的存在。

範艾倫輻射帶是環繞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首次由探險者1號(Explorer 1)攜帶的蓋革計數器(Geiger Counter)發現,在發射升空之前,科學家們期待測量到宇宙射線——源自太陽系以外的高能粒子,升空後測得的輻射量比人們預期高出一千多倍,從此一門新的物理學科誕生了。

探險者1號於1958年1月31日發射升空,比先驅者一號早。

Credits: 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早期的範艾倫輻射帶模型

Credits: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Historic image of Van Allen Belts courtesy of NASA’s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上圖是早期的範艾倫輻射帶模型,其中內帶主要由質子構成,外帶主要由電子構成。外帶中包含來自太陽數十億的高能粒子,聚集起地球磁場區域。內帶是由地球大氣層和宇宙射線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這些會影響到未受保護的太空人,以及電子儀器設備。

第三個輻射帶

Credits: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2012年8月30日升空不久的,兩顆範艾倫輻射探測器發現了第三個輻射帶,持續了一個月,在之後的太陽活動中再次出現,科學家們建立了新的範艾倫輻射帶模型。

所以說新技術,新儀器設備,會帶來科學上的新發現。詳見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NASA宣布範艾倫探測器進入輻射帶探測的最後階段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繞地球軌道運行了六年多的2個範艾倫探測器進入了最後探索階段。
  • 範艾倫探測器觀測到地球超高能輻射帶
    NASA在2012年發射了兩個範艾倫探測器以研究造成這種惡劣環境的基本物理過程,有助於科學家建造更好的輻射帶模型。
  • 超新星爆發的致命宇宙射線,導致地球形成了範艾倫輻射帶
    從而形成了範艾倫輻射帶,衛星及宇宙探測器的電子原件及傳感器在該輻射帶中穿行時,會受到高能粒子的損害,太空人也會受到輻射劑量的傷害。一般來說,內輻射帶裡高能質子較多,外輻射帶裡高能電子較多。輻射帶會對人類身體造成巨大傷害,因此,它是人類進行星際航行及探測的巨大障礙。
  • 範艾倫輻射帶內部輻射量比之前預想的更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表明,地球內部範艾倫輻射帶比之前預想的更弱,通過該研究將有助於設計新型太空飛船。發現範艾倫輻射帶大約已有50年時間,它被認為是富含超快速電子,這些電子伴隨放射性物質轟擊飛行器。
  • 美國航天局發現人造「太空屏障」正推離範艾倫輻射帶
    發表在最新一期《空間科學評論》上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範艾倫探測器發現了一個人造的「太空屏障
  • 科學家:範艾倫輻射帶怎麼解釋?
    按照科學家最初的計算,宇宙大約在138億年的漫長歲月中,誕生了無數恆星系,同時更應該有機率會誕生出其他文明的存在雖然有著相對悲觀的科學家指出,人類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宇宙的確只有人類的存在,但這個猜想很快就被無數人打破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一觀點屬實狹隘
  • 太空百慕達:範艾倫輻射帶
    難道這個高度上,突然就不存在電磁輻射了?美國人表示他們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蓋革計數器壞了。不過就在兩個月後,相似的事情又發生了。1958年3月26日,「探險者3號」在上升到同樣的高度上時,又出現了同樣的現象。這兩個異常現象引起了艾奧瓦大學空間科學家詹姆斯-範艾倫的注意,範老師認為,此事絕對有蹊蹺,絕不可能兩個蓋革計數器都壞掉。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科學家發現範艾倫輻射帶還存在一些奧秘
    2012年,美國航天局發射了一對探測器以詳細地研究它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艘太空飛行器同時觀測輻射帶,它們能彼此交換信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
  • NASA啟動緊急調查:南大西洋異常區域正急速擴張,非洲南部已陷落
    ,這裡的異常現象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此前儘管磁場強度異常且偏低,但一直以來不太變化!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磁場變化對太空飛行器影響挺大,地球磁氣圈中有一個範艾倫輻射帶。1958年1月31日,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升空,其攜帶的改革計數器突然下降到0,1958年3月26日探險者三號升空時,又發生了同樣的狀況,當時科學家非常不解!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即將發射
    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北京時間本周四7月30日晚上7:50搭載聯合發射聯盟的擎天神五號運載火箭,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發射。實時報導和倒計時評論將於北京時間當天晚上7:00開始,可前往Theta.TV (https://www.sliver.tv/win/nasa )以及NASA的網站(https://www.nasa.gov/live/)觀看。
  • 日本JAXA公開宇宙輻射帶探測衛星
    該衛星本年度內將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由「艾普斯龍」(Epsilon)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該輻射帶位於距地面三千至三萬公裡的高空,呈甜甜圈狀分布,又被稱為「範艾倫輻射帶」。ERG將沿橢圓形軌道通過輻射帶的各種區域,直接觀測電子及電磁場的變化等。目的在於弄清構成輻射帶的高能電子產生的原因和機制以及對太陽活動的影響等。
  • NASA發現的「輪胎」區域就是證據
    筆者:三體-小遙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提到外星文明,人類仍然十分忌憚,不僅因為這其中存在太多未知因素,來自科幻作品的各種設想也很有可能變為現實。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卻只有冰山一角,在此過程中曾經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一定存在,也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有觀點表示,地球之外的空間遠遠沒有我們設想的那麼熱鬧,甚至整個宇宙都十分靜謐,人類或許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體。
  • NASA發現有巨大人造防護罩圍繞著地球VS 什麼是地球帷幕?
    回溯到2012年,NASA發射了兩臺太空探測器,以時速3,200公裡(時速2,000英裡),一前一後地穿越範艾倫輻射帶。最近,範艾倫輻射帶探測器偵測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它們監控地球地磁區的帶電粒子時,這些太陽能放電被一些低頻率的電阻擋在軌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