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範艾倫輻射帶還存在一些奧秘

2021-02-15 騰訊太空

2012年,美國航天局發射了一對探測器以詳細地研究它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艘太空飛行器同時觀測輻射帶,它們能彼此交換信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太陽看上去像一個平靜有序的太空實驗室,但事實上當太陽風離開太陽表面時完全不同於湍流風掠過地球,目前,最新觀測圖像顯示,太陽風離開太陽表面時出現粒子射線流。

最新研究顯示,太陽風具有清晰射線結構,就像兒童繪畫的簡單太陽。但是日冕和太陽高層大氣中清晰射線如何形成太陽風仍是一個未知謎團。科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臺(STEREO)進行了觀測,首次繪製了太陽系邊緣。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太陽科學家尼古拉-瓦利(Nicholeen Viall)說:「目前我們繪製了太陽風進化的全球性圖像,這將改變我們對太陽環境形成的理解認識。」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首次詳細記錄了日冕中清晰射線如何轉變成為太陽風。

從地球表面至遙遠的冥王星,太陽系太空環境受控於太陽的活躍性。太陽大氣層是由等離子體構成,混合了正極和負極帶電粒子,它們在超高溫度下分離,沿著磁場線運行。來自日冕的物質流進入太空,太陽風遍布整個太陽系。但是科學家發現當等離子遠離太陽,將出現許多變化,太陽將失去磁性控制,形成日冕外部清晰的邊界,這是太陽的邊緣。

研究報告負責人、美國西南研究所太陽物理學家克雷格-德福雷斯特(Craig DeForest)說:「當太陽風遠離太陽表面,磁場強度下降速度將快於太陽風物質壓力下降速度。最終,太陽風物質像氣體一樣,並不像磁力結構等離子。」(悠悠/編譯)

量子力學:黑體輻射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space.qq.com)

相關焦點

  • 範艾倫輻射帶內部輻射量比之前預想的更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表明,地球內部範艾倫輻射帶比之前預想的更弱,通過該研究將有助於設計新型太空飛船。發現範艾倫輻射帶大約已有50年時間,它被認為是富含超快速電子,這些電子伴隨放射性物質轟擊飛行器。
  • NASA成立後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證實了範艾倫輻射帶的存在
    Credit:NASA先驅者1號升空43小時候後重入大氣層,墜入南太平洋,在這43小時裡,它傳回了近地空間環境的數據,證實了範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elt)的存在。範艾倫輻射帶是環繞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首次由探險者1號(Explorer 1)攜帶的蓋革計數器(Geiger Counter)發現,在發射升空之前,科學家們期待測量到宇宙射線——源自太陽系以外的高能粒子,升空後測得的輻射量比人們預期高出一千多倍,從此一門新的物理學科誕生了。
  • 超新星爆發的致命宇宙射線,導致地球形成了範艾倫輻射帶
    20世紀初,挪威空間物理學家斯託默從理論上證明,在地球周圍存在一個帶電粒子捕獲區,大部分區域處於後來發現的輻射帶內。1958年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探索者1號發現的,地球周圍確實存在著一條輻射帶,當時的研究小組組長是愛荷華大學的詹姆斯·范·艾倫,這條輻射帶最終以他的名字命名。
  • 範艾倫探測器觀測到地球超高能輻射帶
    NASA在2012年發射了兩個範艾倫探測器以研究造成這種惡劣環境的基本物理過程,有助於科學家建造更好的輻射帶模型。
  • 科學家:範艾倫輻射帶怎麼解釋?
    恆星系,同時更應該有機率會誕生出其他文明的存在,而其他文明的發展或許不應該會比人類文明低級,宇宙也應該是一片熱鬧的景象,就如同國與國之間,但現在卻沒有發現一絲其他文明的痕跡,難不成背後有著「幕後黑手」推動?
  • 美國航天局發現人造「太空屏障」正推離範艾倫輻射帶
    發表在最新一期《空間科學評論》上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範艾倫探測器發現了一個人造的「太空屏障
  • NASA宣布範艾倫探測器進入輻射帶探測的最後階段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繞地球軌道運行了六年多的2個範艾倫探測器進入了最後探索階段。
  • 太空百慕達:範艾倫輻射帶
    於是為了證實這個判斷,範艾倫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1958年7月26日,「探險者4號」發射升空,在探險者4號的蓋革計數器的前端,範艾倫加蓋了一塊薄鉛片,以此作為過濾器來擋住一部分輻射,果不其然,計數器失靈的現象不再發生,由此便證實了範艾倫的判斷。從此,地球高空的範艾倫輻射帶正式被揭示了出來,它正是存在於地球周圍的一個強電磁輻射帶。
  • 科學家:2個神秘地帶就是證據
    木星保護地球示意圖原來在地球近層宇宙中裡面存在一條輻射帶,這條輻射帶被命名為「範艾倫輻射帶」,所謂範艾倫輻射帶,就是指包圍著地球的一條高能粒子輻射帶,我們知道宇宙中充滿各種有害粒子和射線,比如伽馬射線,對生命的危害極大,還有對生命有害的太陽風,反正宇宙環境非常惡劣,如果不穿太空衣讓人體暴露在宇宙空間裡面,很快就會死亡,但是這些有害粒子
  • 科學家發現在地球周圍有反物質帶
    科學家近期首次在地球周圍空間探測到一種反物質----反質子粒子構成的狹長條帶。
  • 不是科幻片,地球被「人造保護罩」所包圍,科學家:純屬意外
    >範艾倫輻射帶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詹姆斯·范艾倫和他的同事意外發現了兩個環繞地球運行的高速粒子輻射帶,這兩個輻射帶完全受地球磁場的控制。接下來的發現表明, 它們的成因與人類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是人類在無意中製造出來的巨大屏障。這兩個輻射帶,就是範艾倫輻射帶。範艾倫輻射帶一共有兩層,一般認為分布在南北緯40°-50°之間。
  • 地球周邊存在反物質帶 南太平洋上空最豐富(圖)
    義大利巴裡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研究發現,在地球周邊確實存在著神秘的反物質帶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射線一直在不斷的對地球進行「射擊」,在它的侵襲下,地球上形成了質子和電子的穩定流,以及其它一些粒子,當這些粒子與上空的大氣相碰撞時
  • 科學家:這個神秘的地方是證據
    科學家:這個神秘的地方是證據 大家都知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也開始了探索宇宙的行程,目前以人類的水平來說,可以離開地球,進入太空,但是想要去探索更加遼闊的宇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不斷的進行發展,現在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當然,這個區域想要完全探測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科學家提出三種措施
    範艾倫輻射帶範·艾倫猜測這可能是因為有大量的輻射使蓋革計數器達到飽和導致失靈,於是在下一次衛星發射時,在蓋革計數器上放置一塊鉛擋板,計數器失靈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了,於是人們就發現了這樣一個輻射帶,後來被命名為範艾倫輻射帶。範艾倫輻射帶的形成是因為太陽粒子在來到地球時,在地球磁場的影響下受到洛倫茲力,在地球外圈形成輻射帶,這是地球保護地球生命的機制。
  • 南大西洋異常區早在800萬至1100萬年前就已存在
    由於該區的地磁較其它地區弱,阻擋太陽粒子的範艾倫輻射帶在該區域上空形成凹陷,這讓太陽粒子可以到達更接近地球的位置,導致穿越該區域上空的人造衛星受粒子影響而出現運作異常。哈勃太空望遠鏡也曾在穿越該區域上空時出現運作異常。因此,現在每當哈勃望遠鏡穿越該區時都會停止運行。曾在該區域上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表示在視野範圍內見到流星。國際太空站則需要添加保護層而免受南大西洋異常區的影響。
  • NASA發現地磁出現異常,或無法抵擋太空輻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我們生活在地球之上,覺得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們都知道,在太空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射線輻射,這些射線輻射的殺傷力是驚人的,比方說如果太空人不穿防護服進入到太空之中,可能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會被高危輻射殺死。由此可見,宇宙射線對於生命來說,是非常致命的,不過,地球上的生命卻可以相安無事,原因就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將這些宇宙輻射都給屏蔽掉,讓地面的生物不會受到傷害。
  • NASA發現的「輪胎」區域就是證據
    筆者:三體-小遙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提到外星文明,人類仍然十分忌憚,不僅因為這其中存在太多未知因素,來自科幻作品的各種設想也很有可能變為現實。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卻只有冰山一角,在此過程中曾經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一定存在,也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有觀點表示,地球之外的空間遠遠沒有我們設想的那麼熱鬧,甚至整個宇宙都十分靜謐,人類或許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體。
  • NASA發現磁場出現奇怪凹痕,將無法抵擋太空輻射
    人類很早就發現地磁場的存在,並且利用它的特點來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通訊效率,例如人類可以根據地磁場的分布情況來判斷地表的礦產分布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起初他們發現南大西洋的上空區域出現了輻射粒子明顯增多的現象,於是他們對該地區進行地球磁場的監測,發現那裡的地磁場分布存在一個明顯的凹痕。後來經過研究發現,該凹痕是由範艾倫輻射帶變形造成的。範艾倫輻射帶是分布在地球周圍的高能粒子帶,它的功能是吸收從太陽和其它地方朝向地球的帶電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