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變天,小米上市後將徹底衝破 BAT 格局

2021-01-15 網易科技

出品 | 網易智能(公眾號 smartman163)

作者 | 小羿

5月3日,小米終於在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

若上市成功,小米將會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後,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IPO,同時還將成為香港第一個申請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而據接近籌備小米上市事宜的人士表示,小米在香港上市成功後,將通過中國預託憑證(CDR)的方式在A股上市。

| 估值或超1000億美元,BAT格局將被衝破

自成立以來,小米每輪的融資幾乎都是「三級跳」:

2010年底,小米公司完成金額4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

2011年12月,小米公司獲得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

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

2013年融資完成後小米整體估值達100億美元;

小米最新一次公開融資信息是2014年,總融資額11億美元,估值450億美元。

在胡潤2018年4月發布的中國Q1獨角獸榜單中,小米和滴滴以3000億(約合47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並列第二,螞蟻金服以4000億以上的估值位列第一。

雖然目前尚無具體的融資計劃和目標股價,但據接近小米IPO中介方的人士透露,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小米到底價值幾何,目前的版本不少,此前傳聞可信度較高的說法從6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不等。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小米希望IPO估值達到900-1100億美元,市盈率60倍。

小米能頂得起多高估值,得看招股書裡數據有沒有體現出足夠成長性(包括用戶數、獲客成本、盈利增速)。除了手機產品,小米在生態鏈硬體、物聯網等領域的想像空間更大,此外網際網路服務的營收和毛利水平歷年變動數據更值得關注。

招股書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臺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採用了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服務。

相比於華為等硬體廠商,小米的網際網路公司定位讓其與BAT三家網際網路巨頭的PK名正言順。

再看BAT三家公司目前的價值,截止5月2日收盤時,阿里巴巴目前股價181美元,總市值4657億美元;騰訊目前股價385港元,總市值36644億港元(約合4668億美元);百度目前股價249美元,總市值869億美元。而目前位居第四位的京東目前股價37美元,總市值531億美元。

如果按照上面的消息來看,小米上市後的市值將會遠超京東,而且極有可能在短期內穩超百度市值。繼而拿下中國科技公司市值第三的寶座。

如果小米晉身第三成功,BAT的格局自此將被前者徹底衝破,BAT這個詞彙也正式成為歷史!

接下來,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格局,是變成ATM新格局,還是迎接AT兩強爭霸,兩超多強的局面,這個值得細細琢磨。

| 小米全面PK百度,最大優勢在於硬體入口

根據小米的招股書顯示,小米2017年收入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22.15億元,淨虧損為438.9億元(但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向員工發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7年淨利潤53.6億元)。

反觀百度,其在2017年度總營收為848億人民幣,這其中包括核心業務收入676.81億元,當時未上市的愛奇藝營收佔據約173.784億元,淨利潤為183億元人民幣。百度2017財年內容成本為人民幣134億元,研發支出為人民幣129億元。

再看百度方面,2017財年總營收中,移動營收所佔比例為73%。儘管百度全面發力AI,推出了Apollo和DuerOS兩大系統,但整個行業商業化落地的產品並不多。

反觀小米,則形成了硬體、網際網路內容和新零售三個比較完備的生態系統。

在業務收入上,招股書顯示,小米收入主要來自四大業務:智慧型手機、IoT與生活消費品、網際網路服務以及其他。其中,2017年的業務中,智慧型手機部分收入為805億元,佔比70.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為234億元,佔比20.5%。網際網路服務部分收入98.9億元,佔比8.6%。雷軍一度強調,小米永遠堅持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小米招股說明書顯示,截止2018年3月,MIUI的月活躍用戶超過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時長達到4.5小時,小米的消費級IOT平臺的連結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包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此外,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210家公司,包括90家專注於發展智能硬體以及生活消費產品加強小米生態系統的公司。

而根據百度2017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月,搭載DuerOS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突破5000萬,月活躍設備超過1000萬。Apollo生態系統方面,目前擁有超過90家合夥夥伴,今年百度將聯合合作夥伴批量生產商業L4級小型客車。

招股書顯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其中13935名位於中國大陸,主要在北京總部,其餘分布在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印度和印尼。據網上資料顯示,百度目前大約有4萬名員工。

| 小米上市將造就九位以上10億美元富豪

小米招股書顯示,在股權結構上:

雷軍持股比例31.4%

林斌持有13.3286%

黎萬強持3.2375%

黃江吉持3.2375%

洪鋒持3.2207%

許達來持2.9312%

劉德持1.5494%

周光平持1.4317%

王川持1.1149%

晨興集團持股17.1931%

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如果按照上市後700億美元計算:

雷軍身價至少值219.8億美元

林斌至少值93.3億美元

黎萬強至少值22.66億美元

黃江吉至少值22.66億美元

洪鋒至少值22.5億美元

許達來至少值20.5億美元

劉德至少值10.85億美元

周光平至少值10億美元

王川至少值7.8億美元

也就是說,小米一旦上市,將至少造就9位10億美元富豪。

再從富豪榜的角度來看雷軍的身價:

如果按照小米IPO最少估值700億美元計算,雷軍所持31.4%股份至少價值219.8億美元;

如果按照1000億美元的估值計算,雷軍僅憑小米的身價就達到314億美元。

根據2018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來看,財富超過2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富豪共有6位,分別為: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453億美元)

阿里創始人馬雲(390億美元)

恆大創始人許家印(303億美元)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300億美元)

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219億美元)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201億美元)

如果按照這個富豪榜來看,小米上市後,雷軍憑藉小米的市值身價保守估計是第五位,但很有可能衝擊到富豪榜第三位。

小米招股書公開後,雷軍還同時發布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也就是說:

小米的網際網路帝國已經浮出水面。

(本文部分資料整理自網絡)

關注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為你解讀AI領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觀點新應用。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 王超_NT4133

相關焦點

  • 小米上市 雷軍的熔點與沸點
    5月3日,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在公開信中暢言,也正是在這一天,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今天對於小米來講,就像水的「熔點」和「沸點」,在0℃-100℃之間搖擺。熱度還未散去,爭議隨之又來。小米不僅將成為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從此打上創始人的烙印,還要做一家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
  • 美的布穀不只吃小米?網際網路家電的好日子今年到頭了
    過去以小米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們,在略顯傳統的中國家電產業,頻頻亮劍、步步為營,將原本平靜的一線家電市場攪得「雞犬不寧」。不過,今年以來,隨著眾多家電巨頭的原力覺醒,這也意味著網際網路家電企業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 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上市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發展如何?(圖)
    上市。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重要一員,雲米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全屋網際網路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研發,此次上市成功也意味著雲米將成為「家庭物聯網第一股」。  雲米科技開盤即漲5.56%,報9.50美元,且很快漲21.67%至10.95美元的日內高點,但是很快下滑。至午盤時段,雲米科技一度破發,最低觸及8.97美元。
  • 上市一周年 小米「過冬」:雷軍拋掉「速勝幻想」
    第二天一早,雷軍又在微博上開玩笑稱:「北漂,奮鬥九年多,終於買房了!」7月10日,新京報記者在園區看到,8棟樓中只有F樓一層有人在辦公。小米內部人士透露,正式的搬遷尚未開始。業界不難理解雷軍的打算:在拿不賺錢的智慧型手機贏得大量客戶之後,小米需要用利潤豐厚的網際網路服務來完成商業模式的閉環。在資本市場上,網際網路公司的市盈率顯著高於製造業,其盈利前景也更被投資者看好。不過小米上市招股書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4%。相比之下,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同期營收則佔了公司營業收入的67.5%。
  • 中國新經濟十年網際網路商戰格局:從流量亂戰到心智之爭
    3. 2012年小米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帶領金山成功上市2個月後,雷軍選擇了離開,理由是太疲倦了。疲倦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是心靈。靠賣掉卓越網財富自由的雷軍突然發現,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快過去了,新的移動網際網路他還一無所知,方向是稀缺的,年齡是剛過40的。
  • 中國網際網路要變天了,BAT格局「正式落幕」網友:普天同慶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最近有一則新聞是關於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傳媒、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的問題,說這三家都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50萬元罰款行政處罰,貌似是因為壟斷的問題,雖然數額不算大,但所有從事網際網路的人,應該都看出來了,社會上網際網路反壟斷格局要開始了,而且《反壟斷法》已經在今年的11月開始
  • 外媒:中國「BAT」格局面臨終結 京東何以掀翻百度
    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格局,經常用一個英文縮寫詞「BAT」所總結,即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主導了市場,決定著中國用戶的網絡生活和體驗。不過中國第二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京東正在快速崛起,目前京東的市值距離趕超百度只有咫尺之遙。日前,一家外媒分析了百度和京東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局面的原因。
  • 小米系「上市局」:真實的瓶頸與夢幻的估值
    進入2018年4月,有關小米上市的傳聞,隨著諸多側面信息的披露,越來越接近於一個現實,小米將在香港股市上市,然後在A股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  眼下,全球資本市場均在為爭奪「獨角獸」而進行制度創新,小米之「光環」更顯閃耀。
  • 小米的格局:三大業務均有利可圖 小米模式能跑通嗎
    原標題:小米的格局 來源:虎嗅網作者|Eastland,虎嗅研究總監頭圖|IC photo2020年3月31日盤後,小米集團(1810.HK)發布了2019年業績公告。報告顯示,2019年小米營收2028億,同比增長17.7%;經調整淨利潤115億,同比增長34.8%。
  • 2012年中國網際網路十大事件回顧及點評
    以手機為例,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紛至沓來,試圖將手機產業由「前向收費」轉變為「後向收費」,而這一發展思路大幅度拉低了手機的價格。在很多網際網路「大佬」看來,手機硬體作為基礎產品,未來將無限趨近於「免費」。  正如小米手機CEO雷軍所說,「小米要用做網際網路的方式來做手機,不靠硬體賺錢」。
  • 年後,谷歌將在中國重新上線特別定製版地圖;高盛和大摩將成為小米...
    八年後 谷歌在中國重新上線特別定製版地圖北京時間1月16日凌晨消息,本周一,據Nikkei(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谷歌將在中國大陸重新上線其地圖服務,距離谷歌地圖服務上次在中國大陸可用已有八年之久。谷歌將上線一個為中國大陸特別定製的谷歌地圖服務,包括網頁版和移動應用版。
  • 網際網路商業邏輯:BAT們的二向箔
    2018年1月31號,中國網際網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41次《中國網際網路網絡發展狀態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際網路公司總市值8.97萬億。其中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公司的市值之和佔總體市值的73.9%。為啥網際網路公司能夠發展的如此迅猛,其中的商業秘密又是什麼呢?下面我來說說你需要了解的網際網路商業邏輯,BAT們二向箔。
  • 小米能否成為中國的蘋果品牌
    市場預期最快6月底可上市,這是2014年阿里巴巴IPO之後,全球最大的科技新股。   上周首次申請亮相後,小米公司估值至少約5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八年前,小米公司正式成立,這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電視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 螞蟻IPO在即,滴滴與字節跳動觀望,網際網路最後的資本狂歡?
    相當長一段時間,小米不受資本市場待見,上市即破發,一年股價腰斬,跟隨雷軍創業多年的小米員工短期內並未依靠IPO實現財務自由。好在兩年後的今天,小米終於漲回了發行價17港元,最高達到17.5港元,最近一年股價最高漲幅高達111%,被套的投資者們終於可以下車了。螞蟻跟小米IPO相似的地方都是轟轟烈烈,都是盛名之下,都是期望甚高。螞蟻是否會重蹈小米覆轍?
  • 小米的蝴蝶效應
    目前,小米實體店有三種,自營叫小米之家,授權加盟經營的叫 「小米專賣店」(小米委派店長),還有一種叫 「授權體驗店」(小米不派店長)。為了激勵經銷商信心,小米 7 月 1 日將之前運營小米之家的所有團隊調度到授權體驗店支持經銷商,並計劃將五彩城和世貿天階這樣被稱為 「朝聖的門店 「之外,全部交給經銷商激勵其 「搶堡壘」。
  • 獵雲早報: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馬雲提出未來網際網路將從有到...
    如果我們不數據化,不和網際網路相連,那麼和過去三十年不通電相比,顯得更為可怕。未來三十年,網際網路將不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網際網路,它將是所有人的網際網路。如果說過去二十年,網際網路從無到有有,那麼未來三十年,網際網路將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馬雲進一步解釋道,沒有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摩拜ofo會合併嗎?
  • 金山雲流血上市:3年虧光28億元 收入高度依賴小米等大客戶_驅動中國
    而這,也是自2018年7月小米上市之後,雷軍實控的第四家上市企業。從財報來看,目前金山雲連年巨額虧損、客戶集中度過高。行業上,國內雲服務市場廣闊,但處於初級階段。資本市場上看,已經上市的優刻得(UCloud)表現不盡人意,去年淨利大幅滑坡。
  • 愛奇藝上市傳聞再起,「狼」可能真的來了
    愛奇藝CEO龔宇(微博)在最近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及上市一事時,也表示「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最近三年,「愛奇藝上市」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圈的肥皂劇。2014年首次傳出將在美國上市,2015年上市地點變成了國內戰略新興板,到了今年2月,這個方案變成了管理層先對其進行私有化,再到國內借殼。
  • 拆解小米:不要低估了雷軍,也別高看了小米
    我很欣慰,小米沒有被困難擊敗,反而在挫折中越來越強大!」  對於成就,雷軍難掩自豪:「小米成為了中國製造和中國設計的名片,世界各地都有小米的粉絲;我們還用生態鏈把小米模式複製到了100多個行業,改變了很多領域。」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小米:一騎絕塵後的挑戰
    自1998年雷軍開始擔任公司日常管理一把手,在歷時8年、歷經了5次上市過程後,終於在2007年將金山軟體帶上了香港股市。  但是,與後來居上的BAT相比,金山軟體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今天的市值也才178億港元(2014年12月30日)。  金山軟體上市後兩個月,雷軍卸任CEO,去做了天使投資人,直到2010年4月重新創業,創辦了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業務的小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