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稱呼的起源
在現今的古裝戰爭片中,但凡涉及到領兵打仗題材的,軍隊首領都會被稱為將軍。
其實思白生和小夥伴們一直以來都有個疑問,為什麼電視劇裡不乾脆稱之為首領,或者老大?!
這多乾脆!
僅僅以「將軍」一詞作稱謂,軍隊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似乎就混淆了。
人人都可稱之為將軍,將軍更大意義上成為了一個泛指。
但實際上,將軍是泛指嗎?
凡是帶兵的都可以稱為將軍嗎?
當然不是!
在古代,將軍不只不是泛指,還是專指!
雖然發展到明清時期,類似於遊擊將軍之類的職位,只是軍隊中的中下級將領。
但是在「將軍」稱號剛剛出現的秦漢時期,「將軍」的含義就是「元帥」!
是的,你沒有看錯!
「將軍」稱號的產生年代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雖然早在戰國時期,就有所謂「上將軍」、「裨將軍」的說法。
可是一直到秦滅,成熟的、分等級的將軍制度也沒有完全形成。
雖然如此,這可不意味著將軍在先秦時代就不重要了。
隨便舉幾個例子,如蒙恬、白起之流,可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將!
今人熟悉的「將軍制度」的形成
為今人所熟知的分等級將軍制度,最早在西漢時產生。
但是,整個漢代在內,將軍卻並不是常設官職。
在當時,將軍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徵伐將軍,一類是中朝將軍。
徵伐將軍司職徵辟四方,中朝將軍負責守衛京師安全。
但不管是徵伐將軍還是中朝將軍,都是皇帝對於親信或者外戚的加官,並不是朝廷常設官職!
簡單點理解,將軍不是朝廷中必須有的,但如果有人被封為了將軍,他要麼權傾朝野,要麼極受寵幸!
在歷史上,這兩點往往是集中於同一人身上,這個人就被稱為權臣!
西漢歷史上這樣的權臣有很多,比如說霍光、梁冀、何進等等,甚至連東漢末年的李傕和郭汜也能勉強列入其中。
如果按照權勢高低分類,漢代的將軍可以分為重號將軍和雜號將軍兩類。
整個漢代,兩類將軍總共包含四十餘種將軍號。
這四十餘種將軍號的命名原則有如下四種:
一是按照所統兵種命名,如車騎、強弩、輕車、步兵、材官、騎、樓船將軍之類。
車騎將軍所統即車兵和騎兵;強弩將軍所統為弩手(射士);步兵將軍所統為步兵輕車將軍所統當為車兵;材官將軍所統為工兵;騎將軍所統無疑為騎兵;樓船將軍所統是水軍。把將軍名號和兵種結合記憶,是不是既易於區分,又容易記憶?
二是以其承擔的任務命名。
這種將軍號,一般都為徵伐將軍所擁有,名稱中即包含著出徵的目的。
比如說復土將軍,其職責便是收復領土;護軍將軍,其職責便是保護地方效忠漢朝的屬國;破羌將軍,其職責便是平息羌族叛亂;拔胡將軍,其職責便是平定胡亂!
三是以徵伐目的地命名。
如浮沮、匈河、因杅、貳師、浚稽、度遼、祁連、蒲類將軍之類等。
漢武帝時期,這類將軍號大量出現,其原因是朝廷向周邊的戰事增多。
因此,除了東漢末年李傕、郭汜掌權後濫封將軍之外,整個漢代歷史上應該是漢武帝時期此類將軍最多!
新莽時期,雖然也有大量新的將軍號出現,但大都是為了提升朝內家族勢力而增添的。
雖然也有邊境的許多衝突,但新的徵伐將軍號出現得較少。
四是以褒揚稱讚之詞命名。
古代為了表示對某位將領的表彰,也將許多褒揚之詞作為將軍號。
比如說驃騎將軍及揚武、奮威將軍之類,破羌、拔胡將軍同時也有這種用意。
需要指出的是,後世新設將軍名號,多以最後一種方式生成。
漢代的重號將軍
雖然有四十餘種將軍號,看似繁多冗雜,但其實這些將軍大部分都只是雜號將軍。
在漢代,真正的重號將軍一開始有四類。按等級排列來看,一是大將軍,二是驃騎將軍,三是車騎將軍,四是衛將軍。
在這四類重號將軍的基礎上,後期因為作戰需要,才又增設前、後、左、右四位雜號將軍,意為統領軍隊中前、後、左、右四個方位的四名將軍。
但是由於歷史演變,漢代與匈奴之間的戰事綿延不絕,這四類雜號將軍迅速就變為了重號將軍!
根據漢代典籍對這些重號將軍的記述,可以輕鬆地將其地位與文官的三公九卿對應起來。
在八類重號將軍中,地位和三公比肩,俸祿直達萬石的,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地位和九卿比肩,俸祿在中二千石的,有左、右、前、後將軍。
在東漢設立尚書臺,將權力重心由三公轉移向尚書之後,重號將軍們的地位也有了變化。
在當時,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在武將中地位最高!
在重文輕武的東漢,他們僅比文官首領丞相地位稍低。
車騎將軍和衛將軍的地位相比西漢時降低,僅僅和前、後、左、右將軍一起,居於上卿之下,是武將的第二梯隊。
武將系統和武官系統的互相融合
在漢代,武將從來不是一種常設的官職,但這並不意味著朝廷就沒有常設的武官職位。
比如說,漢代的大司馬,即是朝廷武官的最高首領!
在西漢時期,象徵著軍隊最高統帥的將軍大量出現,很自然地,就開始形成了武官最高級別首領大司馬冠將軍的制度。
這類似於今天的軍委總司令、軍委總書記,由一人身兼多職。
在整個漢代,如果要說官位最大,權力最盛的官員,那非「大司馬冠大將軍領尚書事」莫屬了!
擁有這個官位的人,不管在文官體系還是在武官體系中都是妥妥的最高首領!
大司馬,最高等級武官,全國軍隊總司令!
大將軍,戰時國家最高軍隊統帥!
領尚書事,事實上的國家總理!
一般來說,當官當到這個地步,要麼造反當了皇帝,要麼密謀造反失敗被皇帝所殺。
當然,整個漢代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持有這種官位的人造反成功過。
因為尚書是在東漢出現的新鮮事,東漢一朝的滅亡,真正原因其實是漢靈帝的持續作妖,而不是權臣謀反。
總結
將軍一詞,自出現開始,就是武力強大的代名詞!
直至今日,它仍舊夾雜著英雄的內在含義。
不管現代人再怎麼否認,這種歷史傳承是永遠抹不去的。
漢代,始終是對於中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封建朝代!
這些歷史記憶,就是最好的證明!
參考文獻
[1] 張金龍. 西漢將軍制度述略[J].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2] 柴芃. 東漢光武、獻帝時期的將軍制度[J]. 湖北社會科學, 2018, 000(007):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