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猶太人,大家對他們的印象一般都是「智慧」的代名詞,會賺錢,善經商,似乎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的確,聰明如我們所周知的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奧本海默、洛克菲勒、梅耶·羅斯柴爾德等,都是猶太人的典型代表。
正是因為太過於聰明,猶太人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因為「聰明」而遭受滅頂之災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被譽為日耳曼民族最大的對立面,法西斯納粹勢力意欲將這個民族從地球上剷除,在這場以斬草除根為目的的暴行中,先後有600萬猶太人遭受納粹的血腥屠殺。直到最後二戰勝利,猶太人的生存危機才得以解除。
在很多人的記憶,,猶太人一般是生活在西亞、地中海周邊,亦或者後來的美國地區。但鮮有人知的是,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也就是黑龍江流域,居然還有一個以猶太命名的「猶太人自治州」。這個洲面積為3.63萬平方公裡,比臺灣島還要稍大一點點,與我國黑龍江省隔江相望(地處黑龍江北面)。
按理說,以猶太人的聰明天賦,他們一般會選擇人流密集、商貿交匯的「樞紐」地區定居,怎麼可能穿越浩瀚的西伯利亞,跑到人跡罕至而且又極其寒冷的遠東地區定居呢?難道是貪圖那裡肥沃的黑土地?
不得不承認,我們能想到遠東地區對於猶太平民的吸引力,大概也只有那裡肥沃的黑土地和浩瀚的原始森林了。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翻閱一段塵封的歷史,一探究竟。
在歷史上,猶太人所建立的國家被滅已經是公元前722年的事情了。而在這之後,猶太人一直被壓制於巴比倫王國以及後來的波斯等帝國的統治之下,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
直到後來的猶太人原地復國時,已經是公元1948年的事情了。再往前推30年,也就是1928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猶太人自治州,而且還是在天寒地凍,杳無人煙的東北亞。別的不說,光憑遠東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猶太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吃飽了跑到這裡建自治州的。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遠東出現猶太自治州呢?
在並不遙遠的清朝時期,這個現在叫「猶太自治州」的地方是清朝的領地,但是後來因為19世紀中葉的《璦琿條約》,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將黑龍江以北、連同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區域割讓給沙皇。但是對於當時的交通水平來說,不管是大清,還是沙俄,對這一地區多少都有點鞭長莫及的感覺。劃歸俄國後,除了獵人、探險家之外,也沒有多少俄國人願意去。
後來到了蘇聯時期,蘇聯政府為了加強遠東地區的控制,急需對這一地區進行開拓發展,可是這些地區當時壓根就沒有人,於是當局便開始了有計劃地大規模移民,蘇聯境內的猶太人也加入了這個移民大潮。在尋找移民地點時,猶太人其實更希望能夠移居到烏克蘭的南部-克裡米亞。
我們都知道,那烏克蘭已經是號稱「東歐糧倉」了,而克裡米亞還在烏克蘭南方,土地和氣溫更加優越,而且還瀕臨黑海和亞速海,算得上是當時蘇聯的重要通道。不得不說,猶太人可真會選地方。
但是後來隨著東歐局勢的緊張,以及移民公平原則,再加上蘇聯也非常希望猶太人能利用其聰明才智和關係鏈條,在遠東開發過程中起到大的作用,所以猶太人最終還是遷到了杳無人煙的遠東地區,並且成立了「猶太自治州」,還在當地開發出了城市-比羅比詹。
後來的事實證明,雖然在二戰前期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蘇德「蜜月期」裡,蘇聯也曾向德國遣送了大量的猶太人。但移民到遠東的這批猶太人卻是幸運的,他們躲過了「遣送」,躲過了猶太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浩劫-納粹的種族滅絕計劃,猶太自治州其實就是他們的諾亞方舟了。
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1948年,以色列在猶太人的故土上宣布建國,而且一度遭到了中東多國的打壓。再到後來形勢好轉,以蘇建交之後,1987年,蘇聯允許蘇聯人移民以色列,於是這批猶太人就紛紛遷回了以色列。根據統計,目前俄羅斯的猶太自治州的19萬人口中,只剩下4%的猶太人。
而在當今實際上的一千多萬以色列人之中,有將近30%生活在美國,40%生活在以色列,以色列的800萬人口中有600多萬猶太人。而以色列的建國史僅70年,以蘇建交後,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蘇聯籍猶太人移民前往以色列,導致以色列至今仍然有俄語電臺以及電視頻道。而這一刻,猶太人等了2000多年,不得不說,猶太人真的很團結,意志力強大到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