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常樂
校對:百味
6月28日,美國頁巖油的「先驅」企業——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正式向德克薩斯州南區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而它也是近年來,美國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油氣廠商。這家歷經20載的油氣巨頭的轟然坍塌,意味著美國頁巖油發展走入尷尬境地。
20載油氣巨頭輝煌不再,一步差棋,全盤皆輸
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oration,NYSE: CHK),總部位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市,創建於1989年。而創始人之一奧布裡·麥克倫登,是美國頁巖油勘探的早期支持者。歷經20年發展,該企業一躍成為美國第三大天然氣生產商之一。
不過在過去幾年裡,美國不少頁巖油企業從銀行大行舉債,用於發展頁巖油的鑽探技術,導致不少企業早已負債纍纍。
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現任首席CEO道格·勞勒,在2013年接手公司時,公司的負債就已高達130億美元。而在2019年,因道格·勞勒在錯誤的時間減輕公司對天然氣產業的依賴程度,反而加劇公司與頁巖油產業的捆綁,最終導致企業對頁巖油產業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強。而頁巖油的開採成本與原油開採相比,高出數倍。
今年3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不斷壓縮頁巖油的市場份額,導致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負債進一步加劇,最後無力承擔直至破產。
國際油價大戰,美國:很受傷
為了彌補本國石油依賴進口問題,美國曾大力發展頁巖油鑽探技術,不過發展模式卻是貸款發展。如今,雖然美國搖身一變成了石油出口國,但過快的發展也讓美國頁巖油企業債務進一步加劇。
據悉,美國頁巖油的鑽探成本為20至26美元一桶。而中東各國,原油開採成本僅為2至3美元一桶,即便加上所有附加費用,也能低於10美元一桶。因此,美國頁巖油的市場競爭力很難與原油相比。
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破產事件是美國至少5年來,最大的一宗油氣巨頭企業破產事件。自今年年初以來,該公司市值縮水高達93%,直至6月26日,總市值僅剩1.16億美元。據悉,在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申請破產前,美國已有不少企業紛紛「倒下」,其中也包括頁巖油企業。因此,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時代終結,看似是意料之外,實際卻是情理之中。
這次國際石油價格大戰中,美國無疑最為「受傷」。但如今美國頁巖油企業紛紛「倒下」,也暴露出頁巖油鑽探產業中的諸多問題,警示眾人。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