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表明因果與順序;混沌宇宙中,我們創造出時間。

2020-08-27 原虛幻境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中著名的思想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薛丁格試圖將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聯繫起來,從而說明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的荒謬性。

  量子力學認為微觀世界的量子處於疊加態。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放射性物質衰變是隨機事件,我們只能知道它發生的概率。放射性物質衰變了,放出粒子觸動裝置導致貓被毒死。放射性物質沒有衰變,貓就活的好好的。放射性物質衰變與沒有衰變各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量子力學認為放射性物質處於衰變與沒有衰變的兩種狀態的疊加中。據此,貓也應該是處於即死又活的疊加態。

  貓是我們宏觀世界事物,我們的常識是貓不可能處於即死又活的疊加態,但微觀世界的量子在量子力學研究者看來是可以的。這說明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存在很大的不同。

  微觀世界是我們分割宏觀世界得到的,就像科學家利用大型電子對撞機,讓基本粒子對撞以得到更小的粒子,來尋找宇宙的起源。微觀世界實際是宏觀世界的起始,時間與空間的盡頭。我們前面文章談到,微觀世界是我們剝離事物關係得到的。空間即關係,時間則與我們的觀察有關。事物關係的剝離致使微觀世界時間與空間概念盡失。

  沒有時間,微觀世界就可以處於疊加態 ,一切都可以同時出現。這在我們宏觀世界是不可能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出在我們,就在於具有意識的我們。宏觀世界是我們身處的世界,實際是我們感知的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所謂的世界其實是我們感知的世界!

  在我們的世界中,貓只能要麼是死,要麼是活的唯一狀態。這是因為我們的感知是能夠確定的。但微觀世界是接近於宇宙之初的原始狀態,處於混沌之中,我們是難以感知,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處於疊加態。

  量子力學認為疊加態會因人的觀測而塌縮為本徵態,薛丁格的貓也會在打開箱子觀察時,就會由即死又活的狀態塌縮為唯一狀態。這都是由於人的觀察。這表明我們所謂的世界只能是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

 如果我們不去觀察,世界就處於混沌之中;而即使我們去觀察,也只能得到混沌宇宙的部分,因為總有我們沒有觀察的存在。混沌宇宙可以認為是包含了一切。同理,物理學家艾弗雷特用平行世界來詮釋薛丁格的貓實驗。艾弗雷特認為:微觀世界的放射性物質處於衰變與沒有衰變的疊加態中,實際是兩種情況都已經發生。同樣,宏觀世界中的貓是即死又活,也就是貓是死的,與貓是活的都發生了,只不過是發生在兩個平行世界中。在進一步的多元宇宙理論認為:宇宙中所有事件都已經發生並結束,這些事件構成了無數平行宇宙,而這無數的平行宇宙就組成了多元宇宙,多元宇宙包括了一切。

  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平行世界理論認為:在打開箱子觀察貓是死是活時,世界分裂成兩個版本,一個版本世界中,貓是死的;另一個版本世界中,貓是活的。在這裡提出個人觀點:實際是,貓是死的世界與貓是活著的世界同時存在,這兩個世界是疊加在一起的,而所謂我們的觀察導致的塌縮,其實是我們進入了其中的一個世界,或者說世界必須是存在著我們的世界。這也印證了世界只能是我們能感知的世界。

  混沌宇宙或者說是多元宇宙包括了一切;但是,世界永遠只能是我們感知的世界。那我們如何感知世界的呢?是確認與選擇。我們日常一切都可以認為是在進行確認與選擇。就像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我們需要打開箱子確定貓的死活。而日常生活中,比如親人是在客廳還是在廚房;在去看之前,就處於混沌中;而在親自去看過之後,就可以明確了。

  個人觀點:我們的確認與選擇導致了時間的顯現。混沌宇宙中,一切已經發生並且已經結束,時間概念無法出現。但是我們說過,所謂世界只能是我們的世界。那我們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呢?是我們的確認與選擇。而我們的確認與選擇實際是進行因果關係與順序的梳理 ,這正是時間的特徵。

是我們使得時間出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時代停留於此。即不是古代的秦朝或宋朝,也不是將來某個時刻。因為時間因我們而存在,是我們在梳理世界的因果關係與順序,是我們的選擇與確認在塑造存在我們的時空,而這恰恰是真實的世界。而當把「我們」進一步縮小到「我」時,「你」的消逝意味著「世界」的消失。

相關焦點

  • 因果律是如何不再成為科學界真理的?量子和混沌理論告訴你
    曾經因果律一直被人奉為圭臬,「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我們深信不疑。然而,上個世紀以來,量子物理學的發現,讓因果律不再嚴格遵從,在全世界引起劇烈反響。接下來我將聊聊,科學的新發現是如何讓因果律不再成為真理的。因果律表明一個事件(原因)和另一個事件(結果)之間存在一個必然聯繫。原因是結果的前驅,結果是原因的後繼,原因決定了結果。
  • 無窮宇宙始終處於混沌之中,人類世界翻不出大浪。
    如果我們仔細想一下,宏觀世界中,我們說某一個物體不能即在此處,又在彼處。這是指同時,也就是這裡有時間概念。而在微觀世界,基本粒子或者說是量子,可以同時出現在任何地方。這說明在微觀世界,時間概念模糊了,甚至可以認為是不存在了。那這是為什麼呢?
  • 利用混沌理論,可以創造出強大的新電子產品!
    格羅寧根大學科學家首次在一種材料中觀察到了一種混沌理論中廣為人知的現象,鐵彈性材料鈦酸鋇中由溫度升高或降低引起結構轉變類似於非線性動力系統中的周期性加倍。材料中的這種「空間混沌」是在1985年首次被預測,可用於適應性神經形態電子學等應用,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
  • 時間悖論:你的大腦如何創造第四維度
    對於那些名義上縮小的學生來說,時間過得飛快。他們的估計與實際時間相差甚遠。更奇怪的是,他們感覺時間的加速與他們沉浸其中的模型休息室的規模成正比。1981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這一奇怪的結果,偶爾會被神經科學家引用,表明空間和時間在大腦中摺疊在一起,就像在宇宙中一樣。這也是許多有趣的例子之一,證明了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多麼具有可塑性——以及多麼神秘。
  • 概率讓我們對混沌宇宙有了大致把握,但我們的時空終將泯滅。
    人們以為我們已經掌握了宇宙運行的終極規律,可以預測宇宙運行的方方面面。在現實中,我們知道不存在絕對的事情。我們只能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個大致的判斷。有一種科學就是研究這一問題,這就是概率論。概率就是指隨機事件可能出現的大小。概率論中有一種學派叫貝葉斯派或叫主觀概率派。這種學派從決定論中,認為經典力學可以根據初始條件計算出事件發展後續狀態。
  • 趣談三大宇宙規律;因果規律、無中生有規律及熵增規律。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但是霍金說:「上帝不僅擲骰子,他有時候還會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去。」宇宙到底有秩序還是混沌的,這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人類永遠解答不了。也許混沌是絕對的,有秩序是相對的,有秩序的系統就必然有其規律。以下人類在宇宙秩序中感受到的宇宙三大規律。一,因果律。
  • ...時間到底是什麼,是可逆的嗎?有沒有可能我們的時間本身就在逆行?
    不過,經典物理中,牛頓卻給出了時間方向:時間是絕對的,它就像一支永不停歇且勻速的箭,向前運行著,永遠無法停下來。 這個結論會讓我們心裡很舒服,因為從心理時間的角度來說,時間必然是有前後順序的,當你回憶時間的時候,總是能回憶過去,感受現在,但是卻不能看到未來。
  • 我們要怎麼理解宇宙中的時間概念?
    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時間,只是為了表示事件發生前後的因果關係而定義的一種度量方式,無法說清楚很多問題!可是為啥還要去糾結這些東西呢?時間這東西哪能說得清楚啊!時間是一種綜合效應。國外科學家還發明了一個詞「時空原子」,就是這些時空原子糾纏形成了一個四維的大網,即時間和空間的四維大網。
  • 量子世界中時間不存在;超光速、宇宙坍縮時或會出現時間倒流
    (地球附近時空彎曲使陀螺方向變化)其次時間倒流違背了因果律因果律即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之意。再次,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中的熵總是不斷增加的但有趣的是現實中可以「觀察」到所謂「時間倒流或時間反演」:比如電影倒放。
  • 將描述時間流動兩種理論結合起來,發現時間順序,顯示出量子糾纏
    然而,現在一個由維也納大學、奧地利科學院、昆士蘭大學和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將描述時間流動兩種理論的關鍵要素結合起來,發現事件之間的時間順序可以顯示出量子特徵。根據廣義相對論,大質量物體的存在減慢了時間流動。這意味著放置在一個巨大物體附近的時鐘會比放置在更遠物體上的時鐘運行得慢。
  • 在時間誕生之前,宇宙感到很抱歉
    「話說宇宙之初,溟滓鴻蒙,混沌玄黃,高溫高熱,密閉無光,就像一個混濁的雞蛋,簡稱混蛋。,因為連時間都是在大爆炸的那一刻才誕生的,時間之前當然不可能存在因果關係。 用我們最強大的望遠鏡觀察,宇宙的歷史大約有138億年。 在138億年前時間誕生的最初幾分之一秒,宇宙似乎膨脹得非常帶勁,至少有一種觀點認為其膨脹到我們今天宇宙大小的80%,這稱為暴漲階段。
  • 從《聖經》當中看起源:時間問題
    【創1:1】起初 神創造天地。《聖經》開篇的第一句,揭示我們所生存之空間的誕生,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過困惑的問題。即我們的世間是如何產生的?擴大而言我們所處的宇宙是如何誕生的?由此會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人類的起源等等諸如此類的一系列的問題。
  • 宇宙中時間到底存不存在?或者時間就是人類創造的概念?
    按照現代科學的詮釋,時間確實是存在的,甚至是宇宙一切存在的基礎,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一樣,它們都都是我們存在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時空」概念,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有空間的存在就不然有時間,反之也一樣,有時間存在意味著必然有空間,空間和時間不能單獨存在! 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
  • 宇宙輪迴突顯信息,信息創生世界。
    這裡提出個人看法:熱量之所以必然是由高向低流動,根本原因在於宇宙最初原始運動的任意性。  也就是說,當我們去追尋宇宙最原始的運動時,發現它是任意的。這個任意性即表現在它是隨意的,沒有任何約束。而且又表現在我們無法對它做出任何描述。
  • 關於宇宙起源因果鏈的端頭
    在世界很多宗教裡比如基督教或者猶太教文化中有這麼一個堅實的根基,就是某個造物主按它的意志讓宇宙誕生了,然而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個假設引起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而且在好多個世紀以來,它甚至受到了神說家們自己的嚴肅質疑,問題出在哪呢?出在時間的性質上。
  • 混沌宇宙存在不可知,概率只是表示我們的信心。
    概率是表示隨機事件可能發生大小的量,概率可以認為是我們從日常生活觀察的總結,然後對未發生的事進行的預判。概率只是對沒有發生的事件進行的預判。如果事件已經發生,概率就沒有必要了。而事件發生了,也經常會與我們的判斷相差很大。即使如此,我們也不會認為概率沒有意義。  所以,概率論學派中的主觀概率派認為:概率只是表示人們對可能發生事件的信心強度,概率並不能完全掌握事件的發生。
  • 宇宙中有時間靜止的地方嗎?黑洞中心的時間是絕對靜止的嗎?
    相對論告訴我們,無論時間還是空間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參考系,更沒有完全一致的時間!但廣義相對論又告訴我們,黑洞中時間靜止,那麼問題就來了,宇宙中到底有沒有時間絕對靜止的地方?而古希臘俄耳甫斯教認為宇宙之初一片混沌,時間的出現伴隨了運動,而運動能將混沌區分並且逐漸演化成今天這世界,所以時間成為主宰宇宙演化的第一因素。
  • 宇宙是混沌全息的,是無數個小宇宙的集合
    有一種混沌一體的狀態,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了,荒涼遼闊,獨立而不改變,可以作為天下的本源),這說的是「道」。「道法自然」,「道」與宇宙本就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將此言形容宇宙,也是適用的,從而可以得知宇宙處於混沌的狀態。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盤古在混沌中開天闢地。
  • 宇宙的奇蹟#無限時間箭頭的變化中,宇宙、太陽的命運將會是消亡
    在時間長河的浸潤下,宇宙不斷演化,並創造出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蹟,這些奇蹟將引領我們,見證宇宙生命的始與末。宇宙的時間量程大到無法想像,它幾乎在我們的認知範圍之外,我們能接觸宇宙量程下的時間。自人類出現以來,我們還未繞過這個軌道的千分之一。這些循環看似永恆不變,但隨著時間之書徐徐展開,一條真理躍然眼前,沒有什麼能夠永恆。這是時間帶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時間便是將事件按順序簡單排好,一步接一步。但即使如此簡單的順序也包含著深刻的內涵,事件發生的順序總是相同,它們從不混亂,也不會逆向發生。
  • 可創造伽馬射線爆發光曲線中看到的時間可逆性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查爾斯頓學院(College Of Charleston)天體物理學家喬恩·哈基拉(Jon Hakkila)和密西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羅伯特·尼米洛夫(Robert Nemiroff)發表的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