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中著名的思想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薛丁格試圖將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聯繫起來,從而說明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的荒謬性。
量子力學認為微觀世界的量子處於疊加態。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放射性物質衰變是隨機事件,我們只能知道它發生的概率。放射性物質衰變了,放出粒子觸動裝置導致貓被毒死。放射性物質沒有衰變,貓就活的好好的。放射性物質衰變與沒有衰變各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量子力學認為放射性物質處於衰變與沒有衰變的兩種狀態的疊加中。據此,貓也應該是處於即死又活的疊加態。
貓是我們宏觀世界事物,我們的常識是貓不可能處於即死又活的疊加態,但微觀世界的量子在量子力學研究者看來是可以的。這說明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存在很大的不同。
微觀世界是我們分割宏觀世界得到的,就像科學家利用大型電子對撞機,讓基本粒子對撞以得到更小的粒子,來尋找宇宙的起源。微觀世界實際是宏觀世界的起始,時間與空間的盡頭。我們前面文章談到,微觀世界是我們剝離事物關係得到的。空間即關係,時間則與我們的觀察有關。事物關係的剝離致使微觀世界時間與空間概念盡失。
沒有時間,微觀世界就可以處於疊加態 ,一切都可以同時出現。這在我們宏觀世界是不可能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出在我們,就在於具有意識的我們。宏觀世界是我們身處的世界,實際是我們感知的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所謂的世界其實是我們感知的世界!
在我們的世界中,貓只能要麼是死,要麼是活的唯一狀態。這是因為我們的感知是能夠確定的。但微觀世界是接近於宇宙之初的原始狀態,處於混沌之中,我們是難以感知,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處於疊加態。
量子力學認為疊加態會因人的觀測而塌縮為本徵態,薛丁格的貓也會在打開箱子觀察時,就會由即死又活的狀態塌縮為唯一狀態。這都是由於人的觀察。這表明我們所謂的世界只能是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
如果我們不去觀察,世界就處於混沌之中;而即使我們去觀察,也只能得到混沌宇宙的部分,因為總有我們沒有觀察的存在。混沌宇宙可以認為是包含了一切。同理,物理學家艾弗雷特用平行世界來詮釋薛丁格的貓實驗。艾弗雷特認為:微觀世界的放射性物質處於衰變與沒有衰變的疊加態中,實際是兩種情況都已經發生。同樣,宏觀世界中的貓是即死又活,也就是貓是死的,與貓是活的都發生了,只不過是發生在兩個平行世界中。在進一步的多元宇宙理論認為:宇宙中所有事件都已經發生並結束,這些事件構成了無數平行宇宙,而這無數的平行宇宙就組成了多元宇宙,多元宇宙包括了一切。
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平行世界理論認為:在打開箱子觀察貓是死是活時,世界分裂成兩個版本,一個版本世界中,貓是死的;另一個版本世界中,貓是活的。在這裡提出個人觀點:實際是,貓是死的世界與貓是活著的世界同時存在,這兩個世界是疊加在一起的,而所謂我們的觀察導致的塌縮,其實是我們進入了其中的一個世界,或者說世界必須是存在著我們的世界。這也印證了世界只能是我們能感知的世界。
混沌宇宙或者說是多元宇宙包括了一切;但是,世界永遠只能是我們感知的世界。那我們如何感知世界的呢?是確認與選擇。我們日常一切都可以認為是在進行確認與選擇。就像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我們需要打開箱子確定貓的死活。而日常生活中,比如親人是在客廳還是在廚房;在去看之前,就處於混沌中;而在親自去看過之後,就可以明確了。
個人觀點:我們的確認與選擇導致了時間的顯現。混沌宇宙中,一切已經發生並且已經結束,時間概念無法出現。但是我們說過,所謂世界只能是我們的世界。那我們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呢?是我們的確認與選擇。而我們的確認與選擇實際是進行因果關係與順序的梳理 ,這正是時間的特徵。
是我們使得時間出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時代停留於此。即不是古代的秦朝或宋朝,也不是將來某個時刻。因為時間因我們而存在,是我們在梳理世界的因果關係與順序,是我們的選擇與確認在塑造存在我們的時空,而這恰恰是真實的世界。而當把「我們」進一步縮小到「我」時,「你」的消逝意味著「世界」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