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Mater. Lett. | 做「減法」的自組裝單層圖案化法

2020-12-06 騰訊網

英文原題:Chemical Lift-Off Lithography of Metal and Semiconductor Surfaces

通訊作者:Anne M. Andrews, Paul S. Weis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nited States

作者:Kevin M. Cheung, Dominik M. Stemer, Chuanzhen Zhao, Thomas D. Young, Jason N. Belling, Anne M. Andrews, Paul S. Weiss

在基底表面上通過共價或非共價結合覆蓋功能分子自組裝單層(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是表面研究中的常用策略,可以實現精確的表面修飾、獲得特定的功能,在醫用材料、生物傳感、電子技術、納米科學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其中研究最多、應用最廣的應該就是金(Au)表面上的烷基硫醇單層。改變功能分子的組成和結構可以實現表面修飾的調控。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分子自組裝單層的圖案化實現對位置和尺寸的調控,可以進一步拓展這些自組裝體系的應用。低成本、高通量的軟印刷術(soft-lithographic technique)常被用於圖案化分子單層。以微接觸印刷(microcontact printing, μCP)技術為例,使用圖案化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壓模接觸相應的基底表面,將預先「蘸」上的功能「墨水」分子轉移至該表面,以形成圖案化SAM,整個過程類似於「蓋章」。不過,由於「墨水」分子在圖案化過程及之後存在橫向擴散,這種技術的解析度大大受限。

和μCP類似的增量圖案化技術還有很多,基本都是做「加法」,即向基底表面上增加一層SAM。與之相反,化學剝離印刷(chemical lift-off lithography, CLL)技術是一種減量軟印刷技術,做的是「減法」,即使用圖案化的PDMS壓模與預先在基底表面上形成的功能分子SAM接觸,選擇性剝離與之接觸的功能分子而保留其餘,從而實現SAM圖案化。此外,基底材料——比如Au——的原子也在剝離過程中轉移到了PDMS壓模表面,可在其上形成Au原子單層。CLL可以在納米至毫米的解析度範圍內進行高保真SAM圖案化,廣泛應用於生物活性分子的圖案化、Au單層製備以及場效應電晶體的簡便製造。不過,目前CLL多用於Au表面烷基硫醇單層的圖案化,在其他貨幣金屬、過渡金屬、半導體等基底表面的應用報導較少。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Anne M. Andrews和Paul S. Weiss等研究者進一步擴展CLL的應用範圍,實現了貨幣金屬(Pt、Pd、Ag、Cu)、過渡金屬及反應性金屬(Ni、Ti、Al)以及半導體(Ge)表面烷基硫醇單層的大面積、高保真圖案化。以圖案化的單分子層作為分子抗蝕劑,他們使用溼法蝕刻將圖案轉移到下面的金屬基底上。而且,所有基底材料通過CLL過程都可將基底材料原子和烷基硫醇鹽剝離下來。有意思的是,使用同一個PDMS壓模在兩種不同的金屬基底進行CLL,可在PDMS壓模表面形成混合原子的雙金屬單層。這些結果表明,CLL不僅可以作為多種基底表面SAM圖案化的通用方法,也可以用於製備金屬原子單層。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上。

圖1. CLL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ACS Materials Lett.

具體來說,在CLL過程中,作者用圖案化的氧等離子體活化的PDMS壓模與金屬或半導體表面上的11-巰基-1-十一醇(MUO)SAM進行接觸,這使得與之接觸MUO分子與PDMS壓模結合,從而被剝離(圖1)。由於僅接觸區域的MUO分子被除去,基底表面上剩餘的SAM就形成了預設的圖案。

作者首先嘗試了除Au之外的其他貨幣金屬(Pt、Pd、Ag、Cu),PDMS壓模上的圖案為英文字母「CNSI/UCLA」 (其中「CNSI」圖案內凹、「UCLA」圖案外凸)。掃描電鏡(SEM)圖像證實,PDMS壓模上的預設字母圖案成功地「刻」在了這些金屬表面的MUO單層上,而且沒有觀察到橫向擴散造成的明顯邊緣不清(圖2A-2D)。接著,他們將金屬表面上的圖案化單層用作分子抗蝕劑,暴露於分別對Pt、Pd、Ag、Cu具有選擇性的化學蝕刻劑中,通過化學溼法蝕刻在金屬基底上形成納米結構/微結構。結果表明,在CLL去除SAM的區域中,金屬表面都實現了選擇性的蝕刻,SAM的圖案成功轉移到金屬基底上(圖2E-2H)。

圖2. 貨幣金屬(Pt、Pd、Ag、Cu)表面的CLL。圖片來源:ACS Materials Lett.

接著,作者將CLL擴展到過渡金屬及反應性金屬(即Ni、Ti、Al)表面上。為了防止形成表面氧化物,他們將金屬基底浸入到MUO的脫氣乙醇溶液中以形成SAM。由於CLL去除了預先形成的具有保護作用的SAM,因此暴露在空氣中就可以直接完成金屬表面的圖案化(圖3A-3C)。另外,作者在半導體Ge表面上也進行了CLL,這是一種可以通過共價Ge-S鍵與烷基硫醇實現官能化的半導體,從而將CLL的應用範圍擴展到金屬之外(圖3D)。可以想像,在半導體表面上直接進行功能分子圖案化將能夠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器件的加工。

圖3. 過渡金屬及反應性金屬、半導體表面的CLL。圖片來源:ACS Materials Lett.

為了探究金屬和半導體表面是否通過CLL去除了基底原子,作者在CLL後對PDMS壓模進行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結果表明都能夠觀察到對應的金屬或半導體基底原子的特徵峰(圖4)。作者在以前的工作中觀察到在CLL過程中去除Au原子的現象,部分原因在於PDMS壓模和SAM分子之間共價鍵的形成以及Au-烷基硫醇鹽配合物的形成,後者的形成減弱了Au基底最外層原子與下層原子之間的鍵強度。而在本文測試的所有材料基底中,金屬-硫鍵要比金屬-金屬鍵更強。這些結果表明,除了在某些體系中觀察到吸附原子的形成外,鍵焓的差異也在基底最外層原子的剝離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圖4. CLL後對平面PDMS壓模進行XPS分析。圖片來源:ACS Materials Lett.

為了證明使用CLL可以在同一PDMS壓模上進行多種金屬的圖案化,作者使用同一個活化PDMS壓模在兩種不同的金屬(Au和Ag)基底表面上進行兩次連續的CLL步驟(圖5A)。在連續CLL後,PDMS壓模的XPS光譜顯示出對應於Au和Ag的峰,表明在PDMS上形成了包含混合原子的雙金屬單層(圖5B-5C)。這些結果表明可以使用CLL直接製備雙金屬單層,這是一類具有潛在應用價值(例如催化)的新型材料。

圖5. 在同一個PDMS壓模上對Au和Ag基底進行順序CLL。圖片來源:ACS Materials Lett.

總結

UCLA的研究團隊擴展了CLL在基底表面SAM圖案化領域的應用範圍,可在貨幣金屬、過渡金屬及反應性金屬、半導體表面上對SAM進行高保真「減量」圖案化。以圖案化SAM為分子抗蝕劑,可以通過化學溼法蝕刻將圖案轉移到基底上。這種做「減法」的CLL過程,可以從基底上剝離原子,在PDMS壓模上形成基底原子的單層。此外,將同一個PDMS壓模在不同基底上執行兩個連續的CLL步驟,可以在PDMS上形成混合原子的雙金屬單層。也就是說,CLL不僅可以作為通用的基底表面SAM圖案化技術,也可以作為金屬原子單層的製備技術,在新材料和新系統的製造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Chemical Lift-Off Lithography of Metal and Semiconductor Surfaces

Kevin M. Cheung, Dominik M. Stemer, Chuanzhen Zhao, Thomas D. Young, Jason N. Belling, Anne M. Andrews, Paul S. Weiss

ACS Materials Lett., 2020,2, 76-83, DOI: 10.1021/acsmaterialslett.9b00438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ACS美國化學會"

相關焦點

  • 分子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氮摻雜石墨烯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崔萍博士與李震宇教授、曾長淦教授等校內外同行合作,在氮摻雜石墨烯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的氮摻雜石墨烯。
  • 【學術前沿】張曄/周兆才合作報導靶向脂筏的分子自組裝調控Hippo...
    張曄課題組長期從事小分子自組裝體系設計和研究,並應用於闡釋生命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機制的。當多肽片段上的磷酸根被磷酸酶水解切除,前體分子轉化為相對疏水的衍生物分子而聚集於癌細胞膜的脂筏,誘導分子自組裝為納米結構附著於脂筏簇,最終而引起細胞骨架力學性質的改變。進一步細胞和動物實驗表明,這一納米尺度的分子自組裝體系在多個高表達ALPP癌細胞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均表現出很強的抑制YAP活性的能力,並因此抑制癌細胞增殖。
  • 科學網—DNA分子瓦自組裝的可靠算法
    > DNA分子瓦自組裝的可靠算法
  • 《ACS Energy Lett》超穩定的全固態可充電鈉電池
    本文利用不等價元素摻雜Na3Zr2Si2PO12材料,在電解質和正極材料界面引入中間層並組裝了全固態電池,獲得了超穩定的Na二次電池。來自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姚霞銀研究員、中科院物理所胡勇勝研究員、美國馬裡蘭大學王春生教授與上海大學施思齊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NASICON型Na3Zr2Si2PO12材料中通過異價摻雜(Zn2+取代Zr4+,Si4+取代P5+),室溫電導率達到5.27*10-3 S/cm,同時組裝了
  • 香港中文大學王建方教授《ACS Mater. Lett.》:顏色可調的金納米環
    基於金納米環可調節散射顏色的性質,他們進一步利用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印章技術,把金納米環設計成不同的英文字母圖案,並轉移到金膜上,形成用來顯示信息的區域。通過改變入射角,實現了英文字母圖案的散射色調節。這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金納米環及其構成的圖案具有可靠的合成方法、簡單的調控手段和散射色可調範圍大等優勢。不僅如此,金納米環的這些獨特的光學性質,將有助於開發高性能色彩切換設備以及防偽技術的應用。
  • 期刊動態 | ACS Energy Letters 2019年2月刊
    RogachDOI: 10.1021/acsenergylett.7b0054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7b005472) Use of Platinum as the Counter Electrode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Nonprecious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無損原子層蝕刻-製備清潔二維器件的新平臺
    成果介紹可控,可選擇和可重複刻蝕工藝的發展對於控制二維(2D)材料的層厚度和圖案化至關重要Teherani,Ankur Nipane和Min Sup Choi(共同通訊作者)等提出了一種選擇性且無損的原子層刻蝕(ALE),能夠逐層去除單層WSe2而不會改變底層的物理,光學和電子特性。刻蝕使用自上向下的方法,其中最頂層以自限方式被氧化,然後使用選擇性刻蝕將其除去。
  • ACS Nano:網格蛋白啟發DNA自組裝包覆和穩定脂質體
    蛋白質網格蛋白在生物膜上的自組裝促進了內吞作用的基本過程通過模仿蛋白質構建塊和網格蛋白自組裝體的結構,用生物材料覆蓋脂質體,可以衍生出先進的雜化載體。在這裡,受蛋白質網格蛋白組裝的啟發,英國劍橋大學Tuomas P. J.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單層WS2中過渡金屬取代引起的晶格應變和極性反轉
    單層WS2,NbxW1-xS2和NbS2的合成、形貌、Raman單層NbxW1-xS2合金中的逐原子摻雜分析。通過DFT計算研究摻雜濃度和晶格應變對單層WS2能帶的影響。  具有不同Nb濃度的單層NbxW1-xS2合金的電學特性。
  • ACS Energy Lett. 在氧化銅和氧化亞銅光電陰極上氮還原
    在氬吹掃的溶液顯示所測試的CuO的光電陰極的X射線衍射(XRD)圖案Cu的峰,這意味著Cu2O為陰極光致的產物。在所測試的光電陰極的CuO的XRD圖案還示出的Cu 2 阻風,但它們的強度是顯著降低(圖2a)中,確認發生了較不嚴重的陰極光致。SEM圖像顯示Cu2O的存在作為形成在纖維的CuO光電陰極(微米尺寸的立方體圖2的b)。
  • ACS Energy Letters.:扭一扭,MoS2的HER性能更出彩!
    在-153 mV的過電勢下,電流密度為-10 mA/cm2,Tafel斜率為73 mV/dec。這項工作為改善MoS2等二維材料的HER性能提供新思路,也為在催化、能量存儲和2D功能設備中製造莫爾超晶格提供可實行的途徑。
  • 華中科技大學:三維高定向雷射組裝ZnO納米線
    因此,將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高精度組裝至二維乃至三維微/納米結構中是構建微納集成功能器件的關鍵。然而目前針對半導體納米線的組裝仍面臨著製造工藝複雜、精度低和定向性差等的長期存在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功能結構和器件的開發與應用。
  • 利用自組裝結構調控表界面化學反應構建納米材料圖案方面取得進展
    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圖案化製備為構築納米催化系統以及構建光學和電子學器件提供基礎。因此,利用表界面化學反應引導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定位生長以及複雜圖案化定製具有重要意義。 DNA納米結構由於其強大的可編程性,可以製備得到可設計的二維以及三維的納米結構,編碼了大量物理和化學信息的自組裝DNA納米結構,為揭示和調控表面化學過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 期刊動態 | ACS Energy Letters 2019年1月刊
    其中包含一篇社論,由我們的編輯分享他們作為作者的經驗,並討論他們如何管理自己作為執業科學家的手稿準備、提交和評議過程:We Editors Are Authors, Too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8b02322.
  • ACS Macro Letters | 由手性嵌段共聚物自組裝扭曲條帶構成的螺旋分級超結構
    同心層狀結構通常不能通過嵌段共聚物(BCP)自組裝形成的,除非是在特定的自組裝環境下,如受限自組裝,同時螺旋卷層結構也尚未在BCP自組裝中發現。具有螺旋特徵的幾何形狀在多種應用中具有吸引力,例如器件的信號增強、光學超材料、等離子體和光子學。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金納米環與金納米球自組裝示意圖形狀匹配在分子識別中至關重要,例如主-客體分子識別、酶與底物的識別,以及適配體與靶標的識別等。而納米粒子的形狀也可以強烈地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
  • ACS Nano:動力學控制下異肽修飾盤狀分層結構網絡的自組裝途徑
    ACS Nano:動力學控制下異肽修飾盤狀分層結構網絡的自組裝途徑DOI:10.1021/acsnano.9b09610天然蛋白質穿越複雜的自由能景觀,組裝成分層組織結構,通常通過刺激導向的動力學途徑來響應相關的生物線索。
  •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單層鐵硒高溫超導機理的系列...
    鈦酸鍶襯底上外延生長的鐵硒薄膜具有鐵基超導家族最簡單的分子結構和最高的超導轉變溫度(能隙閉合溫度的典型值為65 K),自2012年被清華大學薛其坤團隊發現以來在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掀起了研究熱潮。前期,北京大學王健研究組與薛其坤研究組合作採用電輸運和抗磁性測量首次報導了單層鐵硒中高溫超導的直接證據(Chin. Phys. Lett.
  • 復旦《Nano Lett》:首次報導一種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
    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3759研究結果表明,Ca2Nb3O10納米片薄膜PD在280 nm 3V下表現出高性能、高響應度(14.94A·W -1)、高檢測率(8.7×1013瓊斯)、高光譜選擇性(R280 nm /R400 nm = 8.84 × 103)、快速(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