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單層WS2中過渡金屬取代引起的晶格應變和極性反轉

2021-03-01 低維 昂維

 

成果介紹

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s)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可以通過摻雜或合金化有效地進行調控,這對於它們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然而,由具有不同最外層電子結構的雜原子合金化而引起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其對物理性能的影響仍不清楚。

有鑑於此,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宮勇吉教授、澳洲伍倫貢大學Du Yi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胡志高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合成了具有各種Nb濃度的Nb取代WS2,表現出異常的光學行為變化和連續的極性反轉。完全軟化的拉曼模式、快速淬滅的光致發光和嚴重的電子散射可歸因於Nb原子摻雜引起的電荷摻雜和晶格應變的綜合作用。直接從原子分辨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觀察到WS2晶格中Nb原子的三種取代模式。密度泛函理論(DFT)的計算進一步證實了晶格應變在光學和電學特性變化中的作用。隨著Nb濃度的增加,可以實現n型,雙極性和p型場效應電晶體(FET),表明該摻雜方法能夠為將來的電子應用設計二維(2D)材料的特性。

這些發現給出了一種控制2D半導體中載流子極性的有效方法,可以通過雜原子摻雜在更大範圍內調控2D材料的性能。

 

圖文導讀 

圖1. 單層WS2,NbxW1-xS2和NbS2的合成、形貌、Raman、PL以及XPS能譜。

  

圖2. 單層NbxW1-xS2合金中的逐原子摻雜分析。 

 

圖3. 通過DFT計算研究摻雜濃度和晶格應變對單層WS2能帶的影響。

  

圖4. Nb摻雜對拉曼模式演化的影響以及不同聲子振動隨Nb濃度的變化。

  

圖5. 具有不同Nb濃度的單層NbxW1-xS2合金的電學特性。

 

文獻信息

Transition-metal substitution induced lattice strain and electrical polarity reversal in monolayer WS2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DOI: 10.1021/acsami.9b22004)

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9b22004

上海昂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荷蘭HQ Graphene, 美國2dsemiconductors, 奧地利smart element的中國區代理,為全國材料研究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石墨烯及類石墨烯等二維材料晶體。

相關焦點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綜述:紙基氣體、溼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紙張作為一種柔性、低成本、輕薄、可裁剪、環境友好的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如超級電容器、摩擦納米發電機、電晶體和各類傳感器)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用於監測人體和環境中氣體、溼度和應變的紙基傳感器受到了特別關注,並取得了諸多研究進展。
  • 人工超晶格中的小磁針
    材料的磁性通常是由電子的自旋磁矩產生,磁各向異性就是指當電子的自旋沿著晶格的某些方向(易磁化軸)時,體系的能量更低。當前研究者主要通過改變樣品的形狀、表面、界面應變等方法來改變材料的磁各向異性。但在二維材料中,採用這些方法面臨很大的困難,需要尋找新的手段來調控磁各向異性。
  • Mater.封面:石英襯底多重調控單層二硫化鎢
    通常,襯底的功能和它的晶體對稱性,晶格常數及物化性質息息相關。譬如,藍寶石和雲母襯底由於具有和TMDCs相似的對稱性和較低的晶格失配,能夠有效地控制外延薄膜的生長方向,減少晶界處的缺陷密度;一些低對稱性的襯底如SrTiO3或LaAlO3等,可以通過影響表面擴散來調節材料的形貌,形成TMDCs枝晶,增加活性位點;熔融石英因其較低的熱膨脹係數(TEC),能夠在外延的雙層MoSe2中產生較大的拉伸力,實現間接帶隙到直接帶隙的能帶轉變。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無損原子層蝕刻-製備清潔二維器件的新平臺
    (2D)材料的層厚度和圖案化至關重要。Teherani,Ankur Nipane和Min Sup Choi(共同通訊作者)等提出了一種選擇性且無損的原子層刻蝕(ALE),能夠逐層去除單層WSe2而不會改變底層的物理,光學和電子特性。刻蝕使用自上向下的方法,其中最頂層以自限方式被氧化,然後使用選擇性刻蝕將其除去。
  • 碳載非貴金屬、原子級分散催化劑、晶格應變、鈷硫化物/氮化物
    具有可變金屬尺寸(單原子、團簇和納米顆粒)的碳負載非貴金屬(C@NPMs)引起了人們對催化這些反應的極大興趣。因此,有必要對該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系統總結。但是,很少有關C@NPMs的全面綜述。在此,韓國首爾國立大學Jongwoo Lim/Jian Wang團隊綜述了C@NPMs催化ORR/OER/HER/CO2RR/的最新進展(2015-2020)。
  • ACS Energy Letters.:扭一扭,MoS2的HER性能更出彩!
    研究發現,當兩個單層石墨烯片以1.1°左右的特定旋轉角度垂直堆疊時,可以在原子尺度設計得到莫爾條紋,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之間的轉變,實現非常規的超導性。在這之後,二維材料莫爾超晶格的研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MoS2作為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之一,可以想像是僅次於石墨烯的最受關注的2D層狀材料。
  • ACS Mater. Lett. | 做「減法」的自組裝單層圖案化法
    此外,基底材料——比如Au——的原子也在剝離過程中轉移到了PDMS壓模表面,可在其上形成Au原子單層。CLL可以在納米至毫米的解析度範圍內進行高保真SAM圖案化,廣泛應用於生物活性分子的圖案化、Au單層製備以及場效應電晶體的簡便製造。不過,目前CLL多用於Au表面烷基硫醇單層的圖案化,在其他貨幣金屬、過渡金屬、半導體等基底表面的應用報導較少。
  • 綜述 | 新型等離激元光學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複合體系
    近年來,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s)由於其優異的光電子性能,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新材料的研究熱點。通常,當2H相的TMDs從多層減少到單層時,它將從間接帶隙半導體轉變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其帶隙位於可見和近紅外區間。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一、前言:自1996年「納米片」這一詞彙的首次定義和使用以來,二維單層納米片和超薄層狀納米結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成就。在這些二維材料中,單層納米片由於其特殊的晶體結構和優越性能,尤為引起關注。石墨烯作為一種被廣泛研究的二維單層納米片,其能夠通過剝離層狀石墨獲得。
  • 西安交大《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氮摻雜分層多孔碳促進...
    1 成果簡介 與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比例,有機摻雜分子具有豐度高,多電子反應和結構多樣等優點,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電化學儲能器件。然而,由於其固有的低電導率和高溶解度,它們存在循環穩定性差和低速率性能等問題。同時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是很有挑戰性的。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GaTe中晶界誘導的超低閾值隨機雷射
    成果介紹隨機激射是一種在隨機介質中實現的激射現象
  •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此前,高鴻鈞研究組在銥(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成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製備矽烯的三種方法之一。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超靈敏柔性日盲光電探測器
    /可穿戴式光電子器件中的潛在應用,柔性光電探測器(PD)已成為最新的研究興趣。研究報導,Ga2O3薄膜的製備溫度通常高於600 ℃,這阻礙了其在柔性器件中的實際應用。在254 nm光照下,該器件可產生高的光-暗電流比(~105)和大的響應率(22.75 A/W),這可以歸因於強內建電場對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此外,柔性PD還表現出長期的環境穩定性和出色的機械柔韌性,無需任何封裝。本文的研究工作為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應用提供了新的潛在候選。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溫度對CuInP2S6及其異質結鐵電性能的強烈影響
    成果介紹範德華(vdW)鐵電絕緣體CuInP2S6(CIPS)由於其獨特的鐵電和壓電特性而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有鑑於此,近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Wenjuan Zhu教授團隊系統地研究了CIPS鐵電性能的溫度和頻率依賴性。研究發現,在CIPS電容器中存在較大的印記,這可以歸因於缺陷引起的固定偶極子。在高溫和低頻下,由於銅離子更易移動並且這些偶極子可切換,因此預設脈衝可調節印記的振幅和方向。
  • 【中國科學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此前,高鴻鈞研究組在銥(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成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製備矽烯的三種方法之一。
  • 鐵電材料中發現周期性半子晶格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馬秀良研究團隊在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半子(Meron,也有音譯為麥紉)拓撲疇以及周期性半子晶格。2020年6月1日,《自然·材料》以「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極化半子晶格」為題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由馬秀良、朱銀蓮、王宇佳、馮燕朋、唐雲龍等人共同設計和完成。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可使數據得以長時間保存,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儲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然而,鐵電材料中的拓撲疇一般都包含本體對稱性不允許的連續極化旋轉。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飛秒雷射3D列印光纖MEMS器件用於氫氣傳感
    封面圖: 用於快速和高靈敏度氫氣檢測的光纖端面聚合物微懸臂梁傳感器圖源: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https://pubs.acs.org/toc/aamick/12/29?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金屬所提出增強極性光催化材料性能新思路
    在眾多光催化材料中,Aurivillius型氧化物由於具有合適的能帶位置和豐富的元素組成,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關注。通常情況下,Aurivillius型氧化物材料指Bi系二元金屬氧化物層狀鈣鈦礦結構材料,由[MO6]2-鈣鈦礦片層(M代表其他金屬元素)和[Bi2O2]2+螢石片層交替排列堆疊形成。Aurivillius型氧化物是一種極性材料,有利於光生電子與空穴的分離。
  • Mater.和Scienc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MXene是一種具有二維結構的過渡金屬碳化物或碳氮化物。首個MXene於2011年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Yury Gogotsi教授課題組合成並報導,在如今非常火熱的二維材料中算是比較年輕的。從2011年開始,MXene家族不斷被擴充,同時由於它的層狀結構、表面親水性和金屬導電性(> 6000 S cm-1),在超級電容器、電池、電池屏蔽、複合材料以及催化領域的應用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點擊閱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