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進入了世界火星探測陣營,填補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空白,也為中國火星探測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火星是類地行星,還是有名的沙漠行星,地表滿是沙丘和礫石,大氣稀薄且寒冷,沙塵暴時有發生。隨著時間推移,火星探測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這也為我們更好的研究火星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最近,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火星沙丘的大規模遷移。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的看法,即這些「巨型沙丘」自數十萬年前形成以來就沒有移動過。這也是火星上強風強於人類預期明顯的證據。
人類能在火星上探測到這些變化是相當令人震驚的。可以這樣說,人類現在可以實現測量另一顆行星表面進程的速度比我們頭發生長的速度快幾倍。這樣的發現其實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對於火星研究跨出了比較大的一步。
不過與沙丘不同,巨沙丘是由兩種大小的沙粒組成的。更粗、更重的顆粒覆蓋在巨波痕的頂部,這些特點使得風暴更難移動。
自21世紀初以來,火星探測車和軌道飛行器多次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了巨型沙丘。但它們似乎沒有任何可測量的變化,這使得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是火星過去的遺蹟,當時火星的大氣層更厚,風力更強。
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飛行器捕捉到的圖像顯示,一些巨型「恐龍」確實在爬行——只是非常緩慢。
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火星赤道附近的兩個地點。他們分析了麥克勞克林隕石坑的1100個巨巖,尼利福薩地區的300個巨巖。他們通過比較每個地點的延時照片來尋找運動的跡象,這些照片分別拍攝了7.6年和9.4年。這兩個地區的巨行星以每年約10釐米的速度增長。
巨行星在火星上移動無疑是令人驚訝的。就在幾十年前,還沒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的沙子是可移動的。誰也沒有想到火星的風可以達到如此大的強度。
火星上的風可能會加速小沙粒。一旦這些顆粒開始滾動或彈跳,它們就像撞錘一樣,撞擊較大的顆粒並使其運動。這個過程被稱為衝擊驅動蠕變,已經在地球上觀測到。
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它能形成移動巨型沙丘的風是非常罕見的。
速度最快的巨型沙丘可能位於火星移動最快的沙丘附近。移動中的巨波痕是多風環境的指向標,而多風環境又可能引發沙塵暴。空氣中的灰塵會覆蓋太陽能電池板,降低其效率,還會堵塞齒輪等機械部件。這對火星探測器和人類棲息地來說都是壞消息。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無疑也會經歷重重考驗,但是我相信,我們科學家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為火星研究邁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