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自旋電子學技術獲新進展 晶片尺寸可縮小5倍能耗降低至多30倍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英特爾自旋電子學技術獲新進展 晶片尺寸可縮小5倍能耗降低至多30倍

鳳凰科技 發表於 2018-12-04 14:10:54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英特爾在一項被稱作自旋電子學的技術方面取得了進展,未來晶片尺寸可縮小5倍,能耗可降低至多30倍。

當地時間星期一,英特爾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闡述了他們在自旋電子學方面的最新進展,未來晶片尺寸將在當前基礎上縮小5倍,能耗將降低10至30倍。如果這一技術能成功商業化——這還是個大大的問號,它將為晶片產業帶來新活力。

目前的計算機晶片利用微型開關(電晶體)處理數據,自旋電子學能完成相似的任務,但元器件尺寸更小、更節能。

英特爾元件研究機構項目負責人薩思堪斯·馬尼帕特魯尼(Sasikanth Manipatruni)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在努力在產業和電晶體研究領域引發新一輪創新。」《自然》雜誌星期一發表了這項研究論文,馬尼帕特魯尼是第一作者。

自旋是量子力學的一種基本屬性,電子像微型磁鐵一樣運動,有北極和南極,磁場方向——向上或向下——可以改變的,從而用來存儲或處理數據。英特爾-加州大學的論文研究如何利用自旋處理數據。

數十年來,晶片依賴於一種被稱作CMOS的技術。隨著元器件尺寸日趨接近單個原子大小,晶片的發展遇到了天花板。

英特爾-加州大學的研究被稱作MESO,利用了被稱作多鐵性材料的物質的自旋性質。

研究人員表示,與CMOS電晶體相比,MESO晶片對能耗的要求要低得多,因為它們不需要電能就能保持信息,提供在空閒時更節能的休眠狀態。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性能提升5倍,能耗降低30倍!Intel要用自旋電子技術復活摩爾定律
    英特爾在「自旋電子學」技術領域取得新進展雖然英特爾在神經元計算、量子計算方面都有了不錯的進展,但是這量項技術要想走向商用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現在英特爾在另一項能夠推動摩爾定律的新技術——自旋電子技術方面也已經取得了突破。而且相對於前兩項技術,後者有望更快一步走向商用。
  • 英特爾自旋電子學研究新進展 晶片體積功耗大幅縮減
    ,10nm、7nm、5nm以及3nm製程節點在現有技術框架下很難獲得實際性的進展。  作為半導體領域的技術領先者,英特爾近些年來在前沿製程節點上投入了極大的研發力度。總體來說,在7nm以上製程節點上,EUV、III-V電晶體、新的材料、3D堆疊技術、自旋電子學等多維度新領域、新技術的研究是未來半導體晶片製程技術發展的關鍵。
  • 英特爾公布矽光模塊關鍵技術!微型環調製器尺寸縮小了1000倍以上!
    摘要:12月4日,在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英特爾披露了其業界領先的五大前沿創新技術進展,其中就包括將光子與低成本、大容量的矽晶片進行集成的關鍵技術。 12月4日,在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英特爾披露了其業界領先的五大前沿創新技術進展,其中就包括將光子與低成本、大容量的矽晶片進行集成的關鍵技術。
  • 自旋電子技術暫難當大任
    該定律指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18個月約翻1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摩爾定律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節奏設定了基本步調。自摩爾定律提出以來,不論是從單個晶片電晶體數目角度,還是從微處理器晶片、半導體存儲器以及系統軟體角度來考察,摩爾定律的預言與現實都驚人地吻合。可晶片上電晶體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地縮小下去,晶片單位面積上可集成的元器件數目會達到極限。
  • 英特爾:效率達CPU一萬倍的神經形態晶片發布
    dZtEETC-電子工程專輯據英特爾介紹說,與通用CPU相比,Pohoiki Beach系統能將處理AI算法的速度提升1000倍,效率提升10000倍,可用於自動駕駛、電子機器人的皮膚和假肢等場景中。dZtEETC-電子工程專輯想了解Pohoiki Beach,還得先從英特爾此前推出的Loihi晶片開始。
  • 提升1000倍!未來計算「加速度」
    相比之下,無人機的板載處理器重量是它的20倍,能耗是它的350倍,充電一次卻只能飛行10到20分鐘。 雖然傳統計算架構在過去70年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現有的計算性能相比,大腦仍然是最無敵的計算設備。現實和未來的距離如何拉近?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
  • 英特爾發布AI晶片系統,比傳統CPU快1000倍
    在DARPA 2019 年電子復興計劃峰會上,英特爾發布了「 Pohoiki Beach 」神經擬態系統,該系統主要由64 顆 Loihi 神經擬態晶片構成,集成了 1320 億個電晶體,總面積 3840 平方毫米,可處理深度學習任務,速度比CPU快1000倍,效率高10000倍,耗電量小100倍。
  • 英特爾研究院五大前沿領域研究進展揭秘!神經擬態架構性能已達CPU 2000倍
    、量子計算、保密計算、機器編程五大領域的研究進展。藉助集成光電技術,英特爾能夠將I/O數量從幾百萬個擴展到幾十億個,使I/O數量實現1000倍的提升。光互連技術涉及六大技術要素,分別是:光產生、光放大、光檢測、光調製、CMOS 接口電路和封裝集成。此前,英特爾在混合雷射器的光產生領域實現創新。近期,英特爾在其他五大技術構建模塊上取得進展。
  • 全球晶片攻堅戰:3nm臺積電(TSM.US)後年量產,2nm進展順利,1nm遙遙...
    6nm製程將按照計劃於年底實現量產,比7nm加強版多了1層EUV(極紫外光刻)光罩層。5nm也已準備好下半年進行量產。相比前輩們,5nm製程增加了更多EUV光罩層,下半年開始進入量產,預期收益將佔總收入的10%。業界估算其投資達250億美元,月產能50000片,後續將擴充至70000-80000片。更重要的是,3nm也完全沒有因公共衛生事件而延緩的意思。
  • 新思大會現場乾貨:FinFET之父胡正明力推新技術,10倍降低晶片功耗
    這項技術由2018年伯克利另一位教授提出,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半導體新技術,可以把半導體功耗降低10倍。,包括5nm工藝進展、ZeBu仿真加速、5-10倍收斂加速、以及20%的PPA增長。而在安全方面,陳志寬首先強調所有複雜的晶片都面臨挑戰,不僅是最近面臨安全漏洞風波的英特爾。半導體信息安全包括方方面面,網絡、軟體、處理器、安全IP、IoT設備等等,眾多環節缺一不可。
  • 可量產!宋繼強透露英特爾神經擬態和量子晶片進展
    【網易智能訊 4月19日消息】昨日下午,英特爾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數造未來,IN無止境」的2018媒體「紛享會」活動。會後,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接受了網易智能等媒體的採訪,透露了英特爾在神經擬態晶片和量子晶片上的研發進展,同時談到了AI晶片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 IBM利用碳納米管「生長」晶片 速度可提升10倍
    IBM利用碳納米管「生長」晶片 速度可提升10倍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矽在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可能終結。多年來,研究人員和企業家希望碳納米管能給晶片設計帶來一場革命。從理論上說,這種分子水平的結構,能用來製造速度是現有產品6-10倍、能耗大幅降低的晶片。除更快和更節能的筆記本、智慧型手機晶片外,處理能力強大的微型處理器還可以催生新型技術,例如可彎曲計算機和可注射入體內的微型晶片,或殺死人體內癌細胞的納米機器。
  • 全球晶片巨頭爆出大動作!A股科技龍頭業績最猛增超27倍
    臺積電獲英特爾18萬片6nm晶片訂單上周五世界晶片巨頭英特爾美股遭遇重挫,暴跌16.24%,市值一夜蒸發415億美元,臺積電卻是另一番風光AMD方面,為了在英特爾7nm晶片進展延遲的情況下更快佔領處理器市場,將加大對臺積電7/7+nm製程下單量,預計明年全年7/7+nm晶片的訂單增加到20萬片,與今年相比約增加一倍,有望明年成為臺積電7nm晶片的最大客戶。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作為這一研究的基礎,英特爾 Loihi 晶片架構與傳統 CPU、GPU 甚至深度學習晶片 TPU 相比都更加接近於大腦的工作機制。英特爾一直希望這種新形式的晶片可以完成目前 AI 系統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至少實現更快的速度。
  • 續命摩爾定律新進展!英特爾提出電晶體密度翻倍新工藝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編譯 | 子佩編輯 |Panken芯東西12月30日消息,英特爾在本周的IEEE國際電子設備會議上展示了一項新的研究,或為續命摩爾定律提供下一步可行方向。此項研究是英特爾一直熱衷的堆疊納米片電晶體技術,通過將PMOS和NMOS兩種電晶體堆疊起來,可以將CMOS電路的面積減少一半,這意味著未來集成電路電晶體密度可能會翻番。一、用最簡單CMOS器件做實驗,尺寸大小減一半幾乎每一臺電子設備都離不開NMOS和PMOS兩種電晶體的「協同合作」。
  • 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能效較之提升1000倍
    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能效較之提升1000倍   12月3日,英特爾宣布其研發的Loihi神經形態晶片在語音命令辨識、
  • 光電子晶片技術的原理和優勢是什麼?如何取代傳統的 I/O 形式?
    LDkEETC-電子工程專輯此外這些小晶片可將互連帶寬密度提升 1000 倍、同時功耗僅為 1/10,很適合 AI、雲、高性能計算、5G、雷射雷達等新系統架構的採用。LDkEETC-電子工程專輯Ayar Labs 還設計了一款被稱作 SuperNova 的光源,這種光子集成電路可產生 8 / 16 路波長的光信號,支持多路復用、功率分配、以及放大至 8 / 16 路埠輸出。
  • Intel把它們縮小了1000倍
    Intel今天重點展示了矽光子技術在關鍵技術構建模塊方面的重大進展,這也是Intel集成光電研究的基礎,包括光的產生、放大、檢測、調製、CMOS接口電路、封裝集成,將光子技術、CMOS技術緊密結合,這也是未來光子技術與核心計算晶片完全集成的一次概念驗證。
  • 工程師們不努力的話,晶片的功耗早就趕上太陽表面了
    也就是說,今天的晶片僅僅因為尺寸縮小,導致功耗僅有25年前的1/20左右。根據上面的公式可以知道,電源電壓和晶片能耗呈平方關係,也就是說電壓每降低到原來的1/2,能量消耗就減少到原來的1/4,這種指數級的關係,搞好了是相當驚人的。
  • 英特爾推動集成光電的發展,將用於數據中心
    我們將光子技術與CMOS矽晶片緊密集成的研究,能夠系統地消除成本、能源和尺寸限制方面的障礙,以便為伺服器封裝賦予光互連的變革性能力。」在數據中心裡,新的以數據為中心的工作負載每天都在增長,隨著伺服器間的數據移動不斷增加,對當今的網絡基礎架構提出了新的挑戰。行業正在迅速接近電氣I/O性能的實際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