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三巨頭壟斷內地天然氣發電設備:費用全民負擔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摘要

國外三巨頭壟斷內地天然氣發電設備:費用全民負擔

  天然氣發電機的檢修費用常常令中國電廠談虎色變。

  自從上海漕涇天然氣發電廠建成後,僅2009年-2011年間,漕涇電廠即為檢修維護花費了驚人的3.83億元,已超過其總投資的13%。

  由上海電力牽頭籌建的漕涇電廠使用天然氣發電,為上海化工園區提供電力並供熱,該電廠採購了2臺美國GE公司生產的300MW燃氣發電機,但由於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重要的檢修環節仍嚴重依賴GE公司,而不得不為此支付高昂代價。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漕涇電廠在購買設備時與GE公司籤訂CSA長期合約式合同,這是一項價格不菲的售後檢修服務,為此,漕涇電廠在2009年-2010年間,至少支付給GE公司1.27億餘元。

  漕涇電廠的「遭遇」在中國具有普遍性,據統計,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已建、在建的天然氣發電機均來自國外巨頭,美國GE、德國西門子及日本三菱公司憑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已壟斷中國市場。

  更為嚴重的是,壟斷將長期持續。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掌握的一份國家能源局委託相關機構做的天然氣發電調研內部資料的說法,「天然氣發電機的國外技術壟斷短期內難以解決,甚至十多年都無法解決。」

  壟斷的後果必然是支付高昂代價,這一代價不僅僅由中國的電廠承擔,亦將通過電費由全民負擔。在天然氣發電領域,中國的迴旋餘地十分有限。

  根據國務院2013年1月1日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天然氣發電到2015年裝機容量將在「十一五」的基礎上翻番達到5600萬千瓦,年均增長16.2%。預計至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

  不菲的維修成本

  「別說生產出設備了,連修都修不了。」一位國有電力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由於重型燃氣輪機國產化程度低,關鍵核心技術均在國外公司中,上述國有電力公司每年都要付給燃氣輪機製造商「價格不菲」的費用,用於主要核心部件的運行維護和控制系統的維護升級。

  GE公司的檢修服務稱為CSA條約和MMP合約,西門子公司和三菱公司則籠統稱作計劃檢修費。

  以GE為例,該公司的CSA合約即長期維修合約式服務,其費用主要由起始備件費、啟動費、月度固定費、運行時間費等組成;MMP合約即長期備件和服務條約,天然氣發電廠可以根據需要以確定的優惠價格,從GE公司選購備件、部件修理、選擇檢修指導人員等。

  檢修合約的價格往往讓人咋舌。

  據上述國家能源局調研內部資料顯示,華能金陵電廠與GE公司籤訂的CSA合約於2007年11月生效,據悉,其2008年的CSA年度費用為3600萬元。

  華電戚墅堰電廠與GE公司籤訂了MMP合約,雖然可以按優惠價格從GE公司選購備件、部件修理、選擇檢修指導人員等。但小修仍需約1200萬元,中修約5600萬元。不僅如此,在考慮到燃機動靜葉、護環、燃料噴嘴等部件經過數次小修後即壽命到期需購買新件,動、靜葉在每次返廠修理時都有一定比例的報廢率,則每臺機組均攤到每年的新件補充費用還需另外增加2200萬元。

  上海臨港燃機的修理費更加驚人,該電廠與西門子籤訂了燃機長期維修協議,全年修理費平均為1.2億元,其中備品備件一般佔合同總額的50%~60%,燃燒熱通道部件返修費用約佔20%~30%,人工費用約佔10%~20%。據統計,2011年該電廠的修理費為1.8億元,其中燃氣輪機修理費佔電廠修理費比重最大。

  「目前,天然氣發電廠的檢修費用談虎色變,但又無能為力。」華能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國產設備亟待突破

  實際上,國外電氣巨頭壟斷的還不止售後服務,最初的設備購置費用也因壟斷而長期保持「價格穩定」。據悉,天然氣發電廠的建造成本在3000多元/千瓦,雖然比煤電略低,但卻長期保持在這一水平。

  這與其他清潔能源設備在國產化後的迅速降價形成鮮明對比。

  在風力發電機尚未大規模國產化時,GE等公司生產的風力發電機曾賣到七八千元/千瓦,但中國企業製造出自己的風電機組後,價格迅速跌至4000元/千瓦。與風電設備類似的情況還有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逆變器等。

  但中國國產設備在天然氣產業鏈上卻始終難以突破,從上遊開採到下遊發電。

  如:在頁巖氣開採技術環節,GE擁有油泵和可移動發電機;在能源傳輸方面,GE新增了小型液化天然氣業務;在發電方面,GE擁有各種燃氣發電機。

  為此,國外電氣巨頭往往成為天然氣的支持者。如GE公司去年10月發布《中國的天然氣時代:能源發展的創新與變革》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天然氣將是中國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解決環境挑戰的最佳選擇,天然氣在能源結構所佔比例的上升,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價值,即每年可能節約3800億元的環境成本。

  壟斷的後果必然是支付高昂代價,這一代價不僅僅由中國的電廠承擔,亦將通過電費由使用者負擔。

  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是上海花園飯店分布式燃氣電站,據測算,花園飯店分布式能源項目檢修費用較高,若折算至電價,其發電成本需要增加0.21元/度。

  目前,對於國外巨頭的技術設備壟斷中國尚無良策,只能是通過在同類型機組企業間搭建平臺,組建燃機共享備件庫,在合作電廠之間開展設備與備件的調配服務,提高備件的使用率,以降低企業的成本;而在設備維修方面,國內公司也只能利用CSA續籤合同談判的契機,加入本土檢修人員培訓的要求,以推動設備維修本土化的進程。

(責任編輯:DF118)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
    從「十五」規劃開始,我國利用天然氣戰略發生了較大調整,「十五」規劃綱要確定,「加快天然氣勘察、開發和利用,統籌生產基地,輸送管線和用氣工程建設,引用國外天然氣,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十五」期間國家採取集中招標、中外合作、引進技術、落實項目。
  • 潘遙:天然氣發電行業難題
    未來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會進一步推高氣價,天然氣發電產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三)技術問題  我國尚沒有掌握燃氣輪機製造核心技術,能力僅停留在與國外合作生產,而且很多關鍵部件仍然依靠進口,不僅設備價格居高不下,並且在投資燃氣機組方面也會受到國外主機廠商制約。國外的燃機不斷改進技術,輔助系統升級換代更新較快。
  • 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鑑
    (四)天然氣發電行業還存在關鍵設備技術瓶頸目前,國內製造企業對燃氣發電核心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關鍵技術還掌握在少數國外製造企業手中,不僅影響設備造價水平,而且投產後核心部件的運行維護被供應商壟斷,檢修維護費用高企不下,發電企業生產成本難以有效降低。第一,燃機設計製造中燃燒器、透平葉片等熱部件完全依靠進口,發展存在瓶頸。
  • 新時期我國天然氣發電存在的問題及運營建議
    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和電量增速,均遠高於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和電量增速(見圖1)。燃機發電成本費用中燃料成本佔比最高,約為67%,其餘依次為折舊10%、其他費用8.5%、薪酬5.5%、財務費用5%、修理維護費用2%等。目前看,修理費用在每年燃機成本中佔比較小,但在一個大修周期內,費用十分可觀。
  • 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費用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
    ☆1:免費包括疫苗費用和接種費用 居民個人不負擔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始終牢記人民至上的理念,要把人民的健康擺在優先的戰略位置。在新冠疫苗的接種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和貫徹這個理念。
  • 西門子獲中國內地首個H級燃機訂單,聯合發電淨效率超62%
    德國西門子公司4月19日宣布,近日獲得在中國內地的首個H級燃氣輪機訂單,將為中國華電集團旗下的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兩套發電機組,包括兩臺SGT5-8000H重型燃氣輪機、兩臺蒸汽輪機和四臺發電機。
  • 天然氣發電為何仍陷入死局?
    原因是頁巖氣革命後,美國頁巖氣產出豐富,氣價已是全球最低,並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 再看中國,BP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社會發電量全球最高,達到75030億KWH,其中氣電2365億KWH,氣電佔比只有3%。於是,在今年低氣價的條件下,國內很多人期望能夠全國都能像廣東一樣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
  • 分布式發電引發的「死亡螺旋」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儲能「設備」,煤炭、石油、天然氣是存儲形態。與常規電池不同的是,這塊巨大電池的充放電倍率嚴重不均衡。充電倍率非常低,充電時間超長,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放電倍率則要高得多,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化石能源引發的環境、氣候等問題就是由於充放電倍率不平衡導致的,現在的能源結構轉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降低地球電池的放電倍率。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多省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將上調 成本壓力緩解
    國務院頒布的《能源「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而全國天然氣發電量將達到5600萬千瓦,較「十一五」末增長約3000萬千瓦。  但發電成本過高問題卻一直制約著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發展。「一般來說直接的發電成本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總投資的折舊成本、運行和維護成本、燃料成本。其中,最關鍵的是總投資的折舊成本和燃料成本。」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跨國公司在中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  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  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大唐集團海口萬寧兩大天然氣發電項目加快建設
    央企大唐集團海口、萬寧兩大天然氣發電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超20億元的大唐海口天然氣發電項目近日開工,目前正全面展開樁基礎施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新企業從註冊到拿到土地使用證,僅用了11天時間。大唐海口天然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張燕京:(各個部門全力地配合協調,充分感受到我們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充分感受到他們的真心,為我們企業實實在在解決了很多困難和問題,大力推進了我們這個項目的進展。)
  • 一文讀懂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前景
    而我國天然氣發電行業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目前遇到諸多問題,已投運燃氣電站利潤較差,2013年和2014年兩次天然氣價改後發電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投資方持觀望態度或擬推遲項目投產,因而影響天然氣發電行業及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本文對天然氣發電優勢,國內發展近況、問題、前景進行闡述並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 打破國外壟斷 聯影醫療發布3.0T探索磁共振
    (觀察者網 文/一鳴)5月14日,第8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CMEF)在上海開幕,長期壟斷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通用電氣、飛利浦等巨頭也攜自己的拳頭產品亮相本次展會。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毗鄰這兩家展臺的一家中國醫械企業——聯影,吸引了更多觀眾的目光。
  • 疫苗接種費用由醫保和財政共同承擔,個人不負擔費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相關負責人表示,附條件上市以後疫苗免費接種是在居民知情、自願情況下,企業按議定的價格提供疫苗的費用,加上我們接種服務等全部的費用,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居民個人不負擔費用。通過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餘和財政資金共同承擔新冠疫苗及接種的費用,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大家的看病就醫的待遇。
  • 氣價明日起上調 牽連天然氣發電成本上漲9分
    中電新聞網記者 鄒春蕾  7月10日起,內地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包括天然氣出廠價格和管輸費)將進行調整,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1.95元。「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在大幅增加,但供應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花高價從國外進口的方式來大規模推  廣天然氣的話,能源安全就有可能出現問題。」任浩寧認為,此次漲價,會在短期內抑制我國對天然求需求暴增趨勢的出現,緩解能源安全壓力。
  • 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由於具有不受熱源形式限制、運行噪聲低、熱效率高等突出優點,斯特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 深度丨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挑戰
    二是公司與GE公司、蘇爾壽公司合作,合資成立航改型燃氣輪機設備製造公司和燃機檢修服務公司,進一步拓展氣電產業鏈。  氣電發展面臨的挑戰:  我國氣電缺少統籌規劃  部分地區燃機規模不斷增加,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突出,天然氣受季節性不平衡、供氣方式不靈活等影響,造成了部分時段氣電供需存在矛盾。
  • 山東布局天然氣發電
    繼環保部等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改煤發電為天然氣發電後,國家發改委在日前發布的《關於調整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中,上調了8個省區市天然氣上網電價,天然氣發電再迎利好。    在這波國家支持天然氣發展的大潮中,作為火電大省的山東也開始布局天然氣發電,從而改變「火電獨大」的能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