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為什麼植物是綠色的?

2020-08-19 科學與未知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比如一些細菌)通過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的過程。然而,過多的太陽能對植物來說會是一種負擔。

我們可以將光合作用比作是廚房的水槽,有一個將水放入水槽的水龍頭,一個將水排除出去的排水管。如果流入水槽的水量遠大於流出的水量,那麼水槽就會溢出來,灑得到處都是。同樣,當強烈的陽光大量地傾瀉在植物葉片上時,光合作用過程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洶湧的太陽能的影響,光合生物發展出了一系列防止由於過度暴露在太陽下而造成損害的策略——從分子層面的能量釋放機制,到葉片追蹤著陽光進行物理性運動,有的植物甚至發展出了像塗抹防曬霜一樣的能有效抵禦紫外線的措施。

然而,對於這些策略的基本設計原理,科學家卻一直知之甚少。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構建了一個模型,成功再現了在光合生物中觀測到的光捕獲(指葉綠素分子對太陽能的收集)的特徵,識別出了光合光捕獲的一般基本特性。研究人員將這一發現發表在了近期的《科學》雜誌上。

物理學家Nathaniel Gabor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他對光合作用的興趣始於十多年前,當時他想知道為什麼植物會排斥綠光——這種太陽光中最強的光。為了解答這個謎題,多年來,他與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一起,從量子生物學的角度研究光合作用。

在 合作用中,如果流入光捕獲網絡的太陽能遠遠大於流出的太陽能,那麼光合作用網絡就必須進行調試以減少突然出現的能量過剩。當光合作用網絡無法控制這些能量浮動時,有機體自身就會試圖排出這些多餘的能量。在這個過程中,有機體會經歷氧化應激反應,從而使細胞遭受破壞。因此在複雜的光合作用過程中,保護生物體本身不過度暴露在陽光下,是成功生產能量的關鍵因素。

這也是這一研究的靈感來源。在這個模型中,研究人員借用了複雜網絡的理念,描述了一個相對簡單的網絡。有兩種不同顏色的光可以輸入進這個網絡,並同時輸出功率穩定的太陽能。

英國著名的植物學家Richard Cogdell是這篇論文的一位重要合著者,他提議應該在模型中納入更多的光合作用生物體,比如一些所處的生長環境的入射太陽光光譜具有很大差異的生物體。

雖然,這個模型中所包含的物理相對簡單,但產生的結果卻令人驚訝。這個模型所再現的許多細節與在生物學實驗中所觀測到的大量結果都一致。它顯示出,光合生物可以通過選擇吸收特定顏色的光,來保護自身免受太陽能的突然變化帶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抵消噪音,將輸出的噪音降到最低,從而導致能量存儲的最大化,實現非常高效的能量轉化。

換句話說,綠色植物之所以呈現出綠色,紫色細菌之所以呈現出紫色,就是因為在它們所吸收的光譜中,只選取了特定區域的可用於保護自己、抵禦迅速變化的太陽能的光。

這一發現可被用來提高太陽能電池性能。而且這一模型具有一個令人欣喜的特點,那就是除了綠色植物外,它還適用於其他光合生物體。研究人員將該模型應用在了不同光合生態位的生物體上,發現它能繼續生成精確的吸收光譜。

這讓研究人員驚嘆於這個簡單模型的普遍適用性。要知道在生物學中,幾乎每一條規律和法則都有其例外之處,以至於尋找一條普遍規律通常是非常困難的,而這個模型卻似乎發現了光合作用生物的一個共有規則。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關光合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參與了光合作用過程的微觀成分的結構和功能上。而在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將簡單的物理網絡應用到了複雜的生物學細節中,對高度多樣化的光合生物體做出了清晰、定量的一般性描述。用Gabor的話來說,這似乎表明了大自然總是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給我們驚喜——這些明明看起來如此複雜的事,其實是基於一些基本的規則運作的。

如果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模型能經得住更多實驗的考驗,那麼研究人員將有望在理論和觀測之間找到更多的一致性,從而得出更多對自然界的內部運作規律的新見解。

接下來,研究人員還將設計一種新的顯微鏡技術以檢驗他們的一些想法,並利用量子光學工具推進光生物學實驗技術。Gabor說:「大自然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理解,當我們揭開更多的神秘面紗時,它才會顯得更加美麗。」

相關焦點

  • 科普:為什麼沒有紫色或綠色的恆星?
    科普:為什麼沒有紫色或綠色的恆星?時間:2017-01-21 12:26   來源:怪羅天下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普:為什麼沒有紫色或綠色的恆星? 抬頭仰望清澈的夜空,可以看到璀璨的繁星,顏色各異。
  • 為什麼植物是綠色的?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比如一些細菌)通過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的過程。然而,過多的太陽能對植物來說會是一種負擔。同樣,當強烈的陽光大量地傾瀉在植物葉片上時,光合作用過程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洶湧的太陽能的影響,光合生物發展出了一系列防止由於過度暴露在太陽下而造成損害的策略——從分子層面的能量釋放機制,到葉片追蹤著陽光進行物理性運動,有的植物甚至發展出了像塗抹防曬霜一樣的能有效抵禦紫外線的措施。
  • 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葉綠素的演化之謎
    植物為什麼是不是其他顏色的呢?
  • 環保科普 | 為什麼要關注植物排放的VOCs?
    環保科普 | 為什麼要關注植物排放的VOCs?植物排放的VOCs?植物排放的VOCs會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大氣化學反應生成臭氧和有機氣溶膠,影響大氣環境。在全球而言,植物排放的VOCs的量比人為排放的要大得多,約佔了全球總VOCs排放量的90%。這部分VOCs對大氣環境、生態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植物排放的VOCs進行研究,對了解全球和區域大氣環境、碳循環乃至氣候變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家裡的盆栽會排放VOCs嗎?
  • 海藻專題 - 綠色浮遊植物
    「綠色藻類」是最多樣化的藻類組合,有7000多個物種。在綠色植物的兩大主要譜系中,一大部分被認為是綠色藻類,包括微觀和較大的綠色海藻。其他譜系包括幾組與陸地植物密切相關的綠藻。因為兩個譜系是單系的,它們被包含在一個稱為綠色植物綠藻門中的單一組中,即綠藻屬(Bremer,1985)。綠藻門如陸地植物,具有葉綠素a和b,可以將能量儲存為澱粉,並具有由外部果膠層和內部纖維素層組成的細胞壁。它們通常是綠色或淡黃色,但是也有可能存在其他使他們呈現藍色或微紅色調的原料。
  • 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以綠色為主?從進化論的角度怎麼解讀?
    當你想到「植物」時,第一反應是綠色,還有我們常說「綠色植物」,而不是「藍色植物」或者是「紅色植物」,在大自然裡絕大多數的植物都是綠色的,那麼就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了,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以綠色為主呢?
  • 為什麼植物是綠色的,而非藍紅色?最新的答案可能適用於任何星球
    從亞馬遜叢林中的大樹,到室內的植物,再到海洋中的海藻,綠色是統治植物王國的顏色。那麼,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呢?我知道你肯定會說葉綠素,但我想問的是:植物為什麼會選擇綠色,而不是藍色、洋紅色或灰色?答案其實也很簡單,雖然植物幾乎吸收了光譜中的紅色和藍色區域的所有光子,但它們只吸收了大約90%的綠色光子。
  • 園博館科普講座丨園林科普探秘 帶你了解「北京本土植物」
    北京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伴隨它成長的不只是人類,更有生長在這裡的本土植物。
  • 【植物小科普】今日植物樣本採集圖鑑
    拉丁學名:Dicranopteris linearis別稱:芒萁骨、芒萁、小裏白界:植物界門:蕨類植物門綱:薄囊蕨綱目:水龍骨目科:裏白科屬:芒萁屬分布區域:中國,斯裡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南部特徵及分布:鐵芒萁,蕨類植物
  • 綠色植物,擺放有講究
    綠色植物,一直以來都是美化環境的高手,無論是居家還是辦公場所,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而且,很久以來,大家都覺得綠色的就是健康的,因為它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從而達到淨化環境的目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園的科普工作人員孫先鳳在此,為讀者指點迷津。看完後,你會驚訝,原來在家裡擺放植物也是要講科學的。
  • 家裡的綠色植物怎樣擺才更美?
    大小朋友們給家裡的綠色盆栽凹一個造型,然後拍一張照,是不是很簡單?活動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中植物的生命力,通過種植、通過創意性的組合和擺放,讓綠色植物增強我們生活中的美感。春節來了,把家裡裝點的綠意盎然,年味會更濃!
  • 整理科普公子小說中出現過的植物
    整理科普公子小說中出現過的植物公子的文裡有特別多的植物,全都能認識的人大概是少數,所以我整理科普一下。圖文資料全部來自百度百科,我只是百度的搬運工~薔薇「穿過擋在面前的薔薇叢」薔薇:是薔薇屬部分植物的通稱,主要指蔓藤薔薇的變種及園藝品種。大多是一類藤狀爬籬笆的小花,是原產於中國的落葉灌木,變異性強。莖刺較大且一般有鉤,每節大致有3、4個;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為5-9片,葉緣有齒,葉片平展但有柔毛。
  • 植物大多數是綠色的,這是自然的選擇,也是宇宙中的秘密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生態非常完整的星球,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數不勝數的動植物種類,其中絕大部分都因為環境變化消失了,而現在地球的植物和動物之間達到了一個平衡點,這也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物圈,我們平常看到的植物葉子基本都是綠色的,大家知道為什麼是綠色這種顏色麼,為什麼不能是黑色或者白色的呢。
  •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入:臥室放綠植,這樣科學嗎?
  • 為什麼紅色葉子的植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我們知道,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物質,但是有些植物的葉子是紅色的,這類植物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呢?植物的綠葉,被人們稱為「綠色的工廠」。誰都知道植物要製造有機物質,要進行光合作用,一定要有葉綠素存在。
  • 研究發現:植物最喜歡藍色,為何它們卻是綠色的?
    植物是什麼顏色呢?這個問題顯然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回答出來,自然界中,植物最常見的顏色就是綠色,初中的生物課本中也曾經告訴我們:植物普遍是綠色,和它們的葉綠素有關。那麼,這是不是代表,植物最喜歡的顏色就是綠色呢?
  • 為什麼葉子是綠色的?而不是黑色、紅色,或者藍色?
    你可能知道葉子是綠色的是因為葉子中有一種綠色的分子叫做葉綠素—這就是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原因,從綠色苔蘚到綠色草類,再到四季常青的植物。葉綠素非常受歡迎,在地球上幾乎每一個植物上都表現出來了。原因是因為它善於吸收陽光。
  • 植物科普著作《我的植物閨蜜》出版發行
    日前,由陝西省科學院科普專項資助,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祁雲枝研究員的新書《我的植物閨蜜》(上、下冊)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我的植物閨蜜》一書,秉承「人性化植物」的理念,站在「閨蜜」的角度,以植物的眼睛來看待人類文明的功與過。
  • 為什麼綠色植物不能吸收綠光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生命形態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植物界現存大約有450000種植物,同時,越來越多的新物種不斷被發現,讓植物這個大家庭逐漸壯大。 作為生態系統的基石——生產者的重要組成,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儲存在有機物中,不光用於自身生長、發育、繁殖,也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所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主要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也是生物圈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 【中國新聞網】院士陳曉亞上海「科普」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19日來到上海圖書館,為上圖講座的忠實聽眾帶來了一場最前沿、最生動的《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講座。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礎,為人類提供食物、氧氣、能源,為萬物創造美好的生存環境植物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達爾文在「沙之小路」上觀察植物並研究植物的授粉過程和向光性,孟德爾通過修道院裡的豌豆實驗發現了經典遺傳學定律……陳曉亞娓娓道來,告訴市民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大家了解植物,熱愛植物,保護植物,科學合理地利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