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以綠色為主?從進化論的角度怎麼解讀?

2020-11-30 騰訊網

隨著近日來溫度的升高,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都開始盛開,活力四射,一切都看起來都生機盎然。

當你想到「植物」時,第一反應是綠色,還有我們常說「綠色植物」,而不是「藍色植物」或者是「紅色植物」,在大自然裡絕大多數的植物都是綠色的,那麼就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了,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以綠色為主呢?

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各種顏色?

其實在地球上的大部分物體是不會發光的,之所以我們能看到它們的顏色也只是因為反射了太陽光的緣故。

光譜是指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等)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依次排列起來的圖案。而根據光譜的分析原理又被發射光譜分析與吸收光譜分析,如果根據被測成分劃分的話,又被稱為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

而根據太陽輻射經色散分光後按波長大小排列的圖案被稱為太陽光譜,其中又包括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幾個波譜範圍。

其中人眼的可見光指的是在電磁波譜中我們人眼能夠感知看到的部分,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可見光就是是太陽和白熾燈,但是說可見光並沒有特別精確的範圍。

只能說在大多數人的眼睛中能夠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波長範圍是在400~760nm之間,但是還是有極少數人能夠在波長380~780nm之間感知到,因此我們可以籠統的說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770~390納米之間。

為什麼植物偏偏是綠色的?

學習生物的同學都應該知道,在綠色植物中一般都有葉綠體這個細胞器,而葉綠體中則含有有葉綠素以及少數的葉黃素、胡蘿蔔素,而葉綠素是所有色素中最重要的光合色素。

不同的色素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而葉綠素吸收光譜的最強吸收區有兩個:一個在波長為640~660 nm的紅光部分;另一個是在波長為430~450 nm的藍紫光部分。

所以對綠光的吸收最少,加之葉綠素又是綠色的,而植物要想獲取能量就必須依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同時葉子內含有葉綠素與胡蘿蔔素時會吸收紅光、藍光、藍綠光,剩下的光線會發生反射現象。

這個時候需要了解一個物理規律——透明東西的顏色是由它透射的光的顏色決定的,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就是他反射的光的顏色,綠光發生反射自然葉子就會呈現出綠色,於是綠色的光就會進入我們的眼睛擊中光敏視網膜,錐形細胞就會受到刺激,所以我們眼中就會呈現綠色了。

植物和光合作用一直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實際上葉綠素才是最關鍵的,植物的綠色隱含上也是葉綠素的作用。

那麼葉綠素有什麼作用呢?

生物學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而葉綠體上面附有豐富的葉綠素,而植物能夠發生光合作用就必須要依靠葉綠素去捕獲光的主要成分,以此來攝取能量,因此葉綠素可以說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的「轉化機器」。

在進行反應時,少部分葉綠素a會吸收並且轉化光能,與此同時水會分解成氧氣和[H],同時還產生了e-,這時候光能就轉化成了活躍的化學能,緊接著植物開始進行暗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把光合作用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穩定的化學能,這一系列的反應都必須依靠葉綠素來完成。

關於植物是綠色這個問題,其實從進化論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進化論我們知道生物的進化由自然環境所選擇,而太陽光是我們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間接的我們可以認為太陽光的光譜分布能夠影響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

而太陽光光譜的範圍很廣泛,但是在可見光中光子的數量是最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在其進化過程中大多都以接收可見光的方式來觀察外界或者利用太陽光的能量。

植物一般依靠色素來吸收陽光的能量,在太陽光可見光的光譜分布中應該看到了,綠光可以說是達到峰值,並且其波段範圍也是非常廣泛,這進一步明確表明在綠光的區域內有非常強大的能量。

試想一下植物如果吸收了所有的可見光譜那麼在夏天的暴曬下,很有可能會灼傷植物,那麼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放棄中間的綠光區域了,選擇吸收能量最高的藍光和能量最低的紅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反射出了綠光,所以植物就是綠色的!

相關焦點

  • 多肉植物的狀態之謎,從達爾文進化論談起
    對於自己精心照料的多肉植物,每個人最關心最疑惑的就是自己多肉的狀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養出了美美的肉肉,才會有足足的信心,滿滿的成就感。但是當初購買多肉時的美好願望總是被現實摧殘殆盡,甚至懷疑人生,多肉植物到底該怎麼養?多肉植物有多少種可能狀態?為什麼在不同的環境中展現出的是不同的狀態?
  •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有個特點,大家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
    本文為你解讀的這本書是《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進化論破除了人類直覺所製造的一系列迷信,解釋了很多神創論解釋不了的現象,理解進化論會幫助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進化論和相對論一樣,都是科學領域裡少數幾個經久不衰的全民話題。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即進化論世界觀 人類一直在尋找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要知道在達爾文進化論之前,人類是怎麼形容人類的來源的? 達爾文用一個進化論將低等植物、高等植物、低等動物、高等動物、微生物等等龐大的地球生物物系存在全部歸為一系,就使得龐雜的萬物簡一化,用縱向的觀念讓人類找到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用異常簡潔的公式: 變異+選擇=進化,解釋了38億年的生物進化史,堪稱人類思維的奇蹟!
  • 達爾文進化論過時了,看看「快感爆炸」進化論吧
    隨著古人類越來越適應環境,在生物競爭中佔據了優勢,古人類越來越多,形成了社會。為了更好地與自然環境鬥爭,更好地適應群體生活,古猿學會了思考,產生了精神生活,人類由此逐漸進化完成。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大概解釋。從這些解釋來看,達爾文的重點在於「自然選擇」,自然界決定了古猿到人類的進化。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認識地球生物的共性,思索進化(總結篇)在前面的幾期內容當中,筆者已經從多個方面介紹了地球生命所具有的諸多共性。由於本人的學識淺陋,文章的連貫性不佳,邏輯性不夠強,內容也不夠全面,但其中羅列的證據和事實足以引起人們深思。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
  • 解讀《進化》這本書,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進化
    今天解讀的是《進化》這本書,這是牛津通識讀本系列中的一部,主要講述了生物進化理論的相關知識。好,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進化。如果拆開一隻機械手錶的後蓋,看見裡面如此複雜的結構,我們一定會冒出來一種感覺:這玩意肯定不是自然形成的嘛,一定是人類製造出來的。
  • 從生物學、進化的角度看,為什麼自然界的生物有男女、雌性之分?
    人分男女,獸分公母,就連植物都分雌雄,就好像性別是與生俱來的一般,沒有人疑惑為什麼會用男女雌雄來將生物分為兩種類別。事實上,性別是生物進化過程中演變出來的最早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精卵生殖一般在在多細胞生物中出現,也有一些單細胞生物出現精卵生殖,因此性別應該出現與和多細胞生物差不多的年代裡,至少6億年前。
  • 為什麼藍色和綠色是自然界中最亮的顏色
    研究人員表明了為什麼自然界中強烈的純紅色主要由顏料產生,而不是產生明亮的藍色和綠色的結構色。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數值實驗來確定亞光結構顏色的極限(這種現象是自然界中某些最強烈的顏色的原因),並發現該結構僅延伸至藍色和綠色
  •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婚姻制度
    (如是我聞)進化也可以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早在進化論問世之前,毫無生物學素養的園丁和飼養員們就培育出了很多新奇的動植物品種。1869年,英國《自然》雜誌刊發一篇署名「H」的文章,題為《達爾文主義與國民生活》,從「進化速度」這個很學術的角度出發,漸漸觸及「國民生活」這個很敏感的社會議題。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是歷史悠久的兩大頂級學刊。
  • 進化論錯了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通常被用來當作否定進化論的證據
    在《物種起源》一書裡達爾文提到,自己的理論中存在幾個很難解釋的疑點: 第一個疑點是,如果物種是經過細微的漸變演化而來,那麼為什麼見不到大量的過渡類型呢?為什麼自然界的物種之間的區別是那樣的明顯,而不是彼此混淆不清的呢?
  • 為什麼說熱帶無強國?進化論角度分析非洲從富有到貧窮落後的原因
    為什麼說熱帶無強國?進化論角度分析非洲從最富有到貧窮落後的原因。世界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東非,東非四季暖陽,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天然瓜果肉類全年充足,特別適合原始人類生存,無需發明創造。據說原始人類腦容量大,智商高,並且腦細胞特別需要從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中獲得能量代謝來源。10萬年前有一部分原始人類追逐著太陽一路向東遷徙,也就是現代人類的祖先非洲智人。
  • 進化論=無底洞,為什麼?
    進化論=無底洞,為什麼?假設進化論它成立,那麼一直溯源,即一直追溯它的源頭,便追溯到地球的源頭,宇宙的源頭,沒完沒了,即無底洞。誰知道宇宙的源頭?誰的壽命可以與宇宙比永恆?宇宙存在宇宙物理規律,受力變化規律,你怎麼分析它的起源?所以說「進化論」觀點不成立。進化論其實就=地球會產生也會消失,但在物理上解釋不通,即地球產生消失違反物理學定律。
  • 為什麼植物是綠色的?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比如一些細菌)通過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的過程。然而,過多的太陽能對植物來說會是一種負擔。 物理學家Nathaniel Gabor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他對光合作用的興趣始於十多年前,當時他想知道為什麼植物會排斥綠光——這種太陽光中最強的光。為了解答這個謎題,多年來,他與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一起,從量子生物學的角度研究光合作用。
  • 植物的生命智慧——進化論的盲點
    植物,按照我們現有的對生命的認識,是沒有任何智慧的,連神經系統都沒有,那更談不上任何智力上的東西了。我們可以任意地對待植物,植物都不會有任何反應,看起來植物和智慧實在難以聯繫起來。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植物的很多行為都體現了其內在智慧,而這是進化論的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觀點所無法忽視的。
  • 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葉綠素的演化之謎
    (綠光吸收具有降噪功能,保護組織安全)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呢?而不是黃色、白色、灰色或者紫色,黑色的呢?大自然千奇百怪,花朵顏色眾多,但森林或植物葉片總體而言是綠色的?這是為什麼?簡單而言,是因為植物葉片的葉綠體主要吸收了紅光和藍光,以及大多數的綠光,少量的反射了綠光,所以植物看起來就是綠色的。
  • 進化論遭遇挑戰,人類真的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科學家提出新的見解
    可見,人類的誕生與神話中的上帝或者女媧並沒有關係,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不斷演變,由簡單向複雜不斷進化,所有動物能夠存活到今天都是經過了自然選擇、基因突變的考驗。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自從進化論問世之後,就挑戰了所有宗教,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瀾,但好在人們開始逐漸接受這個理論。
  • 金斯瑞解讀|綠色的合成生物學
    上期Dr.G向大家解讀了合成生物學在藥物學中的應用,今天,讓我們把繼續目光投向對於人類來說最重要的一類生產活動吧,它就是農業。農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通過種植作物,我們可以生產出源源不斷的糧食、木材,藥物等。
  • 計算模型解釋了為什麼藍色和綠色在自然界中是最亮的顏色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為什麼自然界中強烈的純紅色主要是由色素產生的,而不是由產生明亮藍色和綠色的結構色產生的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數值實驗確定了馬特結構色的極限,發現它只延伸到可見光譜中的藍色和綠色。馬特結構色是自然界中一些最強烈的顏色的成因。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無毒塗料或永不褪色的濃烈顏色塗料。
  •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
    有小夥伴私信問:有沒有進化跑偏的動物?其實,我認為「進化跑偏」有著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從廣義上看,進化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環境,而適應環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因此,只要是現存的動物沒有進化「跑偏」這一說,畢竟它們能在不斷的物種滅絕中的生存下來就足以證明它們的進化方向是成功的。
  • 計算建模解釋了為什麼藍色和綠色是自然界中最亮的顏色
    研究人員表明了為什麼自然界中強烈的純紅色主要由顏料產生,而不是產生明亮的藍色和綠色的結構色。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數值實驗來確定亞光結構顏色的極限(這種現象是自然界中某些最強烈的顏色的原因),並發現該結構僅在藍色和綠色範圍內延伸。可見光譜。發表在PNAS上的結果可能對開發無毒,永不褪色的無毒油漆或塗料很有用。在某些鳥的羽毛,蝴蝶的翅膀或昆蟲中看到的結構顏色,不是由顏料或染料引起的,而是僅由內部結構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