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白海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黃河...

2021-01-11 澎湃新聞

1

課堂視頻 Lesson Video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黃河的記憶》(二)

2

課堂筆記 Key Notes

黃河文化

(一)黃河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二)黃河文化形成的地理環境

(三)黃河文化的源流與演變

(四)黃河文化資源概況

(五)黃河文化的特點與地位

(六)保護傳承弘揚的重大意義

黃河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三晉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形成了蔚為大觀的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是指生活於黃河流域的中華先民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漫長歷史中所創造的,反映中華民族精神追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黃河文化以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農業文化遺產、水利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為主要載體。

黃河文化形成的地理環境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全長5464公裡,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是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

黃河流域從西到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四個地貌單元,地形高差較大,地質條件複雜,日照充足,季節差別大、溫差懸殊,降水集中但分布不均,溼度小、蒸發大,冰雹、沙暴、揚沙等災害性天氣多,無霜期短。流域內土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產等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1.79億畝,林地1.53億畝,牧草地4.19億畝。

根據流域形成發育的地理、地質條件及水文情況,黃河幹流河道可分為上、中、下遊和11個河段。黃河幹流平均寬度為50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流經峽谷30處。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入衝積平原後,黃河河道寬闊平坦,泥沙沿途沉降淤積,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5米,甚至10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據統計,從先秦到當前2500多年間,黃河下遊決溢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曾流經今河北、天津、安徽、江蘇等省市,面積約140萬平方公裡。

山西省域範圍內主要是黃河與海河兩大流域,黃河流域面積97138k㎡,佔全省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k㎡,佔全省面積的37.8%。

山西的河流大部分均呈輻射狀自省內向四周發散。大體上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有汾河、沁河。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包括桑乾河、漳河、滹沱河。

歷史上黃河多次奪海河入海口,因此,也可以認為山西全境均屬於歷史黃河流域。

黃河文化的產生,和黃河及黃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條件密切相關。遠古時期,黃河中下遊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動植物資源豐富,黃土高原和黃河衝積平原,土壤肥沃,易於墾殖,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和原始農牧業的發展,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繁衍生息出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同時,中華民族在與這條「母親河」不斷地融合、抗爭、治理的過程中,塑造出自強不息、披荊斬棘、百折不撓、拼搏創新的民族品格,逐漸凝結成浩瀚淵深的黃河文化。古代有明確史料記載,對黃河治理比較成功的案例有四次:

①東漢王景治河主要措施:修高堤壩、修整分洪道。

②元代賈魯治河主要措施:疏、塞並舉,疏南道,塞北道、使黃河改流經南故道。

③明代潘季馴治河主要措施:束水攻沙。鞏固堤壩、縮窄河道、加快水速以衝走河沙、修築分洪區。

④清代靳輔與陳潢的治河主要措施:大體沿襲潘季馴的方法,統一了浚淤和築堤、提出減少下行泥沙。

黃河文化的源流與演變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160多萬年前,山西芮城西侯度就有人類活動。隨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繁衍生息。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蹟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西侯度遺址

西侯度遺址,位於黃河中遊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村。遺址高出河面約170米的古老階地上。為中國境內已知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大約180萬年。石器出土數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巖為原料,類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稜大尖狀器。另外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石器和有切割痕跡的鹿角以及燒骨的發現,證明遠在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1988年西侯度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丁村附近的汾河河畔。丁村遺址發現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區發現的首個大型舊石器時代遺址,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石器時期豐富遺址

新石器時期,黃河流域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並以西安附近的半坡、臨潼的姜寨、寶雞的北首嶺、河南三門峽的廟底溝、洛陽的王灣、安陽的後崗、陝西延安的蘆山峁、榆林的石峁、山西臨汾陶寺遺址等文化遺址為代表,是這一時期人類活動的重要標誌,遺址中出土了豐富的農業活動遺存。從上述古人類遺址的分布情況看,主要以黃河中遊的關中平原、晉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帶為中心。東到河南東部和河北、山東等地,南達漢水中上遊,北到河套地區,西至渭河上遊和洮河流域。這正是我國古代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西陰村遺址

西陰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尉郭鄉西陰村的西北部,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前10000—前2000年)遺址。1926年,由李濟、袁復禮主持對西陰村遺址考古發掘,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主持的科學考古發掘,為中國考古奠定了基礎,標誌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始。

西陰村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器物,尤其是發掘出土的半個人工切割的蠶繭標本,為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實物證據。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四瀆之宗,百水之首

古史傳說時期,炎黃二帝居住於此,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也主要活動於今山西、河南、陝西一帶。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四瀆之宗」、「百水之首」,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堯都平陽。」

□2015年6月21日,中國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國新辦舉辦山西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宣布,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證據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堯的都城,「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

□唐·李泰《括地誌》:「河東縣南二裡,蒲阪古城,舜所都。」

□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舜所都也,或言蒲坂。」

□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舜都蒲坂,今山西平陽府蒲州。」

□史念海《中國古都和文化》:「至於舜都,則以蒲坂於義為長。」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濟市西13.5公裡蒲州鎮南1公裡處。蒲坂原名蒲縣,秦始皇東巡,見有長坂(原),故改稱蒲坂,後世又名河東縣。

原標題:《【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白海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黃河的記憶》(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楊陽—《解讀山西戲曲<西廂記>中的真善美...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楊陽—《解讀山西戲曲中的真善美》(三) 2020-06-14 0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趙治龍-典型旅遊案例分析(四)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趙治龍-典型旅遊案例分析(四) 2020-05-16 0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書上常說的河東、河西,到底是什麼地方?現在在哪裡?
    35 來源: 閒雲清意 舉報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詞語,例如,「河東獅吼」「三十年河東
  • 常言道,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時間年輪在不斷的變化,而世間萬物也在...
    常言道,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時間年輪在不斷的變化,而世間萬物也在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滄桑巨變。人可以從懵懂無知的孩童開始成長,成為如今的擁有自己一番事業的成年人,而我國的城市,也可以從渺小開始到強大繁華,但也會有一些城市,曾經輝煌一時,但隨著改朝換代,而逐漸沒落。今天小編來和大家介紹的,是來自於福建省的這麼一座城市。
  • 文旅融合 風正帆懸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著力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努力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我省第六次旅發大會即將召開,文化旅遊業也迎來了發展風口。高質量發展,山西在加速。
  • 三微文旅:載人氦氣球與熱氣球的區別
    上海三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三微文旅)作為杭州西溪溼地及天目湖氦氣球運營、廣告服務商。三微文旅主要產品為載人飛艇及載人氦氣球,但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氦氣球與熱氣球的區別,三微文旅從三個方面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 輕文旅內容矩陣:個性文旅地產的操作標準化也可逆天
    根據「輕文旅」團隊的調研顯示,近十年以來,文旅地產都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謀求企業轉型升級、獲取大規模土地、拓展新領域的首選方向,大部分開發商均基於傳統地產思維模式,以壕形象、高人氣、快速實現利潤為主要目標,但隨著文旅地產客群價值觀和審美意趣的日趨成熟,標準統一但簡單粗暴的開發方式已經無法實現文旅地產客戶所需的精細化服務要求
  • 雲南文旅 如何乘風而起?
    當然,也就是在雲南這片秘境越來越廣為人知的這幾年,大批實力開發商和文旅操盤手也蜂擁而至。比如最早入滇的文旅地產開發商雅居樂,又比如才3年就要把「旗幟」插遍雲南各地的融創……當然本土開發商也開始發力,前有諾仕達,後有海誠集團……(感興趣可點擊閱讀鳳凰網房產:2020:雲南文旅 乘風而起)歷史鐘擺的指針赫然已經指向「雲南文旅時代」,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 「智遊天府」站在「巨人」肩上的文旅平臺,四川建設智慧文旅最強方陣
    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旅投集團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新希望集團、四川省投資集團在成都市錦江賓館舉行「智遊天府」四川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平臺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合作各方將充分依託各方優勢,以「文化+旅遊+科技」為抓手整合資源,打通全省智慧文旅生態體系,共同推進四川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翼天文旅集團:文旅產業打開萬億市場,城市破壁效應加速!
    文旅產業被定位為全新「國家戰略支柱產業」,並帶動旅居市場迅速升溫,其地位和價值正在不斷被外界證實。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未來十年,我國文旅市場規模預計將達30-50萬億元,文旅產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01文旅產業 破壁發展新機遇文旅產業打開萬億市場,備受國家政策支持。對成熟的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來說,文旅業佔比城市GDP高達10%以上,可見文旅產業正處於「黃金時代」。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各類文化消費需求都在猛增,各地文旅IP地標項目接連湧現,文旅產業投資的巨大「風口」正在持續迸發潛能。
  • 河南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國民經濟大循環
    大半年過去了,各地文旅產業發展情況如何?&nbsp&nbsp&nbsp&nbsp1月1日晚,以「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新年旅遊,拉動遊客增長」為主題,河南省文旅系統和全國數千名文旅創作者齊聚雲臺山,共襄第二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閉幕式。既為2020年河南文旅產業創新畫上句號,也為2021年河南文旅再創新描畫起點。
  • 未來十年的旅遊丨未來十年,還有什麼能拿來做旅遊?(上篇)
    與以往【文旅瞭望】以「案例」發布為主不同的是,《未來十年的旅遊》將針對中國國內旅遊,系統闡述旅遊前沿發展趨勢,旨在為旅遊業內人士「答疑解惑」。4.文旅時代,你會講故事嗎?5.農業旅遊發展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美?6.離城近,算得上優勢嗎?7.景點和配套,到底誰更重要?第2章 新傳播觀8.未來十年,旅遊靠什麼傳播?9.一條宣傳語能活多久?
  • 2021荔枝「文旅+」新業態發展高峰對話在寧舉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文旅行業造成了一定衝擊。如何推進文旅產業在市場發展新環境中找到適配點、突破點,成為新的發展課題。後疫情時代,「文旅+健康」、「文旅+網際網路」、「文旅+媒體」和「文旅+商業」等新業態應運而生。「文旅+」成為更好地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成為文旅及相關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 廣州融創文旅城榮膺「2019中國文旅十佳項目」稱號
    活動現場,主辦方公布 「2019中國文旅十佳項目」的名單,憑藉超大的規模量級和多項領先區域乃至全國的遊樂設施設備,廣州融創文旅城從眾多優秀文旅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登此榜。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遊樂新地標,廣州融創文旅城,佔地220萬平方米,總投資500億,融合了全球頂尖的文化、旅遊、商業、生活理念,打造商業中心、雪世界、水世界、體育世界、主題樂園、大劇院、酒吧街、酒店群等八大複合業態。消費者來到廣州融創文旅城後,往往不僅是簡單地遊玩單一樂園,而是在文旅城內享受一站式的服務,從遊樂、購物到酒店全方位打通,滿足消費者品質出行的需求。
  • 「紅樹林」現象: 探路中國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文旅」概念在我國提出多年,但真正成功的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卻很少,今典集團旗下的「紅樹林」品牌是其中的佼佼者。《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專訪紅樹林品牌創始人、今典集團董事局聯席主席張寶全,通過深入剖析「紅樹林現象」,以期為中國文旅產業探尋一條可持續的融合發展之路。
  • 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龍:湖南美食IP如何講好文旅故事
    華聲在線11月16日訊(記者 劉玉鋒)超級文和友融入長沙市井文化,今年國慶創下放號超20000的記錄;茶顏悅色用一杯「中國風」奶茶,串起了「90後」與中國茶文化之間的連線。在推進「美食+文化+旅遊」中,湖南創造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 11月16日下午,「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龍第四期——行走,在美食美景之間」走進長沙的美食地標「超級文和友」。
  •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多渠道傳播福州文旅宣傳營銷
    今年以來,文化產業指數實驗室共發布6期全國地市級文旅新媒體傳播力指數,福州市文旅政務新媒體綜合傳播力均進入全國前十。(3)持續推進文旅宣傳品及文創產品設計製作。策劃編印了《福州古厝YOU》、《有福之州 幸福之城》宣傳折頁套件等宣傳品,在市區各星級酒店、重點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實行定期配送。
  • 河北打造文旅品牌推廣「擴音器」 釋放文旅融合發展新潛力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多措並舉促進文旅消費,塑造新優勢,激活新動能。疫情發生以來,省文化和旅遊廳迅速調整宣傳營銷方向,在全國率先推出「雲遊」系列「網際網路+文旅」品牌營銷活動,開展了「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動聽河北」「疫去春來,Dou贊河北」等活動,推出了數字博物館、線上圖書館、「探索有故事的河北」等系列在線文旅產品,聚集多平臺、多形式講述河北文旅故事,宣傳河北文旅資源。
  • 《旅遊創新設計實操案例》:文旅融合與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爾目文旅...
    //黃河第一彎溼地•沃特旅遊小鎮五大關鍵問題是什麼?  //荷花蕩景區荷文化體驗館有何令人耳目一新的操作?  爾目文旅通通為你解答!  文旅融合與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爾目文旅創意規劃設計。  《旅遊創新設計實操案例》
  • 精彩回顧|中國航空航天文旅博覽園主旨演講
    「中國航空航天文旅博覽園」主旨演講8月28日,中國航空航天文旅博覽園發展論壇在陝西富平舉行。軍民融合背景下,一是在文旅具體項目體驗方式上,軍工產業要有效轉化為更加大眾化、娛樂化的文旅產品。二是在航空類型的產業板塊上,國際軍工類教育與娛樂案例產品有一些是可以借鑑的,如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和air 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