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行動】缺氧不缺精神 塔什庫爾幹雄鷹展翅「醉美」高原

2020-11-26 東方網

原標題:【脫貧攻堅在行動】缺氧不缺精神 塔什庫爾幹雄鷹展翅「醉美」高原

  昨天,未來網記者跟隨「脫貧攻堅在行動「網絡主題活動一行來到新疆塔什庫爾幹縣(以下簡稱塔縣)。

  塔縣位於「萬山之祖、萬水之源、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東麓,縣城境內雪峰連綿,溝壑縱橫,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行車至塔縣的路上,隨著海拔高度漸高,出現輕微的高原反應,呼吸加重,略有些痛暈,同行的工作人員稱,這是缺氧所致。

  據塔縣縣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的海拔高度與青海某些地方相似,但含氧量卻比之更低,如果是冬天,植被減少,會明顯感覺到氧氣稀薄。

  資料顯示,塔縣全年只有冷暖兩季,無霜期70——120天左右,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與平原地區相比缺氧37%。

  記者從喀什市乘車過來,一路上紫外線照射非常強烈,天朗氣清,藍天白雲。在路上,記者查看了實時定位的pm2.5指數,數據顯示為23。

  途中下車,陽光直射需戴上遮陽帽才能睜開眼睛。由於海拔較高,常伴有風,體感溫度並不很高,在陰涼處會瞬間涼爽。大約17:00,記者一行到達塔縣境內。

  一路上除了處處可以入畫,張張可以當屏保桌面的美景外,最為震撼的還是快到塔縣境內的一則廣告牌上的標語——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這是塔縣人民的精神。吃苦不易,在缺氧的環境下艱苦奮鬥,如果不親身體驗很難感受到其中艱辛,語言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從喀什市通往塔縣的公路非常平整,少有顛簸的感覺。塔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路也是近兩年才全線貫通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修路是非常艱苦的事。從前沒通路的時候,塔縣人民吃的食物非常吃單一,除了奶茶就是烤饢,甚至很難吃上洋蔥和土豆。但有了路,現在生活物資豐富許多,不僅有了洋蔥和土豆,還能吃上青菜了,一想到從前就有掉眼淚的感覺。」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扶貧工作探索出來的不二法門。這一辦法屢試不爽,不僅適用於國內,甚至在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方面,中國援助當地修路也被國際社會稱讚。

  有了路,人和物資流通起來,內、外部信息充分交流,社會的各個組成細胞被激活。未來網記者看到,一輛房車從江蘇開來,遊客入住在塔縣的石頭城賓館。在縣城的幹道上,記者甚至還看到了從北京開來的越野車。旅遊,自駕遊,因為有了路成為可能,也因此塔縣豐富而獨特的自然景觀才成了脫貧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

  走在縣城平整的馬路上,記者感受到,初次到這裡還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走路速度很快會有缺氧的感覺,大口喘氣,不過高原反應的強烈程度也因個人體質而異。在晚上四五點的時候還可以穿著短袖T恤,但到了八點多時,便能明顯感受到「晝夜溫差」,需穿上長袖外套保暖。

  縣城並不大,但各類建築錯落有致。中心廣場上一座高聳的石塔,塔尖上一隻展翅雄鷹。塔縣人民的圖騰就是「雄鷹」。據介紹,全縣總人口4.1萬人,由塔吉克、維吾爾、漢、柯爾克孜等15個民族組成,其中塔吉克族佔80.9%。據稱,全國的哈薩克族人民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塔縣。

  縣城內有極具旅遊價值的人文和自然資源:石頭城和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

  資料顯示,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塔什庫爾幹縣城東側,石頭城下,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片溼地。塔什庫爾幹河流經這裡,公園內水草豐美,牛羊遍地,和遠處的雪山白雲藍天交融在一起,風光優美。每當夕陽西下,碧綠的草地染成一片金黃色,非常美麗,因此也有「阿拉爾金草灘」之稱。

  「金草灘」的美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這裡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記者看到許多遊客扛著攝影設備到這裡拍照,直到天色擦黑,仍然聚集著大量遊客沒有離去。

  塔縣作為「古絲綢之路」南道、中道的匯聚地,具有「一縣臨三國、兩口通兩亞」的獨特區位優勢,外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有兩個國家一類的陸地口岸,紅其拉甫口岸和卡拉蘇口岸,是全國唯一一個與陸地三國接壤的邊境線,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

  雖然區位優勢獨特,自然景觀壯美,但生存環境非常艱苦,2001年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06年被自治區定為全新疆六類艱苦地區之一。

  條件雖然艱苦,但塔縣人民脫貧的精神不倒——缺氧不缺精神。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在人民的艱苦奮鬥下,塔縣人民正向著「貧困」發起總攻。

  2018年7月,塔縣居民騎著電動車趕路。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喀什市到塔縣沿途中的一處標語「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中心廣場。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中心廣場一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中心廣場一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居民在山坡上仰望大山。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交通幹道。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交通幹道。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境內的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境內的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境內的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境內的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2018年7月,塔縣境內的阿拉爾國家溼地公園。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相關焦點

  • 回訪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5·11」地震災區
    高原「淨土」 震後「暖冬」——回訪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5·11」地震災區在塔什庫爾幹鄉庫孜滾村新建的幼兒園內,小朋友在課間休息時玩遊戲(2017年12月12日攝)。2017年5月11日5時58分,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由于震源淺、烈度大,8個生命在地震中離去,31人受傷,26486人受災,農牧民房屋損毀嚴重。
  • 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塔吉克族先民起源於何時?有哪些特色習俗?
    當背靠大山面朝大海之時,人生似乎也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有人熱愛天空中翱翔的雄鷹,展翅翱翔之時充滿了激情與霸氣;也有人喜歡遨遊於水中的魚兒,安詳、靜謐中展現出自由的快樂。有一個聚居於帕米爾高原之巔的民族,他們的祖先雖然來源於中亞,但是大約在幾千年以前就跨過雪山,沿著山麓不遠千裡跋涉至我國境內。
  • 【脫貧攻堅在行動】與世隔絕的「原始村落」如今新貌換舊顏
    央廣網烏魯木齊7月13日消息(記者 莫麗德爾)沒有路、沒有電、沒有信號、沒有網絡……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縣(簡稱塔縣)馬爾洋鄉,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塔吉克族「原始村落」,叫皮勒村。  2011年,中央電視臺一部專題片報導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皮勒村的孩子艱難求學的故事,使得這個偏遠小山村引起了社會的關注。7月11日上午,記者跟隨中央網信辦「脫貧攻堅在行動」網絡主題活動一行從塔什庫爾幹縣城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奔波近200公裡,到達了皮勒村。
  • 從「鹿城」到「石頭城」 三亞大小洞天志願者赴新疆塔什庫爾幹支教
    新疆塔什庫爾幹縣城鄉寄宿制小學 李虎虎攝座談會結束林有煒與支教老師一起到附近學生家裡開展家訪 李虎虎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10月18日電(李虎虎) 海南三亞旅文集團大小洞天景區第19批新疆支教志願者孫銘陽、王蓉、徐曉曼一行,16日抵達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城鄉寄宿制小學。
  • 帕米爾機場破土動工 新疆首個高高原機場、海撥高度全國第14位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本報喀什電 (記者胡仁巴、通訊員王志恆)4月底,新疆首個高高原機場——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帕米爾機場正式破土動工。 塔縣位於喀什地區西南部,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 萬裡徵程守初心 傾情援疆擔使命——深圳對口援疆 助力脫貧攻堅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7月12日訊(記者 程雲 石巖松)新一輪援疆工作以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圳作為19個援疆省市中唯一計劃單列市,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的喀什市和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什庫爾幹縣」),共建喀什經濟開發區。
  • 中國也有白色人種,女性膚白貌美身材修長,不太與其他民族通婚
    中國唯一原生白種人,塔吉克族,民風淳樸,全族至今無人有犯罪記錄,人口就4萬上下,堪稱中國的人種大熊貓了,住在喀什的帕米爾高原小縣---塔什庫爾幹。他們世代遊牧和務農,由於地處偏遠,環境惡劣。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之東、崑崙山之西,這裡是一片由千峰萬壑相隔的潔淨世界。雄鷹是塔吉克族人的吉祥物,他們崇拜鷹就像漢族崇拜龍一樣。唐朝時,他們被稱為''Cina-deva-gotra'' ,意為漢日天種或日漢天種。這名字起源于波斯皇帝向中國公主求婚的傳說,傳說裡,中國公主在去波斯的路上,在一個土匪出沒的山上意外懷孕了。這是一個民風極致友好的民族。
  • 自駕帕米爾高原,偶遇雪山下的冬季牧歌,如此新疆美景你見過嗎?
    「雲雀唱著歌在天上飛,帕米爾啊,我的家鄉多麼美...」,殷秀梅這首膾炙人口的《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曾經唱遍大江南北,讓人對常在地理書裡提到的原始神秘、巍峨壯觀的帕米爾高原充滿無限幻想和無盡嚮往。第二次,南疆之行,我終於如願踏足帕米爾高原。從喀什塔什庫爾幹縣城驅車前往紅其拉甫口岸,從海拔3000米躍升近5000米,穿行在帕米爾高原之上,沿途一路雪山環繞,一路美景相隨,著實是一次終生難忘的旅程。
  • 信號貫通雲貴高原 網絡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在神州大地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進入尾聲,脫貧攻堅的旗幟在全國各地搖曳。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這標誌著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 致敬「帕米爾雄鷹」!
    看著教室裡拉齊尼空蕩蕩的座位,木沙江和麥麥提決定,等培訓結束後,他們倆要一起去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去拉齊尼曾經守邊的地方走訪調研,根據拉齊尼生前的想法,提出一個建議,帶上全國兩會。
  • 脫貧攻堅主題性影視創作也需要藝術性升華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經過8年的持續奮鬥,全國的貧困縣全部脫帽,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重大勝利。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眾志成城,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文藝工作者在這場歷史性的大轉變中也沒有缺席,迅速行動起來,以在場的身份參與並記錄著這一歷史性的轉變,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影視作品創作中。
  • 雄鷹展翅 特勤「天兵」培訓紀實
    面對困難,我們充分發揚「特別懂專業」的特勤精神,吃透每一個知識點,理清每一個操作步驟,牢記每一步安全規範。求知若渴的我們最終全部順利通過直升機救生員、絞車手理論考核。從救援裝備使用、人員進出艙到絞車操作和救生員接觸離開,每一步看似簡單,卻是精細複雜,這些基本操作直接決定了救援行動的成敗。悶熱的機庫絲毫阻擋不了我們訓練的激情。反覆練、練平常,精雕細琢每一個動作。只有地面上的準確無誤,才能保證高空中的萬無一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農網改造照亮致富路
    電網聯通全疆鄉鎮  11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農民塔吉丁·伊力明一家圍坐在客廳,看著電視節目。作為全疆最後一個孤網運行鄉,大同鄉在6月底通上大網電後,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以前電燈泡都不敢買大功率的,想看電視,剛插上就沒電了。大網電通了後,我買的縫紉機、冰箱等電器都用起來了。」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⑧ | 脫貧攻堅
    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 【決勝脫貧攻堅】忻城脫貧攻堅和重大項目觀摩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
    【決勝脫貧攻堅】忻城脫貧攻堅和重大項目觀摩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一個個產業園區建設初見端倪,一個個重大項目拔地而起,一個個脫貧產業已見成效,觀摩會代表們驚喜地發現,忻城的重大項目變多了,產業變大變強了,山村變美了,群眾脫貧奔小康更有依靠了,忻城大地上處處是「產業興、生態美」,幹部群眾「精神足、幹勁濃」的喜人景象。▲自5月份以來,忻城薰衣草莊園千畝花海浪漫綻放,許多遊人慕名而來,觀花海、嗅花香、拍美照,盡情體驗千畝花海的浪漫和神秘。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近年來,縣總商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全國工商聯 國務院扶貧辦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方案》(全聯發〔2015〕11 號)文件精神以及省、市、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