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測量表明質子又「瘦了」 —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精準測量表明質子又「瘦了」
「質子半徑」精度仍待進一步提高

 

科技日報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藉助一種電子散射新方法,對質子半徑進行了極為精確的測量,得到新值0.831飛米,小於此前其他電子散射方法測得的0.88飛米,且新值與科學家最近通過μ介子原子光譜法測得的結果相吻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日報導,最新實驗由PRad協作組在美國能源部託馬斯·傑斐遜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內進行,該實驗發言人阿肖特·加斯帕裡安說:「最新結果對解決所謂的『質子半徑』難題至關重要。」

質子由3個夸克組成,位於原子的心臟地帶。儘管其無所不在,但仍身負諸多秘密,目前有大量實驗旨在揭示其「廬山真面目」,其中包括測得其精確的大小。

2010年之前,質子半徑最精確測量來自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法:電子散射實驗和原子光譜測量,這兩種方法得出的質子半徑約0.88飛米(1飛米=10-15米)。但在2010年,有科學家宣布,他們藉助一種新方法——用電子較重的「表兄弟」μ介子取代電子製造出人造氫原子,然後測量該氫原子的光譜,推斷出質子半徑為0.84飛米。

這種不一致就是加斯帕裡安所謂的「質子半徑」難題,這也是當今物理學界一個重要的未解之謎。有鑑於此,2012年,由加斯帕裡安領導的協作組,希望對電子散射方法進行改進,從而對質子的電荷半徑進行更精確測量。

在最新實驗中,他們研發了3種新技術來改進電子散射方法測量質子半徑,大大提高了實驗精度。他們表示,由於採用新方法,得到的結果非常獨特。他們也期待與新光譜得到的值以及全球正在進行的電子和μ輕子散射測量結果做個比較。

PRad合作組聯合發言人高海燕稱,他們計劃接下來使用新實驗方法更精確測量氘核和氘核的半徑,「我們很有可能將測量精度提高兩倍甚至更多」。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最新測量表明質子質量比想像的輕
    最新測量表明質子質量比想像的輕 或助解答物質比反物質多等物理學問題 2017-07-05 科技日報 聶翠蓉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斯文·斯特姆帶領國際團隊,在一個被抽成真空並冷卻到絕對零度(-273.15℃)的1.5升密封罐內進行了測量實驗。他們用電子束撞擊密封罐內的塑料靶標,使其釋放出質子,然後用離子阱裝置將單個質子「囚禁」在電磁場內。質子在磁場內做環形運動,通過測量加速度,可以推算出單個質子的質量。
  • 質子的半徑始終無法準確測量,新測量方法能否解開質子之謎?
    例如:質子的質量、電荷、半徑等等,質子的質量、電荷是很好測量的,因為質子帶正電荷,所以可以根據質子在電場與磁場運動中所產生的偏轉,來測量質子的質量與電荷,但是唯獨在測量質子的半徑上,物理學家犯了難,關於測量質子半徑的問題就是物理學家所稱的:質子之謎。為何質子的半徑不容易測量的呢?
  • 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日發布消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
  • 質子弱力最精確測量結果與標準模型幾乎一致—新聞—科學網
  • 測量納米世界有了新「觸角」—新聞—科學網
    他們合作發明的一種新型納米球探針技術,可以精準測量納米到微米尺度範圍的界面,填補了該尺度空缺,解決了納米摩擦學領域的重要技術瓶頸。 觸角是昆蟲重要的感受器,通過感觸外界物體,做出相應反饋。在物質世界中,要更好研究物體接觸時的「力量」離不開原子力顯微鏡,而其核心構件探針,則如同昆蟲的「觸角」,能夠將樣品表面的作用力轉換成微懸臂梁的彎曲,進而通過雷射束探測到。
  • 膠子對質子質量的直接貢獻為80%以上—新聞—科學網
  • 質子重離子「精準爆破」鼻咽癌
    質子重離子「精準爆破」鼻咽癌 2020-06-22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新測量表明質子質量比想像的輕|每日科學
    最新測量表明質子質量比想像的輕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實驗稱,對單個質子的質量進行了最精確測量,結果其比之前實驗值更小。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斯文·斯特姆帶領國際團隊,在一個被抽成真空並冷卻到絕對零度(-273.15℃)的1.5升密封罐內進行了測量實驗。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打響 「中國品牌」—新聞—科學網
    5年來,隨著臨床診療流程的持續優化標準化,醫院臨床診療效率不斷提速,年治療量平均增長率達28%,治療量達到第一個1000例歷時30個月,實現第二個1000例歷時縮短至18.5個月。「2019年,我們質子重離子治療患者出院828例,創開業以來的新高,單日治療患者數、單月治療出院患者數等,均創開業以來的新紀錄,並超越國際同類機構同期最好水平。」醫院院長郭小毛自豪地說。
  • 測量結果表明質子半徑比預期的要小,是否會重新定義裡德伯常數?
    因此,對許多科學領域來說,測量質子的大小是很重要的。此外,近年來,其他測量結果表明,官方的信息並非永遠正確。2010年,科學家用雷射光譜對質子-介子化合物進行了研究。測量結果表明,質子電荷半徑為0.84184飛米,比先前官方認可的數值(0.8768飛米)小了4%左右。
  • 太陽CNO聚變循環產生中微子—新聞—科學網
    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新線索。   恆星的能量來自於氫到氦的核聚變,這通過兩個過程發生:質子-質子鏈反應(pp)和碳氮氧循環(CNO),前者只涉及氫氦同位素,後者靠碳氮氧催化聚變。質子-質子鏈反應是與太陽大小類似的恆星的主要能量產生方式,約佔全部生產能量的99%,這一點已得到廣泛研究。
  • AI重建頭頸CTA血管精準省時—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教授盧潔團隊在《自然—通訊》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利用3D卷積神經網絡設計開發一個可實現頭頸CTA
  • 鋰枝晶生長機理獲原位精準測定—新聞—科學網
    AFM—ETEM納米電化學測試平臺,可實現原位觀測納米固態電池中鋰枝晶生長機制及其力學性能和力—電耦合精準定量測量該成果實時、直觀地記錄了鋰枝晶生長的微觀機制,精準測定了其力學性能和力—電耦合特性,並提出固態電池中抑制鋰枝晶生長的可行性方案。
  • 國際空間站發現奇異物質—新聞—科學網
    然而受重力作用影響,人們難以對其進行精準測量。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Robert Thompson及同事在國際空間站上啟動並成功運行了冷原子實驗室。他們描述了在微重力條件下製備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並測量了它們與地球上觀測到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之間的特性差異。例如,前者的自由膨脹時間(在關閉陷阱後,原子盤旋並能被測量的時長)超過1秒,而後者一般只有幾十毫秒。
  • 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因此,精確解析分子振動對紅外光譜及動力學的作用機制是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的夢想,目的是獲得分辨較好的實驗紅外光譜,以及需要可靠的理論方法精準計算紅外光譜的譜峰位置和相對強度。 氨氣在大氣環境、工業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氨氣團簇是研究分子振動對紅外光譜及動力學作用機制的典型氫鍵體系。然而,由於缺乏原子尺度的實驗表徵手段以及精準可靠的理論計算方法,氨氣團簇的紅外光譜指認仍然存在爭議。
  • 質子半徑之謎或終結?最新測量結果比原以為的小5%
    原文作者:Davide Castelvecchi 精確測量結果表明,質子半徑比物理學家們之前公認的結果還要小。 期待已久的實驗結果表明,質子尺寸比先前大家公認的值小約5%。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新聞—科學網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
  • 精準「殺死」癌細胞哪家強?中子照射來幫忙—新聞—科學網
  • 單個質子磁矩最精確的測量記錄誕生
    單個質子磁矩最精確的測量記錄誕生2017-12-05 09:27 來源: 科技日報 質子與反質子磁矩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科學》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表明,高精確度測量的單個質子磁矩達到了小數點後十位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