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珍寶,將石墨烯轉化為類金剛石薄膜

2020-12-04 科技工作者之家

上圖為雙層石墨烯和氟化石墨烯的優化模型,橙色球和灰色球分別代表氟原子和碳原子。下圖為雙層石墨烯和氟化石墨烯的橫斷面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

石墨烯有「神奇材料之王」的美譽。強碳碳鍵構築起了石墨烯的平面結構,但石墨烯的層間鍵合較弱。金剛石被稱為「晶體之王」,其碳原子在各個方向上緊密結合,形成超硬結構,並具有非凡的電學、熱學、光學和化學性能。如果能在石墨烯層間建立類金剛石鍵合,由此得到的新材料將具備許多優越的特性。

據《自然·納米技術》雜誌近日報導,多維碳材料研究中心(CMCM)和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研究了適宜條件下,化學誘導轉化大面積雙層石墨烯類金剛石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柔韌、堅固的材料是一種寬頻帶隙半導體,在納米光學、納米電子學等領域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此前,研究人員多使用加氫原子或高壓的方式實現雙層/多層石墨烯向類金剛石材料的轉化。然而,前者會使化學結構和化學鍵構型難以控制和表徵,後者存在釋壓後石墨烯會恢復原樣的缺點。天然金剛石的形成條件更加苛刻,它們是在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條件下「鍛造」出來的。為了在溫和的條件下製造類金剛石材料,IBS-CMCM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不涉及高壓的新策略。他們使用XeF2作為氟源促進石墨烯的轉化。最終,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超薄的類金剛石材料——單層氟化金剛石。

研究人員分別在氟化處理12小時、6小時和2~3小時後對樣品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對雙層石墨烯進行氟化處理可以生成單層氟化金剛石,並且實驗具有可重複性。研究人員使用透射電鏡等確證了單層氟化金剛石的形成:氟原子進入石墨烯後,石墨烯薄層的層間距由3.34埃減少到了1.93~2.18埃,這與理論預測一致。

論文作者Pavel V. Bakharev指出:「這種簡單的氟化法可以在近室溫和低壓下使用,不涉及等離子體或氣體激活,因此材料產生缺陷的可能性較低。」論文作者Ming Huang補充說:「我們還發現,將氟化單層從CuNi基板轉移到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網格中,並進行另一輪溫和的氟化處理後,可以得到一層獨立的單層金剛石。」

CMCM主任、韓國微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教授Rodney S. Ruoff表示,Huang等的研究可能會激發業界對類金剛石薄膜材料的興趣。此外,Huang等用到的處理方法也為製備大面積單晶金剛石薄膜提供了借鑑。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責編:張夢

期刊來源:《自然·納米技術》

期刊編號:1748-3387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19-12-tech-jewel-graphene-diamond.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自然》子刊:新研究成功將石墨烯轉化為金剛石...
    《自然》子刊:新研究成功將石墨烯轉化為金剛石薄膜  Winnie Lee • 2019-12-19 17:12:56 來源:前瞻網
  • 多彩類金剛石薄膜,助力快速分類
    為此,科學家發明了幾乎可以媲美金剛石的材料:類金剛石碳基(英文:Diamond-like Carbon,縮寫DLC)薄膜。表1是金剛石和DLC部分性能的比較。圖2 碳元素的三種雜化鍵也因為DLC薄膜中含有上述不同形式的微結構,使得DLC薄膜可以根據微結構的含量差異而分為不同的種類(圖3)。如,其中sp3雜化碳含量很高,幾乎不含氫的四面體類金剛石薄膜(ta-C),其各項性能最接近於金剛石。
  • 石墨烯到底是科技還是科幻?帶你了解有關石墨烯的那些事
    其實石墨烯本身並不難生產,自然界有的是,我們現在有很多辦法提取出石墨烯來,在淘寶上,你一百多塊錢就能買一斤石墨烯。但是這樣的石墨烯買了也不能做上面說的那些事。你能買到的只是石墨烯粉末,真正的石墨烯薄膜是很貴的。就像鑽石一樣,越大的鑽石越值錢,蠟燭燃燒產生的煙裡就有大量的微型鑽石,你從來都不會覺得蠟燭燃燒產生的煙會很貴。同樣的,石墨烯粉末價格並不高,但要是做成很大面積的石墨烯薄膜,那就價值不菲了。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本報記者 劉歡石墨烯,作為目前發現最薄、強度最高和優異導電與導熱性能的一種新型碳納米材料,鑑於其集眾多性能於一身的特點被稱為「黑金」亦是「新材料之王」。其從2004年首次被剝離出來,2010年石墨烯發現者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為大家所熟知,到今天只有短短16年的時間。
  • 以泡泡膜為模板拼接製備石墨烯薄膜方法問世
    而如果我們從材料的角度去看泡泡,泡泡(包括泡泡膜)則是張力穩定下的薄液膜,厚度可達數十納米至數十微米,這為薄膜材料的製備提供了天然的模板。基於此,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閆立峰教授及其博士生陳武峰提出了以泡泡膜為模板拼接製備石墨烯薄膜的方法,相關工作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
  • 山東恆力天能石墨烯太陽能光伏發電薄膜項目投產
    3月31日上午,在山東省菏澤市高新區石墨烯高新技術產業園,山東恆力天能新技術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石墨烯有機太陽能光伏發電薄膜(OPV)項目竣工投產慶典暨戰略合作夥伴籤約儀式。菏澤市副市長侯婕、菏澤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楊東波、恆力國際控股集團中國區執行總裁錢東偉等出席儀式。
  • 金剛石上石墨烯的自組織生長研究取得進展
    如何在絕緣襯底上形成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還是個難題。所以,不論是探索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還是尋找合適的生長石墨烯的基底材料,以便將石墨烯新奇的物理性質在室溫下呈現出來,都是石墨烯基礎研究與器件應用方面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 科學家研發出抗菌抗生物粘附的仿生金剛石薄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團隊聯合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員趙穎團隊,研發出一種兼具自清潔、抗菌、抗生物粘附、抗磨損以及抗腐蝕特性的新型仿生多級次金剛石功能膜,為醫療防護和海洋儀器防汙提供解決方案,研究成果「Robust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
    其從2004年首次被剝離出來,2010年石墨烯發現者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為大家所熟知,到今天只有短短16年的時間。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拜永孝教授課題組自2009年便開始以應用為導向的石墨烯製備及其延伸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及規模化製備高電導率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 馮冠平:用一片石墨烯薄膜撬動千億版圖
    烯旺科技市場邏輯賞析創立至今五年,烯旺科技已經構築了一個以「石墨烯+」為概念的商業集團。梳理其背後的商業邏輯,主要是通過挖掘石墨烯薄膜的技術潛力,開發C端產品融入普通消費者的生活。五年間,烯旺科技的商業版圖遍及醫美、養護護具、智能家紡、發熱服飾、醫療器械、能量房等等領域。援引其市場部說法,業績表現最為突出的板塊集中在大健康、醫療器械。
  • 納米石墨薄膜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降溫
    石墨烯層數與多晶金屬箔表面鎳晶粒的取向、尺寸和邊界有關。如何為封裝在手機中的強大電子元件降溫,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近期,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據美國phys.org網站報導,KAUST的研究人員在《納米技術》雜誌中公布了一種製造碳材料的快速高效方法。
  • 金剛石「金屬化」技術將其可從絕緣體轉化為導體
    金剛石是一種有效的電絕緣體,但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項新研究,情況可能並不總是如此。該研究小組計算出,使金剛石納米針變形,會使其導電性從絕緣體變為半導體,再變為高導電性金屬--然後再隨意變回來。材料的應變似乎是各行各業通常想要避免的東西,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以使材料變得更好。
  • 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可更好淡化海水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3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能更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未來在海水淡化產業中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氧化石墨烯薄膜在氣體分離和水處理方面已經展示了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現有的這類薄膜還無法適應海水淡化工藝要求。
  • 這款硬度媲美金剛石的油漆,讓你不用擔心汽車被劃花
    根據《自然通訊》消息,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 Elton Santos 博士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石墨烯薄層具有超潤滑特性(摩擦力幾乎消失)。另外,他們還發現六方氮化硼薄膜(h-BN)與金剛石一樣堅硬,但是比金剛石更柔韌、更便宜、更輕。
  •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在未來海水淡化中,由於使用了氧化石墨烯,我認為它的成本將會越來越低,所以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化的例子。」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表示。海姆是在9月24日於江蘇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據外媒報導,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正嘗試利用太陽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圖片來源:林雪平大學)  植物會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量的糖,作為生長的「燃料」,而且是從陽光中獲取能量。
  • 金屬所提出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化學還原新方法
    其關鍵是採用什麼還原方法有效地去除GO表面的含氧官能團,獲得具有高導電性的石墨烯及其薄膜材料。GO的還原方法主要有兩類:高溫熱處理和低溫化學還原。高溫熱處理法通常要求在1000°C以上,惰性或還原氣氛中進行,還原成本較高,而且要求承載石墨烯及其薄膜的基片能夠耐受高溫,因此限制了該方法的廣泛應用。低溫化學還原可以在低於100℃的條件下進行,易於實現GO材料的低成本還原。
  • 一文帶你了解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
    與此同時,許多世界級企業如美國IBM、德國BASF、韓國三星等紛紛投入巨資開展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以期在這一新材料開發領域佔據有利位置。三星公司更是宣布在不久的將來要將石墨烯透明導電膜商品化。
  • 金剛石合成石墨烯技術成功:比現有技術省時省錢
    你很有可能聽過石墨烯這種材料的種種過人之處,比方說出色的強度、優異的電氣性能、熱傳導性和電子遷移率。這些不同的特點都讓石墨烯在觸控螢幕、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只有在原材料純淨的情況下,才能生產出高性能的石墨烯。
  • 俄羅斯證實金剛石表明存在NaCl薄膜 用作場效應電晶體柵極絕緣層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Skoltech)和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首先預測,然後經過試驗,證實了在金剛石的表面存在一種奇異的NaCl薄膜,此種薄膜可用作電動汽車和電信設備中場效應電晶體的柵極絕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