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新餘國科:新餘國科特種裝備有限公司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擴產...

2020-12-07 中國財經信息網

[公告]新餘國科:新餘國科特種裝備有限公司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擴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時間:2018年11月28日 20:31:05&nbsp中財網

新餘國科

特種裝備有限公司

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擴產項目

new image - k0029

可行性研究報告

江西

新餘國科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18年11月

報告目錄

第一章 總論................................................................................................................ 1

一、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建設單位及項目負責人........................................ 1

二、項目概述........................................................................................................ 1

三、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1

(一)項目背景............................................................................................ 1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5

四、可行性研究的編制依據................................................................................ 7

五、主要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 7

第二章 行業市場分析................................................................................................ 9

一、人工影響天氣簡介........................................................................................ 9

二、人工影響天氣裝備........................................................................................ 9

三、世界人工影響天氣發展情況...................................................................... 11

四、我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情況...................................................................... 11

五、行業市場需求情況...................................................................................... 13

六、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5

第三章 產品方案和生產規模.................................................................................. 16

一、產品方案...................................................................................................... 16

二、生產規模...................................................................................................... 17

第四章 物料供應...................................................................................................... 18

一、主要原輔材料與供應.................................................................................. 18

二、燃料和動力.................................................................................................. 20

第五章 廠址及建設條件.......................................................................................... 21

一、廠址.............................................................................................................. 21

二、區位交通...................................................................................................... 21

三、自然條件...................................................................................................... 21

第六章 項目實施規劃.............................................................................................. 23

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24

一、項目投資估算及投資構成.......................................................................... 24

二、投資計劃...................................................................................................... 25

第八章 財務分析...................................................................................................... 26

一、產品成本及費用.......................................................................................... 26

(一)成本及費用估算.............................................................................. 26

(二)成本及費用分析.............................................................................. 26

二、營業收入和稅金.......................................................................................... 26

(一)營業收入.......................................................................................... 26

(二)稅金及附加...................................................................................... 26

二、財務分析...................................................................................................... 27

(一)財務分析說明.................................................................................. 27

(二)財務分析指標.................................................................................. 27

(三)盈虧平衡分析.................................................................................. 27

第九章 項目實施可能面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28

一、市場風險...................................................................................................... 28

(一)行業季節性波動風險...................................................................... 28

(二)市場競爭風險.................................................................................. 28

二、技術風險...................................................................................................... 28

(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風險.............................................................. 28

(二)核心技術失密、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28

三、其他風險...................................................................................................... 29

(一)募投項目經濟效益預測差異風險.................................................. 29

(二)業務擴張導致的經營管理風險...................................................... 29

第一章 總論

一、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建設單位及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擴產項目

建設地點:江西省新餘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光明路

建設單位:

新餘國科

特種裝備有限公司

二、項目概述

本項目屬江西

新餘國科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募投項目之一《

新餘國科

特種裝

備有限公司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擴產項目》投資金額調減後的項目。調減前項目總

投資8,000.39萬元,調減後的本項目總投資為5,552.73萬元(含調減前已完成的

2,280.08萬元)。調減後本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為4,081.52萬元,其中:包括2#

廠房建築工程及其他費用1,827.57萬元,預備費用110.00萬元,設備購置費用

607.20萬元,設備安裝費30.00萬元,3#廠房建築物購置費1,296.24萬元,3#廠

房機器設備費用50.28萬元,3#廠房裝修費用113.34萬元,購置3#廠房契稅46.89

萬元。無形資產投資為773.33萬元,其中:土地購置費用為747.02萬元,購置

土地契稅26.31萬元。鋪底流動資金為697.88萬元。截止2018年9月30日,人

工影響天氣裝備擴產項目已經使用募集資金2,280.08萬元購買了土地和3#廠房

以及附屬設施並對廠房進行了裝修。全部資金通過公司上市募集獲得。

三、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項目背景

1、氣象災害嚴重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颱風、暴雨(雪)、雷電、乾旱、

大風、冰雹、大霧、霾、沙塵暴、高溫熱浪、低溫凍害等災害時有發生,由氣象

災害引發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災害、生物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也相

當嚴重,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氣象災害分布

地域廣、發生頻率高,我國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000

萬公頃,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國內生

產總值的1%~3%。氣象災害的損失佔所有自然災害總損失的70%以上。

2、人工影響天氣事業受到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積極落實中央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防災

減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部署,大力支持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我國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開展60周年之際,2018年9月14日在北京召開人工影響天

氣工作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並講話。胡

春華指出,隨著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的不斷提高,在

防災減災、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水資源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明

顯。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進科學作業、

精準作業、安全作業,全面提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質量和效益。要加強基礎研究

和應用技術研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要強化安全

監管,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不發生責任事故。要完善投入機制,健全法

規規範,優化機構隊伍,強化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保障。

2012-2017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人工影響天氣補助資金11.66億元(其中

2017年2.06億元),帶動各級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累計約76.44億元(其中2017

年12億元)。

在中央財政的有力保障下,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服務農業生產、促進生

態治理、緩減水資源短缺、防災減災和重大活動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近

五年來,人工影響天氣通過合理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增加目標區域降水,累

計增加降水2,335億立方米(相當於3個青海湖容量),防雹作業保護面積平均

為58.6萬平方公裡,廣泛服務於抗旱減災、生態恢復、水庫蓄水、森林防火、

扶貧開發等方面。圍繞生態保護和建設需求,加強了大興安嶺林區、青海三江源、

甘肅

祁連山

和石羊河、紅鹼淖溼地等常態化人工增雨雪作業,改善土壤含水量、

地表植被和徑流,促進生態系統修復。同時,人工影響天氣作為重要的氣象保障

工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G20杭

州峰會文藝匯演活動、建軍90周年閱兵、廈門金磚國家峰會、北京「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國家重大活動保駕護航。

2012年8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人

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指出:「到2020年,建立較為完善的人工影響天氣

工作體系,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發取得重要成果,基礎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協

調指揮和安全監管水平得到增強,人工增雨(雪)作業年增加降水600億噸以上,

人工防雹保護面積由目前的47萬平方公裡增加到54萬平方公裡以上,服務經濟

社會發展的效益明顯提高。」

《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人工增雨(雪)作

業年增加降水600億立方米以上,人工防雹保護面積由目前的47萬平方千米增

加到54萬平方千米以上,人工消減霧、霾試驗取得成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

效益明顯提高。在技術成熟時,可布設2,700架新型火箭以替代目前的「37」高

炮;按全國適合火箭增雨(雪)保障的面積360萬平方千米,需布設新型火箭作

業裝置5,000架左右。

2017年,人工影響天氣補助資金由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轉列中國

氣象局部門預算後,財政部會同中國氣象局認真研究,更加注重資金優化整合和

統籌安排,根據預算管理要求和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新進展,既保障了各地農業

生產、防災減災、生態建設等作業需求,還兼顧了高性能增雨飛機運行和國家層

面重大活動或重大災害防災減災的需求;既加強了全國相關工作的統籌協調,又

充分調動和發揮各地的積極性。中國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將繼續積極支持人工

影響天氣工作,為農業生產、生態文明建設和防災減災做出更大的貢獻。

3、人工影響天氣的現狀

(1)設備陳舊老化

我國很多地方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設備、機器和儀器陳舊、老化甚至破損,

難以滿足高頻度、大範圍的作業需求,給穩定、安全的作業帶來影響。

(2)人影裝備技術水平相對較低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影裝備行業逐步加強了對電子、通信、航

天、網際網路等傳統和新興技術的集成應用,形成現代化的作業技術系統。美國、

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主要使用適於不同雲系作業的多種先進飛機、遠

程遙控地面發生器或自動化火箭等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飛機上通常還搭載了

多種雲物理探測設備,作業裝備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隨著東北區域

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等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逐步建設了人工影響天氣專

用高性能飛機(MA60等)和機載催化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的高炮和火箭作業系

統,進一步提高了作業能力和技術水平。

4、物聯網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應用

在國外,物聯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氣象領域。尤其在一些發達國家,物聯

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氣象監測、氣象預報、氣象信息傳輸和氣象服務等各個層

面,部分國家還成功將其應用於軍事氣象領域,大力提升軍事氣象保障能力,並

已出現較為成功的應用案例。如韓國氣象局採用RFID監測天氣變化,通過布設

無線感應器,建立自動天氣系統,實現對溫度、氣壓、溼度等氣象要素的實時監

測,有效提高了氣象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美國不僅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民用氣

象領域,還高度關注其在軍事氣象領域的應用拓展,不斷提高氣象裝備的信息化

水平,採用多網絡、多信道和安全保障技術將軍事氣象信息準確及時納入指揮決

策系統中,形成強大的軍事氣象保障能力。

在國內,物聯網技術已應用到氣象信息監測、氣象信息發布服務和專業氣象

服務等領域,並初步開發了部分應用系統和產品。基於物聯網理念,諸如「物聯

網自動化氣象站」的應用,提供準確可靠的實時氣象觀測數據:安徽氣象局與電

信共商防災減災信息化,建立了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布「綠色通道」;福建

龍巖氣象局與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合作搭建的「災害性天氣監控預警平臺」;廣東

江門市氣象局與移動通信公司應用物聯網技術聯手打造「數字氣象」工程;以及

江蘇省的交通氣象服務「高速公路氣象預警系統」。

公司研究開發了「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人工影響天氣信息管理系統」,將物聯

網理念和技術應用到人影業務管理中,實現人影設備和人影作業的全程跟蹤、動

態管理以及人影作業的精準化,提升人影作業設備安全管理水平和人影作業效

果。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人工影響天氣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對人影信息全流程自動化

的管理,彌補制度管理上的不足,動態監控彈藥出入庫、彈藥運輸、庫房預警管

理、人影作業等信息,承擔人影地面作業信息管理、作業指揮、信息發布。

物聯網技術在人影行業的應用是未來作業人員信息管理、人影作業裝備、物

資管理的必然趨勢,有助於保障作業安全、掌握作業動態、規範作業流程,科學

統一管理人影作業。人影業務管理中,實施對人影業務、裝備彈藥與作業人員實

時同步管理,在人影作業指揮中的各個環節實現了業務管理自動化和作業流程的

自動控制,實現了彈藥從生產到使用過程的實時全程自動化跟蹤和控制,提高了

人影業務管理、安全監管以及人影綜合服務效益。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突破公司產能瓶頸,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業務穩定增長,產品也獲得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按照目前的生產場地

及設計生產能力,很難繼續滿足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大,

生產規模成為制約公司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擴大公司生產經營場所及生產能力是

實現公司可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於公司的人影設備技術成熟,產品質量

穩定,加上現有的市場開拓措施積極有效,產品美譽度較高,未來市場潛力廣闊。

本項目實施前,受制於產能不足的原因,產能市場佔有率雖然較大但還有較大空

間,且公司原有產品大部分工序採用外協加工。項目建成後公司將大幅減少外協

加工,有利於防止技術外流,使研究開發的收益得到保障;有利於為公司培養人

才,積累人才資本,增加就業崗位,創造社會效益;有利於加強公司內部控制,

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和保障供貨進度;有利於減少利潤外流,繼續擴大市

場份額和產品應用範圍,創造更多的利潤,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進一步提升人影設備信息化,推動完善公司全產業鏈的需要

裝備信息化、智能化已成為人影裝備的發展趨勢,國家在《2015年政府投

資導向及產業政策目錄》中指出將進一步關注科技進步、裝備自主化、品種質量、

節能降耗、兩化融合、軍民結合等產品發展。為了實現人影管理和服務的高效率、

高效益,公司迫切需要發展信息化的人影裝備,完成人影設備的信息化管理和作

業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工作。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公司構建包括人

影設備、氣象觀測設備、管理和信息化軟體在內的完整的產品體系,基本上涵蓋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前氣象條件的探測、火箭彈發射、現場作業指揮、作業全過程

監控、火箭彈儲存、作業效果評估、人影作業裝備信息管理以及售後服務全產業

鏈。

3、鞏固公司的行業優勢地位

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經成為綜合實力較強的專業化人工影響天氣裝備

供應商,並且在人工影響天氣領域處於優勢地位。目前,公司(包括原江西鋼絲

廠、母公司江西

新餘國科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累計銷售3,000餘套火箭發射系

統,佔全國總裝備量40%左右,分布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1,000多個縣

(區)。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在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獲母公司授權使用與

本項目有關的國家專利權46項,軟體著作權9項。

國家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日益重視,財政投資資金逐年增長,對人工影響天

氣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業內企業紛紛加大投資並加快研發力度,搶佔市場份

額。公司目前在研發創新、產品品質、技術支持等方面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優勢,

但為了推出適應市場的優質產品,公司必須加快升級現有產品的製造技術,保持

並提升滿足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才能夠持續鞏固和提升市場份額,始終走在行

業前列。

4、推廣新型人影裝備,把握髮展機遇

人工影響天氣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和公益性的行業,它與社會生產、人

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氣象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影服務領域不斷

拓寬,各行各業對人影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對人影裝備的性能要求也會越來

越高。發射裝置是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人影作

業效果。我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使用「37」高炮進行人工防雹增雨作業,

這些高炮因為使用年限較長和多年在惡劣天氣下開展人影作業,各部件都會出現

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損傷,經常出現故障,影響作業效果。火箭具有射程遠、火力

覆蓋面積大、成核率高、核化和播撒速度快、影響路徑長等優勢。經過多年的探

索和努力,公司已研發出全自動火箭發射系統,整機採用模塊化設計理念,可以

組合實現車載式、地面固定式、牽引式等不同形式,並且通過相應的軟體可對全

自動火箭發射架進行定位跟蹤及歷史軌跡查詢,實現了信息化。火箭發射架作業

優勢突出,下遊人影辦對其採購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此外,人工影響天氣的效果檢驗一直是一個難題,在人工防雹作業效果檢驗

方面,公司產品雨滴譜式降水現象儀能夠記錄降雹的最大尺度、持續時間、雹譜

形式的變化及降雹能量計算,在人工抑制冰雹作業中對降雹譜變化、降水與降雹

的區分和時間分布及能量計算,無論是效果檢驗還是雹災損失估算都具有很高的

利用價值。未來如果能夠進行聯網觀測記錄區域性降水、降雹,就有充分證據表

明人影作業的有效性及其效果評估定量化,應用潛力巨大。

四、可行性研究的編制依據

1、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政策和法規;

2、《產業

結構調整

指導目錄》(2013年修訂版)國家發改委發布;

3、《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國家發改委與建設部聯合

發布;

4、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5、調查和收集的基礎資料;

6、公司提供的與項目相關的基礎數據和資料;

7、其他與項目有關的文件資料等。

五、主要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

圖表 1:主要數據及經濟指標

序號

項目總投資(萬元)

5,552.73

1

固定資產投資(萬元)

4,081.520

2

土地購置費(萬元)

747.02

3

購置土地契稅

26.31

4

鋪底流動資金(萬元)

697.88

5

用地面積(平方米)

65,314.86

6

廠房總建築面積(平方米)

23,378.91

7

項目新增人員總數(人)

70

8

新增各類設備(臺)

109

9

達產後年用電量(萬kWh)

19.108

10

達產年年銷售收入(萬元)

9,702.76

11

年均銷售收入(萬元)

8,537.93

12

年均利潤總額(萬元)

1,408.44

13

年均所得稅(萬元)

175.22

14

年均淨利潤(萬元)

1,233.23

15

10年稅後淨現值(萬元)

4,170.84

16

10年稅後內部收益率

19.90%

17

項目建設期(月)

18

18

稅後動態投資回收期(年)

7.03

19

稅前投資利潤率

25.36%

第二章 行業市場分析

一、人工影響天氣簡介

人工影響天氣指在一定的有利時機和條件下,通過人工催化等技術手段,對

局部區域內大氣中的物理過程施加影響,使其發生某種變化,使天氣現象朝著人

們預定的方向轉化,從而達到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目的的一種科技措施,在我國

很多地區利用飛機或高炮、火箭等運載工具向雲中播撒碘化銀、乾冰等催化劑進

行的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在一些農田進行的人工防霜,以及在機場進行的人工

消霧等。人工影響天氣最主要的方法是播雲,即用飛機、火箭或地面發生器等手

段向雲中播撒碘化銀等催化劑,改變雲的微結構,使雲、霧、降水等天氣現象發

生改變。

二、人工影響天氣裝備

人工影響天氣裝備主要是指用於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飛機、火箭架、地

面碘化銀催化系統、飛機播撒裝置、焰彈發射裝置及其附屬裝置等,也包括人工

影響天氣業務用儲運設備和人工影響天氣專用觀測類裝備,是實現人工影響天氣

目標的重要手段。

1、飛機作業系統

利用飛機直接入雲,在具有一定條件的目標雲中直接播撒含有催化劑的物

質,以影響雲物理過程。飛機機動性強,可根據飛機實時探測的雲作業條件直接

將催化劑播入雲中預定的部位,播撒均勻,覆蓋範圍較廣。飛機作業方案設計應

考慮天氣形勢、雲系條件等因素,播撒時需根據云內微物理條件選擇催化部位和

催化劑量等。

我國人工影響天氣飛機作業始於1958年8月8日,吉林省利用飛機在雲衝

播撒乾冰,使旱情及豐滿水庫缺水現象得到緩解,人工增雨獲得成功。繼吉林省

開展人工增雨之後,河北、湖北、安徽等地在當地政府、部隊的大力支持下,相

繼開展了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先後使用C-46、C-47、轟-5、殲教-5等飛機,催

化劑為乾冰、碘化銀等冷雲催化劑,以及鹽粉、鹽水、尿素等暖雲催化劑。

20世紀80年代至今,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除了常規增雨抗旱飛行外,還

應用於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式人工消雲、消霧試驗、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

滅火、2006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消減雨作業、2008年奧運會人工消減雨作業。

使用的機型主要有伊爾-12、伊爾-14、運-12、安-26、運-7、運-8、夏延-ⅢA等。

機載的催化設備從安裝簡單的乾冰播撒設備,發展到外掛丙酮溶液燃燒器、液氮

播撒器、高效複合焰劑拉煙器。20世紀90年代中期,無人駕駛飛機也開始在外

場試驗中試用。

2、火箭發射系統

增雨防雹火箭發射架是能夠賦予火箭彈一定射角、射向和開始工作條件,以

保證火箭按預定方向穩定飛行、正確工作的裝置。其基本組成結構包括定向器、

升降機構、迴轉機構、底座等。

增雨防雹火箭發射控制器是與火箭發射裝置配套使用的一種控制裝置,是檢

測作業系統的點火線路並提供火箭點火能量的儀器。具有以下三個主要功能:①

可正確識別裝載火箭彈的發射軌道;②準備檢測火箭彈及裝載火箭彈發射軌道的

迴路阻值;③為火箭彈點火提供能量。

3、地面碘化銀催化系統

地面碘化銀催化裝置是近幾年來發展的新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用具,主要針

對地形雲進行催化作業,一般安裝在海拔較高的地方,能在各種環境,特別是復

雜氣象條件下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目前,國內外普遍使用的地面碘化銀催化

系統按催化劑形態可分為兩種:液態和固態。液態的有:丙酮AgI發生器和液態

CO2播撒器等;固態的有煙條播撒器。

4、降水現象儀

降水現象儀是一種集數據採集、存儲、傳輸、數據處理分析和管理於一體的

降水觀測系統。設備可以直接分析當前空氣中的降水顆粒粒徑及運動速度,並以

此根據WMO的天氣分類直接輸出天氣代碼,如毛毛雨、小雨、中雨、大雨、冰

雹、雪、霧等。雨滴譜研究在近幾十年得到迅速發展。其中,降水現象儀為雨滴

譜研究提供了基礎觀測數據。其典型應用有:①人工增雨評估:通過組網探測,

分析降雨量、滴譜等隨時間和地域的變化,定量評估人工增雨效果;②降水測量:

可直接替代反鬥式雨量計,亦可以加高支架用於高粱地等農業氣象測雨;③路況

及機場天氣預警:設備可測量當前天氣現象及能見度,可用於高速公路管理及機

場起降管理;④洪水早期預警:能快速、準確地測量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為洪水

早期預警提供實測數據;⑤測雨雷達校準:提供地面的雨滴粒徑分布以及導出地

面Z/R關係的功能和測雨雷達一起使用,可大大提高測雨雷達的遙測精度。

三、世界人工影響天氣發展情況

美國是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發源地。1946年美國最早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

者Langmuir研究團隊在試驗中發現碘化銀(AgI)和乾冰(固態CO2)可以成

為冰晶,由此開創了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序幕。由於人工影響天氣具有巨大潛在

的經濟、社會和軍事用途,有關的科學試驗和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40多個國家每年開展100多項與人工影響天氣相關的研

究試驗與作業項目。人工影響天氣活動範圍很廣,從人工增雨(雪)、防雹、消

霧、防霜以及人工消減雷暴、雷電、龍捲風、颱風等,到更大範圍的氣候變化,

包括目前國際上為應對氣候變化提出的「地球工程」。這些活動涉及水安全、糧

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也涉及交通、應對氣候變化、森林滅火、重大活動保障、

軍事等領域。

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還把人工增雨成套技術向發展中國家(如敘利亞、

摩洛哥、泰國等)輸出,並成立一些專門的人工影響天氣商業公司,承接人工增

雨作業和大壩工程設計諮詢等項目,按照市場規律運作,按客戶的要求有償提供

播雲服務。

四、我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情況

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發展歷史始於上世紀50 年代末,大體經歷了以下

三個階段:

1、奠基階段(1956—1965年)

1956年1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說:「人工造雨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氣象工作者多努力」。此次會議,拉開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序幕。1958

年,吉林等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科學家們第一次使用

飛機進行人工增雨試驗。此後,河北、湖北、安徽等省份也使用C-47,圖-2,轟

-5 等飛機,陸續開展人工降雨,截止到1963年,除西藏外,全國各省(市、自

治區)都進行了人工降雨試驗。僅1961—1963年間,就累計試驗3,606 次,一

些省(市、自治區)還建立了人工降雨辦公室和科研組織。

2、提升階段(1966—1986年)

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階段,我國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發展緩慢,但在科學研

究等方面卻有突破性進展。1966年5月首次在大興安嶺利用人工降雨進行森林

滅火。1967年,中國氣象局廬山雲霧研究所在廬山、重慶等地區開展人工消霧

的試驗。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於1968年首次在四川省利用「37」高炮進行人

工降雨,1970年在山西省昔陽縣啟動了為期10 年的防雹研究。青海省氣象局在

高原上建立了冰雹研究和防雹試驗區,這項研究,一直持續到1986年。1975-1986

年,為了研究人工降雨的作業效果,我國在福建省古田水庫利用「37」高炮進行

人工增雨隨機試驗,試驗表明:人工增雨作業的相對增雨量達24%。1978年2

月,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技術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會議通過了《1978 -1985

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科研項目表》。

3、發展階段(1987—)

1987 年5 月,大興安嶺發生特大火災,國家氣象局協調黑龍江、吉林、遼

寧、內蒙古4 省(自治區)氣象局,在18個區域進行人工降雨試驗,在森林滅

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此為契機,我國的人工影響天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

段。這個階段具有組織領導力量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密切、科研成果多、

作業規模迅速擴大、作業成效顯著等特點。

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已

成為國家和地方共同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公益事業,其工作體系初步形

成,基本建立了國家、區域、省、市、縣五級作業指揮體系,技術和科技水平得

到了明顯提高,作業規模居世界首位。人工影響天氣在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

環境、保障重大活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益,已成為各級政府加強防災減災、提

高農業公共服務和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

目前,全國有30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黑龍江農墾等行業

的357個市(含地級單位)、2,359個縣(含縣級單位)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從業人員4.77萬人。現有人工增雨防雹高炮6,761門、火箭發射架7,632臺、地

面燃燒爐414臺,使用飛機44架,建成標準化作業站點5,471個。2008年以來

至2016年,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32.8萬次,其中飛機作業5,481架次,累

計發射火箭71.18萬枚、炮彈535.49萬發、各類焰彈煙條20餘萬發(根)。

五、行業市場需求情況

1、防災減災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需求

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損失佔自然災害總損失

的70%以上,其中旱災佔氣象災害損失的50%以上。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

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不可預見性日益凸顯,乾旱、冰雹、森林和草原火

災等呈現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天氣系統複雜,降水時空

分布不均,降水量最少的西北地區年降雨量為50~500mm,乾旱、半乾旱面積

超過80%。華北地區乾旱頻次最高,黃淮地區和西南地區旱災呈加重趨勢,長江

中下遊等溼潤區大範圍乾旱等極端事件近年來也時有發生。如雲黔川等省

2009-2011年發生連年乾旱,長江中下遊六省一市2011年出現冬春大面積乾旱。

此外,我國西南、西北、中部山區等地方冰雹災害頻發,嚴重影響經濟作物和糧

食生產。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全國新增1000

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了東北、黃淮海和長江流域3個

糧食生產核心區和晉、浙、閩、粵、桂、渝、黔、雲、陝、甘、寧11個非糧食

主產省120個糧食生產大縣,到2020年實現全國糧食生產能力比規劃發布年份

增加1,000億斤。東北和黃淮海核心區承擔的糧食增產任務超過63%,卻面臨著

地下水超採嚴重、供水明顯不足、乾旱災害頻繁出現等諸多問題;長江流域糧食

生產核心區近年來經常發生乾旱,給糧食增產帶來嚴重影響。為防止和減輕乾旱、

冰雹等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加強農作物生長發育關鍵期和重要農事季節的人

工影響天氣作業,緩解乾旱威脅和減少雹災損失,創造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氣象

條件,對實現糧食高產穩產、保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保障生態安全的需求

我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生態脆弱區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1/5,生態環境惡

化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

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總體布局,對保障生態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

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了2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中8個水源涵養型國

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由於少雨缺水導致沙化嚴重、河流乾枯、湖泊萎縮,溼地破壞

嚴重,石羊河和紅鹼淖生態退化問題突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

年)》要求強化生態建設的氣象保障,開展生態服務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

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交通運輸、城市環境造成巨大威脅,尤其在霧、霾天氣

多發的黃淮、江淮、江南及京津冀、東北、川渝、閩粵等地,嚴重影響社會生產

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如2013年1月我國中東部和10月東北地區持續多日的霧、

霾天氣,造成多批航班延誤、高速公路擁堵和群發性呼吸道疾病發生。為此,應

開展人工消霧作業以減輕大霧對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人工影響天氣

在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空氣品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保障水資源安全的需求

我國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2,10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

值28%,西北、華北等地區水資源短缺尤為突出,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發

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更加突顯,水資源儲

備面臨嚴峻形勢,《全國抗旱規劃》提出「利用人工影響天氣開發空中雲水資源」。

加強常態化、規模化人工增雨(雪)作業,可以有效增加缺水地區及其上遊地區

的降水,從而增加水庫湖泊匯水量和江河徑流量,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長遠意義。

4、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的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種重大社會活動和突發公共事件對人工消(減)

雨的需求不斷增長。為保障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首都慶典、廣州亞

運會、西安世園會、南京青奧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周年紀念活動、G20杭州峰會文藝匯演活動、建軍90周年閱兵、廈門金磚國

家峰會、北京「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順利進行,各地成功組

織開展了人工消(減)雨作業,效果顯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隨著我

國承辦的重要國際性會議賽事和各類重大活動不斷增多,以及應對突發公共事件

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人工影響天氣的保障需求將更加頻繁和迫切。

六、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行業用戶需求隨作業方式改變而變化

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管理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用戶由單純採購人影

作業燃爆器材和發射裝置,發展到對氣象條件探測、人影過程監控系統、人影作

業指揮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等集成化、系統化、信息化產品的一體化採購。

2、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方式發生改變

人工影響天氣產業正從傳統的現場作業向作業前氣象環境探測、作業過程監

控、作業效果評估和作業後服務全產業鏈發展。未來在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

引領下,人影作業將實施遠程監控和對人影產品實施全壽命周期管理,網際網路+

工業4.0

的到來直接影響人影產品的設計模式和製造模式。

3、人工影響天氣未來服務方式變化趨勢顯現

美國等發達國家人工增雨已發展成為具有商業性質的業務,除了一些政府機

構、科研院校外,還有專門從事人工影響天氣的公司,先後在南非、泰國、印度

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等國家實施了人工增雨業務技術服務。

人工影響天氣裝備生產企業也逐步由生產經營型發展成為能系統提供人工

影響天氣作業服務為主,國內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發展模式也會由現在以政府為主

的方式轉變為由專業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企業提供服務的方式,人工影響天氣市場

內涵將會進一步擴大,而不僅僅局限於提供作業裝備。該模式最有可能首先從國

際市場上得到突破。

第三章 產品方案和生產規模

一、產品方案

本項目產品主要包括人影作業設備(裝置)、人影儲運設備(裝置)、氣象

環境監測系統(設備)、人影軟體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本項目產品類別和產品

名稱如下:

圖表 2:項目產品及其特點

序號

產品類別

包含的產品名稱或說明

1

人影作業設備

(裝置)

全自動火箭發射系統、地面碘化銀催化系統、機載焰條播撒器、機載焰彈

發射器等

2

人影儲運設備

(裝置)

保險箱,保險柜等

3

氣象環境監測系

統(設備)

降水現象儀(雷射雨滴譜儀)、雨雪冰雹當量水測量系統、多要素自動觀

測系統、能見度觀測系統、道路橋梁環境監測系統、城市積水深度預警預

報系統、積雪綜合探測系統、下投式探空系統、小型火箭探空系統、雷射

雲霧霾探測系統等

4

人影氣象環境類

軟體產品

人影氣象環境軟體產品基於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根據投入式液位變送器、

超聲波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等傳感器數據,對固定地點當前天氣及降水、

積水積雪深度的判別;並將實時數據發送到指定伺服器,通過上位機軟體

可以與設備交互信息、進行遠程設備狀態監控、設備遠程升級等功能;通

過本系統,能夠實現近程LED屏顯示積水、積雪深度等信息,安裝相對應

的手機APP軟體,可以遠程接收對應的信息,提高信息化的應用程度以及

預警預報水平。

5

人影信息管理系

統軟體及服務

本系統採用C/S與B/S混合架構構建,WEB端採用Java語言開發、使用

SpringMVC框架構建、MySql資料庫、Hibernate作為持久層、界面採用

HTML+JQuery完成。通信使用異步Socket傳輸框架MINA構建,支持多

核心處理器並發處理,支持負載均衡。本系統主要由通信服務子系統、數

據庫服務子系統和Web服務子系統組成,通過二維碼技術、計算機技術、

移動智能終端、

移動互聯

網以及軟體架構技術對人影燃爆器及人影裝備實

施動態的、完整的、統一的監管和閉環管理。

二、生產規模

本項目產品產能情況如下表:

圖表 3:項目產品產能情況

序號

產品名稱

達產年產能(臺、套)

1

人影作業設備(裝置)

330

2

人影儲運設備(裝置)

400

3

氣象環境監測系統(設備)

1160

4

人影軟體和信息化管理系統

120

合計

2010

項目建成投產後,技術成熟產品(人影作業設備、儲運設備、降水現象儀、

雨雪冰雹當量水測量系統等)T1、T2、T3、T4、T5的產能利用率可以達到60%、

70%,80%,90%及100%,新研發產品T1、T2、T3、T4、T5的產能利用率可

以達到30%、50%、70%、90%、100%。

註:「T1、T2、T3、T4……T10」分別指年份,「T1」是指設備投產日後12個月。「T2」

是指設備投產日後13-24個月。「T3、T10」以此類推。下同。

第四章 物料供應

一、主要原輔材料與供應

本項目產品主要原材料輔原料如下表所示。目前原材料市場供應充足。

圖表 4:產品主要原材料消耗表

序號

名稱

型號

數量

產品

1.1

四管定向器

1104Z-01

1套

牽引四管自動

發射架

1.2

高低方位機

1104Z-02、03

1套

1.3

牽引底盤

1套

1.4

電控部分(含參數儀)

1套

1.5

新型四管控制器

1套

1.6

60管地面煙爐遠程控制

系統

1套

60管煙爐

2.1

煙爐爐體

1套

2.2

煙爐爐芯

1套

2.3

隔熱導管

60根

2.4

風杆

1套

2.5

裝箱及包裝配件

1套

3.1

火箭彈貯存箱(空箱)

1件

20發防雹增雨

火箭彈貯存箱

3.2

報警系統

1套

3.3

密封體

311

20件

3.4

鉸扣

中號

4件

3.5

304不鏽鋼鉚釘

φ6.3×11

25個

3.6

裝箱及包裝配件

1套

4.1

危險品貯存櫃

1200*1200*1200

1臺

危險品貯存櫃

4.2

外掛式報警器

1套

4.3

裝箱及包裝配件

1套

5.1

5管機載煙條播撒器

2件

5管機載煙條播

撒器

5.2

電控系統

1套

5.3

機載掛架

1套

5.4

裝箱及包裝配件

1套

6.1

雷射雨滴譜儀控制系統

1套(可選)

降水現象儀(激

光雨滴譜儀)

6.2

太陽能

供電的控制系

1套(可選)

6.3

裝箱及包裝配件

1套

6.4

雨滴普儀安裝支架

1套

6.5

傳感器

1套

7.1

升降車

1臺

其他人影設備

7.2

過渡板

1套

7.3

螺栓

1套

7.5

四管控制器

1套

7.6

八管控制器

1套

8.1

傳感器

WS100

1套

雨雪冰雹當量

水測量系統

8.2

安裝支架

1套

8.3

控制系統

1套

8.4

太陽能

供電

12V60W

1套

8.5

軟體

定製開發

1套

9.1

傳感器

WS600

1套

多要素自動觀

測系統

9.2

安裝支架

1套

9.3

控制系統

1套

9.4

太陽能

供電

12V60W

1套

9.5

軟體

定製開發

1套

10.1

雷達降水傳感器

WS-100

1套

城市積水深度

預警預報系統

10.2

超聲波水位傳感器

MIK-DP

1套

10.3

安裝支架

1套

10.4

控制系統

1套

10.5

太陽能

供電

12V60W

1套

10.6

軟體

定製開發

1套

11.1

傳感器

VS2K/VS20K

能見度儀

1套

能見度觀測系

11.2

安裝支架

2套

11.3

控制系統

3套

11.4

太陽能

供電

20/30V3/10W

4套

11.5

軟體

定製開發

5套

12.1

傳感器

NIRS31

1套

道路橋梁環境

監測系統

12.2

安裝支架

1套

12.3

控制系統

1套

12.4

太陽能

供電

12V60W

1套

12.5

軟體

定製開發

1套

13.1

雲高儀

CHM15K

1套

雷射雲霧霾探

測系統

13.2

控制箱

1套

13.3

分析軟體

定製開發

1套

14.1

六要素自動氣象站

WS-600

1套

積雪綜合探測

系統

14.2

太陽總輻射傳感器

SMP11

1套

14.3

雷射雪深傳感器

SHM30

1套

14.4

積雪層溫度傳感器

PT-100

1套

14.5

紅外雪表面溫度傳感器

SI-111

1套

14.6

安裝支架

1套

14.7

控制系統

1套

14.8

太陽能

供電

12V60W

1套

14.9

軟體

定製開發

1套

15.1

探空儀

GPS/北鬥雙模

8個

下投式探空系

15.2

下投艙體

1套

15.3

下投筒

4個

15.4

溫控部分

1套

15.5

控制部分

1套

15.6

探空儀數據接收部分

1套

15.7

數傳部分

1套

15.8

應用軟體

1套

16.1

探空儀

GPS/北鬥雙模

1個

小型火箭探空

系統

16.2

火箭載體

1km/3km/

7km/12km

1套

16.3

控制部分

1套

16.4

探空儀數據接收部分

1套

16.5

發射設備

1套

16.6

應用軟體

1套

二、燃料和動力

本項目主要燃料和動力為電能。具體需求量如下表:

圖表 5:主要燃料動力消耗表

序號

主要輔料

計量單位

項目達產年需要量

1

191,080

第五章 廠址及建設條件

一、廠址

本項目廠址位於江西省新餘市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光明路1368號。

二、區位交通

新餘是江西省的一個新興工業城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浙

贛鐵路橫貫東西,京九鐵路傍市而過,贛粵、滬瑞、武吉三條高速公路和四條省

道在新餘交匯,成為全國680多個城市中少有的高密度高速公路通過的城市,構

建了新餘與"長珠閩"對接的5小時經濟圈,滬昆高鐵設新餘北站(高鐵站)。新

餘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形成了1小時交通經濟圈,是贛西重要的交

通經濟樞紐。新餘市設有海關和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餘辦事處,成立了口岸

協會,推進公用保稅倉和電子口岸建設。新餘形成了多產業建設,在江西獨具風

格。本項目位於經國務院批准的新餘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距南昌機場、明

月山機場分別僅100分鐘和40分鐘車程,乘坐高鐵至上海、廣州、深圳僅需3

至4小時。海關、商檢、鐵路貨運、物流市場、江海聯運,形成了便捷通達的水

陸立體大交通格局;開通了直達沿海城市的多條物流專線,為園區企業提供零擔

物流免費服務。

三、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

本項目位於江西省新餘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餘地處江西中部偏

西、鄱陽湖平原邊緣。境內九嶺山、武功山、峰頂山交匯,地貌類型較為齊全,

地勢由南、西、北向中、東部傾斜,並在東部扇形敞開,略呈鞍狀,水網密集。

新餘市地貌,根據江西省地貌圖劃分,隸屬於贛西中低山與丘陵區(大區)之「萍

鄉-高安侵蝕剝蝕丘陵盆地(亞區)和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大區)中

段,南北高,中間低平,袁河橫貫其間,東部敞開。地貌基本形態有低山、高丘

陵、低丘陵、崗地、階地、平原6種類型。地貌成因類型有侵蝕構造地形、侵蝕

剝蝕地形、溶蝕侵蝕地形和堆積地形。

2、氣候條件

新餘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該地區具有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無霜期長、嚴冬較短的特徵。常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水量為1,595毫米。

夏秋雨水少,多乾旱;3月下旬初至5月下旬中為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增加,冷暖

多變,常有低溫陰雨天氣;冬季則多霜雪天氣,常有凍害出現。

3、地震

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

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

第六章 項目實施規劃

本項目實施計劃所採取的措施及原則是:整個項目一步建設到位,各項工作

實行平行交叉作業,嚴格管理和科學實施,確保整體進度按時完成。本項目建設

期為18個月,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見圖表:

圖表 6: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時間

內容

Q1

Q2

Q3

Q4

Q5

Q6

可行性研究

---

項目規劃方案、

施工圖設計

---

項目大樓土建等

---

---

購買和安裝調試儀

器設備

---

---

---

---

人員招聘和培訓

---

註:表中,「Q1、Q2、Q3、Q4……Q6」分別指季度,「Q1」是指項目開始日後3個月。

「Q2」是指項目開始日後4-6個月。「Q3、…、Q6」以此類推。

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一、項目投資估算及投資構成

1、本項目投資金額總量為5,552.73萬元,建設資金總量的推算依據為:

圖表 7:項目投資資金明細表

序號

名稱

金額(萬元)

備註

1

固定資產

4,081.52

1.1

2#廠房建築工程及其他費用

1,827.57

1.2

預備費用

110.00

1.3

設備購置費

607.2

1.4

設備安裝費

30.00

1.5

3#廠房建築物購置費(已投入)

1,296.24

已投入金額

2,280.08萬元

1.6

已購置機器設備(已投入)

50.28

1.7

廠房裝修費用(已投入)

113.34

1.8

購置3#廠房契稅(已發生)

46.890

2

土地購置費用(已投入)

747.02

3

購置土地契稅(已投入)

26.31

4

鋪底流動資金

697.88

總計

5,552.73

還需繼續投資

3,272.65萬元

2、本項目擬新建設一棟廠房(2#廠房),建築面積共7,350平方米。建築工

程投資估算如下表:

圖表 8:2#廠房建築工程投資估算表

序號

項目

面積(㎡)

造價(元/㎡)

總金額(萬元)

備註

總計

7,350.00

1,937.57

含辦公科研用科技樓

1

建築工程費用

7,350.00

1,670.00

1.1

廠房(室內工程)

7,350.00

2,000.00

1,470.00

1.2

室外工程

200.00

2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157.57

2.1

建設單位管理費

23.04

工程費用的1.2%

2.2

工程設計費

41.75

工程費用的2.5%

2.3

工程建設監理費

21.98

工程費用的1.4%

2.4

環境影響評價費

10.00

2.5

工程招標代理費

8.00

工程費用的0.35%

2.6

工程保險費

4.71

工程費用的0.3%

2.7

施工圖審查費

2.71

工程設計費的6.5%

2.8

消防設施審查費

3.68

按建築面積的0.5‰

2.9

安全評價費

10.00

總投資的0.5%

2.10

衛生評價費

10.00

總投資的0.5%

2.11

其它費用

20.00

3

預備費用

110.00

工程費用和工程建

設其他費用的6%

二、投資計劃

圖表 9:新增投資資金使用計劃表

項目

名稱

投資項目

資金使用計劃(萬元)

建設期

新餘國

科特種

裝備有

限公司

人工影

響天氣

裝備擴

產項目

項目

目前已投入

第1-12月

第13-18月

累計

18個月

2#廠房建築工程及其他

費用

1,827.57

1,827.57

預備費用

80

30

110

設備購置和安裝工程費

300

337.2

637.2

鋪底流動資金

300

397.88

697.88

房屋土地契稅

73.20

73.20

3#廠房建築物購置、設備

購置及土地購置費

2,093.54

2,093.54

廠房裝修費用

113.34

113.34

合計

2,280.08

2,507.57

765.08

5,552.73

第八章 財務分析

一、產品成本及費用

(一)成本及費用估算

本項目達產年,產品成本及費用估算如下:

1、原、輔料、燃料動力消耗從市場直接採購,目前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達

產年成本為5,616.01萬元。

2、員工工資福利費用:本項目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和生產人員

共70人,工資福利費788.76萬元/年。

3、本項目產品涉及的軟體定製開發,預計每年投入軟體開發費用200萬元。

4、折舊與攤銷:土地使用權按照46年攤銷;房屋建築物按照30年折舊;

機器設備按照12年折舊,電子設備、辦公家具按照5年折舊。殘值按照5%計提。

5、本項目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分別按營業收入的17.22%、5.42%提取。

(二)成本及費用分析

經估算,達產後項目年均營業總成本費用為7,981.22萬元,其中營業成本

5,784.64萬元,佔總成本72.48%;可變成本為5,616.01萬元,佔總成本70.37%

固定成本2,365.21萬元,佔總成本29.63%;經營付現成本為7,823.10萬元。

二、營業收入和稅金

(一)營業收入

根據公司歷史資料、經營經驗及同行的市場行情,預測公司所生產的特種產

品價格能夠基本保持穩定,項目達產後形成年產2010臺(套)人影裝備能力,

可實現銷售收入9,702.76萬元/年。

(二)稅金及附加

本項目銷項增值稅按應稅銷售額的16%計算;城市維護建設稅按增值稅的

7%計算;教育附加費,按增值稅的3%計算;地方教育附加費,按增值稅的2%

計算;所得稅按照15%計算(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按75%加計扣除)。項

目達產後,應交增值稅730.30萬元/年,稅金及附加144.27萬元/年,所得稅199.30

萬元/年。

二、財務分析

(一)財務分析說明

1、項目計算期

本項目建設期1.5年,生產期10年。

2、生產負荷

本項目建設後,技術成熟產品第1-4年的產能利用率可以為60%、70%、80%、

90%,第5-10年產能利用率為100%;新研發產品第1-4年的產能利用率可以為

30%、50%、70%、90%,第5-10年產能利用率為100%。

(二)財務分析指標

本項目年均銷售收入8,537.93萬元,年均增值稅618.68萬元,年均稅金及

附加130.63萬元,年均所得稅175.22萬元,年均利潤總額1,408.44萬元,年均

稅後利潤1,233.23萬元,稅前投資利潤率為25.36%。

本項目所得稅後靜態投資回收期為5.43年,動態投資回收期為7.03年,財

務內部收益率為19.90%,投資財務淨現值為4,170.84萬元。項目的投資回收期

尚可,風險較小,項目的投資價值較大。

(三)盈虧平衡分析

以達產第1年(即測算期第5年)按以下公式計算:

年固定總成本

年產品銷售收入 年可變總成本 年稅金及附加

經計算以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為59.70%,即產品產量達設計

能力的59.70%時,項目即可達到盈虧平衡。因此,本項目在盈虧平衡方面具備

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綜上所述,本項目在財務評價上是可行的。

第九章 項目實施可能面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一、市場風險

(一)行業季節性波動風險

部分人工影響天氣裝備需求具有較為顯著的季節性波動特性,由於人工影響

天氣裝備通常情況在特定環境下使用,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在乾旱頻發、冰雹、洪

澇等情況下,可以帶來較好的防治效果,這部分需求通常集中在夏季和冬季。

人工影響天氣市場需求的季節波動性對公司的正常經營以及未來股價表現

可能會產生影響。

(二)市場競爭風險

目前,國家對人工影響天氣行業的不斷推動,市場對人工影響天氣裝備的要

求不斷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人工影響天氣行業的競爭中來,使現有

的人工影響天氣企業技術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壓力變大,可能會對公司現有的人

工影響天氣裝備作業模式、銷售模式造成影響,如果對市場反應不夠迅速,可能

會對公司正常經營以及未來股價表現產生影響。

二、技術風險

(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風險

技術研發是公司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作為國內領先人影裝備生產

商的基礎要素。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不斷改進技術工藝,已獲得多項技術及

產品專利。隨著人影裝備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研發、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如

果公司不能保持持續創新的能力,把握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發展趨勢,或者因現

有競爭對手及潛在競爭對手技術研發領先導致對公司形成技術壁壘,將削弱公司

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核心技術失密、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公司長期致力於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人影裝備的

生產工藝與產品開發等領域積累了核心技術。公司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很大程度上

依賴於專業人才,特別是核心技術人員。公司歷來重視人才隊伍的持續成長和技

術與產品創新能力建設,不斷完善包括薪酬、福利等一系列激勵措施,最大限度

的改善科研環境和提供科研資源保障。同時,公司還建立了嚴格的保密制度並與

技術人員籤訂保密協議等,採取多種手段防止商業秘密的洩露。但是,隨著同行

業人才爭奪的加劇,公司未來未必不會出現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甚至核心技術洩密

的風險,以及由此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持續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其他風險

(一)募投項目經濟效益預測差異風險

本公司一對募投項目的相關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預測,儘管本公司募投項目

經濟效益預測遵循了謹慎性原則,但是由於:(1)募投項目經濟效益預測所依

據各種假設具有不確定性;(2)國家宏觀經濟、行業形勢和市場行情具有不確

定性;(3)國家貨幣、財政、利率、匯率和稅收政策具有不確定性;(4)國家

相關行業與產業政策具有不確定性;以及其它不可抗力的因素,募集資金投資項

目實施完畢後的實際經營成果可能與經濟效益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業務擴張導致的經營管理風險

公司保持良性發展,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公司整體經營管理能力也在

相應加強。同時,公司致力於發展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業務進一步的延伸及拓展,

在有效利用公司現已積累的行業運作經驗基礎之上,擴大公司人工影響天氣裝備

業務規模,擴展客戶面,豐富公司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體系,提升未來盈利空間,

但同時在開拓市場、提升業務的過程中可能會對公司整體的經營管理狀態帶來更

加嚴峻的挑戰。

  中財網

相關焦點

  • 今日漲停牛股:博暉創新 雙良節能 新餘國科
    券商板塊盤中多次發力,國元證券、華安證券先後拉升,第一創業緊跟其後。同樣是受歐洲新冠疫情面臨二次爆發消息刺激,機場航運板塊全天持續大幅走低,吉祥航空跌8%,上海機場大跌逾5%,東方航空跌逾5%。18年5月,控股子公司河北大安製藥有限公司收到國家食藥監局籤發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註冊批件;公司主營之一為醫療檢測及元素分析產品,人體微量元素檢測儀器產品市場佔有率第一。  雙良節能(600481):多晶矽個股異動,公司旗下的合資公司江蘇雙良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銷售大尺寸光伏級和電子級單晶矽生產設備及工藝,但目前處於研發階段,尚未產生營收。
  • 木林森、國星等紛紛擴產,LED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多家封裝廠紛紛擴產 13日,國星光電一紙公告宣稱,公司基於自身發展戰略規劃,結合對LED封裝市場的判斷以及現有客戶訂單需求情況,擬投入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進行公司顯示屏器件項目的擴產。本次擴產項目建設周期為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 事實上,這已經是國星光電自2016年4月以來的第三次擴產。
  • 實控人籤署股份轉讓協議 新研股份或易主新餘華控
    新研股份(300159)10月16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周衛華、王建軍和韓華等6名股東與新餘華控創新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以下簡稱「新餘華控」)於10月16日籤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上述股東擬將所持公司1.73億股(佔總股本的11.58%)協議轉讓給新餘華控。
  • 航天科工集團完成改制,剩餘9家央企軍工或成新風口
    航天科工集團改制完成11月22日午間公告,航天科技近日收到實際控制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通知,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及更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已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企業名稱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濟南國科中心號」衛星成功發射
    11月7日,「濟南國科中心號」(天啟11號)物聯網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這是山東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11月7日,「濟南國科中心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這是山東省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
  • 國科嘉和王戈:無懼風暴,重倉科技
    」 本文來源於融中財經,ID:thecapital 作者|安多 每年,國科嘉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科嘉和」)會篩選超過近萬份BP,面談超過2000個項目,經過3輪甄選後,到達管理合伙人王戈手裡的也有三四百個。
  • 中國電科高能離子注入機研製獲重大突破 系晶片製造核心裝備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7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科)獲悉,作為晶片製造的核心關鍵裝備,由該集團旗下電科裝備自主研製的高能離子注入機,已成功實現百萬電子伏特高能離子加速,其性能達國際主流先進水平。
  • [公告]科新機電:新疆科新重裝有限公司重型壓力容器製造基地建設...
    [公告]科新機電:新疆科新重裝有限公司重型壓力容器製造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時間:2010年12月24日 15:35:12&nbsp中財網 科新機電具有十餘年生產大型壓力容器的技術及經驗,已經在電站輔機(包括核電站輔機)、大型石化設備、新能源設備,大型化肥設備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其產品質量和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好評。「十一五」期間,國內大型石化項目和核電站相繼動工,以及一系列振興裝備製造業的相關政策出臺,為國內設備製造企業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 國科控股與上海市松江區籤署合作備忘錄
    國科控股與上海市松江區籤署合作備忘錄 2020-10-19 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 【字體:大 中 小】   儀式上,中科院企業黨委常委、國科控股副總經理劉榮光與松江區副區長劉福升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備忘錄,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政府與國科(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籤約暨國科G60數字智能產業園項目合作啟動。
  • 中國電科這些企業登上「雙百企業」「科改示範企業」名單
    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10.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11.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12.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3.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14.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 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及國科量子通信2個項目籤約文昌國際航天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13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在10月13日上午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三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上,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及國科量子通信2個項目籤約文昌國際航天城。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又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
  • 【調研快報】銳科雷射接待東吳證券等6家機構調研
    4、公司擴產計劃怎樣推進?答:公司2020年將要投入的場地和已具備投入條件的土地共約2萬平方米。此外公司產線的自動化改造也可以提升單位面積產出。2020年疫情預計會對2月有近半個月的影響,不過後續將加快恢復生產,預計擴產計劃將滿足全年需求。5、公司如何布局下遊如鋰電、面板、3C電子等新興市場?
  • 復盤:近期20家光伏企業擴產情況!
    然而,大幕一拉開,接踵而來的就是各個企業的擴產公告。  經不完全統計,近期的部分擴產情況如下:  1)通威——2023年實現29萬噸矽料、100GW電池片產能  2)隆基——收購3GW電池、7GW組件產能,擴產20GW矽片、10GW電池片產能  3)晶澳——擴產1.2萬噸矽棒、1.6GW矽方、10GW電池、10GW
  • 新餘有個「寶藏村」,村裡數萬條「科技魚」即將上市
    原創 新餘日報融媒體 新餘發布
  • 新餘2020年三季度50個重點項目...
    >此次共有50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42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5個,項目涵蓋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商貿物流、社會民生、休閒旅遊等多個領域,對我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做大經濟總量,加速形成助推新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必將產生積極影響。
  • [公告]華昌達:關於《湖北華昌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
    [公告]華昌達:關於《湖北華昌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反饋..③供應商 擴建汽車裝備製造車間項目和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智能裝備建設項目為公司原有產品的擴產和升級,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的需求基本與原有產品相同,公司與原先供應商已保持了多年穩定的合作關係,可以滿足募投項目實施的需求。
  • 「雙百企業」「科改示範企業」名單上新啦
    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10.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11.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12.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3.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14.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