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愷蒂:在政治上,我肯定是中偏左,世界的「左」

2021-01-10 澎湃新聞

2013年第一次見到愷蒂,她已走遍萬水千山,見過各色人等,在亞歐非三大洲都生活過十年以上,短髮齊耳,笑起來,眼神還是少女的亮。

她生在安徽宿縣農村,十歲左右隨父母遷到上海,父親鄭重是《文匯報》知名記者。上海小孩欺負鄉下人「米西米西吃鹹菜」,那時的愷蒂孤僻而害羞,不過成績一直很好。她從小夢想學生物,還給生物學家張香桐教授寫過信,得到張香桐教授辦公室很鼓勵的回信。在復旦附中讀高中時,《青年報》「暑假徵文」,愷蒂把自己的「養螃蟹記」拿去投稿,報社回覆說文章太長,邀請她擔任報社的「小記者」,報導學園新聞。因為近視嚴重,學理科只能選數學或理論物理,文理分科時她忍痛割愛學了文科,感覺天都塌了。高考以優異成績考上復旦中文系,畢業後保送外文系研究生。1990年代初赴倫敦「洋插隊」,為方便謀生,硬生生讀了個電子資訊科學碩士。

她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早年坐過幾年班,其餘時間都是自由職業狀態。在英國主要是在博物館、大學圖書館、基金會和製片公司就職,從事藝術文化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曾在倫敦最大的律師行做過一段時間「金領」;之後做製片人,拍紀錄片,跑遍大半個中國採訪調研;2001年隨夫奔赴南非,開辦人類起源博物館,在南非一住就是十年,她參與布展和研究,同時在當地礦業公司做中非商務談判、商務衝突調解等工作。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愷蒂對自己的定位卻很清晰——「不同文化、商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做過那麼多工作,她還是習慣自稱「自由撰稿人」。1990年代初留學倫敦時,她就應揚之水之邀,在《讀書》開設「英倫文事」專欄,成為當時《讀書》年紀最輕的專欄作者。後來陸灝主持《萬象》,她又成了主筆。

愷蒂另一本書的名字更像她本人的箋注,「海天冰谷說書人」。她住在哪裡就寫哪裡的故事,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和思考,從來沒有水土不服。英倫文事裡飄浮的那一抹低雲,到南非故事就變作天高海闊,她真的關心南非的空氣、水和土地,貧民窟、愛滋病和曼德拉。

比起隨筆寫作,愷蒂更看中自己的採訪。她身上始終帶著「記者」精神。早在讀研究生期間,她就當過夜訪馬爾克斯的「狗仔隊」;在南非時,曼德拉、圖圖、西蘇魯她都曾近距離接觸;回到英國後更是採訪了包括戴維·洛奇、朱利安·巴恩斯、希拉蕊·曼特爾、柯律格在內的數位知名作家和學者。

上個月她回上海宣傳新書《小英國,大倫敦》,我們約了這次採訪,我苦想出一個主題——愷蒂的三十年英倫隨筆寫作。後來才發現,想用一個主題困住她,完全不可能,毛尖說得對,「愷蒂的愷,是愷撒的愷;愷蒂的蒂,不是HELLO吉蒂的蒂。」

愷蒂。

政治與文學:現在更關心文學之外的東西

澎湃新聞:

您上一本關於英倫的書是2002年出版的《書緣·情緣》,時隔15年出版《小英國,大倫敦》。前言裡毛尖老師說,「這個愷蒂是新的」,新在哪裡呢?

愷蒂:

這本新書是15年來英倫文章的精選,只保留了四分之一,分三輯:論政、說事、評書。其中只有第三輯和《書緣·情緣》的內容比較類似,其餘兩輯都是政治、文化、歷史方面的文章。現在我會更多關心文學之外的東西,毛尖喜歡的「論政」一輯也是我喜歡的,包括談英國貴族繼承制、一戰導致英國貴族衰落、查爾斯王子積極參政的努力、愛爾蘭暴力衝突、蘇格蘭公投。到底新不新,還得讀者說才算。

澎湃新聞:

您的文章有一個特點,往往借一個故事展開,很有帶入感。比如有一篇我印象很深的長文,《呂貝卡和她的朋友們》,您當時的室友,出身法國富家的女孩呂貝卡,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推廣公平交易,反對資本主義,文中談了很多對世界政治經濟的看法,現在讀來還是很有意思。

愷蒂:

那篇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政治上的東西比文學上的東西更有意思。這個政治不是說我們講的狹義的政治,它其實是一個全球化的視角,對於世界的一個看法。

其實從呂貝卡那裡,我學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東西。例如她對瑞士的看法,我們都覺得瑞士這麼平和公正,她卻說瑞士是最沒有道德的一個國家,它是富人的天堂,無論什麼樣人的錢,不論什麼樣的贓錢,在瑞士都可以得到保護。二戰時納粹就是把錢存在瑞士銀行,有的戰犯逃到拉美等地,現在還能從瑞士支取他們沾著鮮血的錢。再如許多非洲國家的獨裁統治者們也是把他們貪汙而來的錢存在瑞士,如果有一天他們被他們國家的人民推翻,還是可以照常在歐洲用他們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過皇帝一般的生活。為什麼瑞士永遠中立?就是因為那些掀起戰爭的劊子手們在瑞士都有利益。

呂貝卡後來在聯合國難民署工作過許多年,在東非九年,在波赫八年,盧安達大屠殺之後的恢復,波赫地區戰後的和解,都有她的功勞。

澎湃新聞:

您的採訪功夫是怎麼練出來的,有沒有向鄭重老師取經?

愷蒂:

應該說是生活經歷給了我自信吧。我給《讀書》寫稿時,還不太敢跟人講話。但到了1997和1998年回國拍紀錄片《龍騰》,我採訪了很多當時的市長、省委書記,也採訪了家被強拆的四川鄉下的農民,各色人等,包括現在成為階下囚的原瀋陽市長慕綏新。2000年左右,我還在西藏、四川及北京做了一批口述歷史,採訪了很多18軍當時進藏的老幹部,包括一些中央裡面跟胡耀邦進藏的。

好的採訪者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傾聽,能夠把自我變得極小。還要有好奇心,真想知道別人的故事和看法。我就真想知道,所以別人就很願意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我聽。在我面前流眼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攝製組架著機器,被採訪者也會忘記他們的存在。我爸爸是很了不得的記者,他對新聞非常敏感,對各種新鮮事的領悟度和感知度都極高;我對人的故事更感興趣。

澎湃新聞:

2012年您回到倫敦後,陸續為《東方早報·上海書評》採訪了許多英國知名作家,是因為您是吃了雞蛋就會想見母雞的人嗎?

愷蒂:

我不是想要見母雞的人。我之所以採訪作家,是因為現在信息傳播得太快了。1990年代的時候,國內信息很少,我覺得當時寫的很多文章,包括像同性戀這些,像剛才講的《呂貝卡和她的朋友們》,對中國的社會還是有一定的衝擊性、啟蒙性的。當時大家都急切想了解到底國外是什麼情況。

相反,現在信息傳播太快,書和書評的翻譯速度也非常快,我一本書還沒有讀完,國內已經把《紐約書評》、《倫敦書評》、《泰晤士報文學評論》上的文章翻譯出來了。書翻譯得也非常快,中國讀者很容易就自己找來讀。

我要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東西,比如採訪作家,或者談我在倫敦親歷的這些生活。

澎湃新聞:

現在還有什麼人在您的採訪名單上?

愷蒂:

其實沒有一個名單。有什麼新書出來了,我會挑自己感興趣的作家,跟經紀人聯繫採訪。許多人是不願意接受採訪的,所以,並不是我選擇被採訪者,而是他們選擇我。例如現在我多面「攻擊」麥克尤恩,不過還沒有回音,可能最終我要放棄。

澎湃新聞:

您最喜歡的作家是格林嗎,寫過一本專門的小書《話說格林》,翻譯過他的《我自己的世界:夢之日記》?

愷蒂:

對。我家兒子老是問我,媽媽,如果你要到一個荒島上去,你只能帶三本書,你會帶誰的書?我就說,能不能帶一個作家的全部作品,他說那可以。我就會帶格林的所有著作。

澎湃新聞:

為什麼那麼喜歡格林?

愷蒂:

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現代派的那種看不懂的東西,手法新穎。但是現在,我就喜歡故事性很強,又能夠有一些人生哲理的。格林其實蠻平鋪直敘,沒有半點虛張聲勢,但是故事感情節感又非常強。他的經歷也非常精彩,他的人生、愛情、工作、探險、小說都像一個謎。他寫盡五大洲,不停地冒險(adventure),這很了不起。

澎湃新聞:

如果是有機會採訪他——當然這不可能,假如可以……

愷蒂:

我不會去採訪他的。因為他非常難被採訪,所有採訪過他的人,都說他就像一個黑洞,你問他一句問題,他都給最簡單最套路性的回答,從來不主動貢獻細節,像戴維·洛奇就採訪過他,他全套路式的回答,非常難接近。我覺得去採訪他我會很失望。

澎湃新聞:

您採訪的人好多來自布克獎獲得者或者短名單,您的口味比較布克獎嗎?布克獎相對於諾貝爾獎有什麼特別之處?

愷蒂:

我口味還是比較布克獎的。我讀書的時間不太多,不能浪費,要讀非常好的文學作品。

諾獎更政治性,布克獎更文學性。

澎湃新聞:

布克獎不是一直很糾結可讀性還是文學性嗎?

愷蒂:

它是糾結可讀性跟文學性,但不是政治性。巴恩斯得獎,是布克獎第一次把可讀性跟文學性結合起來了。但是他跟政治不是太有關係的。布克獎不會因為你是一個政治上的人物,就要獎勵你。而諾獎,它有一個政治姿態在裡面的。為什麼格林一直得不了諾獎,有人說是因為他跟那個瑞典女明星的關係,瑞典人就覺得他把他們最漂亮的女明星當情人而不是正室,心裡不舒服。但是我覺得,還是因為他沒有一個政治上的壓抑他的東西。

澎湃新聞:

來談一下您的翻譯,不管是翻譯《夢之日記》,還是翻譯《莎士比亞書店》,您都會做很多注釋。為什麼呢?

愷蒂:

對,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夢之日記》本身並不很精彩,格林800多頁的夢境的記錄,被他的女兒和他的情人刪成非常薄的一本潔本。但是我很喜歡格林,也就答應林皎宏(傅月庵)翻譯這本書了。翻完以後我覺得如果不加註解的話,他的生活經歷是空缺的,讀者也讀不出個所以然。我在《夢之日記》前面有個長序,寫關於格林和夢的關係,書中又加了許多注釋,這些研究和注釋反而更有意思。

至於《莎士比亞書店》,如果不加註解,我覺得中國讀者可能會不太清楚背景。

1990年代我去巴黎,那是我第一次去莎士比亞書店,就跟老店主——現在的女店主的爸爸聊天,他還說,我這裡有床,你可以搬過來住之類的。當時我和呂貝卡一起住在她父母家中,並不需要書店的那張床,但我對莎士比亞書店一直是有感情的。

而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那一段時間我也很喜歡,當時整個巴黎的文壇,人物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歷史。所以那本書我也是一邊翻譯,一邊找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註解,我覺得註解還是蠻重要的。

這可能還是做記者的心態,我要把來龍去脈給講清楚。

澎湃新聞:

英國當代的小說家你喜歡誰?

愷蒂:

巴斯特、拜葉特、安吉拉·卡特,還有加拿大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倫敦與英國:有理解的同情

澎湃新聞:

到現在來說,你覺得你是倫敦人還是倫敦客?

愷蒂:

倫敦人。我覺得我的家是在倫敦的。

澎湃新聞:

倫敦您最喜歡的地方是哪些?

愷蒂:

我最喜歡的就是倫敦橋附近,泰特畫廊現代館,在河旁邊,大的發電站改建的,旁邊是倫敦第一高的碎片大廈,那裡又是很古老的地方,附近有一段老城牆,有重建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千年橋通往聖保羅大教堂。那裡還有Borough Market,食品市場,非常好吃的三明治、麵包,義大利、西班牙的火腿,法國的奶酪,很歐洲。那個地方的韻味是古老和現代的最佳結合,特別有活力。

從泰特畫廊看聖保羅大教堂。

BoroughMarket。

澎湃新聞:

您在採訪《倫敦傳》作者彼得·阿克羅伊德時問了一個問題:推動倫敦發展的一直是權勢和金錢。現在,倫敦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之一,倫敦城市中心的房價真可謂是天價,許多倫敦人根本支付不起繼續在倫敦居住。您覺得,這樣的變化是不是會讓倫敦失去它的特點?這和上海很像,您自己怎麼看這個問題?

愷蒂:

對,跟上海非常像。我問他現在倫敦現在變得這麼紳士化(gentrification),房價這麼高,是不是特色都沒有了。他說倫敦向來就是這樣的,一直就是引領房價的。當然在每一個時期它不一樣,但倫敦就是一批一批的把人趕出去,然後一批一批新的人進來,這個就是倫敦,你受不了倫敦你就不要住在倫敦,他覺得這就是倫敦的特色。上海也是這樣。

澎湃新聞:

您以前寫過,約堡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開普敦是一個歐洲女人,那倫敦呢,像《小英國,大倫敦》封面上的老紳士嗎?

愷蒂:

我覺得「倫敦老紳士」已經是一個過時的看法,倫敦有最前衛的藝術,最前衛的服裝,最活躍的網絡文化,有新的小矽谷。看奧運會開幕式就知道,倫敦有非常非常多年輕的古怪精靈的聰明,是一個非常非常有創意的地方。

有很多移民在這裡定居(settle),倫敦是一個包容的城市。所以說倫敦大,英國小。我這一次的新書《小英國,大倫敦》,書名是在脫歐公投之前幾個月定下的,公投的結果讓人意外,書名卻一言成讖。

《小英國,大倫敦》,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6年12月版。

澎湃新聞:

英國脫歐之後,您第一時間寫了《一場公投,兩個英國》出來,文中說這次公投,選擇退歐的大多是沒受過太多教育、沒太多技能的低收入及退休人口,而受過教育、富有、年輕的人士則選擇留歐。蘇格蘭、北愛爾蘭、倫敦和英格蘭的一些城市及大學所在地選擇留歐,英格蘭和威爾斯的那些前製造業集中地、前礦業地區、農業和漁業地區、臨海小鎮等都選擇退歐。您在文章中說:「現在最關鍵最艱難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兩個分裂的英國『統一』起來,如何在小英格蘭和大倫敦之間搭建橋梁,如何阻止英國滑向排外自閉狹隘的民粹主義,如何重新讓包容、同情和多元文化繼續在英格蘭生存。」

我有朋友看到後評價說,國內的很多人要麼左要麼右,愷蒂的態度是最正的,他說您對英國「有理解的同情」。您覺得自己到底是左還是右,還是怎樣一個位置?

愷蒂:

中偏左,不是中國的那個「左」,我覺得我基本上屬於世界的「左」。

去年英國議會的大選,我一直很糾結,從意識形態上來講,我肯定應該投工黨的,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從意識形態上來說還是西方意義上的左,但是去年工黨大選的時候,做了很多很奇怪的事情,包括把他們的承諾刻在一個大石碑上,包括他們的影子財相那些政策,我就有點疑心這個政府能不能靠得住。也可能因為自己現在是中年了,有房產,也有家室,還是更期待更有能力管理經濟的政府。而且現在的保守黨應該是在比較當中的,不是說偏右。所以大選之前我就一直在兩邊徘徊。

最後投選票之前一天,薩迪克——現在的倫敦市長,他當時是我們那個選區的議員,就來敲門。之前他們地面的工作人員一直來,後來我就說我肯定投工黨,你們不要浪費(時間)過來了。我們那個地區,很多人是投保守黨的,我說你們去跟其他的人家做做工作。

薩迪克知道我肯定是投工黨,他一來就說,我只是來提醒你一下,明天投票不要忘記了時間。我看著他就覺得,我好像在背叛他,我第二天怎麼可能再考慮要投工黨。所以他等於憑個人魅力把選票給拉回來了。

我如果給自己政治上定義的話,肯定還是中偏左。

澎湃新聞:

這個從您文章裡也看得出來,比如說以前寫南非貧民區的文章裡面,您說要教他們打土豪,分田地。

愷蒂:

對,那是過左。但是我覺得,包括南非那邊,有錢人是應該退一部分,應該共同分享一些。例如英國公投這次,很多在英的中國人覺得,當然要脫歐了,他們就說,就像我們吃飯吃得好好的,有這麼多的菜,因為我們有錢,我們自己種出這些菜,然後你弄一些什麼保加利亞人、波蘭人過來,他們沒有錢,又來搶吃我們的菜,你同意嗎?後來我就跟他們說,其實歐盟對於整個歐洲的和平是有很大貢獻的。既然大家同在一個世界,你就應該幫助其他比你落後的那些國家,共同富裕起來。其實這些人到英國來打工,對他們自己國家的經濟有利,對英國的經濟也是有利的,他們要交稅,要消費,要吃飯,對不對?這些國家如果能夠同時進步的話,那整個歐洲的和平就更有保障了。你要看到這一點,你不能覺得,我們英國很有錢,你們都到這裡來搶我的錢,你這是太狹隘了。

包括難民問題,按照國際公約,其他的國家是有義務、有責任來救助他們的。你不能說我們自己把好日子守著,如果這些難民問題不解決的話,整個中東打過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你什麼東西都沒有了。要整個世界共同進步,你的財富才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澎湃新聞:

那您女兒小豆子是什麼態度?我在您的書和文章裡讀到她一路的成長,現在她應該已經15歲了。

愷蒂:

小豆子比我還厲害,她就覺得我們家應該接納敘利亞難民。小豆子很左,完全是革命型的人物。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必須左。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探討語言功能為何在大腦中「偏左」
    華東師範大學蔡清課題組採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過比較健康左利手被試中典型的左半腦語言優勢個體和非典型的右半腦語言優勢的靜息態功能網絡,從語言系統以及全腦功能架構差異的角度,深入考查了與語言偏側化相關的神經機制。該成果論文日前發表於《大腦皮層》。  大腦功能偏側化指左半腦或右半腦在特定認知功能上的半腦優勢。
  • 左岸派:在政治立場上一般都偏左,普遍有著反權威反體制的傾向
    導語:左岸派:在政治立場上一般都偏左,普遍有著反權威反體制的傾向作家電影也被稱為左岸派,有人曾認為這一稱謂的由來是因為這些導演們經常在巴黎塞納河的南岸聚集或活動,而更可信的說法則是,左岸派的導演在政治立場上一般都偏左,普遍有著反權威反體制的傾向,故而得名「左岸派」。
  • 希望打進世界賽 把冠軍留在中國——專訪JDG戰隊輔助左名豪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題:希望打進世界賽 把冠軍留在中國——專訪JDG戰隊輔助左名豪新華社記者王夢2020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春季賽2日落下帷幕,JDG戰隊首次捧起了冠軍獎盃,輔助左名豪(ID: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他表示,接下來要以全球總決賽為目標。決勝局拆掉對方基地水晶之後,左名豪難掩激動的心情,淚灑賽場。「特別激動,畢竟(此前)只經歷過一次決賽,而且輸掉了,這次能如願以償拿到冠軍,特別開心。」去年的春季賽,JDG戰隊上演「黑八奇蹟」,連克強敵首進決賽,但0:3不敵iG戰隊,成了對手加冕的「背景板」。
  • 科學網—探討語言功能為何在大腦中「偏左」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蔡清課題組採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過比較健康左利手被試中典型的左半腦語言優勢個體和非典型的右半腦語言優勢的靜息態功能網絡
  • 領導人們的"洗剪吹":政要為何多是左偏分
    事實上英國首相卡梅倫也鬧過「頭頂危機」,但是近年來頭髮又變得厚重了,而且還從右偏分改成了左偏分,並一直保持這樣的髮型。正如美髮師威廉·託雅克所說:「歷來,想要出名的政客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髮型並保持不變,這會變成一種標誌,人們看到就知道是他。」
  • 英國專家:《泰晤士報》偏"左" 但書評儘量中立
    政治立場影響書評嗎?  談到英國報紙政治傾向對書評的影響,託比·利希蒂希舉自己供職的《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為例說,儘管《泰晤士報》偏「左」,但刊登書評的《文學增刊》一般爭取做到中立。伊恩·布魯瑪認為英國報紙的政治傾向沒有美國報紙強,美國的大部分報紙如果偏「左」,就會基本不刊發偏「右」的文章。
  • 外刊新論:美國民眾偏右偏左
    新美國基金會專家麥可·林德近期接受法國《解放報》專訪,認為多數美國人在社會問題上屬於中間偏右派,在經濟問題上則屬於中間偏左派。  這篇題為《美國人越來越左傾》的專訪摘要如下:  我並不認為美國人正變得越來越右傾。相反,從所有美國人所談論的「價值觀」問題看,美國人正變得越來越左傾。人們再也不會為墮胎權爭論不休。
  • 醉酒的人為什麼偏左走呢?
    街上的酒鬼總喜歡偏左走,人們在森林或沙漠中行走也會出現類似情況,有的時候走了半天又回到原地,大家說這就是傳說中的「鬼撞牆」,真的有「鬼」嗎?運動科學家研究發現,大多數人的右腿都更加靈活和有力,走路時右腳蹬地的力量稍大於左腳蹬地的力量,也就是說,把你向左推的力量大於把你向右推的力量。
  • 楷書中左偏旁的寫法,及左偏旁的特點,我們拿單人旁和雙人旁舉例
    楷書中左偏旁肯定位於左右結構的字的左側,整體的形態比較窄,而且左邊偏旁多數由單個字演變過來的,演變的過程中,豎畫一般要伸展,橫畫要縮短。橫,撇,挑畫多為左伸展。今天我們我拿兩個左偏旁舉例說一下楷書左偏寫法。我們先看單人旁在左旁的寫法及應用。
  • 親情之吻朝左,愛情之吻偏右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研究發現:親孩子時頭易朝左,親愛人時頭易朝右。   愛情和親情是不同的情感關係,那麼兩種「吻」之間是否會有差異?答案是肯定的。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研究發現:親孩子時頭易朝左,親愛人時頭易朝右。   首先,研究人員搜集各種「吻」的照片,其來源是各大網站,如谷歌圖片。
  • 中蘇大論戰:「左」與「極左」的較量
    實際上,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中蘇當時都處在探索的過程中,但是雙方都自認為掌握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並要求其他黨也遵循這些規律,這不能不引起衝突。(3)從大論戰的背景來看,大論戰是在中國內外政策「左」傾,最後發展到極左的背景下發生的。蘇聯提出二十年內趕上美國,在國內建成共產主義,實際上是超越歷史發展階段,也是「左」。從總體上來說,赫魯雪夫是「左」,不是右。
  • 這到底是左偏啊還是右偏?私授你偏態分布的正確讀取方式
    小兵我是跨專業學統計的半吊子昏析獅,常常分不清楚正態分布的左偏和右偏,好不容易自認為分得清楚了,隔一大段時間再猛然遇到偏態時
  • 法國大選族裔選情民調顯示:非裔偏左 亞裔偏右
    相反的,「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的特點是政治立場傾向左派的可能性非常弱(比例比前者少了一半)」。這項調查的受訪者回答了以下問題:「您認為您自己非常傾左、算是傾左、屬於中間派、算是傾右、非常傾右、不左不右、拒絕回答以及不知道。」
  • 3種電軸左偏的心電圖模式,你都見過嗎?
    心電圖檢查是心血管疾病診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識別心電圖上的蛛絲馬跡有利於對患者進行正確及時的救治。心電軸左偏是指心電圖上平均的QRS心電向量在-90°到-30°之間,電軸左偏。其或與左右心肌的質量比例和左右心室內傳導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相關。那麼,哪些心血管疾病可引起電軸左偏呢?
  • 孕婦肚臍中間有條黑線,為啥有的筆直一條,有的卻偏左或偏右?
    很多孕期的準媽咪喜歡互相點評孕肚,可很多孕婦在過了四個月後,快速隆起的小腹上就會出現一條黑色的垂線,有的深有的淺,有的筆直一條,有的卻偏左或者偏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條線在有的孕媽肚子上是筆直的,可是有的卻在肚臍下面開始變化形狀,不是靠左就是靠右,這又是為什麼呢?為此,我還特意詢問了幾個婦產科朋友,他們的解釋是,大多數孕媽的妊娠中間是在中間的,並且以肚臍為中點,上下都是一條直線,如果出現了分叉,很可能是骨盆不正,上下不能練成一條直線。
  • 為何逆時針在環形跑道跑步 重心偏左為消減離心力?
    原標題:為何逆時針在環形跑道跑步 重心偏左為消減離心力?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咱們國家是靠右行的交通規則,當然也有人覺得這個是我們左右腦控制的原因。 有運動生理學方面的人士認為這個習慣和人體的重心有關,一般人的胸腔裡有心臟與肺臟兩個器官。心臟位於左側,右肺有三葉,左肺有兩葉。但因為心臟裡是比重較大的血液,而肺葉裡是比重較輕的空氣,所以人體左側胸腔的重量比右側胸腔更重。而其他臟器是比較均勻地分布在體內的,所以綜合起來,人體的重心是位於左側的。
  • 盧卡斯專訪:阿芳是世界最強左閘,我左中兩路無縫切換
    我一直沒放棄,也知道機會早晚會有,知道怎麼去抓住機會。足球其實跟生活一樣,都是瞬息萬變的。教練一直相信我,現在對我是越來越信任。但隊裡每個位置的競爭都很激烈,這我有數的。上賽季,阿方索-戴維斯把你擠到替補席上了,本賽季,他受傷了(踝關節韌帶撕裂)...他有速度,技術和位置感也很好,上賽季,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左後衛,在歐冠裡踢得特別好。
  • 白左 | 說一下CK的新廣告
    不好意思,我覺得美翻了。看了下國內社交媒體上的評論,大多數基本上是下面這種論調:都是因為平面廣告模特Jari Jones是黑人+跨性別+女同+大碼的身份,所以「全美最政治正確」,但是實際上這個模特根本就是醜啊!
  • 示字旁和左耳朵旁的寫法,以及作為左偏旁在字中如何佔位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書法結構中偏旁的寫法及在字中佔位的注意事項。示字旁演變就是來源與示,上面的橫變成藏鋒的點,橫畫變成短橫,豎畫去鉤,左撇右邊為捺點,中間的橫和撇分為兩筆和硬筆不同,起筆在橫畫末端起筆,書畫為垂露豎,右點偏上一些。
  • 如何寫好左右結構和左中右結構的字?
    左右結構的字是由左右兩部分或左中右三部分構成的合體字。因為是從左到右的橫向排列,所以也叫橫向結構。分左右對等、左右不等、左右錯落、左低右高和左高右低五種結構類型。受"左上緊、右下松"這一大的結構原則影響,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的還是左緊右松和左低右高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