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蔡清課題組採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過比較健康左利手被試中典型的左半腦語言優勢個體和非典型的右半腦語言優勢的靜息態功能網絡,從語言系統以及全腦功能架構差異的角度,深入考查了與語言偏側化相關的神經機制。該成果論文日前發表於《大腦皮層》。
大腦功能偏側化指左半腦或右半腦在特定認知功能上的半腦優勢。語言是最為人知的一個左偏側功能,在95%的個體中這一現象都穩定存在。但為什麼發生這種偏側化以及它在個體上存在的方向和程度上的差異,目前都還不太明確。
該團隊從其一系列前期研究所建立的左利手資料庫中篩選出先前研究中分別顯示出左半腦和右半腦語言優勢的兩組被試,分析被試核磁下靜息態和詞彙生成任務,並使用功能連接、功能連接密度及基於圖論方法的網絡拓撲屬性這三種分析方法對其功能網絡特徵進行研究,揭示了典型左半腦語言優勢和非典型右半腦語言優勢的人群在額下回與其他語言網絡腦區的功能連接上有差異,但在全腦組織的整體屬性上沒有差異。在非典型語言偏側的人群中,語言偏側程度與全腦組織有關係,包括功能性連接、功能連接密度和全腦網絡拓撲屬性。
該研究不僅為了解語言系統的神經機制及其偏側化機製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也指出偏側化研究中偏側程度(而不僅是偏側方向)對於深入了解語言和其它功能的內在神經機制的重要性。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93/cercor/bhy313
《中國科學報》 (2019-02-01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