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研究證明:左右腦分工之說是誤傳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研究證明:左右腦分工之說是誤傳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3日報導,科學家近日研究了1000多個大腦後認為,無法證明人們在使用左右腦時有分工的證據。

  近日,猶他大學的科學家在分析1000多個大腦後揭穿了一個誤傳,他們沒有找到人們在使用左右腦上有傾向性的證據,因為所有研究對象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平等使用整個大腦。

  按傳統印象,你會認為,邏輯性強、有條理和善於分析的人左腦佔優勢,而富創造力和藝術型的人右腦佔優勢。但這被證明是誤解。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猶他大學負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神經外科映射服務研究的傑夫·安德森博士說,有一種誤解是,與分析能力相關的一切都限於一側大腦,而與創造力相關的一切都限於另一側。實際上,使人類能夠既進行創造性又進行分析性思維的是所有腦區域之間的聯繫。

  安德森的研究小組研究了年齡在7至29歲之間的研究對象在休息時的大腦掃描結果。他們研究了7000個腦區域的活動和這些區域內部和之間的神經聯繫。他們發現,平均來說,大腦兩側的神經網絡和連接基本是一樣的。

  安德森博士還說,偏好使用某一大腦區域而非其他區域來完成某些功能的現象的確存在。科學家稱之為偏側優勢。例如,對大多數慣用右手的人來說,言語出自左腦。但這並不意味著,偉大的作家或者演說家使用左腦比右腦多,或者一側大腦的神經元更多。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研究生賈裡德·尼爾森說:「我們完全沒有看到某些人整個左腦網絡聯繫更緊密或者整個右腦網絡聯繫更緊密的模式。」

  原標題 [美國趣味科學網:左右腦分工之說是誤傳]

(來源:新華國際)

相關焦點

  • 人如何做到左右腦分工?
    核心提示:  一位美國的生物學家通過割裂腦實驗對人體大腦的不對稱性做出了關於左右腦分工的相關理論,營養了諾貝爾醫學獎,我們人的大腦有兩個半球分為左右大腦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人體做的每項活動都是由左右腦交換信息以及綜合信息的結果,左右腦在機能上有明確的分工,左腦主要受制右邊的身體,右腦控制左邊的身體。
  • 左右腦年齡測試?旋轉舞者?左右腦分工理論其實沒有那麼靠譜
    只要回答幾個簡單問題,系統就能給出你的左右腦年齡,以及一段綜合評價。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熱傳不久,就有網友看出了其中的問題,根據大家上傳的測試結果,大多都是19+20、27+43、33+5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大同小異。結果,有「好事」的程式設計師扒出了這個測試的代碼,原來它的結果顯示是隨機的。
  • 左右腦分工理論是真的嗎,能開發孩子的右腦?
    對於大腦的奧秘,我們目前還有很多未解之謎,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而在1981年,美國生物學家羅傑斯佩裡獲得生物學和醫學獎,他的觀點是根據腦割裂手術,提出了左右腦分工理論。「左右腦分工理論說」一說在很多行業上運用,特別是教育行業,讓很多家長惶恐,可是這一理論靠譜嗎?
  • 被誤讀的左右腦分工理論,趕緊來看看吧!
    近日,關於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刷爆朋友圈。但不久,便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並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相關專家認為,有關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沒有科學依據,左右腦沒有分工,從事複雜活動時實為左右腦協同操作。
  • 刷屏的左右腦年齡測試是騙人的!左右腦理論和你想的不一樣
    ,廖小凡(化名)說,做完朋友圈裡「看看你的左右腦年齡」測試之後,她得到了「左右腦年齡:39歲和22歲」的回覆。這款測試最近流行於網絡,但不久就因誘導分享被封。而且,有程式設計師研究了左右腦測試的後臺代碼,發現結果是隨機的。更有人在輸入相同的答案測試多次,發現每次的結果都不相同,更進一步證明這個測試的科學性有待論證。
  • 刷屏「左右腦年齡測試」原來是騙人的!左右腦理論和你想的不一樣
    ,廖小凡(化名)說,做完朋友圈裡「看看你的左右腦年齡」測試之後,她得到了「左右腦年齡:39歲和22歲」的回覆。這款測試最近流行於網絡,但不久就因誘導分享被封。而且,有程式設計師研究了左右腦測試的後臺代碼,發現結果是隨機的。更有人在輸入相同的答案測試多次,發現每次的結果都不相同,更進一步證明這個測試的科學性有待論證。
  • 左腦27,右腦45?別被「左右腦理論」誤導了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左腦/右腦理論主要來自於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佩裡。他通過一系列動物實驗,證明左腦和右腦各有各的功能,並由中間的胼胝體連結。1981年斯佩裡因為確定大腦半球的功能而分享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通過一系列動物實驗,證明左腦和右腦各有各的功能,並由中間的胼胝體連結。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其他人總結出左腦負責邏輯、順序、線性思維、數學、事實、語言思維等功能,右腦有想像、整體思維、直覺、藝術、旋律、非語言線索、可視化感覺、白日夢等功能,從而形成了左腦/右腦理論。
  • 超經典的左右腦傾向測試
    小數據研究所 1554 期閱讀時間 約3分鐘左右腦傾向測試
  • 你是用左腦還是右腦相信了「左右腦騙局」?
    科學地說,左右腦是有分工的,但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懸殊和明確。該理論大約來自1961年的」裂腦」實驗。美國心理生物學家羅傑·斯佩裡發現,大腦兩半球在機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並控制右邊的身體,右半球感受並控制左邊的身體,並提出左腦對數字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比右腦好一些,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則要優於左腦一些。
  • 「左右腦測試」 中的腦科學
    「這樣的你十分優秀,但有時也讓人心疼」「感覺是個了不起的人吶」「這樣的你很棒啊」……「病毒式傳播」的左右腦測試,所有答案都點綴著溢美之詞,不禁讓人想起朋友圈此前流傳的各種佔卜、星座、性格測試,無一不是此種套路的翻版。心理學家指出,這是一種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適合他。
  • 你被刷屏的「左右腦年齡測試」騙了
    目前,網絡上已經出現過多個版本的「左右腦年齡測試」,陳先生表示代碼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年齡範圍會有所調整,「答案是隨機產生的,題目跟腦年齡肯定沒有關係。」今天上午9點50分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官方微博@公安部刑偵局 發微博闢謠左右腦年齡測試不靠譜。專家說測試沒有科學依據,左右腦沒有分工,從事複雜活動時左右腦協同操作。
  • 左右腦年齡測試刷爆朋友圈:真相吐血……-大腦,左腦,右腦,年齡...
    存不存在左右分工的問題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左右腦分工理論從何而來?1981年,美國心理生物學家羅傑·斯佩裡提出這一觀點:左腦對數字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比右腦好一些,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則要優於左腦一些。
  • 左腦和右腦到底有什麼區別? 左腦和右腦是怎麼分工的?
    平常我們會聽到周邊有朋友這樣為自己辯解,當他們的創意不足的時候就會告訴大家他們是左腦人,而有的人數學能力不足時,就會告訴大家自己是右腦人。這都是因為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分別控制不   原標題:左腦和右腦到底有什麼區別? 左腦和右腦是怎麼分工的?
  • 左右腦年齡測試刷爆朋友圈:真相吐血……
    存不存在左右分工的問題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左右腦分工理論從何而來?1981年,美國心理生物學家羅傑·斯佩裡提出這一觀點:左腦對數字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比右腦好一些,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則要優於左腦一些。
  • 能測出左右腦年齡?教授:大腦不存在左右分工問題
    測試中,只要通過掃描測試結果圖中的二維碼並回答幾個設定的問題後,便會生成一張顯示有左右腦兩個年齡測試結果的圖片,圖片的下方還配有相關的文字解釋。 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熱傳不久後,便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並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同時有程式設計師表示,研究測試代碼發現,測出來的年齡其實只是隨機數。
  • 多大的人了,還信左右腦測試
    左右腦的傳說這種認知最早可能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系教授斯佩裡等人對「裂腦人」的研究。這些研究經過媒體的發酵,構成了我們所指的各種關於左右腦的傳說,比如右腦是負責情感,左腦負責邏輯;右腦型的人創造力更好,經常聽古典音樂可以鍛鍊右腦,開發人的創造力;人群中分為左腦主導和右腦主導,網上的測試可以告訴你自己屬於哪一種等等。
  • 人類大腦的左右腦究竟是如何分工的?答案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
    導語:人類大腦的左右腦究竟是如何分工的?答案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幸福美妙生活」,小編是一個專注於健康生活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生活健康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日常健康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幸福美妙生活」原創,維權必究!
  • 左右腦的分化作用
    綜合左右腦的思維方式及主要功能,左腦對某一事物進行嚴密的推理、深入的分析,是一切理性活動的基礎;右腦善於展開空間的想像,依靠直覺思維產生許多創造性的想法。此時左右腦的功能尚未分化,左右手當然也沒有分工,所以你會看到,嬰兒需要用雙手握奶瓶,用兔子那樣雙手雙腳的方式爬行。
  • 刷爆朋友圈的左右腦測試 你被套路了嗎?
    朋友圈裡不少人貼出了測試結果做9道題就能分析出你左右腦的理論年齡還搭配一段分析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熱傳不久後網友們發現測試結果大同小異看到的也都差不多應該是有模板的更有人輸入相同的答案測試多次發現結果每次都不一樣
  • 關於左右腦的誤區你還相信多少?其實大腦存在功能分區,但並非按左...
    我們的大腦是否有左右腦分區,它們是怎麼分工合作的?左右腦開發是否會產生不同的人格特質?記者看到,在評論留言區,許多網友發表看法,大多對此表示深信不疑,有人甚至說自己的脾氣性格與大腦開發不均衡有關。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楊元魁博士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無奈地表示,作為人類,我們能夠確認數光年外的星系,我們能研究比原子還小的粒子,但我們仍無法揭示兩耳間三磅重的物質(指大腦)的奧秘。因此,大腦也被戲稱為「三磅的宇宙」,就如同宇宙一樣,難以琢磨又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