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跑得穩,天上「北鬥」功不可沒

2020-11-22 騰訊網

與利用軌距尺進行測量或全站儀半自動測量等傳統手段相比,北鬥慣導小車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作業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測量成本和外業複雜度。

10月28日,國新辦就2020年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目前,大概有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鬥系統。交通運輸部出臺了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北鬥衛星的專項規劃,鐵路、公路等重點領域的政策指導正在不斷加強。

工作人員運用「北鬥慣導小車」對軌道進行精測

此前,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應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直接服務於軌道精調,確保軌道的位置和平順性嚴格達到設計標準。

那麼,距離地球幾萬公裡的北鬥系統,如何給鋪設於地面的交通幹線「把脈」?又能達到怎樣的測量精度呢?

為保軌道平順,需多項數據精準測量

據介紹,乘客可以在以350公裡時速運行的高鐵車廂中「閒庭信步」,在車窗邊上豎硬幣不倒,都有賴於高鐵線路的高平順性。一旦軌道不夠平順,就會導致機車車輛出現系統震動,對輪軌噪聲、輪軌相互作用力以及乘車舒適性、安全性等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為最大限度保證軌道的平順性,工作人員需要精準獲取軌道的三維位置坐標、軌道間距等,實現軌向、高低、軌距、水平等各項幾何參數的高精度測量。

「簡單來說,需要先通過測量確定軌道中心線的實際位置,得出其與設計位置在平面(軌向)和高程(高低)方向的偏差。然後根據這個偏差,計算出調整量。」鐵五院北鬥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範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饒雄說。

早期建設和維修鐵路時,技術人員需要使用軌距尺手動測量軌道,作業效率非常低。

後期使用專門的高精度全站儀進行軌道測量。測量人員會在軌道中線上臨時架設一個三腳架,然後將高精度全站儀架在三腳架上,以光電掃描的方式測得選取樣點的信息,進而再推算鋼軌的坐標數據,每根軌枕都要重複一次,一個小時只能測量200米。

隨著高鐵建設的飛速發展,軌道精測技術也在不斷演進。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也叫慣導小車,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測量方式。

饒雄介紹說,慣導小車上主要包括陀螺儀、加速度計、慣性導航系統以及衛星定位系統等。測量時,工作人員需要在軌道上推動慣導小車,因為小車是在三維空間裡進行運動的,因此可以通過建立空間坐標軸,加上測量過程中收集到的3個方位的各項數據,通過計算機計算出軌道各部分的空間坐標,再進一步計算連續點位數值是否存在非正常偏差。

饒雄說,有了慣性導航技術,用一臺設備就能對任意位置的軌道幾何形位進行精準定位,測量數據實現了一站式集成處理,在保證精度的同時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這也意味著,將鐵路軌道數據採集模式交給慣導小車後,就可實現自動採集,數據自動處理,基本不需要現場做過多的操作。

北鬥助力,測量精度及作業效率更高

在前期積累的技術和產品基礎上,鐵五院聯合武漢大學共同組成研發團隊,對鐵路普遍採用的慣導小車開展了國產化改造升級。新研發的北鬥慣導小車集成了多項國產技術,最大特點就是採用國產北鬥晶片。

「項目集成了支持北鬥三號的國產衛星導航接收機和慣性導航系統,用於替換傳統軌道精測手段。」饒雄說。北鬥導航與慣性導航功能可以形成互補,提高系統的整體導航精度、導航性能以及空間校準能力。

據了解,北鬥的精密定位功能結合慣性導航強大角度和位置推算能力,可以實現連續移動測量,工作人員推著小車一路走一路就能同時進行測量計算,測量效率可以達到步行的每小時5公裡左右甚至更快。因為北鬥系統獨特的星座設計,在中國上空的北鬥衛星數量更多,所以測量精度更高,抗幹擾性和可靠性也更強。

另外,北鬥的高精測量能力還能有效幫助減少測量誤差。常規情況下,慣導系統的數據計算是一個積分過程,整個過程耦合了定位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的誤差,誤差快速累積會對計算結果產生一定影響。「採用北鬥或者其他衛星定位技術,可有效抑制誤差的累積,使整套系統在長時間內都維持在一個高精度的水準。」饒雄說,與利用軌距尺進行測量或全站儀半自動測量等傳統手段相比,北鬥慣導小車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作業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測量成本和外業複雜度。

「採用國產北鬥晶片,我們這臺慣導小車核心傳感器完全國產化,變得自主可控,擺脫了對其他導航設施的依賴。」饒雄說。

這些鐵路「黑科技」都與北鬥有關。

相關焦點

  •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天上的「北鬥」功不可沒
    在此前10天左右,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中國高鐵跑得穩和北鬥衛星有關 還有這些「黑科技」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 竟和天上的北鬥衛星有關與利用軌距尺進行測量或全站儀半自動測量等傳統手段相比,北鬥慣導小車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作業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測量成本和外業複雜度。在此前10天左右,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 竟和天上的北鬥衛星有關
    在此前10天左右,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中國高鐵跑得穩竟和北鬥衛星有關 還有這些「黑科技」
    在此前10天左右,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北鬥在哪裡?
    北鬥與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助力經濟智能發展的北鬥除了保障兒童安全,服務我們的日常生活外,北鬥在助力經濟發展方面也功不可沒,去年通車的京張高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京張高鐵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並實現自動駕駛等功能的智能高鐵。智能高鐵不再依賴司機駕駛,到點列車將自動開車運行、到站自動停車,大大減少了列車晚點情況的發生。同時,智能高鐵還能節約能源,提高乘客乘車的舒適度。
  • 北鬥衛星升空,北鬥晶片功不可沒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升空,代表著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北鬥與GPS、GLONASS、伽利略共同構成全球四大導航系統。北鬥的成功發射體現了我國航空事業不斷進步,也實現了我國航空事業從無到有再到強,更彰顯了中華民族一路奮鬥拼搏,敢於攻堅的時代精神。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到底能做什麼?
    許多現代農業播種、撒藥、收穫、放牧等方式,也需要北鬥提供的精準位置。過去這些年來,重力場、磁場、板塊運動、自轉、地球質心、海洋潮汐、冰川、極地、大氣科學等多種地球科學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GPS和北鬥等衛星導航系統等功不可沒。
  • 厲害了中國的北鬥,世界一流!服務全球
    說起北鬥,人們首先想到是實時導航和快速定位,其實除此以外,北鬥還具備高精度定點定位、快速精確測量等特色功能,甚至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空間中,新冠病毒肆虐時期,為神速建造武漢火神山醫院,北鬥人聞令而動,奔赴火神山醫院工地,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用北鬥人的話來說:北鬥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
  • 天問一號成功飛天,中科大功不可沒
    在這一次無比壯美瑰麗的人類探索火星之旅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勾勒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首次探火,天問成功飛天,中科大功不可沒我們不能忘記:23位兩彈元勳中的11位中國科大人長徵五號送上天的重型衛星總設計師是中國科大人
  • 北鬥、5G助力,中國高鐵的「超級大腦」有多牛?
    2035年,中國高鐵將擁有「超級大腦」通過「北鬥」導航+5G技術列車追蹤間隔將縮短到2分鐘兩車發車間隔也將大大縮短極大提高了線路使用效率2035年,高鐵將擁有「超級大腦「北鬥」和5G技術將如何大展身手,助力中國高鐵的「超級大腦」?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就明白了~1如今列車運行間隔是怎樣控制的?無論是普速客貨運鐵路,還是高速鐵路,一般而言都是鋪設兩條並行軌道,火車左右行車互不幹擾。那麼動輒數百至上千公裡的鐵路線,是如何保證列車運行安全的呢?
  • 自此,天上的星星參「北鬥」
    地圖導航、打車軟體、共享單車,包括汽車無人駕駛、飛機自動駕駛,現代人出行幾乎離不開GPS;大型電網、金融交易、電信通訊離不開GPS星上原子鐘的精密授時;高鐵、機場等基建工程離不開GPS精準標定;甚至科學領域,研究地球重力場、磁場、板塊運動、大氣、海洋、冰川、自然災害的衛星,都需要GPS系統幫助衛星精密定軌。
  • SLS唱法功不可沒,王力宏等人也學過
    SLS唱法功不可沒,王力宏等人也學過林俊傑作為華語樂壇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唱功非常了得,自他出道以來一直被譽為「行走的cd」,無論在哪兒,唱出來的音樂都和在歌棚中錄下來的聲音一模一樣,讓人找不出一點岔子,所以也有不少網友疑惑為什麼他能夠這麼穩?殊不知,林俊傑用了很多亞洲人都不會去嘗試的SLS唱法。第一次聽到SLS唱法想必你一定很懵逼,所以在這裡我就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
  • 好消息,中國北鬥2.0發布,有望打破美國56年市場壟斷?
    中國的北鬥衛星如同雨後春筍般相繼發射到太空裡,中國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導航。相比以前的1.0版本,現如今的2.0版本解決了定位不精準的問題,不但保證了定位快,還兼顧了準。 美國的GPS已經壟斷56年,而前不久發布的北鬥
  • 北鬥+5G下,中國高鐵將獲「超級大腦」:2035年實現7萬公裡覆蓋
    作為中國在國際上一張閃亮的名片,中國高鐵實現了"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近日,中國高鐵又傳來好消息。根據中國科技網8月13日消息,中國國際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出臺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規劃綱要)中提出,至2035年,高鐵將達成7萬公裡覆蓋;在北鬥衛星導航及5G技術的加持下,中國高鐵將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的"超級大腦"。
  • 中國!「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成為繼美俄外唯一獨立擁有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它 專家:蝙蝠看著可怕,但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nbsp&nbsp&nbsp&nbsp但在「蝙蝠之友」馮江看來,「蝙蝠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他是吉林農業大學校長、動物生態學家,主要研究蝙蝠的生態和保護。&nbsp&nbsp&nbsp&nbsp「最擔心的是蝙蝠會遭到捕殺。」馮江希望,更多人能客觀公正看待蝙蝠,不僅看到它的禍,也應該看到它的福。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帶你看懂北鬥系統的這些妙用
    6月23日,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它的成功發射,意味著北鬥系統全面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北鬥全球組網對我國意味著什麼?北鬥系統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幾」何?在北鬥衛星問鼎蒼穹之際,「網信中國」為你一一揭曉。
  • 北鬥: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8月27日,北京市北鬥產業創新基地在北京合眾思壯北鬥產業園正式啟動運營,基地將面向上下遊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服務,推動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北鬥衛星導航產業園。如何讓北鬥「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發展獨立自主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北鬥建設唯一出路就是『標新』和『立異』。」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天上的星星參「北鬥」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是中國定位導航設施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北鬥」引領科技創新不斷深入。
  • 中國最頂尖科技成果:天眼、北鬥落選,不是晶片和高鐵,而是量子
    眾所周知,在過去地七十年時間裡,中國對於科技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而確實科技的發展是強國之本,不單單是中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大力的發展科技,而中國在科技發展方面雖然起步會比美國這些國家晚,但是卻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