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2020-08-04 52未來社區
  • 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

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成為繼美俄外唯一獨立擁有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

中國!「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 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將從海底駛過!

截止2019年底,中國高鐵營業總裡程達到3.5萬公裡,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高鐵總裡程的2/3以上。

據人民網消息,近日世界首座設計時速350公裡的單洞雙線海底隧道——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正式進入實施性施工階段。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設計為世界首創,堪稱「世界之隧」。

中國!「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 破冰短板領域,中國為「人造太陽」貢獻力量

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正式啟動。

截止2016年底,超過3400名科學家和2700名研究生參與該項目的國內研究項目,他們將為我國自主建造「人造太陽」奠定基礎。

……

近來,欣喜地發現國人對科技愈加關注,網友也對科學人員也抱以愈高的尊重。同時,也在網上看到國內很多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或獲得成果的訊息,中國正在很多領域(甚至是零基礎領域)追趕國際先進科技水平。

無論是從國內外環境,還是從這些年經濟、科技等方面厚積薄發後的集中爆發來看,中國都進入了一個從「量變」發生「質變」的關鍵時期。

中國!「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在這一時期,中國科技開始各領域集中爆發階段,如北鬥導航、中國晶片、新冠疫苗等取得喜人成果;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速高質量發展階段,例如規範房地產、金融等市場,推進高新科技落地民生領域等;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力量,例如積極參與全球新冠疫情防治,向多個國家提供人員、物資、技術援助等。

而最值得一說的是,國內開始全面梳理、升級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3月,中國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5月,政府報告指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而基於兩新一重大背景下,各城市也制定了各自的發展邏輯,例如上海致力於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杭州著力打造特色小鎮與未來社區等。各城市的城市發展戰略涉及到5G、AI、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端科技的運用,將大程度地梳理城市痛點,突破城市發展瓶頸,將讓城市發展進入下一階段。

未來,城市將有以下特徵:

1、全面感知

通過遍布城市角落的傳感設施,實現對城市的全面感知,實時監測城市的環境、狀態等,並能做出智能響應,促進城市各系統和諧高效運行。

2、萬物互聯

實現城市中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讓城市的各個環節「活起來」,增強城市的自適應能力。

3、城市大腦

基於雲計算平臺的城市大腦,實現「雲」、「端」結合,並通過技術融合,從技術上解決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難點、痛點。

4、以人為本

未來,我們要構建的是一個以人為本,市民參與、協同管理的城市,通過豐富的線上、線下工具表達訴求,並強化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管理。

可以說,這只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近來發生的諸如北鬥全球組網、時速350公里海底隧道實質性施工等都是一種跡象,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將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數字時代的到來,未來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

相關焦點

  • 哲學三大規律之一:自然萬物的量變質變規律
    自然萬物無時不刻永恆地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從過程和結果的角度來看,分為量變過程和質變結果,而量變則會引起質變,當事物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導致了它們本質上的變化。地裡的莊稼,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 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
    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先給大家講一個經典實驗。把一隻黑猩猩關在籠子裡,籠子外放了一根香蕉,籠子裡面放了兩根短竹棒,黑猩猩看到香蕉,用手去拿,拿不到,又用一根短竹棒去夠,夠不著。他的頓悟學習理論強調了個人的主體意識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外界的刺激,但是一定要以個人的主體意識為中介,就是這個學生他主動意義要強,要主動去聽、看、思考,不斷地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由量變達到質變,最終完成學習。
  • 2019影響力榜出爐 創新浪潮下中國馬拉松從量變到質變還有多遠
    在榜單發布的同時,人民體育邀請了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李相如,新華社高級記者汪湧,新體育網專職編委譚傑,自媒體「丁丁runner」陳遠丁,專欄作家、賽事顧問、直播解說員王曉剛,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等數位業內重量級嘉賓,圍繞2019年中國馬拉松新特點、賽事創新與賽事品質、中國馬拉松是否進入質變階段等話題對榜單進行了解讀。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出爐
    「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海底盾構段長10.87公裡,最大埋深78米,直徑14米。建成後將刷新世界紀錄。」中國鐵建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金塘海底隧道項目負責人唐雄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磨磨蹭蹭的走法很好 量變終將推動質變
    今天市場磨磨蹭蹭的又漲了一丟丟,目前這種沿著五日線慢慢爬的上漲,其實是一種量變。這種量變最終其實是可以引起質變的,需要的只是時間的積澱。我們其實自從6月1日兩市出現標誌性上漲k線之後,就一直非常看好市場。在分析市場強弱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篩子來篩選,過濾掉無用的噪音。最好的篩子就是「新」字,新方向、新價格、新幅度、新速率、新節奏、新成交量等等一切的新.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來了!中國再次震驚世界: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甬為寧波,舟為舟山,成功建成後,甬丹鐵路將徹底改變舟山群島交通不便不通火車的歷史,完美形成對接,從舟山到寧波只需要短短的半個小時,從杭州到舟山只要不到一個半小時,這也將意味著我國的隧道、橋梁等的設計到達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甬丹鐵路的的全長有77公裡,可以達到250公裡/每小時,從寧波市到金塘島,是海底隧道的形式;從金塘島到舟山島為主跨1488米的大橋。
  • 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最大跨公鐵兩用橋,77公裡鐵路誕生兩個「世界之...
    四天之內,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和西堠門及桃夭門跨海大橋初步設計方案,分別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陳政清領銜的專家組評審。這意味著,這條目前世界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離開工又近了一大步。甬舟鐵路走向圖。
  • 嘉定工業區:「聚核」蓄勢,量變到質變的反應正在發生
    然而這幾年,她被賦予越來越多的使命,作為多項戰略規劃實施的核心區,嘉定工業區正在集聚越來越多的創新要素,積蓄越來越多的能量,隨著創新濃度的提升,一場從量變到質變的「聚核」反應正蓄勢待發。 「核」顧名思義是核心,處於核心地位,必定有很多別人無法替代的硬核功能,也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
  • 甬舟鐵路正式上馬 將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
    圖片來自中國鐵建官方微信公眾號  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工程——甬舟鐵路於近日全面啟動勘察設計,標誌著這條世界上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正式上馬。日前,中國鐵建披露了一些具體勘查設計細節。
  • 北鬥、5G助力,中國高鐵的「超級大腦」有多牛?
    2035年,中國高鐵將擁有「超級大腦」通過「北鬥」導航+5G技術列車追蹤間隔將縮短到2分鐘兩車發車間隔也將大大縮短極大提高了線路使用效率2035年,高鐵將擁有「超級大腦」近日,《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出臺,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網,全國鐵路網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裡左右;列車將擁有利用北鬥衛星導航技術、5G通信技術等構成空天地一體化的「超級大腦」。
  • 著名的沙丘悖論:量變會引發的質變,但從哪一刻開始發生了質變?
    那就是我們常說的「量變引起質變」,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都關注量變會引發質變,但是從哪一刻開始發生了質變呢?針對於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都爭論不休,哪怕到了現在網上關於這個沙丘悖論的看法也有許多中,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只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 質變數學革命
    質變數學曾大江著序質變數學革命面對充滿矛盾和質變現象的無垠的宇宙,數學總是躲在演繹的、量變的角落孤芳自賞。無限是吞噬數學的深淵,矛盾是囚禁數學的夢魘。從公元前520年到公元1684年,數學都在迴避無理數和無限的概念。從1545年到1777年,數學都在拒絕虛數。從公元前460年到公元1872年,數學都在迴避無限集的問題。從1684年到1931年,數學都在追求無矛盾性和完備性。18世紀之前,數學是不嚴密的和直觀的數學。18世紀之後,數學才逐漸發展為嚴密的和抽象的數學。20世紀以來,數學逐漸發展為以公理集合論為主體基礎的集論數學。
  •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天上的「北鬥」功不可沒
    在此前10天左右,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打造血液病診療生態系統,這家醫院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
    陸道培醫療集團CEO路陽告訴健康界: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從2003年到2014年這10年間,中國的血液病年新發病例數從6508例增加到27359例,其中淋巴瘤和骨髓瘤發病人數增加了近4倍。同時,從診斷到治療,新型技術在血液病領域得到快速應用,讓醫患雙方看到備受鼓舞的效果。
  • 中國高鐵跑得穩,天上「北鬥」功不可沒
    工作人員運用「北鬥慣導小車」對軌道進行精測此前,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五院)的工程師們,與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將自主研發的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成功應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德國專家:中國又在反人類,高鐵怎麼能開進海底呢?
    現如今,中國的整體發展都非常好,高鐵基建更是我國發展最好的一個領域,毫不客氣的說,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雖然高鐵是日本發明的,後來德國等西方國家也學習了先進技術,但現如今,中國卻完成了後來居上,自成一派,自主研發了全新的技術跟建設方式。
  •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 竟和天上的北鬥衛星有關
    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直接服務於軌道精調,確保軌道的位置和平順性嚴格達到設計標準。那麼,距離地球幾萬公裡的北鬥系統,如何給鋪設於地面的交通幹線「把脈」?又能達到怎樣的測量精度呢?
  • 中國高鐵跑得穩和北鬥衛星有關 還有這些「黑科技」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 竟和天上的北鬥衛星有關與利用軌距尺進行測量或全站儀半自動測量等傳統手段相比,北鬥慣導小車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作業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測量成本和外業複雜度。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直接服務於軌道精調,確保軌道的位置和平順性嚴格達到設計標準。那麼,距離地球幾萬公裡的北鬥系統,如何給鋪設於地面的交通幹線「把脈」?又能達到怎樣的測量精度呢?
  • 北鬥+5G下,中國高鐵將獲「超級大腦」:2035年實現7萬公裡覆蓋
    作為中國在國際上一張閃亮的名片,中國高鐵實現了"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近日,中國高鐵又傳來好消息。根據中國科技網8月13日消息,中國國際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出臺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規劃綱要)中提出,至2035年,高鐵將達成7萬公裡覆蓋;在北鬥衛星導航及5G技術的加持下,中國高鐵將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的"超級大腦"。
  • 北鬥、5G助力 高鐵列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多聰明?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頒布《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率先完成智能化鐵路網,全國鐵路網長度將達到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佔據7萬公裡左右;高鐵列車將擁有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5G通信技術的空天地一體化的「超級大腦」。   那麼,高鐵列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多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