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影響力榜出爐 創新浪潮下中國馬拉松從量變到質變還有多遠

2020-12-05 騰訊網

4月7日,人民體育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發布「2019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以下簡稱「榜單」)。榜單為連續第五年發布,在往年評估框架的基礎上,對指標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增加了賽事品牌創新、參賽選手個人視頻服務等指標,更加符合當前國內馬拉松賽事發展和傳播的規律和趨勢。

在榜單發布的同時,人民體育邀請了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李相如,新華社高級記者汪湧,新體育網專職編委譚傑,自媒體「丁丁runner」陳遠丁,專欄作家、賽事顧問、直播解說員王曉剛,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等數位業內重量級嘉賓,圍繞2019年中國馬拉松新特點、賽事創新與賽事品質、中國馬拉松是否進入質變階段等話題對榜單進行了解讀。

2019年北京馬拉松盛況

中國馬拉松呈現普及化、國際化、速度化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官網賽事日曆顯示,2019年,獲得田協認證的馬拉松及路跑類規模賽事達到355場,比2018年有小幅增加。而據榜單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31個省(市、區)有 285個地級市舉辦過馬拉松賽事,舉辦城市數量已達到了全國城市總數的85%,賽事普及化已經成為中國馬拉松發展的大趨勢。汪湧表示:「2019年,國內馬拉松賽事數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覆蓋範圍從一、二線城市,逐漸向三、四線城市擴張。」李相如也認為,國內馬拉松賽事數量發展開始進入比較平穩和理性階段。

隨著賽事數量的增長,國內馬拉松賽事質量也在不斷提高。2020年3月,國際田聯正式授予上海馬拉松白金標賽事稱號,而據榜單統計,截至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共有國際田聯金標賽事12場、銀標賽事2場、銅標賽事10場,而2018年,國內獲得國際標牌賽事總量僅為14場。在王曉剛看來,國際標牌化成為了2019年中國馬拉松賽事的新特點,「是否具備國際標牌成為賽事的硬區隔標準之一。」

中國馬拉松賽事在不斷成長,跑者也在2019年更加成熟。譚傑表示:「我覺得最大的變化來自跑者,從馬拉松熱潮爆發到現在,已經有超過5年的時間了,跑者們在經歷了最初新鮮喧鬧的階段之後,開始變得有明確的追求,很多人非常明確地希望在成績上提升自我,幾乎每個人都越跑越快。『快』的標準不斷提高,跑得快的人也越來越多。」他認為,跑者水平的進步,促使賽事組織者必須正視跑者在競賽方面的需求,也必須在人、技術、服務理念等專業性方面投入更多。

2019年重慶馬拉松以高科技助力賽事服務

賽事創新要守住賽事品質的紅線

2019年,「創新」成為了中國馬拉松行業中的熱門詞彙。「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環保創新」等元素為賽事融入了更多內涵,也為跑者提供了更多運動之外的收穫。但是,對於仍然處於成長階段的中國馬拉松而言,如何保持創新和品質之間的平衡成為了一個「成長的煩惱」,而在這個問題的解讀上,幾位嘉賓保持了高度一致。

李相如表示:「一些圍繞用戶體驗的創新活動大大提高了參賽者的體驗感和獲得感,但要注意的是,創新是有條件的,賽事創新的基礎是遵循規則精神,這是比賽和辦賽的底線。賽事的高品質首先是賽事要規範、要專業。在此基礎上,可以發揮辦賽者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陳遠丁認為:「賽事品質的提升離不開賽事創新的經年累月的積累。」 同時他提出了三點賽事創新需遵循的原則:第一,專業性是紅線。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不能損害賽事的專業性,或違反專業性等賽事規則、規律。第二,人性化是目的。賽事創新講究不折騰,不要瞎折騰城市、市民和組委會自己,不要折騰跑者。賽事創新要以服務好跑者、服務好城市為初心。第三,特色化是核心。賽事創新不是一味做加法,而是要適度、均衡,結合城市、人文、民俗的特色,打造賽事特色。

譚傑也認為,賽事創新要以賽事定位為基礎。「如果定位為速度型賽事,那就需要在賽道設計、比賽時間優化、招攬優秀業餘選手方面發力;如果是以推動所在城市旅遊為定位,那就應該在季節選擇、住宿飲食推薦等方面發力。」而回顧近年來國內馬拉松賽事不難發現,有些組委會以打造「完美」賽事為目標,以期在各個環節推陳出新,不但自顧不暇,跑者的參賽體驗也並未得到本質上的提升。對此,譚傑表示:「其實,在馬拉松賽事領域,留給創新的空間並不多。靠創新提升賽事品質,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如果賽事公司踏踏實實按照基本規律辦賽,完全可以保證賽事的質量和吸引力。」

社交平臺成為馬拉松傳播主戰場

新媒體時代賽事傳播逐鹿社交平臺

除了如何提升賽事品質,如何高效傳播賽事也成為各大賽事舉辦方思考的重要問題。在社交媒體、短視頻、自媒體愈發發達的時代,賽事傳播策略也需相應做出調整。汪湧認為:「馬拉松集競技與全民參與於一身,兩者訴求不同。每位跑者都是自己的英雄。傳播策略第一是專業,第二是多元,第三是互動。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具備很強的整合能力,通過整合傳播,提煉出不同賽事的價值觀和賽事的個性。」陳遠丁則表示:「現在並不缺傳播介質和路徑,欠缺的是好故事。馬拉松賽事文化的深耕才是重點,傳播策略因時因地制宜即可。」除了及時調整傳播角度和策略,譚傑認為賽事官方傳播力也非常重要。 「馬拉松賽事傳播過程中,賽事的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非常重要。要打造自己的媒體傳播矩陣,面向不同賽事參與群體,制定不同的傳播策略。」

去年馬拉松賽事中,跑者個人定製視頻開始嶄露頭角,成為了賽事藉助社交平臺傳播影響力的新戰場。根據榜單的統計,去年有7場馬拉松賽事提供了跑者個人定製視頻服務。對於這樣一種新生事物,幾位對其的評價不一。王曉剛表示:「個人視頻服務體現了馬拉松賽事增值服務下沉、人性化、多媒體融合、立體傳播的新特點。應該會成為一種趨勢,畢竟是求新求變的突破。」汪湧也認為:「由於5G時代的到來,無視頻不真相。從技術提升到社區交流互動等趨勢來看,跑者個人視頻肯定會像圖片一樣,成為有品質的賽事的重要標配。」而譚傑則表示:「不看好這種形式,因為絕大多數跑者出現在自己視頻中的形象,不突出、不夠完美,基本不具有收藏價值,當然就更難產生傳播效果。」李相如也認為:「個人定製視頻會增加賽事組織方的賽事成本。提高賽事服務水平,要與市場化相結合,定製活動要遵循市場規律。我國馬拉松賽事,由於城市之間、賽事組織方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整體上服務水平和質量已經比國外服務都好,真正是把跑者當上帝了。但要注意不能過度服務,要科學合理,要合規。」

多布傑出戰2019年多哈田徑世錦賽馬拉松比賽

談「質變」還需靠硬實力說話

2019年是中國馬拉松成績爆發的一年。據榜單統計,全年中國本土選手共有男子10人、女子7人達到了東京奧運會參賽標準。而董國建在柏林馬拉松上創造的2小時08分28秒,成為了中國馬拉松歷史第二好成績。有人說國內選手優秀的成績可以證明中國馬拉松已經進入質變過程,譚傑對這種說法表示了肯定,他說:「中國馬拉松提高的標誌,就是每一個水平段的跑者都越跑越快。這樣水漲船高,中國頂尖選手的水平才會提升。在目前國內這種狀況下,專業選手水平的提高,一定是被業餘高水平選手激發出來的。」

但大部分嘉賓認為,部分精英選手的突出表現還不能代表整個中國馬拉松的水平,中國馬拉松談質變還為時尚早。李相如認為:「2019年我國選手創造了許多優秀成績,但我認為還處在量變的積累過程,真正代表中國馬拉松進入量變到質變需要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馬拉松成績作為標誌。」陳遠丁表示:「中國馬拉松目前確實改變了人紅戲不紅的局面,是一個不錯的開端,但這並不代表中國馬拉松進入量變到質變的階段。競技體育就是靠成績說話,我們能否過得了東京奧運會這一關,我們能否整體有提升、突破才是真正的考驗。」王曉剛也認為:「頂尖精英運動員的成績突破只能代表一方面,職業選手整體板凳厚度、徵戰國際賽場的名次、業餘精英選手水平、破3人數、中位成績、辦賽數量、參賽人數這些都達到了,才算質變。」

汪湧認為,中國馬拉松只有達到了以下五點才能真正實現再上一層新臺階。一、中國持續擁有一批世界級的優秀馬拉松選手;二、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穩定在三千場左右;三、跑者數量、全馬和半馬跑者數量等均有大的提升;四、跑步主題公園覆蓋全國所有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擁有超過半數以上擁有適合十公裡以上跑步距離的體育公園;五、各大中小學熱愛跑步的師生比例大幅增加,校際交流比賽成常態。而譚傑則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數字,他認為有實力打破全國紀錄的人數達到5-10人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提升中國馬拉松水平。

根據榜單分析及專家解讀,我們不難看出,2019年中國馬拉松在創新浪潮的驅動下,呈現出普及化、國際化等令人欣喜的發展態勢。同時,伴隨著「新基建」國家戰略的逐步實施,智能化、網絡化也勢必成為中國馬拉松產業發展的方向。唐維紅表示,作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石、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新基建」是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升級、優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包括馬拉松產業在內的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也應該緊密結合「新基建」等國家戰略,藉助新技術、新科技、新場景,獲得新能量,實現新突破。

雖然歲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蓬勃發展的中國馬拉松按下了暫停鍵,賽事的延期或取消無疑讓2020年中國馬拉松面臨嚴峻的挑戰。但在幾位專家看來,此次疫情也給中國馬拉松提供了「冷思考」的機會。唐維紅認為,這段時間的宅生活激發了大眾健康和健身意識的覺醒,「增強自身免疫力」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共識,為未來開展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全民健身、打造更豐富的體育活動提供了更多可能。譚傑表示:「疫情期間,賽事公司修煉內功,優化流程,甚至優勝劣汰,都會在下半年和明年有所體現。」王曉剛則認為:「疫情過後,民眾會更關注全民健身。時間維度放到未來兩三年來看,中國馬拉松的體量和增速仍會攀升。」

從2011年的10餘場賽事,到2019年接近1900場,近十年來中國馬拉松實現了數量爆發式增長。但從量變到質變,卻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僅需要時間積累、文化沉澱,也需要我們的賽事修煉好內功,在守住賽事品質紅線的同時,大膽創新。正如汪湧所說:「賽事創新遵循的是對馬拉松心存敬畏,對42.195公裡賽道心存敬畏。」我們相信,只要賽事和跑者都對馬拉松運動秉承著一份敬畏之心,中國馬拉松事業將再度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相關焦點

  • 嘉定工業區:「聚核」蓄勢,量變到質變的反應正在發生
    然而這幾年,她被賦予越來越多的使命,作為多項戰略規劃實施的核心區,嘉定工業區正在集聚越來越多的創新要素,積蓄越來越多的能量,隨著創新濃度的提升,一場從量變到質變的「聚核」反應正蓄勢待發。 「核」顧名思義是核心,處於核心地位,必定有很多別人無法替代的硬核功能,也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
  • 哲學三大規律之一:自然萬物的量變質變規律
    自然萬物無時不刻永恆地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從過程和結果的角度來看,分為量變過程和質變結果,而量變則會引起質變,當事物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導致了它們本質上的變化。地裡的莊稼,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 中國!「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截止2019年底,中國高鐵營業總裡程達到3.5萬公裡,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高鐵總裡程的2/3以上。據人民網消息,近日世界首座設計時速350公裡的單洞雙線海底隧道——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正式進入實施性施工階段。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設計為世界首創,堪稱「世界之隧」。
  • 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
    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先給大家講一個經典實驗。把一隻黑猩猩關在籠子裡,籠子外放了一根香蕉,籠子裡面放了兩根短竹棒,黑猩猩看到香蕉,用手去拿,拿不到,又用一根短竹棒去夠,夠不著。後來,凡是有夠不著的東西,他會第一時間就將兩個竹棒接起來,越來越熟練,完全學習到了這一技能。這個實驗中,黑猩猩一旦領悟到了棒子接起來與遠處香蕉的關係,就一次又一次地把兩根竹棒接起來,以便夠得著遠處的香蕉。這個實驗是格式塔學派心理學家苛勒研究出來的,他提出了頓悟學習原理。
  • 磨磨蹭蹭的走法很好 量變終將推動質變
    今天市場磨磨蹭蹭的又漲了一丟丟,目前這種沿著五日線慢慢爬的上漲,其實是一種量變。這種量變最終其實是可以引起質變的,需要的只是時間的積澱。我們其實自從6月1日兩市出現標誌性上漲k線之後,就一直非常看好市場。在分析市場強弱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篩子來篩選,過濾掉無用的噪音。最好的篩子就是「新」字,新方向、新價格、新幅度、新速率、新節奏、新成交量等等一切的新.
  • 人類離馬拉松「破2」還有多遠?
    新華社西安9月17日電題:人類離馬拉松「破2」還有多遠?新華社記者姚友明、韋驊16日,裡約奧運會冠軍、34歲的肯亞馬拉松名將基普喬蓋在柏林馬拉松賽上以2小時01分39秒創造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首次將人類跑完42.195公裡的用時縮短到2小時02分以內。在「破2」的徵途上,人類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打造血液病診療生態系統,這家醫院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
    陸道培醫療集團CEO路陽告訴健康界: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從2003年到2014年這10年間,中國的血液病年新發病例數從6508例增加到27359例,其中淋巴瘤和骨髓瘤發病人數增加了近4倍。同時,從診斷到治療,新型技術在血液病領域得到快速應用,讓醫患雙方看到備受鼓舞的效果。
  • 「2019中國連鎖藥店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投票啟動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藥品零售行業由量變到質變,迎來了做大做強、破繭化蝶的巔峰時刻。在行業重大轉折時期,總會發生一些重大的事件,如正在實施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4+7」藥品集中採購、藥店分級分類管理等。在歷史發生重大變革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人高瞻遠矚,脫穎而出,如當下的藥品零售行業的傑出者。
  • 致新手們:一個全程馬拉松有多遠?
    又是一年春來到,隨之而來的,便是每個周末的各項馬拉松賽事。看到鋪天蓋地的賽事宣傳和身邊人的股東,於是有不少人開始躍躍欲試,開始積極報名,積極鍛鍊,準備自己跑馬拉松。眾所周知,一個全程馬拉松42.195公裡。那麼對於那些新手們來說,到底有多遠呢。先看看距離概念。
  • 質變數學革命
    質變數學曾大江著序質變數學革命面對充滿矛盾和質變現象的無垠的宇宙,數學總是躲在演繹的、量變的角落孤芳自賞。無限是吞噬數學的深淵,矛盾是囚禁數學的夢魘。從公元前520年到公元1684年,數學都在迴避無理數和無限的概念。從1545年到1777年,數學都在拒絕虛數。從公元前460年到公元1872年,數學都在迴避無限集的問題。從1684年到1931年,數學都在追求無矛盾性和完備性。18世紀之前,數學是不嚴密的和直觀的數學。18世紀之後,數學才逐漸發展為嚴密的和抽象的數學。20世紀以來,數學逐漸發展為以公理集合論為主體基礎的集論數學。
  • 著名的沙丘悖論:量變會引發的質變,但從哪一刻開始發生了質變?
    那就是我們常說的「量變引起質變」,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都關注量變會引發質變,但是從哪一刻開始發生了質變呢?針對於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都爭論不休,哪怕到了現在網上關於這個沙丘悖論的看法也有許多中,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只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 2019自然指數頂尖榜出爐
    2019自然指數頂尖榜出爐,中國發展勢頭極為強勁,在多個榜單中表現亮眼1月7日,自然指數公布了2019年年度榜單,其中包括全球科學研究十大國家、十大科研機構(Top 10 institutions in scientific research)、十大學術機構(Top 10 academic
  • 高考政治知識點: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4、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含義: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相互關係:(1)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 陳凱先院士:從仿製藥到創新藥,中國距離醫藥強國還有多遠?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創新藥成果競相湧現,逐步向創製醫藥強國邁進,大大降低了藥品價格,為節省醫保的支出、降低患者的負擔做出巨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中國和全球醫藥強國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中國醫藥創新力幾乎躍升到世界第二梯隊。
  • 總編訪談 | 日立研發:活用創意馬拉松,加速在中國的開放創新
    中國在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及工程學領域的科研能力已經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如果說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主要通過從包括日本在內的海外引進技術來助力完成工業生產能力進步的話,這些年越來越多本土的技術和產品研發發揮著重要力量。日企一方面在基礎研發和新產品的開發上有獨到的經驗,另一方面越來越重視中國企業在滿足本國市場需求時表現出的巨大活力。
  • 2020年世界馬拉松排名,9場中國馬拉松上榜,廈馬國內第一
    近日,世界田徑官網公布了2020年世界馬拉松排名,相對於2019年這份榜單總計200場不同國家地區的馬拉松賽,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份榜單全部僅有52場,創造本年度男女最好成績的瓦倫西亞馬拉松排名第一。
  • 量變才能質變:想走捷徑的最後都成了彎路
    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 01/在中山大學中文系有一個神一樣的傳統,要求:本科一年級需要寫一百篇作文;二年級需要寫八篇萬言書評,一百篇古文誦讀,三十篇指定篇目背誦;三年級需要寫15000字的學年論文……這樣簡單粗暴的要求仿佛與這個倡導個性化和創新的年代不符
  • 中國電影離下個全球第一還有多遠?
    中國電影人一邊發自內心地為此感到欣喜,一邊忍不住思考,中國電影離下一個全球第一還有多遠?電影市場加速升溫年度票房達204.17億國家電影局2020年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達204.17億(人民幣,下同)。其中,全年影片總產量650部,城市院線觀影總人次達5.48億,單日大盤最高票房為10月1日的7.44億。
  • 馬拉松訓練的三個重要點
    馬拉松是一項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運動,但光有激情,並不一定能跑出好成績。而賽前的科學訓練,才是實現目標的保證。只有合理安排賽前訓練,才能有一次完美的馬拉松之旅,否則不但不會有好成績,還會對身體造成短期或永久的傷害。  那麼,怎樣的訓練才是合理的呢?
  • 2020中國警察馬拉松梧州警馬等你來
    3、參賽要求 (1)報名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的選手,須在報名時上傳電子版的本人一年內半程(或以上)馬拉松項目的完賽證書(含線上、線下馬拉松完賽證明); (2)報名半程馬拉松的選手須提交本人一年內10公裡(或以上)相應運動軌跡(含線上、線下馬拉松完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