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頓悟的過程!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
先給大家講一個經典實驗。
把一隻黑猩猩關在籠子裡,籠子外放了一根香蕉,籠子裡面放了兩根短竹棒,黑猩猩看到香蕉,用手去拿,拿不到,又用一根短竹棒去夠,夠不著。他把兩個竹棒拿在手裡,還是夠不著,所以他就在原地四處看看,拿起竹棒再仔細看看,突然眼前一亮,發現手裡的竹棒是中空的,變笨拙地嘗試著將兩根竹棒接起來,終於接好了,然後伸手用竹棒夠著了香蕉,把香蕉撥過來。後來,凡是有夠不著的東西,他會第一時間就將兩個竹棒接起來,越來越熟練,完全學習到了這一技能。
這個實驗中,黑猩猩一旦領悟到了棒子接起來與遠處香蕉的關係,就一次又一次地把兩根竹棒接起來,以便夠得著遠處的香蕉。
這個實驗是格式塔學派心理學家苛勒研究出來的,他提出了頓悟學習原理。
苛勒認為,人和一些高級動物,運用他們先天具備的能力,就能認識到環境中事物間的關係,產生頓悟解決問題。他認為學習也是這樣的一個頓悟過程。
他的頓悟學習理論強調了個人的主體意識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外界的刺激,但是一定要以個人的主體意識為中介,就是這個學生他主動意義要強,要主動去聽、看、思考,不斷地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由量變達到質變,最終完成學習。
所以,學生自己的主動作用很重要,苛勒也強調心理具有一種組織功能,能夠通過觀察、頓悟和理解等認知過程,進行學習。而不是機械地通過訓練和記憶,所以他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意識的建立,心理組織功能的形成。
可以說,真正的學習都需要主體的頓悟,沒有這樣的頓悟過程,光是靠外界的規範和強迫,去拼命死記硬背、強化訓練,可能很多時候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在他的腦海裡,並沒有建立起這樣的認知結構,沒有形成學習的反應機制和知識體系。
我們可以看看那些學霸們,他們是如何煉成學霸的,其實也在於外界的刺激和內在的頓悟,而頓悟更是整個學習的關鍵所在!
對於學霸和普通學生、學渣而言,最大的區別並不是某一個方面,比如外因,外界條件,有不少學渣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並不差,他本身也並不笨,人的天賦和智商差不多的。但為什麼最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差別呢?
那就在於內因了!而內因要起作用,在於自己,同時也在於對外界因素的反應,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腦海中建立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在不斷地理解、思考,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痛苦,但若是能夠建立起興趣和熱情,或者能夠從意志和注意力上克服自我,就可以堅持去思考、理解,慢慢地,腦海裡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就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這時候就達到了頓悟。
所以,頓悟的過程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堅持,需要主動地不斷地去思考、摸索,直到頓悟。
頓悟學習理論,在解釋學習本質方面,還是很受認可,初次之外的學習理論也有強化學習理論,條件反射學習理論,但我認為頓悟學習理論最起碼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習的過程。
所以,對於很多學生,要通過頓悟學習來提高學習成績,那麼首先要讓學生具有主動性,主動地去思考、嘗試,這樣才能更快的頓悟,因為唯有主動,才能更受到外界相關因素的刺激,才能更快找出事物之間的關係,也更快的讓自己和事物家裡聯繫,那麼這些事物也就更快在自己的腦海裡形成認知結構和體系。
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學霸,實際上都具有主動學習的習慣,他們能夠很快的在自己腦海裡形成知識之間的聯繫,很快地建立起認知結構和體系。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形成了,也是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頓悟學習的前期,也是一個比較痛苦的摸索過程,但堅持、努力下去,終會看到效果。
頓悟的過程就像陸遊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實,學霸也是如此煉成的,只是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學霸最後的成果,而沒有關注到他頓悟的過程,也是經歷了很多的摸索和苦惱,但最終收穫了甜蜜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