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血液病診療生態系統,這家醫院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

2020-11-26 騰訊網

保持技術創新和不斷迭代是陸道培醫療集團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好醫院的標準應該是質量的標杆、是技術的推進器、更是行業人才的孵化平臺!

在河北燕郊地區,有一個知名的「小白村」,常年居住著數以萬計來自全國各地的血液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對他們來說,治療及隨訪的3-5年是人生中最為漫長艱難的時刻。

他們選擇與陸道培醫院並肩抗爭血液病,只為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生死就擺在面前,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就是找到最好的血液病治療方案。

陸道培醫療集團CEO路陽告訴健康界: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從2003年到2014年這10年間,中國的血液病年新發病例數從6508例增加到27359例,其中淋巴瘤和骨髓瘤發病人數增加了近4倍。同時,從診斷到治療,新型技術在血液病領域得到快速應用,讓醫患雙方看到備受鼓舞的效果。作為中國領先的血液病專科醫療集團,陸道培醫療集團一直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技術為驅動、以服務為落腳點,踐行每一項技術創新,持續改善和解決患者遇到的每一個痛點和難點。

以技術創新驅動醫療集團價值成長

2001年,年近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在北京正式創建了第一家血液病醫院。陸道培醫院20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血液病技術從傳統化療到靶向藥物治療,再到細胞生物治療技術在血液系統疾病的成功應用及不斷迭代的整個過程。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路陽認為,保持技術創新和不斷迭代是陸道培醫療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吸引患者就醫的持續動力。陸道培院士是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奠基人與開拓者。1964年,他完成了亞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異體同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從而開創了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的先河;1981年,他完成了中國首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自2012年以來,陸道培醫院使用中華骨髓庫開展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已五次排名全國領先。

本世紀初,單倍體移植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解決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匱乏的難題。隨著技術發展,單倍體移植取得了與親緣全相合以及非血緣移植相媲美的效果,這個方案就此成為多家醫療機構遵循的血液病單倍體移植的標準。路陽表示,現在的陸道培醫院,70%以上的患者都是採用這種異基因半相合移植方式。這種技術從之前要求捐贈者白細胞抗原(HLA)完全匹配的全相合,發展到HLA配型超過5/10就可以考慮成為骨髓供者。理論上,每一位血液病患者皆有得到治療的可能。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挽救了無數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截止2020年6月底,陸道培醫療團隊已累計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6422例,其中,2019年成功完成移植1081例,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移植中心。作為技術探索者,團隊自2015年起開展細胞和生物治療技術的臨床研究,目前已累計完成細胞和基因治療(CAR-T)914例,成為全球單中心開展例數最多的機構,形成了具有道培特色的CAR-T橋接移植技術,為大量難治復發患者帶來治療的契機。

血液特殊檢查能力是堅實後盾,精準分型幫助臨床醫生開展個體化治療並掌握預後分層。陸道培團隊建有完善的MICM-PP血液腫瘤整合診斷體系,結合細胞形態學(M)、免疫學(I)、細胞遺傳學(C)、分子生物學(M)、病原微生物學(P)、藥理學(P)六項指標體系,對患者病情作出綜合評定。陸道培血液病特檢團隊170餘位專業人員,為全國100多家醫院提供著標本檢測服務,成為血液病檢測市場的行業領袖。

移植後生存率是一條生死線,也是陸道培醫療團隊一直堅守的陣地。腫瘤患者出院之後的規範化隨訪管理,是提升患者長期生存率的重要保障。因此,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成為陸道培醫療集團倡導的個體化診療服務模式。據路陽介紹,陸道培醫療團隊推出了為期5年的」脫白計劃「,除短期指導調整用藥外,還要為移植患者的營養、心理、康復、生活甚至未來的婚育問題進行長期指導和關懷,「直到移植患者的第二代健康出生,我們的醫療服務才真正的告一段落。」路陽表示,隨訪的過程,不僅讓醫生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也讓醫療服務價值不斷的延續和提升。

好醫院是人才的孵化器

「如果沒有人才,醫院只是一棟空的建築。」

自陸院士建院以來,就一直注重培養自身的醫學團隊,許多學科骨幹都是從住院醫師起即加入培訓體系,歷經十年以上梯隊式培養周期,從選拔到任用、從技術到管理,一批批人才實現了集團的人才戰略落地,其中不乏佼佼者已代表陸道培團隊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高質量的大會報告,發表高分SCI論文。

陸道培醫療團隊研究成果與國際先進水平並駕齊驅,從2018年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裡,陸道培醫學團隊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Cancer、Leukemia and Lymphom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國際期刊發表了研究成果共計88篇。顯示出強勁的團隊科研能力,創新科研技術型人才為臨床團隊不斷賦能,全面推動臨床診療水平的快速提升。

「給青年醫生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給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執業環境,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能夠有充分施展的空間,尊重每個人的權利,給予每個人足夠的展示機會。」路陽舉例說,陸道培醫療集團血液病特殊檢驗團隊,平均年齡才29歲左右。醫院在他們畢業的時候,讓他們加入進來,然後根據專業方向和個人規劃制定出非常規範的、循序漸進的培養計劃。然而,選擇技術難度高的學生,也面臨著成長周期中要歷經更多挑戰。對此,路陽認為,好的醫院平臺值得醫生託付未來,醫院和個人價值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會實現互相促進,同生共榮。

目前,在陸道培醫療集團就職的醫生共分為四個梯隊,最高的是副院級人員,技術及管理崗位均兼任要職;其次是科主任,學科的技術帶頭人,全面負責梯隊培養;第三和第四級分別是主治醫生梯隊和住院醫師梯隊。據路陽介紹,醫院的醫師評審晉級制度力求公平公正,同時採用考評與選聘結合的方式,以保證每一位優秀的醫師都有機會參與年度晉級。在路陽看來,一個健康的人才培養體系,就是要讓不同層級的醫生都能找到不同的支持點和發力點,以激發每一位醫生的自我發展動力。

構建血液病領域生態系統

陸道培醫療集團CEO路陽專訪

(部分影像資料由陸道培醫療集團提供)

20年來,陸道培醫療集團的發展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目前,集團旗下已擁有包括北京、河北、上海三地共四家醫療機構及一家血液病研究院,總設置床位近千張,總移植倉103間,每年造血幹細胞移植例數佔全國總數約10%。路陽認為,步入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患者服務新時代,未來發展的方向一定是將「技術口碑、患者口碑、行業口碑」三個要素緊密結合。路陽認為,口碑支撐起了「陸道培」醫療品牌的縱深傳播,品牌來源於這三個口碑的持續積累和升華。

當前所處的資訊時代造就了智慧一代的就診者,智慧就診者會更加主動的參與醫學技術的選擇,忠於技術、忠於體驗、忠於知識。路陽認為,從技術、服務、管理三個方面去綜合評價一家醫院的好壞,才能夠體現一家醫院的真正價值,好醫院至少要具備四個基本特徵:

首先就是醫療質量。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能夠治好病,有療效,就表明能夠提供有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是最基本前提;

其次是醫院要提供有溫度的醫療服務,要讓患者除了軀體的疾病得到治療以外,心理上也能得到滿足和尊重;

第三是醫院還應該成為員工成長的平臺,是能夠培養人才的地方,醫生在這裡能夠學到知識和技能,得到成長和鼓勵;

最後,醫院還應該通過技術創新,引領新的治療技術和手段進入專科行業,幫助更多的同行熟悉治療方案,推動專科技術整體提升並獲得更廣泛應用,如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正在探索應用於先天性遺傳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研究領域。

站在後疫情時代,陸道培醫療集團希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引導良性資本進入專科、特色醫療實體,以期待的心態與醫療團隊共克時艱。基於此,路陽對健康界表示,陸道培醫療集團將以社會責任為核心,構建整個血液疾病領域的生態系統,加強與技術團隊資源合作,做好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管理,積極拓展非政府非盈利組織慈善事業,將醫院視為生命體,充分理解醫療服務鏈中每一個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在合作中尋找攜手未來的共贏契機,推進中國血液病生態系統的探索與創新。

來源:健康界

作者:梁建

小健說:

相關焦點

  • 哲學三大規律之一:自然萬物的量變質變規律
    自然萬物無時不刻永恆地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從過程和結果的角度來看,分為量變過程和質變結果,而量變則會引起質變,當事物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導致了它們本質上的變化。地裡的莊稼,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 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
    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先給大家講一個經典實驗。把一隻黑猩猩關在籠子裡,籠子外放了一根香蕉,籠子裡面放了兩根短竹棒,黑猩猩看到香蕉,用手去拿,拿不到,又用一根短竹棒去夠,夠不著。他的頓悟學習理論強調了個人的主體意識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外界的刺激,但是一定要以個人的主體意識為中介,就是這個學生他主動意義要強,要主動去聽、看、思考,不斷地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由量變達到質變,最終完成學習。
  • 看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 可到衛健委推薦醫院
    國家衛健委近日公布的首批全國兒童血液病定點醫院和惡性腫瘤(實體腫瘤)診療協作組名單就能提供指引。 100多家醫院納入第一批全國兒童血液病定點醫院,全國還成立了70多個兒童惡性腫瘤(實體腫瘤)診療協作組。廣東有4家醫院入選血液病定點醫院,有9家醫院入選協作組。
  • 周口豫東醫院:打造省級醫院診療水平 縣級醫院收費標準
    作為國家二級綜合醫院、鄭大一附院醫聯醫院、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定點醫院、城鎮職工醫保定點醫院,該院以等級標準更高的「三級綜合醫院」的建設規範為標準,致力於打造一所現代化大型非營利性綜合醫院。近日,中華網河南參觀採訪了這家豫東地區中心性標杆醫院,一起來看一看這家醫院「省級醫院診療水平」的標配是什麼樣的。
  • 2019影響力榜出爐 創新浪潮下中國馬拉松從量變到質變還有多遠
    譚傑表示:「我覺得最大的變化來自跑者,從馬拉松熱潮爆發到現在,已經有超過5年的時間了,跑者們在經歷了最初新鮮喧鬧的階段之後,開始變得有明確的追求,很多人非常明確地希望在成績上提升自我,幾乎每個人都越跑越快。『快』的標準不斷提高,跑得快的人也越來越多。」他認為,跑者水平的進步,促使賽事組織者必須正視跑者在競賽方面的需求,也必須在人、技術、服務理念等專業性方面投入更多。
  • 「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高鐵駛向海底,北鬥全球布網
    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成為繼美俄外唯一獨立擁有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
  • 嘉定工業區:「聚核」蓄勢,量變到質變的反應正在發生
    然而這幾年,她被賦予越來越多的使命,作為多項戰略規劃實施的核心區,嘉定工業區正在集聚越來越多的創新要素,積蓄越來越多的能量,隨著創新濃度的提升,一場從量變到質變的「聚核」反應正蓄勢待發。 「核」顧名思義是核心,處於核心地位,必定有很多別人無法替代的硬核功能,也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
  • 磨磨蹭蹭的走法很好 量變終將推動質變
    今天市場磨磨蹭蹭的又漲了一丟丟,目前這種沿著五日線慢慢爬的上漲,其實是一種量變。這種量變最終其實是可以引起質變的,需要的只是時間的積澱。我們其實自從6月1日兩市出現標誌性上漲k線之後,就一直非常看好市場。在分析市場強弱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篩子來篩選,過濾掉無用的噪音。最好的篩子就是「新」字,新方向、新價格、新幅度、新速率、新節奏、新成交量等等一切的新.
  • 華為助力宣武醫院打造一站式網際網路診療
    疫情之下,普通患者就醫形勢更為嚴峻,宣武醫院全力加速網際網路診療平臺的建設。2020年4月,宣武醫院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正式上線,將尋醫問診從傳統單一的面對面形式擴展到網上。和網際網路企業搭建的診療平臺不同,宣武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服務覆蓋了患者就醫的全過程,而不僅是簡單的問診。
  • 三種方式帶來改變,從量變到質變,「西雀」為財稅公司升級助力
    作為財稅系統這個區域來講,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軟體都只是簡單的處理帳目的系統,所有的功能和作用都只存在於這個基礎上面。實現流暢的做帳效果,這的確是許多財稅公司都一直追求的,但僅僅這樣也是不夠的。關於這點,就要涉及到客源的問題,財稅公司現在獲客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怎樣去解決好也讓各位老闆都破費心思。
  • 深耕細作篤前行,與「懂行人」一起,打造新業態下的未來智慧醫院
    我們認為,醫院面向醫療服務的敏捷架構雲轉型已迫在眉睫,即通過構建線上線下、院內院外一體化的智慧醫療服務雲平臺,為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促進分級診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供技術支撐,讓患者方便快捷地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 ...災難需要中國傳統文化5——分級診療哲學體系與醫聯體生態系統
    筆者對分級診療、醫聯體搭建有十餘年系統實踐經驗並結合傳統文化進行反思總結,逐步形成分級診療哲學體系。在分級診療哲學體系指導下,以醫院現有文化為本,吸收整合其他文化,並可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基層醫院自身的運營方式和文化傳統,形成一套完整的三級醫院學科運營體系來指導醫聯體生態系統搭建。
  • 流式技術助力中國血液疾病診療迎來「全程管理」時代
    同時,BD(中國)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還共同啟動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進修醫生繼續教育項目,旨在通過建設規範化的血液疾病診療培訓基地,支持血液科醫生的學習和深造,將頂級血液病專家的經驗以及流式細胞技術帶到更多醫院,輻射全國更廣泛的地域尤其是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惠及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 2020年,地球生態系統是否過了臨界點?
    2019年,全球發生很多起森林大火,尤其是亞馬遜大火和澳洲大火災,這兩場大火災是災難性級別的,對地球植被和生態系統將產生災難性影響。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趨勢如果再上升2度,人類文明將面臨毀滅性危險,如今的這兩場災難性森林大火很可能已將全球溫度提升超越過兩度,所以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很可能已經超越地球生態調節系統的臨界點,而一旦過了這個臨界點,地球生態系統將會徹底崩潰。
  • 質變數學革命
    質變數學曾大江著序質變數學革命面對充滿矛盾和質變現象的無垠的宇宙,數學總是躲在演繹的、量變的角落孤芳自賞。無限是吞噬數學的深淵,矛盾是囚禁數學的夢魘。從公元前520年到公元1684年,數學都在迴避無理數和無限的概念。從1545年到1777年,數學都在拒絕虛數。從公元前460年到公元1872年,數學都在迴避無限集的問題。從1684年到1931年,數學都在追求無矛盾性和完備性。18世紀之前,數學是不嚴密的和直觀的數學。18世紀之後,數學才逐漸發展為嚴密的和抽象的數學。20世紀以來,數學逐漸發展為以公理集合論為主體基礎的集論數學。
  • 江蘇19家醫院成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組,攜手共克罕見病
    自上而下,凝心聚力打造罕見病診療「江蘇模式」張愛華教授介紹,溶酶體貯積症是一組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疾病,可導致全身多系統器官的病變,自出生至成年期均可發病。中國罕見病聯盟積極響應號召,依託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於今年2月在全國發起「中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能力建設」項目(簡稱「STEP項目」),旨在打造溶酶體貯積症全國及省級診療協作體系樣板,推動戈謝病、龐貝病、法布雷病、黏多糖貯積症I型的早發現、早診斷、能治療、會管理,切實將罕見病的分級診療協作與溶酶體貯積症群體的診療能力提升落到實處。
  • 血液病患兒該如何預防接種
    那麼,血液病患兒的預防接種該怎麼權衡呢? 1、白血病 化療期間不建議接種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風疹、乙腦等減毒活疫苗;骨髓緩解1年以上或未進行化療的患兒可以接種水痘疫苗。但注意任何正在使用激素如強的松的患兒不推薦接種疫苗。破傷風疫苗可接種於破傷風高風險者,但化療期間不推薦。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白血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但是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不知道的是,除了白血病,血液腫瘤有上百種,診斷難度大,分類複雜,傳統的治療方案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精準診療」應運而生。在過去30年,我國血液腫瘤診療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平均工作年限超過30年的高博醫療集團的血液病專家們見證了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將於近日發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吳德沛教授表示,此次修訂第六版,源於實踐中的新發現,指南也應隨著臨床實際的變化而有變化;另外,國內醫學診斷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GM試驗、G試驗、PCR檢測,包括二代測序都在進步,給了臨床上很多提示;還有真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藥物濃度的監測
  • 壹點對話丨淄博醫療衛生系統首份公益報告緣何從這家醫院發出?
    中心醫院將以此次公益報告發布會為契機,繼續緊密圍繞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醫療事業得發展的目標,更加注重維護醫療公益性,引導公立醫院回歸救死扶傷的本位,在建設「健康中國」的偉大徵程中,以實際行動詮釋當代醫護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同時,醫院將與全市兄弟單位攜手,共同探索綠色醫療公益生態發展之路,讓百姓享受到更溫暖、更安全的衛生健康保障,為醫改的深度推進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