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學習理論—頓悟

2020-12-07 中公教師網

格式塔心理學派最早產生於德國,之後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格式塔心理學派否認了建構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主張應該研究人的經驗及行為,強調經驗與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並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格式塔學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應用到發展心理學,並且研究了頓悟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完整的過程,是學習者對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後得到的。苛勒所做實驗中最有名的是大猩猩取香蕉實驗。

苛勒將大猩猩帶到一間房子裡,房頂上懸掛著香蕉,房內還有幾個箱子。大猩猩剛開始進入房間看到香蕉時,首先第一反應是直接用手去夠香蕉,試圖跳起來抓取香蕉,但是都沒能達到目的。於是它不在盲目亂跳了,而是靜下來觀察房間內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邊,將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夠香蕉。如果一個箱子不夠高,它還會將幾個箱子疊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苛勒通過實驗認為,猩猩在這一過程中並未表現出盲目的嘗試-錯誤的紊亂動作,而是通過對問題情景的分析,最後領悟了整個情景,並隨即採取行動,順利解決了問題,這就是所謂的頓悟。在日常學習中也常見到頓悟現象。就像思維的黑暗中投射下一道「靈感」的光芒,使得本來苦苦追尋的答案突然出現了。我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道題目想了很久都沒做出來,始終沒有想到解題思路,但是會有那麼一瞬間就突然想到方法了,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是頓悟了。

(一)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學習不是盲目的嘗試錯誤,是學習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整個問題情景,只有清楚認識到問題情景中各個成分之間的關係,頓悟才會出現。換言之,頓悟是對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手段和途徑之間多的關係的理解。

(二)學習的實質是主體內部構造完型

完型是一種心理結構,是在機能上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整體結構,是對失誤的關係的認知。格式塔所說的完型實際上即「結構」。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解決,都是由於對情境中事物關係的理解而構成一種完型來實現的。而這個完型並不是固定不變,而是當一個完型建構了之後會不斷根據這個完型又出現一個完型,因此完型是不斷出現的。所以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構造完型的過程。

以上介紹了格式塔學習理論—頓悟!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關于格式塔完形——頓悟學習理論的解讀
    前面的文章小編說過會在持續的一段時間裡將自己複習經驗、招教考試所考知識點等分享給正在備考教師的小夥伴們,那麼今天小編要為解讀格式塔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格式塔學派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打破舊的完形,主動構造新的完形過程。
  • 什麼是格式塔的頓悟論
    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是在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抗衡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他們不再認為學習的過程只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簡單聯結,在刺激與反應之間還有一個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就是認知因素,而且人類的行為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動物的行為,二者間有質的差別。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頓悟學習實驗
    【實驗結論】在苛勒的實驗中,黑猩猩用箱子或竹竿來獲取食物,動作看起來似乎都非常簡單,但卻說明了「頓悟」與「試誤」的不同。黑猩猩不單是對食物作出反應,更是對整個環境作出反應,其問題解決的方法不是試誤,而是頓悟。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苛勒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提出了頓悟學習理論。
  • 格式塔心理學流派—苛勒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於1910年至1912年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創建的,其產生的正式標誌是魏特海默於1912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格式塔心理學也被稱作「完形心理學」或「完形主義」。格式塔學派認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心理學要研究整體的經驗與行為,它最初是以反對元素主義或構造主義心理學起家的。後來,它也反對行為主義對行為研究的還原分析論。
  • 教師編考試知識點:心理學流派之格式塔心理學
    本文現將教師招聘考試中格式塔心理學流派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一)格式塔心理學研究對象格式塔心理學反對構造主義心理學那樣把意識分解成元素,若把意識分解成元素,那麼心理學的研究將變得毫無意義。格式塔心理學主張把人的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
  • 頓悟學習到底與情境有著怎樣的聯繫?柯勒的一個實驗告訴你答案
    頓悟學習到底與情境有著怎樣的聯繫?柯勒的一個實驗告訴你答案沃爾夫岡·柯勒,生於1887年1月21日,逝於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國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靈長類行為研究的先驅。柯勒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同時,柯勒以直接經驗和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格式塔心理學在具體研究中除了使用整體觀察法,還運用實驗法。柯勒所運用的實驗法主要是實驗現象學方法。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格式塔學派,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格式塔學派指創立和繼承格式塔理論的一個心理學學派。1912年,由韋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在德國創立,後來得到廣泛傳播和繼續發展。「格式塔」一詞是德國Gestalt的譯音,原意是構成整體。
  •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它源自于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主要流派有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各流派的在探討學習時側重點不一樣,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強調的有機體的全域學習,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和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則是強調在校生的學習。
  • 學習是一個頓悟的過程!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
    後來,凡是有夠不著的東西,他會第一時間就將兩個竹棒接起來,越來越熟練,完全學習到了這一技能。這個實驗中,黑猩猩一旦領悟到了棒子接起來與遠處香蕉的關係,就一次又一次地把兩根竹棒接起來,以便夠得著遠處的香蕉。這個實驗是格式塔學派心理學家苛勒研究出來的,他提出了頓悟學習原理。
  • 心理學關於「學習」這一行為的分析
    格式塔學派如何解釋學習?以組織完形法則為基礎的學習論,是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由頓悟學習、學習遷移和創造性思維構成。1.頓悟學習:所謂頓悟學習,就是通過重新組織知覺環境並突然領悟其中的關係而發生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習和解決問題主要不是經驗和嘗試錯誤的作用,而在於頓悟。完形—頓悟說是由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派提出的一種學習的理論,是苛勒在德國對黑猩猩學習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後提出的。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 2021考研教育學複習:學習的認知理論
    文都考研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21教育學考研複習:學習的認知理論,一起看看吧。(一)早期的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包括格式塔心理學的早期研究和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學是產生於德國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被譽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先驅。
  • 快速掌握學習遷移理論
    20 世紀以來教育心理學家關於學習遷移的研究,就是通過設計兩種學習情境,看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學習遷移理論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需要著重掌握和理解的是早期遷移的人物、理論以及相關實驗,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時期的人物和理論。(一)早期的遷移理論1.形式訓練說該學說主要是由沃爾夫提出,地位是最早關於遷移的理論,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
  • 心理學解讀:頓悟VS熟能生巧,哪個更有助於學習?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岡苛勒的「頓悟」學習理論。一、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在《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二模塊「行為主義」模塊中,我們介紹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做的很多動物實驗,比如巴甫洛夫的狗流口水實驗、桑代克的貓逃出箱子實驗、華生的嬰兒實驗、斯金納的老鼠強化學習實驗等。
  • 格式塔心理學5項法則的學習與思考
    格式塔理論自1912年由韋特海墨(M,Wetheimer)提出後,在德國得到迅速發展。由於苛勒(K,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的訪美以及他們的著作被翻譯成英文,這種新的理論引起了美國心理學家的注意。格式塔理論是心理學中為數不多的理性主義理論之一。
  • 神奇的「格式塔」理論~《視覺思維》讀書筆記二
    一、什麼是「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學誕生於1912年,是由德國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試圖解釋人類視覺的工作原理。他們觀察了許多重要的視覺現象並對它們編訂了目錄。其中最基礎的發現是人類視覺是整體的:我們的視覺系統自動對視覺輸入構建結構,並在神經系統層面上感知形狀、圖形和物體,而不是只看到互不相連的邊、線和區域。
  • 愛學習的心理神獸——頓悟的大猩猩
    一千多年以後 一位心理學宗師級的人物—— 苛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 他根據自己的研究實驗 提出了頓悟學習理論
  • 學習是一個頓悟,這是理解的產生瞬間,頓悟會讓同學們受益良多
    學習是一個學習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養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想要不斷的進步,就是不斷的積累,然後進行自我的突破。但是如果想要有很大的突破,那麼在學習上必須有所頓悟,什麼是頓悟呢?就是說一個同學,突然間感覺到自己有一些與眾不同,或者是發現了一些自己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優點。然後不斷地去擴大這些優點,把這些頓悟會通過學習的方式,去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去,形成自己一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然後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頓悟方面,直到到達一個理解的臨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