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學派最早產生於德國,之後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格式塔心理學派否認了建構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主張應該研究人的經驗及行為,強調經驗與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並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格式塔學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應用到發展心理學,並且研究了頓悟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完整的過程,是學習者對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後得到的。苛勒所做實驗中最有名的是大猩猩取香蕉實驗。
苛勒將大猩猩帶到一間房子裡,房頂上懸掛著香蕉,房內還有幾個箱子。大猩猩剛開始進入房間看到香蕉時,首先第一反應是直接用手去夠香蕉,試圖跳起來抓取香蕉,但是都沒能達到目的。於是它不在盲目亂跳了,而是靜下來觀察房間內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邊,將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夠香蕉。如果一個箱子不夠高,它還會將幾個箱子疊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苛勒通過實驗認為,猩猩在這一過程中並未表現出盲目的嘗試-錯誤的紊亂動作,而是通過對問題情景的分析,最後領悟了整個情景,並隨即採取行動,順利解決了問題,這就是所謂的頓悟。在日常學習中也常見到頓悟現象。就像思維的黑暗中投射下一道「靈感」的光芒,使得本來苦苦追尋的答案突然出現了。我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道題目想了很久都沒做出來,始終沒有想到解題思路,但是會有那麼一瞬間就突然想到方法了,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是頓悟了。
(一)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學習不是盲目的嘗試錯誤,是學習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整個問題情景,只有清楚認識到問題情景中各個成分之間的關係,頓悟才會出現。換言之,頓悟是對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手段和途徑之間多的關係的理解。
(二)學習的實質是主體內部構造完型
完型是一種心理結構,是在機能上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整體結構,是對失誤的關係的認知。格式塔所說的完型實際上即「結構」。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解決,都是由於對情境中事物關係的理解而構成一種完型來實現的。而這個完型並不是固定不變,而是當一個完型建構了之後會不斷根據這個完型又出現一個完型,因此完型是不斷出現的。所以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構造完型的過程。
以上介紹了格式塔學習理論—頓悟!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