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學習的心理神獸——頓悟的大猩猩

2020-12-07 騰訊網

從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廟

廟裡有個老和尚

現在人們都叫他五祖弘忍禪師

有一天他讓弟子們每人寫一條偈語

藉此看看弟子們的境界

於是留下了大家熟知的一幕

兩位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神秀認為學佛是個漸悟的過程

而慧能則認為「見性即成佛」

學佛是個頓悟的過程

倆人徹底鬧掰,也導致了禪宗的分裂

這段佛家的公案先按下不表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

兩位大師討論的也是個教育問題

學習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一千多年以後

一位心理學宗師級的人物——

苛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

他根據自己的研究實驗

提出了頓悟學習理論

苛勒最為典型的實驗就是他的猩猩學習實驗

我們在初中生物裡曾經簡單學習過

下面這個圖不知道你是否還有印象

(ps:如果沒印象可以再找生物老師複習一下)

圖中反映了苛勒實驗的一部分

我們再一起看看這一系列的實驗吧

首先,第一個實驗

如上圖所示

苛勒老師把一串香蕉掛在籠子頂部

在籠子裡放了兩個箱子

然後把一隻飢餓的猩猩關了進去

猩猩同學很快發現了香蕉

但是又夠不到

氣的把箱子拉過來又扔過去

當成自己的撒氣包

過了一段時間

它似乎想到了什麼

把兩個箱子拉到香蕉下面壘起來

踩著箱子夠到了香蕉

苛勒老師很滿意

又給猩猩增加了難度

這次還是一樣的籠子和香蕉

他把箱子換成了一根短棍子

又在籠子外放了一根足夠長的棍子

短棍子的長度讓猩猩夠不到香蕉

但是可以夠到籠子外邊的長棍子

猩猩同學進去之後

就拼命的拿短棍子去夠香蕉

試了幾次都沒成功

猩猩同學又生氣了

不過一會它就平靜了下來

開始打量四周

過了一會,它又想到了什麼

走到籠子邊

用短棍子把長棍子撥到身邊

用長棍子夠到了香蕉

苛勒一看這猩猩挺聰明的

又給猩猩設計了一個更難的問題

這一次他給了猩猩兩根短棍子

但是這兩根棍子一根粗,一根細

細的棍子可以插到粗棍子裡組合成一根長棍子

這次猩猩同學被難到了

好長時間都夠不到香蕉

苛勒老師有些不忍心了

給了猩猩一些提示

他在猩猩面前把手指插到粗棍子裡面

可惜猩猩沒有明白

還是自顧自的玩著

就這樣,猩猩無聊的把玩著兩根棍子

就在大家懷疑實驗是否有必要進行的時候

突然,讓人驚喜的一幕出現了

猩猩同學把細棍子插到粗棍子裡

並且用接起來的棍子夠到了香蕉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

苛勒認為

猩猩不是單純的對香蕉做出反應

而是對整個環境做出反應

它是在理解環境與問題關係的基礎上

從而產生突然的領悟

這就是——頓悟

苛勒理論最大的貢獻在於

論證了思想和意識在學習中的作用

自此,認知逐漸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

並催生了認知心理學

苛勒沒有完全否定試錯學習

但他認為試錯並不是盲目的

而是在行為結果進行假設的基礎上進行的嘗試

通過不斷驗證,積累經驗

領悟環境與問題之間的聯繫

從而完成學習

上一段可能比較繞

沒關係,我們還是看看這個實驗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吧

首先,頓悟學習對於環境有很大的依賴性

所以在孩子學習對應的知識或技能時

最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思考素材和啟示

孩子通過感知到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時

才容易產生頓悟

舉個例子

孩子在學習數學圖形相關的知識時

家長可以給提供一些七巧板

或者幾何元素的設計作品

還可以結合建築的形狀等等和幾何相關的元素

讓孩子邊學邊動手觀察

就更容易理解知識

頓悟離不開試誤

就像上一次說的

要允許孩子犯錯誤

允許孩子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但是也要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經驗

孩子遇到困難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而是要給出一些關鍵的提示信息

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領悟

這樣對於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學習信心都有很好的引導效果

-----------------------------------------

-----------------------------------------

上次我們聊了偏行為主義的試錯貓實驗

這次聊了偏認知主義的猩猩實驗

下次我們我們一起了解下將兩者融合在一起的實驗

託爾曼的有學習潛力的小老鼠

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

《心理學經典實驗書系》——邊玉芳等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葉浩生

《教育心理學》——羅伯特·斯萊文

策劃| 五分鐘工作室

編輯| 寒舟

插畫| 二魚

相關焦點

  • 格式塔學習理論—頓悟
    格式塔心理學派最早產生於德國,之後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格式塔心理學派否認了建構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主張應該研究人的經驗及行為,強調經驗與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並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格式塔學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應用到發展心理學,並且研究了頓悟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完整的過程,是學習者對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後得到的。
  • 從心理學看頓悟,什麼是頓悟,怎樣才能頓悟
    這裡只是心理學對頓悟的延伸理解,頓悟就是突發性的重組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 平常我們都是把頓悟簡單地理解為潘然領悟。如果人人都能很容易的頓悟,那麼生活裡就沒有貧富之差帶來的痛苦和Jie層攀比心理導致的憂鬱之說了。恰好人們都很難頓悟。比如好多人都是在經歷過人生的大是大非或生離死別的時候,人們才能對生活態度達到頓悟。
  • 學習是一個頓悟,這是理解的產生瞬間,頓悟會讓同學們受益良多
    學習是一個學習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養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想要不斷的進步,就是不斷的積累,然後進行自我的突破。但是如果想要有很大的突破,那麼在學習上必須有所頓悟,什麼是頓悟呢?就是說一個同學,突然間感覺到自己有一些與眾不同,或者是發現了一些自己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優點。然後不斷地去擴大這些優點,把這些頓悟會通過學習的方式,去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去,形成自己一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然後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頓悟方面,直到到達一個理解的臨界值。
  • 學習是一個頓悟的過程!學霸煉成記:量變到質變,外因到內因
    苛勒認為,人和一些高級動物,運用他們先天具備的能力,就能認識到環境中事物間的關係,產生頓悟解決問題。他認為學習也是這樣的一個頓悟過程。他的頓悟學習理論強調了個人的主體意識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外界的刺激,但是一定要以個人的主體意識為中介,就是這個學生他主動意義要強,要主動去聽、看、思考,不斷地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由量變達到質變,最終完成學習。
  • 秦嶺動物園大猩猩看報紙走紅網絡 猩猩都這麼愛學習,你還有什麼...
    秦嶺動物園大猩猩看報紙走紅網絡 猩猩都這麼愛學習,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時間:2020-01-15 11: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秦嶺動物園大猩猩看報紙走紅網絡 猩猩都這麼愛學習,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 1月12日,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靈長館的工作人員偶然發現,館裡的兩隻大猩猩酷愛讀報
  • 關于格式塔完形——頓悟學習理論的解讀
    前面的文章小編說過會在持續的一段時間裡將自己複習經驗、招教考試所考知識點等分享給正在備考教師的小夥伴們,那麼今天小編要為解讀格式塔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格式塔學派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打破舊的完形,主動構造新的完形過程。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頓悟學習實驗
    【實驗結論】在苛勒的實驗中,黑猩猩用箱子或竹竿來獲取食物,動作看起來似乎都非常簡單,但卻說明了「頓悟」與「試誤」的不同。黑猩猩不單是對食物作出反應,更是對整個環境作出反應,其問題解決的方法不是試誤,而是頓悟。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苛勒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提出了頓悟學習理論。
  • 心理學解讀:頓悟VS熟能生巧,哪個更有助於學習?
    而這些實驗都是為了證明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是通過簡單的「刺激-反應」獲得的,並通過獎勵加強的。有點類似於通過「熟能生巧」來學習。而今天的主人公苛勒認為,行為主義的這一結論過於簡單了,並提出了他的設想:「頓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頓悟」學習理論從1913年到1920年,苛勒擔任了「類人猿研究中心」的主任。
  • 頓悟學習到底與情境有著怎樣的聯繫?柯勒的一個實驗告訴你答案
    頓悟學習到底與情境有著怎樣的聯繫?柯勒的一個實驗告訴你答案沃爾夫岡·柯勒,生於1887年1月21日,逝於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國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靈長類行為研究的先驅。柯勒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同時,柯勒以直接經驗和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格式塔心理學在具體研究中除了使用整體觀察法,還運用實驗法。柯勒所運用的實驗法主要是實驗現象學方法。
  • 妄想山海大猩猩在什麼位置刷新
    妄想山海大猩猩在哪裡?大猩猩是遊戲中的怪物之一,擊殺大猩猩之後可以獲得不錯的獎勵,但是許多人不清楚大猩猩的刷新點。下面帶來妄想山海大猩猩刷新位置詳細介紹,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大猩猩介紹:1、目前地圖上沒有野生的大猩猩,旅行團小夥伴想要獲取,只能去打神獸圖騰;2、打神獸圖騰出大猩猩的寵物元胎,都是35級,孵化即可得到寵物;3、大猩猩可以吞噬翅膀起飛,改版之後,現在陸地異獸飛起來都是在空中跑
  • 科普向 超越條件反射的最高級學習方式——頓悟
    頓悟學習是動物利用已有經驗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包括了解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簡單的頓悟學習是繞路問題,即在動物和食物之間設計一道屏障,動物只有先遠離食物,繞過屏障後才能接近食物。繞路取食黑猩猩是除人類以外動物學習能力最強的動物,關於黑猩猩動物學習能力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W. Kohler完成。
  • 什麼是格式塔的頓悟論
    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是在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抗衡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他們不再認為學習的過程只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簡單聯結,在刺激與反應之間還有一個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就是認知因素,而且人類的行為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動物的行為,二者間有質的差別。
  • 「寶貝」為何變「神獸」?「神獸」是怎麼產生的?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寶貝」為何變「神獸」?【專家視角】編輯部提問近些年有很多家長把孩子稱作「神獸」,放假了是「神獸出籠」,開學了是「神獸歸籠」。為什麼要把孩子稱作「神獸」呢?如此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時間、空間和學習內容被安排得滿滿的,孩子的自主空間、內在興趣被抑制,情感淡漠,精神荒蕪,終至社會適應力不良。家長在教育中過於功利化,導致家庭中的德育缺失,也使親子關係日益緊張,親子衝突不斷加劇,以前家長眼中的「寶貝」變成了「神獸」。 對於「寶貝」變「神獸」現象,每個家庭,甚至學校和社會都要有所重視。
  •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72)為什麼大猩猩愛捶胸?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72(爸爸,媽媽編的為什麼)72為什麼大猩猩愛捶胸? 動物園裡的動物們都在認真地進行著各種表演,大家各自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來吸引觀眾,首先是大象用它的長鼻子玩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時不時吸引大家發出了熱烈得掌聲。
  • 巨人思維:你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真正的「悟」在於這四點
    現代心理學家也通過實驗(即黑猩猩可以通過幾次學習和觀察後,開始掌握一項技能——用木箱當成梯子登高,摘香蕉),論證了頓悟這種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普遍都具有的本能的事實。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開始有目的的對頓悟開展研究,並深入探討創新性思維的內在信息機制,很快「格式塔理論」出現了。
  • 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四節 學習心理
    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四節 學習心理1、學習動機(1)學習動機=學習需要(內部需要)+學習期待(外部誘因);(2)學習動機的功能(例子單選):激活(激起行為)-指向(使學習行為指向設定的目標)-維持(集中注意力,克服無關刺激);(3)
  • 康寧,不只是一塊大猩猩玻璃的故事 | 愛範兒
    這種保護屏就是後來聲名大噪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相對於一般的玻璃,大猩猩玻璃擁有更高的強度和韌性。在去年 CES 上,康寧發布了第三代大猩猩玻璃,這種從原子層面進行改進的新型玻璃進一步提高了抗劃傷能力,降低了劃痕可見度。
  • 大猩猩對小嬰猴投以愛的凝視 實力詮釋「捧在手裡怕化了」 (1/3)
    大猩猩對小嬰猴投以愛的凝視 實力詮釋「捧在手裡怕化了」 (1/3) "← →"翻頁
  • 心理學關於「學習」這一行為的分析
    格式塔學派如何解釋學習?以組織完形法則為基礎的學習論,是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由頓悟學習、學習遷移和創造性思維構成。1.頓悟學習:所謂頓悟學習,就是通過重新組織知覺環境並突然領悟其中的關係而發生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習和解決問題主要不是經驗和嘗試錯誤的作用,而在於頓悟。完形—頓悟說是由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派提出的一種學習的理論,是苛勒在德國對黑猩猩學習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後提出的。
  • 有聲心理|《孩子療愈媽媽的神曲《小星星》》
    下面我們進入《孩子療愈媽媽的神曲《小星星》》講座:本次課程我們學習孩子如何療愈媽媽心理的故事,我們從音樂心理學方面用通俗的講解讓大家了解《小星星》樂曲在心理療愈方面的強大作用。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這首小神獸療愈媽媽心理的神曲。你了解這曲子是誰創作的嗎?原來是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莫扎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的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我告訴大家莫扎特有多厲害,這麼比喻你就知道了:古典音樂這些作曲家,巴赫是大班長、莫扎特是學習委員、貝多芬是體育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