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每篇課文的學習和複習,可以參照資深教師杜du整理的內容來參考,為老師備課、為學生學習指明了方向。
第二單元
一、單元要素
1.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著解決。
2.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
二、單元目標
1.認識43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會寫45個字,會寫45個詞語。
2.能提出問題,並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3.能理解並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能講述一則新聞,準確傳達信息。
5.發揮想像,寫出想要發明的事物。
5 琥珀
第五課課文目標
1. 認識「琥、珀」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扎」,會寫「怒、吼」等15個
字,會寫「怒吼、松脂」等15個詞語。
2. 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並嘗試解決。
3.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
4. 理解作者推測這塊琥珀形成的依據。
第五課語文基礎落實
1. 指導詞義:松脂、澎湃、拂拭、掙扎
2. 指導多音字:扎
3. 指導書寫:餐
第五課課文的學習
1.引導學生對標題提出問題:為什麼以琥珀為題?通過聽讀,解決問題,並使學
生了解課文大意:主要是講琥珀的形成過程。
2.自讀課文後,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琥珀形成的過程。
提出兩種概括的方法。
(1)抓關鍵詞、讀文想畫面,圈畫出表示時間的關鍵詞,邊出示圖畫邊複述琥
珀形成過程。
(2)抓關鍵詞、畫流程圖,圈畫出表示時間、人物、地點的關鍵詞,邊出示流
程圖邊複述琥珀形成過程。
3.對比閱讀連結中的片段,引導學生體會本課在表達上的特點。
4.了解本篇課文的作者及創作背景。
5.鼓勵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著自己解決。
第五課拓展延伸
1.拓展介紹本單元快樂讀書吧中的推薦讀物:
《十萬個為什麼》《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
6 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六課課文目標
1.認識「鈍、僅」等12個生字,會寫「鈍、僅」等15個字,會寫「恐龍、笨重」等14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寫下自己不懂的問題,並試著解決。
3.能簡明扼要地介紹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能體會課文準確的表達,學習用對比列舉的方式介紹事物。
第六課語文基礎落實
1.讀準字音。
笨重 遲鈍 談起 鴿子 毫不相干 不僅 末期
描繪 隧道 繁衍 數十噸 腦顱 膨大 敏捷
前肢 鳥翼 開闢 嶄新 樹棲 形態各異
2.指導辨認形近字:燉、盹、純。
第六課課文學習
1.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出示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展出的恐龍化石圖片,提出科學家們的發現和推測: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今天的鳥類可能就是恐龍的直系後代。激趣導入,引入課題。
(2)讀課題,提出疑問。
(3)明確本課預習目標,完成預習單。
2.自讀課文,了解內容
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藉助段意串聯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溫故知新,在課文中批註不懂的問題,並嘗試解決。
4.了解作者,總結設疑
(1)介紹作者。
(2)結合預習單,總結並回顧本節課的預習內容。
(3)老師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引發學生思考。
第六課拓展延伸
拓展書後閱讀資料袋,搜集有關恐龍和古生物的知識,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資料袋,並與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和分享。
7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第七課課文目標
1.認識「乒、乓」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率」,會寫「納、擁」等15個
字,會寫「納米、無能為力」等16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把科技術語讀準確。
3.能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交流。
4.能結合查找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七課基礎落實
1.指導朗讀詞語:兵乓 擁有 殺菌 除臭 蔬菜 癌症 死亡率 疾病 病灶
2.指導科技術語:碳納米管 碳納米天梯 碳納米吸波材料 碳納米檢測技術
碳納米緩釋技術的讀音、含義
3.指導多音字:「率」
第七課課文學習
1.知曉大意,課文中都講了有關納米的哪些內容?
梳理明確:(1-2)介紹了納米技術;
(3-4)介紹了納米技術的應用;
(5)展望納米技術的未來。
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為本文介紹了納米技術的含義、納米技術的應用
以及納米技術的未來發展。
2.提出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在預習本上。
3.梳理方法,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第七課拓展延伸
如果讓你利用納米技術,你會把它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8* 千年夢圓在今朝
第八課課文目標
1.認識「攬、焰」等9個生字。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中華民族飛天夢想是怎樣逐步實現的。
3.查找資料,了解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最新成就。
第八課基礎落實
1.指導讀詞:火焰 先驅 實踐 鯤鵬 探索 著陸 不懈 嘗試
裡程碑 黨中央 九天攬月 載人航天
2.指導平舌音:「探索」中的「索」(suǒ)三聲,平舌音。
3.指導多音字:「著(zhuó zháo zhāo zhe)」、「載(zài zǎi)」
4.指導詞義:裡程碑 載人航天
5.指導理解句子:第5自然段。航天員楊利偉在即將登機返回北京的時候,用三句話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飛船運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感到驕傲。」通過網絡視頻、文字材料,體會感受楊利偉濃濃的愛國情懷。
第八課課文學習
1.默讀課文,找到表達意思很準確的句子,品一品,悟一悟,看看還會有哪些新收穫。
2.理清思路,明晰課文圍繞「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實現」分別講了四個過程。
(1)中國明代的官員萬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第二自然段)
(2)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遼闊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那穿越蒼穹的《東方紅》樂曲,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不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第四自然段)
(3)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第五自然段)
(4)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第七自然段)
3.嘗試用小標題的形式,說一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1)萬戶試飛(第二自然段)
(2)人造衛星成功(第四自然段)
(3)「神舟五號」成功(第五自然段)
(4)「探月工程」成功(第七自然段)
4.串聯小標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5.了解科普文,感知科普文的特點。
第八課拓展延伸
1.課後同學們繼續搜集整理我國航天領域的成就。
2.課下讀文過程中,把自己新的問題繼續有條理的記錄在預習單的問題清單裡。
第二單元 習作
我的奇思妙想
習作目標
1.發揮想像,寫出想要發明的事物。
2.能夠藉助圖示,清楚地介紹自己要發明的東西。
3.能夠根據別人的建議修改習作。
習作學習目標
1.關注需要,確定發明。
2.頭腦風暴,理清內容。
3.評析例文,修改清楚 。
習作教學重點
(一)確定創意,理清內容
1.設置師生對話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確定奇思妙想主題。
2.回顧「提問題」方法,出示「圖示法」和「繪畫法」,引導學生理清習作內容。
(二)評析例文,修改提升
1.出示作文一,學生交流、學習寫作方法。
2.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寫樣子:多角度,有順序。
(2)寫功能:有聯繫,寫全面。
3.出示作文二,學生及教師交流作文的可取和改進之處。
4.出示修改後的作文三。
5.教師總結作文三。
6.總結梳理寫作方法
本次習作的拓展延伸
教師推薦閱讀《世界上最最好玩的發明》和《偉大的發明》。
以上是這個單元的所有課文學習重點,適合教師備課,學生預習、學習、複習時使用,關注杜du老師,看所有語文課內容,包括學習方法,發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