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網站:中國在馬航事件中嘗試新大國角色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美網站:中國在馬航事件中嘗試新大國角色

  美國著名博客網站「quartz」3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失聯飛機事件中嘗試新角色——亞洲的警察 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239名乘客的飛機於3月8日失蹤後,北京開始展示實力,因為機上有154名乘客是中國人。

  中國政府已向南海派出2艘軍艦,部署10顆衛星搜救,5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參與,並派出一個13人的代表團前往吉隆坡提供搜救諮詢。

  這種果敢自信的反應,標誌著中國崛起為地區超級大國的進程來到一個新階段。在東亞,儘管中國一直在增強軍事和貿易實力,但它從未全面接受過此類超級大國角色。雖然中國向來(在空域、海域以及護照方面)對爭議領土宣示主權,卻幾乎從未像現在這樣公開向海外派遣軍人和官員。

  3月10日,中國官員表示中方「有責任要求和敦促馬方加大搜救力度,並隨時將有關信息準確地提供給中方」。作為回應,馬政府再次承諾安排中國乘客家屬飛往馬來西亞。

  或許,中國展示力量只是為了向本國失蹤乘客的憤怒家人表明,政府正積極尋找失蹤飛機下落,正參與甚至主導有關搜救活動。不過,這場危機事件也正成為北京的一個機會,使之能在作為美國傳統勢力範圍的東南亞,繼續其已有10年之久的擴展軍事和外交影響力的政策。

  一些觀察人士對相關國家和地區最近幾天以來的合作讚賞有加,認為對已習慣於進行島礁之爭的各方而言,這是未來有可能展開磋商的積極跡象,但中國對鄰國的立場不太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明顯軟化。(作者Lily Kuo,王會聰譯)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在馬航失聯中扮演的角色
    境外媒體密切跟蹤事件最新進展,猜測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結果,並結合已知線索對我應急救援、善後處理工作、過境政策及輿論引導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評論:失聯原因引發多種猜想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0日報導:臺灣「國安局」負責人蔡得勝證實說,該局在3月4日曾截獲恐怖分子計劃攻擊北京首都機場與地鐵的情報,並已通過兩岸機制通知中國政府。
  • 馬航事件中陰謀論為何大行其道
    MH370失聯事件也有了新進展。這就使得在搜救過程中,雖然有《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以及《國際海上搜尋救援公約》的約束,但各國間仍難免有所保留。而這就被某些政治陰謀論者放大為利用「空難」進行政治博弈和軍事偵察的陰謀論。德國《法蘭克福報》就注意到了此次馬航事件一些在中國盛行一時的陰謀論。其中一條就認為,「馬航事件是有意為之,背後隱藏著大國博弈的戰略目的。我懷疑這是個陷阱,別國目的是讓中國展示先進技術,以便了解中國的軍事實力」。
  • 馬航失聯人員名單
    馬航失聯航班乘客及機組人員完整名單---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官方網站今晚公布了失聯的MH370航班的227名乘客及12名機組人員名單,共計239人。馬航最新公布的MH370航班飛機乘客人員名單顯示,中國乘客中約三分之一為「80...
  • 另一個角度看馬航事件的陰謀論
    (文/張春續)時間流逝,馬航MH370失聯事件也有了新進展。25日馬方依靠數據推論宣布飛機消失於南印度洋。不過這一結果在國內引發了很大反彈,其中不乏有以「陰謀論」觀點指責馬方倉促公布結論「另有隱情」。這就使得在搜救過程中,雖然有《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以及《國際海上搜尋救援公約》的約束,但各國間仍難免有所保留。而這就被某些政治陰謀論者放大為利用「空難」進行政治博弈和軍事偵察的陰謀論。德國《法蘭克福報》就注意到了此次馬航事件一些在中國盛行一時的陰謀論。其中一條就認為,「馬航事件是有意為之,背後隱藏著大國博弈的戰略目的。我懷疑這是個陷阱,別國目的是讓中國展示先進技術,以便了解中國的軍事實力」。
  • 馬航事件的背後:中國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
    昨天,新華社發表文章稱,馬航事件中,中國媒體表現「疲軟」的背後,既有「不知向何處挖」的混亂,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尷尬,中國媒體的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進,這值得反思。文章稱,雖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有很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馬航370事件再次凸顯這個尷尬事實。  中國媒體情報能力有待改進  文章指出,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名為《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的分析文章中稱,「幾乎所有的乾貨都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BBC等英美媒體挖出來的,它們的報導真正對馬來西亞形成了壓力。」
  • 輿情觀察:馬航失聯報導,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官民同心「不拋棄,不放棄」的感人氛圍中,媒體卻需要冷靜地提供失聯事件的全部真實情況,包括某些殘酷的專家預判和科學概率。 鳳凰網發表李昕的評論《馬航事件報導中的中國輿論場》,提醒說馬方「只不過是不願意在太早的時候,輕易地否認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於審慎、負責,是基於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確性,更是出於對家屬、對生命的尊重」。
  • 誰在馬航事件中大發其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CNN的收視率  馬航370失蹤十幾天,這一悲劇,原本也很難想像能有什麼好的終局,  波士頓SuffolkUniversity歷史系助理教授薛湧撰文稱,從馬航失蹤那天起,CNN幾乎每天黃金時間的新聞都以馬航的迷局開始。這段時間,世界上並非沒有大事。特別是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危機,恐怕是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最為深刻的變動之一,也許標誌著新冷戰的開始。然而,CNN用馬航事件把西方與俄羅斯摩拳擦掌的對峙擠下頭條新聞。至於紐約居民樓突然爆炸、多人死傷的新聞,則更是轉瞬即逝。
  • 程彤:誰在馬航事件中大發其財?
    特別是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危機,恐怕是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最為深刻的變動之一,也許標誌著新冷戰的開始。然而,CNN用馬航事件把西方與俄羅斯摩拳擦掌的對峙擠下頭條新聞。至於紐約居民樓突然爆炸、多人死傷的新聞,則更是轉瞬即逝。薛湧認為,何以至此?答案很簡單:收視率。在馬航出事的第一周,CNN的收視率就上漲了將近100%。
  • 高分一號,馬航事件中最矚目的中國星
    3月22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例行記者發布會上,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宣布,中國衛星在南印度洋海域發現一件疑似物體,大小為22.5米×13米,但目前尚不能確認這一物體是否與馬航失聯客機有關。
  • 馬航MH370,中國不會放棄!
    24日,根據搜尋工作出現的新情況,遠在荷蘭出訪的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即派我國政府特使前往馬來西亞,同馬方進行磋商,並要求我國有關機構協助馬方及各方力量繼續進行搜尋工作,並作好各方面安排。25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強調,我們對中國乘客親屬的艱難處境和悲痛心情感同身受。當前搜救工作仍是第一要務。
  • 聯合早報:如果不是馬航,如果不是中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0日文章 馬航客機失聯數十小時,239名乘機人的安危牽動人心,家屬心中的無助、焦慮與驚恐,外人看在眼裡,也感覺心酸哀痛。  由於機上有150多名中國人,航班飛行終點又是北京,加上3月1日雲南昆明剛發生恐襲事件,馬航客機失聯立即引起中國民眾高度關注,電視臺每小時提供最新報導,門戶網站全天滾動報導事件最新動態。
  • 社會事件中的媒體角色差異
    本文首先梳理了前人對媒體角色的研究,從傳媒發展史的角度提出了關於媒體角色的假說,然後運用經驗觀察的方法研究了新環境下媒體所扮演的環境監測和社會動員角色,並分析了微博、門戶網站和平面媒體在角色上的差異與互動。通過研究,本文發現:微博媒體和傳統媒體在社會事件的報導中存在角色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信息告知功能和社會動員功能兩個方面。
  • 馬航MH370找到了?到底是靈異事件還是謊言?
    「我花了好幾個小時在谷歌地圖上尋找可能的墜機地點,」威爾遜說,「最後,正如你所看到的,墜機地點就在密林中最暗的地方。客機尾部與機身背部似乎有一個缺口。」中國國內的不少媒體也轉發了這條消息,微博上更是瘋傳,並號召趕緊與柬埔寨合作找人,再不去人就死光了。
  • 馬航MH370事件不敢公布的秘密!真相太可怕
    原標題:馬航MH370中國不敢公布的秘密!真相太可怕  馬航事件自從發生時起就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即便它已經過去了6年。這6年裡,有很多關於這架客機的猜測,而這些猜測的提出者都能給出很有效的論據。不過,對於事故原因,官方卻很少給出確定性的結論。
  • 中科大檢測到可能與馬航飛機墜海相關的海底事件
    中科大檢測到的海底事件示意圖【環球軍事報導】據中國科技大學網站3月14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溫聯星研究組在馬來西亞與越南交界海域檢測到一次海底事件。事件發生於當地時間2014年3月8日2點55分6秒,其中可能的兩個地點之一位於北緯7度25分、東經104度30分,距離當日馬來西亞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最後失聯時間(1點30分)後約一個半小時,最後失聯地點的東北方向約116公裡(72英裡)。該海域是無地震區,因此根據兩件事件的發生時間和地點判斷,所檢測到的海底事件有可能是馬航MH370航班墜海失事所造成。
  • 馬航370到底去了哪?
    敏與地面塔失去了聯繫,然後馬航MH370神秘地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馬來西亞航空MH370失去聯繫並立即引起了全球關注。馬來西亞立即展開了緊急搜救行動。中國收到這一消息後,立即建立了應急小組,派出了14艘專業救援船,6艘海上執法船和2艘巡航救援飛機參加了搜查。
  • 馬航搜救,中國實打實
    或許由於搜救撲空太多,或許由於事件第一擔當國提供的信息滯後或不準確,近天來,有幾個國家先後宣布退出援救,即使仍在堅持搜救的一些國家,也表示縮減範圍,縮減搜救人員與工具。18日下午,馬防長也因此遭到外國記者的質問(見環球時報2014年3月19日)。中國卻展現不一般的姿態。
  • 六年前馬航神秘失蹤,乘客中載有154名中國人,為何至今還未找到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六年前的馬航失蹤事件你還記得嗎?當時這架從吉隆坡到北京的飛機,途中無故變換方向,朝著大海進發。那天霧氣沉重,許多在外遊玩的中國遊客已經把當地的紀念品放入背包中,希望飛回北京家中和好友一起分享這趟行程的點點滴滴。
  • 美媒:中國不多談昆明暴恐襲擊事件 不是怕丟面子
    3月1日發生的昆明暴恐襲擊事件已過去一個多月,近日美媒再次提起中國官方在事件處理中沉默的原因。《洛杉磯時報》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古納拉特納等的說法稱,所謂中國官員擔心丟面子而阻止討論的說法過於簡單。「中國人不希望出現類似美國的狀況,即恐怖分子可以上CNN,媒體給激進組織一個『布道壇』」,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歐亞事務分析師曾傑表示。
  • 煽情報導帶來的政治疏離——以馬航事件為例
    關鍵詞:煽情新聞, 政治疏離, 馬航 2014年3月8號,新華社發布新聞,馬來西亞航空的MH370航班於凌晨失聯,飛機載有239人。百度新聞高級搜索中輸入關鍵詞「馬航失聯客機」,僅在新聞標題中,時間設定3月8日-3月30日,按時間 排序,相關新聞40,6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