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是非名利都如夢幻泡影一般虛幻不實,如果你對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捨不得、放不下,那就永遠得不到生活的自由。
一位哲學家在演講中講了這樣一段話:「快樂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來做。全然的快樂是一種單純,它來自於簡單的心靈,心如果負荷得太多,事事想得太複雜,煩惱和憂愁就會隨之而來。」
演講完後,很多人都上前問哲學家:「快樂真的就這麼簡單,這麼容易獲得嗎?」哲學家回答是肯定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他把一個小孩、一個數學家、一個物理學家同時請到一個密閉的房間裡。黑暗中,哲人吩咐他們:「請你們用最廉價又最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儘快把這個房間裝滿東西。」
物理學家馬上伏在桌上開始畫這個房間的結構圖,然後埋頭分析這個季節哪裡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牆哪個位置開扇窗最合適。
草圖畫了一大堆,絞盡腦汁的物理學家還是不能確定應該在哪堵牆上開。而數學家在聽到吩咐後,立即找來捲尺丈量牆的長度和高度,之後伏案計算這間房的面積,並苦苦思索能用什麼最廉價的東西恰到好處地把房間迅速填滿。
只有那個小孩不慌不忙,他找來一根蠟燭,從口袋裡掏出火柴點亮它——昏暗的房間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還皺著眉頭設計種種方案時,那個孩子已經在屋裡圍著搖曳的燭光幸福地跳舞和歌唱了。
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看著盛滿燭光的小屋,看著那個不費吹灰之力就簡簡單單獲勝的小男孩,不禁面面相覷。
晢人問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你們難道沒聽說過用燭光盛屋這個古老的民間故事嗎?」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回答:「我們知道,可我們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啊,怎麼會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哲人嘆了口氣:「簡單的心一旦複雜起來,歡樂和幸福就離你們越來越遠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順其自然,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一個人活在世上,在一定程度上,活的就是一種心境。
一個囚徒被關在一間僅有兩平方米大的牢獄裡面。在這狹小的空間裡,他每時每刻都覺得特別憋屈,既不自在,又無法活動筋骨。他覺得這裡簡直就是個人間地獄,待在這比死還要難受。於是,他整天在那裡怨天尤人,不停地對著牆壁抱怨。
一天,這間牢房飛來了一隻蒼蠅,這位不速之客在囚犯的耳朵邊嗡嗡地叫個不停,讓他很是心煩。囚徒想要捉到這隻該死的蒼蠅,以解心頭之恨。想罷,他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捉蒼蠅,不料,這隻蒼蠅還挺機靈,每當快要被捉到的時候,就輕盈地逃脫了。
蒼蠅飛到東邊,他就向東邊撲去;飛到西邊,他又向西邊撲去。就這樣,捉了好長時間,他依舊沒有捉到。這時,他才感慨地說道:「原來我的囚房並不小啊,居然連一隻蒼蠅都捉不到,可見還是挺大的。」
佛家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兩個人對著一面旗幡爭論不休。一個說:「如果沒有風,幡子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動。」另一個說:「沒有幡子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說是幡動。」
兩人爭執了很久,惠能大師聽了,對他們說:「二位請別吵,我願意為你們做個公正的裁判,其實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二位仁者心動啊!」
這裡說的「心動」,不牽扯什麼哲學範疇,僅僅是告訴人們,唯有修好自己的心,才能不眼熱權勢顯赫,不嫉妒金銀成堆,不乞求聲勢鵲起,不羨慕美宅華第…只要擁有充實的精神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景物都會給自己帶來無限的歡樂,感到世間處處都充滿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