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證券維持晶盛機電買入評級:晶體設備專家,SiC、藍寶石有望發力...

2021-01-1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安信證券01月06日發布研報稱,給予晶盛機電(300316.SZ,最新價:32元)買入評級,目標價41.40元。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晶體設備專家,實力已經多次證明;2)光伏平價矽片擴產浪潮剛剛開始,設備龍頭有望長期收益;3)新能車、光伏加速普及,SiC材料設備迎來風口;4)蘋果產業鏈趨勢向上,藍寶石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風險提示:矽片價格波動影響下遊擴產,下遊半導體需求不及預期。

每經頭條(nbdtoutiao)——每經專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傾盡所能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品質

(記者 蔡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晶盛機電:隨著Mini 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出現 藍寶石材料也有...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晶盛機電(300316)提問, 尊敬的董秘:做為公司的長期投資者,請問公司在21年對藍寶石業務的預期如何,預計會有多大的產能及銷售規模,毛利率如何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
  • 中信證券:維持比亞迪「買入」評級
    日前,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報指出,比亞迪發布第四代DM-i插混平臺及三款DM-i車型(秦PLUS、宋PLUS、唐)。新車型憑藉多項核心動力技術實現超低油耗、超長續航、更低成本,在公司PHEV車型,銷量連續2年下滑後有望迎來高增長,推動公司電動銷量邁向新臺階。公司是具備電動造車領先技術,擁抱電動智能時代,爆款電動車型投放有望推動銷量高增長,業務分拆有望推動電動製造業務內在價值兌現,維持比亞迪(A+H股)「買入」評級,繼續重點推薦。
  • 天風證券維持華懋科技買入評級:投資徐州博康進軍半導體光刻膠...
    每經AI快訊,天風證券01月04日發布研報稱,維持華懋科技(603306.SH,最新價:22.55元)買入評級,目標價格為47.2元。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國內安全氣囊布龍頭,受益於國產汽車行業復甦和單車價值量提升趨勢;2)實控人變更打通激勵機制,高管大比例增持、治理結構進一步優化;3)增資徐州博康,進軍半導體光刻膠產業,有望成為中長期成長新引擎。風險提示:對外投資失敗風險;產品研發不達預期風險;業績承諾無法完成風險。
  • ...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
    ),晶盛有限原外資股東,於2010年9月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晶盛有限股權慧翔機電指杭州慧翔機電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宇控機電指杭州宇控機電工程有限公司銀漢管件指上虞市銀漢管件有限公司飛翔機電指上虞市飛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中國證監會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改委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信部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紹興市工商局指紹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
  • 晶盛機電:矽單晶爐技術領先 自動化程度高
    光大證券 殷中樞晶盛機電是國內領先的晶體生長設備、智能設備龍頭企業。公司圍繞矽、藍寶石、碳化矽等泛半導體材料開發出晶體生長、加工等一系列設備,矽單晶爐技術領先,自動化程度高,公司單晶爐市佔率第一,達39%。公司深耕矽單晶爐數十年,科研基因深厚,承擔了兩項國家02專項。
  • 呷哺呷哺:呷哺轉型升級湊湊打開第二增長曲線維持「買入」評級
    機構:東北證券評級:買入報告摘要:呷哺轉型升級,經營情況企穩回升。從數據上看,2019 年的翻座率及增速、同店單店營收增速相對 2019 年上半年均有明顯改善,未來經營情況有望企穩回升。呷哺未來會加密北方區域,拓展華中/華東/華南地區。預計呷哺 2020-2022 年淨開門店分別為30/79/79 家,2019-2022 年收入 CAGR 為 8%。湊湊進入快速開店期,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 晶盛機電大跌5.7% 近5日流出1.46億元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今日早盤,晶盛機電(300316)大跌5.7%,報31.11元,成交額24313萬元,換手率0.63%,振幅5.15%,量比3.38。晶盛機電所在的電源設備行業,整體跌幅為2.72%。
  • 異質結電池設備國產化進展加速 五股掘良機
    天風證券指出,通過梳理分析異質結電池的擴產所帶給光伏設備行業投資機會,建議關注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雷射、金辰股份、晶盛機電。中原證券指出,重點推薦已完成布局異質結電池片設備整線設備供應能力的龍頭企業捷佳偉創、邁為股份,矽片核心設備單晶爐龍頭企業晶盛機電。
  • 華為出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6股望率先發力
    隨著物聯網、智慧型手機、可穿戴終端、5G等先進電子通信技術普及,壓電晶體材料市場需求也將保持增長趨勢。根中國壓電晶體協會預測,到2020年底全球壓電晶體需求有望上升至206億美元。近日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SAW濾波器在5G上有大量應用。公司壓電晶體材料已形成小批量供貨。
  • 東北證券:東方日升買入評級
    目前公司幾個大項目推進順利,義烏、滁州兩大產能基地順利開工,明年有望新增 10GW 以上大尺寸組件產能,預計公司2021年底光伏組件產能規劃不低於30GW。   盈利預測:預計20/21年淨利潤7.96/10.58億,2020-2022年EPS分別為0.88/1.17元,對應PE分別為19X/14X,維持「買入」評級。
  • 安信證券:工信部發布新一批《公告》,多款重磅DMi車型在列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安信證券■工信部發布新一批公告,DMi多款重磅車型在列。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新一批《公告》,比亞迪DM-i平臺多款車型在列,包括:秦Plus、宋Pro、宋MAX。我們預計,這些車型上市後有望給比亞迪貢獻顯著的銷量增量。另外,此次比亞迪DM-i系列車型中的高配版本突破了原有插混車型的續航天花板,有望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參考理想ONE,我們認為,這些長續航版本的車型銷量潛力非常大。 ■投資建議:維持「買入-A」評級。
  • 機構評級變動:聚光科技被上調股價年內或漲78%
    周三(6月10日),聚光科技股票評級被調高。與此同時,皮阿諾、東方集團等12家被首次覆蓋。聚光科技被上調至「買入」財通證券10日發布研報稱,2019年開始發酵的美國對華為公司持續並不斷升級的技術封鎖表明我國在半導體的突破已迫在眉睫。
  • 華西證券給予宏川智慧買入評級:再下一城!參投併購基金成功競拍...
    原標題:華西證券給予宏川智慧買入評級:再下一城!參投併購基金成功競拍常熟一個帶化工倉庫的碼頭庫區   華西證券01月10日發布研報稱,給予宏川智慧(002930.SZ,最新價:19.35元)買入評級。
  • 25股獲買入評級 最新:晶方科技
    該股最近6個月獲得機構5次強烈推薦評級、1次推薦評級、1次買入評級。【19:25 安恆信息(688023):擬定增募資13.33億元完善安全布局 核心競爭力有望增強】  投資建議:公司作為我國坦克裝甲車龍頭,料未來將受益軍貿市場的持續擴展,維持公司 2020/21/22 淨利潤為 6.5/7.5/8.6 億,當前股價對應 PE 分別為25/22/19x,給予公司 2021 年 30 倍估值,對應合理目標市值約 230 億。此次實行股權激勵有望助力公司業績穩健釋放,上調評級至「買入」,目標價 14 元。
  • 89股獲買入評級 最新:N傳智
    參考可比公司2021 年平均P/E 為24x,該機構認為公司軟體佔比有望逐漸提升應享受更高估值。給予公司2021 年25-30x 目標P/E,目標價29.40-35.28 元,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智能製造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2)核心客戶需求減弱。  該股最近6個月獲得機構4次買入評級、2次優於大市評級、2次增持評級、1次推薦評級。
  • 福晶科技002222:全球最大的 LBO、BBO 晶體供應商
    子公司青島海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 KTP 晶體生產商。公司產品已被全球各大雷射器公司廣泛採用。晶體元器件產品包括非線性光學晶體、雷射晶體、磁光晶體、雙折射晶體、聲光和電光晶體、閃爍晶體等。資金流入機構成功率回測: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景田證券營業部買入1998.56萬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紹興延安東路證券營業部買入
  • 雲南銅業去年淨賺6.7億元 多家券商看好陰極銅板塊維持「增持」評級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見習記者 顧貞全4月16日,華創證券發布了《貴金屬量價齊升、冶煉毛利維持穩定》的調研報告,對雲南銅業(000878.SZ)2019年報進行點評,並維持「推薦」評級。安信證券分析認為:「2019年雲南銅業業績增長主要源於迪慶有色並表及東南冶煉廠投產,主營產品產銷量增加。此外,儘管2019年國內銅現貨均價為47740元/噸,同比下跌5.66%,但云南銅業業績卻實現逆勢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查找年報發現,雲南銅業在2019年生產規模迅速壯大。
  • 廣發證券給予欣旺達買入評級:消費鋰電多元布局,動力電池積蓄動能...
    每經AI快訊,廣發證券12月02日發布研報稱,給予欣旺達(300207.SZ)買入評級,合理價格為37.5元。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欣旺達:消費電池PACK行業龍頭,進一步邁向全球領先的鋰電一體化龍頭企業;2)消費鋰電多元布局,電芯自給率有望持續提升;3)動力電池短期波動不改成長邏輯,客戶認證進展順利。風險提示:匯率大幅波動風險、產品和技術更新風險、中美貿易爭端風險、行業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