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光榮與夢想|法律監督定位是檢察制度現代化基本坐標

2020-11-24 正義網

  【原標題:法律監督定位是檢察制度現代化基本坐標

  ——專訪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樊崇義】

  樊崇義,河南內鄉人,1940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兼任中國法學會行為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檢察學會副會長、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監察學會理事、中國監獄學會顧問、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顧問,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政府特殊津貼。

  樊崇義教授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說,「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對此一要有信心,二要堅持研究和踐行,三要與時俱進」。而他也正是以這樣的理念和態度在推進中國法治化進程的道路上前行。40年來,樊崇義教授不僅業精於刑事訴訟法學領域,而且致力於檢察基礎理論研究與實務應用研究。在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專訪了樊崇義教授,聽他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40年來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對檢察事業未來發展的殷殷期望。

  法律監督定位是研究一切檢察理論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記者:作為刑事訴訟法學者,您關注檢察制度和檢察理論研究的初衷是什麼?

  樊崇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是個新事物,需要理論研究和支撐。但在有關檢察理論研究中,受對策性研究的制約,較多的是對檢察理論的某些枝節問題進行論述,對檢察制度理論的深層原理問題缺少研究,更別說對檢察制度的原理進行系統研究了。但是,對中國檢察理論的研究又關乎中國檢察制度建設和檢察事業發展的大局,關係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認識與理解,法學理論工作者理應擔當這一歷史使命。

  另外,世紀之交的司法界和學術界,批評、質疑甚至抨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聲音不斷——有的用西方「三權分立」觀點來品評中國檢察制度;有的主張削弱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有的甚至提出取消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地位,將檢察機關變為單一的公訴機關。對於質疑的聲音應當給予理論回應,才能為檢察機關正本清源,因此深入論證中國檢察制度的理論依據、憲法依據和實踐依據等成為我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

  記者:如何回應這些爭議或者質疑,為檢察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樊崇義:討論我國檢察權的內在屬性,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以及對中國特色檢察制度的正確理解,必須堅持在我國國體與政體框架下,用國家權力結構原理加以詮釋,做到既關注中國特殊的歷史發展,尤其是檢察制度自身的歷史發展,還要結合檢察工作現狀。展開來說,我國檢察權應當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來解釋權力的性質,而不能以西方法理學說作為應然性的依據來給中國檢察權定性。檢察權的應然性除來自憲法確認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外,檢察權作為二級國家權力與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平行設置,相互獨立。在「一元結構」原理下,必須有一個專門機關負責監督法律的正確實施,檢察機關則是承擔了專門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部門,作為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的一個獨立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這樣的權力定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權力制約機制內在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國家權力分配和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

  因此,不管撰寫文章還是參加學術研討會,我都旗幟鮮明地提出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是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最根本的憲政職責應是對法律的一種強勢監督,其他職責只是這種根本職責的派生。我先後在《人民檢察》發表了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法律監督職能哲理論綱》《一元分立權力結構模式下的中國檢察權》《憲法為據 深化檢察職能發展》,闡述了對中國檢察權屬性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定位的認識,輔之我在2006年第十二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用國家權力結構模式原理定位中國特色檢察制度」的觀點闡述,促使質疑檢察制度的聲音有所緩解。

  以哲理化研究思路回答好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課題

  記者:張軍檢察長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理論體系仍不夠健全,還有不少檢察制度建設和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作出科學回答。您認為當前在提升檢察理論研究層次和水平方面還有什麼方法可循?

  樊崇義:檢察理論研究必須貫穿哲理化思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檢察是什麼」這一本體論入手,從制度到原理,緊貼實際,把各種觀念、理據等搞清楚,出思想、出主意,從而為檢察工作發展提供理論指引。舉例來說,我們回應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質疑,僅有憲法對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定位這種實然性的回答,還不能令人徹底信服,為什麼這麼規定?其應然性在哪裡?因此,必須從實然走向應然,亦即從哲學的高度,立足於應然性範疇,對實然作出理性闡述,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並令人信服。

  我從檢察本體論、檢察價值論和檢察認識論入手對檢察制度原理的追問,以及對以一元分立、獨立控制、存在決定、職權二元為支撐的法律監督的哲理思考,從訴訟性質思維、訴訟價值思維、公訴模式思維、證據思維入手的檢察理念轉型的探索,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中國檢察理論研究的指導和引領。

  圍繞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全面協調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記者: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過程。您認為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還存在哪些需要完善之處?

  樊崇義:法律監督體系的範疇是隨著對法律監督職能認識的深化而不斷深化的。在對以往法律監督傳統領域的實踐觀察中,監督不到位,制約未落實,監督者不敢監督、不願監督、不會監督,被監督者不接受監督,甚至以種種藉口不讓監督的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等多項改革的深入,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範域及行使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檢察機關應突出法律監督主線,圍繞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健全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體系。

  以「兩法」修改為契機,把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神聖職責落實好

  記者:隨著2018年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的實施以及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最新修訂,我國檢察制度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和契機。您認為檢察機關如何履行職責從而切實做好法律監督?

  樊崇義:本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是保障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完善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銜接;二是加強境外追逃工作力度和手段,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三是總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經驗,將可複製、可推廣的行之有效做法上升為法律規範,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可以說這三個方面的修改都與檢察工作密切相關。新修訂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則對法律監督的範圍進行了適當的和必要的擴展,對近些年已經被相關法律確立並在實踐中開展的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監督予以授權;法律監督方式和操作性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提升。

  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在有關檢察制度的法律體系中處於基礎性、支柱性地位,是檢察人員依法規範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基本遵循。首先要在學通弄懂悟透上下功夫。準確理解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把握具體規定,學深學精主要內容和司法辦案要求,真正做到融會貫通、熟練運用。其次要在貫徹落實上下功夫。比如,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對於認罪認罰案件,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這是非常重要的權力,必須嚴格依法規範行使,強化內部監督制約,防止權力濫用。

  記者:今年是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對檢察事業未來的發展您有什麼期望或者建議?

  樊崇義:對於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發展問題,我格外關注,也一直在思考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深化發展問題,像如何堅持以訴訟權為核心,深入實踐把法律監督落到實處的同時不斷延伸法律監督的範圍,以及如何加強法律監督的剛性等問題,都需要未來進一步關注和研討。總之哪裡有問題,哪裡就需要探討解決,探討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我們推進檢察事業蓬勃發展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檢察學:圍繞檢察基本理論創新立說 拓展檢察權的外延
    站在新發展階段,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檢察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不斷貢獻檢察力量和檢察智慧;檢察理論研究在深刻認識「中國之治」的本質特徵和巨大優勢的基礎上,圍繞事關檢察事業長遠發展的基本理論創新立說,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營造理論氛圍。
  • 「法學匯」檢察學:圍繞檢察基本理論創新立說
    謝鵬程站在新發展階段,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檢察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不斷貢獻檢察力量和檢察智慧;檢察理論研究在深刻認識「中國之治」的本質特徵和巨大優勢的基礎上,圍繞事關檢察事業長遠發展的基本理論創新立說,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營造理論氛圍。推進「中國之治」的檢察擔當國家治理體系視野下的檢察權新發展。
  • 「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四大檢察」的生命線
    新一屆最高檢黨組的回答是——強化法律監督,進而提出了「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等一系列新理念。2019年12月,最高檢召開法律監督體系和監督能力現代化建設座談會,提出要處理好訴訟監督與訴訟活動的關係,完善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首次提出在頂層設計上把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和檢察辦案融為一體。
  • 法律監督的基本含義
    從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看,「法律監督」的基本含義是:    1.法律監督是對法律實施中嚴重違反法律的情況所進行的監督。法律監督不包括對立法活動的監督,而只是對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並且是以監督嚴重違反法律的情況為主。
  • 十三五檢察印記|中國檢察的"時代之問"
    理念一旦清晰,嶄新局面便勢如破竹——   2019年1月3日,最高檢「十大檢察廳」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向中外媒體亮相,檢察機關「四大檢察」法律監督新格局和「十大業務」板塊確立;同年3月15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首次明確寫進全國人大決議;一個多月後,新修訂的檢察官法也從立法上明確了「四大檢察」職能;同年底,省以下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現實困境與解決途徑探索
    關鍵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現實困境、途徑探索   公益訴訟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國情和基本制度決定了檢察機關在公共利益保護中的特殊地位。隨著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有序開展,在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做出了修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部分條文的決定,正式確定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公益訴訟將成為檢察機關塑造新形象的重要發力點。
  • 檢察公益訴訟監督讓40多畝荒山變良田
    4月10日,記者趕到河南省光山縣弦山街道辦事處楊墩村採訪檢察建議整改落實情況,遇到該村小學教師老楊,他高興地這樣說。頁巖磚廠非法取土老楊指著不遠處告訴記者,這裡曾是40多畝荒山荒坡,這些年因非法取土而被挖得坑坑窪窪,每天機器轟鳴,塵土飛揚,周圍群眾苦不堪言,是光山縣檢察院通過公益訴訟監督,才讓這滿目瘡痍的荒山變成金色良田。
  • 曹東:論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主導作用
    自201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權「兩高」在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到2018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正式寫入刑事訴訟法典,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現行刑事訴訟模式以及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最高檢發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
    最高檢察院近日以「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為主題,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共7件,集中反映各地檢察機關在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健全內部制約監督制度機制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據介紹,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的主題為「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主要圍繞四方面內容:首先是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全力服務保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如典型案例中,河南省檢察院和省河長辦通力合作,在黃河流域九省區首倡並推動建立了以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河湖治理協作聯動為主要內容的「河長+檢察長」制,為推動該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起到了積極作用,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
  • 檢察大數據與案件管理職能之關係
    2017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下發了《檢察大數據行動指南(2017-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指南》),對檢察機關大數據應用進行總體部署,全面推進大數據和檢察工作深入融合。而案件管理部門正是這項工作的排頭兵。
  • 蔡達峰:要加強對民主監督職能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他說,檢察長一行走訪民進中央,介紹最高檢工作情況,為民進履職盡責提供幫助,體現了最高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高度重視,對民進的高度信任和熱情關心。民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行職能,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為己任。
  • 加強檢察理論研究 助推檢察工作提升 ——南平市檢察官協會召開第...
    >11月26日,全市第五屆檢察理論研究年會在南平市院召開。會議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南平市檢察官協會會長危慶輝,副會長李佐漢、王奎榕以及市院機關四十周歲以下年輕幹警在市院主會場參會,各基層院分管法律政策研究工作領導和全體部門人員以及各基層院青年檢察幹警在各分會場參會。
  • 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透露了這些重要信息……
    2020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年適用率達86.8%記者從1月10日至11日召開的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獲悉,2020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年適用率達86.8%,量刑建議採納率94.9%;一審服判率95.8%,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7個百分點。
  •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
    二是健全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體系,提升法律監督效果。比如,檢察機關一併調閱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正卷、副卷,有利於全方位、深層次開展民事審判、執行監督工作,維護司法公正和權威。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各級檢察院一併調閱全省各級法院民事審判卷宗、民事執行卷宗的正卷、副卷,打開了民事檢察監督向更深層次推進的通道。
  • 福建省第十一屆檢察理論研究年會暨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19年...
    近日,福建省第十一屆檢察理論研究年會暨福建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19年年會在國家檢察官學院福建分院召開。木蘭溪保護中的檢察公益訴訟目標任務探究——以生態修復理念為邏輯起點和價值選擇仙遊縣人民檢察院 鄭加輝 姚婷婷4. 合作共治與司法保障:檢察機關在環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與實現路徑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檢察院 梁茂泉5.
  • 五、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一九九七年,黨的十五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二〇一〇年,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   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
  • 進入新時代 基層檢察「變」在哪裡?「新」在何處?
    對於檢察機關而言,基層是事業根基。2020年是檢察機關基層建設年。進入新時代,基層檢察之「變」在哪裡?「新」在何處?基層檢察院如何適應黨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就讓我們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尋找答案。新形勢在變革中涅槃出新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對檢察機關而言,基層檢察院是整個檢察機關的基礎,基層檢察工作是全部檢察工作的基礎!
  • 福建促進法律監督工作規範化專業化智能化
    本報訊 (記者 鄭昭 劉必然) 省人大常委會會議9月29日表決通過了《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工作的決定》。 《決定》在現行法律框架內,針對現實問題,從監督重點、內外部監督、保障機制、配合機制、接受監督機制等多個方面,重申細化了相關法律規定和檢察改革舉措。
  • 2019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應用理論研究課題立項公告
    :張朝霞6.檢察案例指導制度運行分析與制度完善申請單位:天津市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宮 鳴7.申請單位: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檢察院負責人:項振升38.生態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等領域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銜接機制研究申請單位:浙江省龍泉市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周 翔39.民事虛假訴訟監督研究申請單位:安徽省人民檢察院負責人:李衛東40.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精確化研究
  • 淮北市檢察機關全面推行自動輪案制度
    淮北市兩級檢察機關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自動輪案制度,在今年3月份實現了兩級院審查逮捕、審查起訴案件的自動輪案。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進展順利。  自動輪案制度,即檢察院受理的批准逮捕、審查起訴案件通過統一業務應用系統自動分流功能直接分配到辦案部門的具體辦案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