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兵變」,袁世凱是幕後主謀,還是壓根就不知道?

2021-01-16 吊蘭書苑

清朝末期,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出現了一批軍事將領。這些軍事將領又稱為北洋軍閥。1862年12月12日,出生於天津塘沽一貧困造船工家庭的曹錕,即是北洋軍閥之一。

1882年,20歲的曹錕應募入伍,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1907年被袁世凱任命為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鎮統治官相當於現在的軍長。

1912年2月29日晚8時許,曹錕第三鎮一部在北京發生譁變,隨即波及保定、天津等地,亂兵搶掠放火,通宵達旦,京津一帶一片混亂。兵變發生在清王朝剛剛宣布遜位的北京,就顯得不同尋常,在中國近代史上十分有名。

這次兵變稱為「北京兵變」。又因兵變不僅在北京,還殃及天津和保定,又叫「京保津兵變」。

我們都知道,清帝退位時間是1912年2月12日。翌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踐行他的諾言,即向參議院提出辭職,並推薦袁世凱繼任大總統一職。

孫中山在辭職的同時,還提出了三個附加條件:

其一,臨時政府設在南京,不得更改;

其二,新總統到南京受職之日,本總統及國務員始行解職;

其三,《臨時約法》新總統必須遵守。

孫中山提出上述三個附加條件的目的,旨在讓袁世凱離開他經營多年的北京,以便於實行民主共和制度。

為促使袁世凱南下就職,孫中山委派蔡元培、汪精衛、宋教仁等八人作為專使團隊,北上迎接袁世凱。

專使團於2月27日抵達北京時,全城遍懸五色國旗,主要路口均搭起了彩牌樓,並大開中華門,請專使團由中門而入。中華門是清代的「大清門」,平時關閉著中門,只有皇帝出入時才大開中門。可見,袁世凱對專使團歡迎規格異乎尋常。

是日下午,專使團會見袁世凱,袁世凱表示願意南下。在此之前,北京市政當局就通知京城各家各戶舉行三天慶祝活動,以示對專使團的歡迎。

2月29日袁世凱與專使團舉行茶話會。

當晚,正當蔡元培等人在迎賓館準備就寢時,突然發生了兵變,窗外槍聲大作,火舌紛飛。不一會兒,兵士縱槍闖入迎賓館專使住所,擄掠財物。嚇得專使們第二天一大早就移入六國飯店躲避。

對於這次兵變,目前學術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是袁世凱操縱;二是與袁世凱無關。

關於袁世凱操縱一說的人們認為,兵變是袁世凱具體策劃和部署的,似乎言之鑿鑿。

因為,北洋新軍第三鎮是袁世凱嫡系部隊,統制曹錕又是袁一手提拔的心腹愛將。袁世凱不發話,或沒有私下授意,曹錕怎敢放縱部下搶劫商民四千餘家,劫掠京奉、京漢鐵路局,還有大清、交通、直隸三銀行以及制幣廠。更為惡劣的是,竟將蔡元培等專使團住地的衣物行李也洗劫一空?

但也有學者認為,將這次兵變指為袁世凱的預謀,目前還缺乏直接的史料證明。

譬如南京臨時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在其回憶錄裡就說,袁世凱不是「北京兵變」的主謀,如果硬要這麼說,那是對袁世凱的污衊。北京大學教授尚小明稱,袁世凱策劃「北京兵變」的說法根本不能成立。

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中說,兵變是她大哥袁克定串通第三鎮統制曹錕搞起來的,目的是把她父親留在北京,袁世凱本人事先並不知道。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後來連《奉天日報》都能偽造出來,策劃「兵變」這樣的事,應該不難。

還有,袁世凱有一個叫陶樹德的侍衛,曾寫過一篇記述北京兵變的文章,裡面就有這樣的記載。他說,據他所知,當兵變時,袁世凱正在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樓臨時總統府樓上辦公。突然聽到有兵變,即傳令叫曹錕過來。

這時正值夜晚。就在袁世凱等曹錕之時,袁所在辦公樓的窗玻璃已被槍彈打破數處。但焦躁不己的袁世凱仍不肯下樓。

袁的內衛傅國寶見情勢危殆,強將袁世凱攜到地下室。不一會兒,曹錕急急趕來,一到袁世凱面前就伏地請罪。可見,「北京兵變「應非袁世凱授意。

陶樹德估計,兵變可能與當時傳言的裁兵、減餉有關,或許也不是曹錕指使。陶樹德是袁世凱身邊的親隨,他所說所講,皆親眼所見,應該可信。

北京兵變發生後,英美兩國表示,將調兵進京加強使領館警戒,日本在秦皇島登陸,俄國也調兵1000人由哈爾濱開到天津,欲進京保護使館 「安全」。一時北京黑雲壓城。

此時,商界人士也籲請袁世凱「萬勿南下」,而眾多北洋將領更是通電全國主張「大總統在北京就職」。在這種情況下,南京方面被迫讓步,同意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本來就一萬個不想離開自己的老巢北京去南京,「北京兵變」正好稱了袁世凱的心。

無可置疑的是,不管是不是袁世凱主謀,「北京兵變」的發生,袁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沒有「北京兵變」,如果袁世凱真的到了南京就職,民國的歷史進程或將改寫。

相關焦點

  • 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袁克定知道其父很在意日美等列強的政治態度,為了給稱帝輿論再加砝碼,他想出了偽造《順天時報》的主意。《順天時報》是日本外務省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起在北京出版的中文報紙,初名《燕京時報》,主要報導中國政局內幕,進行親日宣傳。由於時政性強,在華影響力和發行量不斷擴大,銷量曾一度達到1.7萬多份,成為華北地區的第一大報。
  • 911幕後主謀被捕 美稱之為反恐戰爭最大勝利
    東方網3月2日消息:巴基斯坦本周六在巴城市拉瓦爾品第逮捕了一位名叫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的男子,據稱這名男子是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主謀。美國和巴基斯坦稱這是全球反恐行動以來最大的收穫。據路透社報導,巴基斯坦原本打算將穆罕默德引渡美國,但是一名美國官員稱穆罕默德將在第三國接受審訊。這名美國官員沒有透露第三國的名稱。
  • 《長安十二時辰》右相都被嚇得改主意幫李必破案,幕後主謀不簡單
    在大唐的官場也是如此,多是為了自己的官場生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幾個是像張小敬這樣一心只為天下,只為百姓,任誰的規矩他也不講,誰的面子他也不賣,只圖個國泰民安。看了差不多近一半的劇,相信很多觀眾應該也看出點門道了。
  • 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凱有機會嗎?
    文/祥哥袁世凱和慈禧產生關係,肇始於戊戌變法時期。當時,維新派正在四處呼籲變法,袁世凱也是有抱負、有眼光的人,雙方一度走得很近。由於維新派的倚重和大力推薦,袁世凱於14日奉召入京。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玉瀾堂召見袁世凱。當天便破格提升袁世凱為兵部侍郎候補,專辦練兵事宜。
  • 孫中山和袁世凱,誰才是結束清朝統治的第一功臣?
    那麼,也許會有讀者在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孫中山的功勞大,還是袁世凱的功勞大?按照我們以往的認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因此,袁世凱的功勞和貢獻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很難講。兩位大人物的貢獻都十分重大,都是值得後世紀念的偉人。缺少任何一個人的作用,清朝都不會垮臺。
  • 揭秘日本二二六兵變:打著尊皇旗號的兵變,為何被天皇本人鎮壓?
    海軍所造的坦克:特二內火艇裕仁是在睡夢中得到兵變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被吵了美夢的原因,裕仁立場十分堅定,態度明確,「殺戮朕之股肱的老臣,如此殘暴的軍官們,無論其精神如何,也不應該給予任何寬恕。裕仁主張堅決鎮壓,甚至對想要求情的陸軍大臣說,如果軍隊不鎮壓,那麼朕將御駕親徵,親率禁衛軍剿滅叛軍。天皇都發話了,別人自然不能再說什麼。29日日本政府將亂軍定為叛軍,命令軍隊鎮壓。亂軍見天皇說自己是叛軍,知道大勢已去,也就繳械投降了。之後亂軍中的人,該自殺的自殺,該歸隊的歸隊,「二二六兵變」就結束。四、裕仁為何堅持鎮壓第一、叛軍挑戰了皇權。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那麼,是不是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北洋系就不會瓦解,中國就能免於軍閥割據呢?由此看來,即使袁世凱不稱帝,也只能如北伐後的國民政府一樣,讓中國大致維持表面上的統一。但是袁世凱面對的內外局面要好很多,日本還沒有全面侵華,內部也不存在軍閥、革命黨外的敵對勢力,統一阻力要小得多。
  • 慈禧太后不死,袁世凱敢不敢篡位?借幾個膽子都不敢,原因很簡單
    這是一個不得了的職位,袁世凱的前任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袁世凱能撈到這個肥差,離不開慈禧太后的支持,兩人產生聯繫要從戊戌變法說起。有人說戊戌變法失敗,是袁世凱告密的結果,對於這點待考證。有一點是肯定的,戊戌變法失敗前,袁世凱得到了光緒皇帝召見,光緒皇帝還是對袁世凱報有很大希望的。此時,袁世凱的身份是清朝新建北洋五軍的指揮官之一。
  • 《巡迴檢察組》宋麗敏上吊自殺,除了為了掩蓋幕後之人,還有什麼目的
    劇情中,站臺超市的老闆宋麗敏選擇了上吊自盡,馮森因為第一個出現在了案發現場,成為了第一嫌疑人,其實宋麗敏選擇自盡,其實也有自己的目的,宋麗敏和米振東是一對孤兒院的異姓兄妹,因為養母李美娟在拆遷事故中死亡,於是兩人和白繼發女兒白小蓮組成了復仇聯盟,米振東是幕後主謀
  • 孟買爆炸案四大可疑幕後黑手
    孟買爆炸案幕後主謀猜測  據英國《衛報》11月27日報導,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發生特大恐怖襲擊事件,一夥恐怖分子在該市鬧市區多處場所用自動機關槍向民眾掃射並使用手榴彈實施爆炸,造成101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 孫中山初期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有著巨大差距
    第一、出身地位袁世凱出生在當地大官紳家庭,家族中高官者不在少數,袁世凱是一個妥妥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袁世凱自小耳濡目染,官場權術、官場藝術基礎十分深厚,反觀孫中山先生出生在廣東貧苦家庭中,家人後來開始經營生意家境才開始好轉,孫中山才有了去海外留學的機會。
  • 如果沒有袁世凱,孫中山很難推翻滿清統治,中國將支離破碎
    辛亥革命時各省雖然號稱獨立,但多是各自為戰,不像太平天國時候一樣,叛軍有統一的首領,有統一的目標。這種情況下,清朝如果擁有一支大軍去平叛,並不是沒有機會保住江山。可是,隆裕太后終於還是選擇了讓溥儀主動退位。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大家都熟悉,早在慈禧時代,他就是個人物了。他小站練兵,為中國練出了第一支新軍。可以說,是袁世凱帶領中國軍隊走上了現代化之路。
  • 袁世凱臨死前說:「他害了我」,為何不說出是誰?令人唏噓不已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於尿毒症,歸葬於河南安陽。我們在研究民國史的時候,不禁會思考,袁世凱都做到了大總統的位置了,為什麼還會想著當皇帝?即便當時袁世凱作為大總統,權力受到了內閣的牽制,但也不至於冒著這麼大風險去復闢。袁世凱本身雖然想當皇帝,但是他內心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的。因為在政治上老謀深算的袁世凱,明白復闢帶來的利弊。
  • 殺宋教仁的兇手很快又被殺,那麼殺宋教仁的幕後指使究竟是誰
    1913年3月20日,受袁世凱之邀,準備從上海前往北京參加國會會議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的月臺上告別時,一矮個男子突然從人群中竄出來,一槍擊中了他的腹部,隨後趁著混亂逃之夭夭。而重傷的宋教仁雖及時送醫,但因子彈有毒,在兩天後仍然不治身亡。宋教仁遇刺後,舉國震驚。在大家看來,最有可能的殺人兇手就是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
  • 《兵變1929》首播獲熱議 曹炳琨上演"臥底星君"
    大型情感戰爭劇《兵變1929》已於昨晚正式登陸重慶衛視的傳奇劇場,該劇真實的還原了歷史上著名的「南寧兵變」事件。《兵變1929》首播獲熱議 上演紅色007《兵變1929》已於昨晚的重慶衛視傳奇劇場正式上演,觀眾反響熱烈,臥底間諜題材引發眾網友熱議。第一集一開始就交代了曹炳琨所飾演的覃文邕其臥底的身份。
  • 揭秘:日本二二六兵變事件
    1936年,日本皇都東京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兵變事件,也由此引發了法西斯勢力在日本國內的大肆擴張。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講講日本二二六兵變事件。二二六兵變又被稱為帝都不祥事件,是1936年2月26日發生在日本國內的一次失敗政變。
  • 你們知道袁世凱死後,諾大的中國是誰管嗎?總統竟然都是個空殼子
    在萬般無奈之下,孫先生只能選擇接受袁世凱的要挾,讓袁取代自己來維護革命的果實。當然我們知道,袁世凱這個人狼子野心,他絕對不是什麼忠心耿耿的滿清遺老,自然也不可能是個立場堅定革命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人接近於一個投機分子,他一生都在尋找機會鑽營,然後達到自己飛黃騰達的目標。這樣的人,成為中國新的總統,其實對於百姓來說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益處的。
  • 袁世凱稱帝後,閻錫山在電報中究竟說了什麼?袁看後卻一病不起
    袁世凱設計試探閻錫山將計就計終的信任 那時, 閻錫山的實力和大總統袁世凱的實力不相上下,袁世凱疑心特別重,他總覺的閻錫山的存在對他是一個大的威脅,有心想除掉他,但是他礙於閻錫山當時的實力和影響力,也不敢輕易對閻動手。
  • 清朝統治岌岌可危,袁世凱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尤其是維新派中的楊深秀等人還策劃了一起「圍園殺後」事件,妄圖通過刺殺太后來解決一切矛盾,並且譚嗣同將這件事請提前告知了袁世凱,還威脅袁世凱必須出動小站新兵來協助維新派的行動,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帝派和後派他必須選擇一邊,否則不管誰得勢之後都饒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