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岌岌可危,袁世凱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2020-12-06 滄海終化桑田

上一篇文章說到,袁世凱小站練兵之後,積極聯絡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妄圖在政壇上有所作為。可漸漸的袁世凱發現,戊戌變法之後,以光緒帝為首的「帝黨」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很快發展成為了水火之勢,一場政治奪權鬥爭無可避免。尤其是維新派中的楊深秀等人還策劃了一起「圍園殺後」事件,妄圖通過刺殺太后來解決一切矛盾,並且譚嗣同將這件事請提前告知了袁世凱,還威脅袁世凱必須出動小站新兵來協助維新派的行動,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帝派和後派他必須選擇一邊,否則不管誰得勢之後都饒不了他。

經過深思熟慮,袁世凱認為維新派雖然勁頭十足,但實則根基未穩,想法幼稚,難成氣候,而且他也深知用新建陸軍來「圍園劫太后」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他果斷向「後黨」告密,報告了維新派要「圍園殺後」的圖謀,慈禧聽後果然大怒,次日就發動了戊戌政變,誅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帝於瀛臺,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就此落下帷幕。

由於告密事件,袁世凱從此深得「後黨」信任,地位扶搖直上,1899年冬,40歲的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成為了一方封疆大吏。他的新建陸軍也從天津小站調往山東境內布防,使其躲過了後來的八國聯軍入侵,得以迅速擴大,成為袁世凱最具實力的政治資本。不得不說,一個人想要成功,除了有實力之外,還是得有點運氣的,此時的袁世凱無疑就是氣運逆天,梟雄之氣逐漸成型。

1901年11月,李鴻章死去,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一躍而成為中外所矚目的實力人物。按照他原本的預想,他爬到這個位置的時候起碼該有60歲出頭,可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使得政治格局巨變,袁世凱的對手被外部勢力一一除去,這為他掃清了障礙,使得他提前20年位極人臣,實現了少年時的夙願。此時他的野心開始極度膨脹了起來,曾經的小站新兵也在1905年被他改編為北洋六鎮,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

除了軍隊之外,他還在發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下了功夫,而且頗有成效。通過辦理新政,他得以「內結親貴,外樹黨援」,很快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相比於維新派的激烈,袁世凱的革新比較柔和,但成效很好,這或許就是他在維新派的慘敗中總結的經驗。

儘管袁世凱深得後黨的信任,但他畢竟是漢人,對掌握中央政柄的滿洲親貴集團來說,他始終是外人,隨著北洋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大,朝中很多人擔心他成為清朝的「曹操」,於是變著法的削弱他的職權。袁世凱也相當知趣,1906年,他主動辭去各項兼差,並將北洋軍一、三、五、六各鎮交陸軍部直接管轄。

1907年,他又被調離北洋,到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成為中樞重臣,這招是官場慣用套路,叫做明升實降。看似成為了軍機重臣,實際上脫離了北洋,沒有了實權,徹底落入了清廷的掌握之中。

1908年,慈禧和光緒帝前後腳駕崩,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一直認為是袁世凱告密導致了光緒帝被幽禁,所以一直特別恨袁世凱,他成為攝政王之後直接解除了袁世凱所有的官職,讓袁世凱回鄉養老。

袁世凱也不做作,馬上就坡下驢,稱病回鄉,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安陽,過起了閒賦垂釣的生活,他曾經賦詩曰: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從這些詩句中能看出,袁世凱雖然下野,但仍然心系政事,暗中留心時局的變化。他把自己當成了釣魚的姜太公,時時等待著復出的機會,因為,此時他的手裡還剩下了一張王牌,一張讓載灃無可奈何的王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星星之火瞬間變成燎原之勢,全國各省雲集響應,清政府高層震動,載灃更是夜不能寐,連忙調兵遣將以應對革命軍。

結果載灃發現,那些精銳的北洋新軍他根本調不動,人家效忠的是袁大帥,而不是清政府,他的命令到了軍中要麼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麼是缺乏糧草,彈藥,總之北洋新軍就一個要求:只有袁大帥出山,我們才願意賣命。

無奈之下,載灃只能親自拉下臉去請袁世凱出山,10月14日,袁世凱直接從一介平民變身為湖廣總督,南下鎮壓革命軍起義。

此時的袁世凱經歷了位極人臣的榮耀,也遭遇了下野為民的沉練,幾番歷練讓他徹底清醒,早已不對清廷抱有任何幻想,他只想在清廷和革命黨之間周旋,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親臨前線之後,他裝模作樣地打了幾仗,馬上以缺乏軍費為由奏請清政府停止進攻,並且向革命黨表達善意,給黎元洪寫信議和。

清朝這邊不得不聽袁世凱的,革命黨人也認為袁世凱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於是1911年12月2日,《漢口會議》確定了「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來歸」。什麼意思呢?就是大家先選舉一個臨時大總統,等革命成功,全國統一之後,就讓袁世凱來當這個正式的大總統。

後世對於袁世凱的討論之中,很多人抓住這一點來攻擊袁世凱,說他「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是竊國大盜」。但按照當時中國的整體局勢而言,列強環伺,國貧民弱,南方的革命黨沒有能力在短時間統一北方,清朝也沒能力在短時間內消滅革命黨,雙方內耗下去,高興的是列強,受苦的是中國人民,所以南北和談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既然是談判,那肯定是要講條件的,當時的革命黨和袁世凱也是把種種厲害分析透徹之後,才做出了讓袁世凱當第一任總統的這個決定。袁世凱上任之後也完成了中國從清廷到民國和平過渡的這個重要階段,完成了屬於他的歷史使命,雖然過程之中小有波折,但相對來說,換個人也不一定能比他做得更好。

不管怎麼說,再次出山的袁世凱已經有了新的目標,這一次,他真正掙脫了束縛他的牢籠,欲射鹿於中原,留名於青史,可惜的是,逐鹿中原他勝了,留給後世的卻是累累罵名,他將如何應對清廷褪去後的中國局勢,他親手推翻帝制為何又要親自復闢?下篇文章,我將和大家一起,見證袁世凱復闢路上的心路歷程。

相關焦點

  • 孫中山和袁世凱,誰才是結束清朝統治的第一功臣?
    按照我們以往的認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因此,袁世凱的功勞和貢獻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很難講。兩位大人物的貢獻都十分重大,都是值得後世紀念的偉人。缺少任何一個人的作用,清朝都不會垮臺。
  • 如果沒有袁世凱,孫中山很難推翻滿清統治,中國將支離破碎
    處心積慮稱帝的袁世凱飽受詬病,其實在歷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貢獻。一、推翻滿清統治的貢獻清朝的滅亡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歷次王朝更替中代價最小的一次。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選擇了主動退位。 按說,辛亥革命中革命黨人的戰鬥力遠遠不如太平軍。
  • 《二把手》: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智慧
    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智慧——簡評唐達天長篇小說《二把手》※北喬作為官場小說創作領域一位個性突出的作家,唐達天的作品常有出人意料之處,並在文學質量和市場效益取得了雙贏但與一般性的官場小說不同的是,《二把手》作品沒有泛泛地披露官場的所謂內幕、潛規則和聲色犬馬的生活,而是著力於二把手因在官場上的特殊位置而來的別樣處境與生存狀態,進而探究二把手的生存策略與博弈力量。更為可貴的是,《二把手》成為人的生存狀態的一個巨大隱喻,指涉人類普遍性的生存態勢,顯示出作品強勁的內在張力。
  • 早期哺乳動物:夾縫中求生存
    恐龍一出現,就開始向大型化發展,很快就以巨大的體型和運動能力方面的優勢,佔據了當時陸地生態系統裡的統治地位。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們,體型則要小得多,大多數接近於現在的松鼠、老鼠,還是一群毫不起眼的「鼠輩」。因為還處於演化的早期,它們與現在的哺乳動物還有比較大的差別,可以說還是一個「非主流」的哺乳動物世界。
  • 等距離交往才能在夾縫中生存
    實用精要所謂「等距離外交」,就是指無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你與所有的人都大致保持相同的距離,大都處於關係均衡的狀態,因為你處在夾縫中得罪不起人,不採取這種方圓策略,你就將面臨危險。深度透析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清稗類鈔》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清朝末年,陳樹屏做江夏知縣的時候,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湖北巡撫譚繼洵(「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父親)關係不太融洽,多有矛盾。
  • 袁世凱統治時期,其內閣成員都有誰
    程德全是清末投機官僚,任職巡撫多年,眼見清朝氣數已盡,搖身一變成為傾向於革命的立憲派人物。黎元洪更是被迫投身革命,作為清末新軍的一位高級將領,在辛亥革命這個大洪流中,被幸運地推到歷史前臺,成為風雲人物。黃鐘瑛是清末海軍將領,傾向於革命,在辛亥革命期間,率長江艦隊起義,站在革命派一邊。不久就因病去世。王寵惠是法學專家、同盟會員,伍廷芳是清末職業外交官、南方議和首席談判代表、熱心於革命。
  • 夾縫中求生存!肖戰被張韶涵周華健「雙面楚歌」,求生欲過分強烈
    夾縫中求生存!肖戰被張韶涵周華健「雙面楚歌」,求生欲過分強烈相信看過《我們的歌》這個節目的粉絲觀眾們都知道,小哥費玉清在節目上真的很注重點評這一part。夾縫中求生存真的是太難了,一邊是隊員張韶涵,一邊是師父周華健,哪邊都不能得罪啊!不過也看得出來,肖戰現在求生欲是越來越厲害了,估計也是上這麼多期節目給訓出來的!當然了,求生欲這個東西,有沒有大家都知道,會不會一直有那大家就不清楚了不是嗎?畢竟那姐不在的時候,這位姓肖的朋友時常會在挨打的邊緣瘋狂試探不是嗎?
  • 夾縫中求生存,定位介於凱美瑞和ES,亞洲龍有多大的市場空間?
    豐田亞洲龍即將在3月21日上市,最近很多人也關心這款車到底值不值得購買,首先我覺得在沒有正式上市之前,說什麼都為時尚早,只是亞洲龍的這個定位的確有點夾縫中求生存的意思,參考凱美瑞的熱賣和ES的加價,亞洲龍的市場表現確還是值得期待的。
  • 沒有立場也不穩:二戰時期的那些中立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歐洲其他國家中,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愛爾蘭也都各顯神通,艱難地在夾縫中保住了中立地位。複雜微妙的局勢,註定了中立國必須在戰爭中小心翼翼地審時度勢, 及時向戰爭中優勢者妥協的生存之道。同交戰國一樣,中立國同樣需要勇氣與智慧去守衛中立,下面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 此人慫恿袁世凱復闢,只為自己日後統治天下!這是誰野心這麼大?
    袁世凱的仕途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他從六歲開始就學習四書五經,因為當時清朝還沒有滅亡,一個人想要當官主要的途徑還是去科舉,可是袁世凱參加了兩次科舉都榜上無名,這讓他對自己的仕途非常沮喪,後來他只好去投靠淮系的李鴻章。到後來袁世凱還親手廢掉了科舉制,可能就是因為他對這個制度很是有「個人成見」。
  • 清朝能滅了幾十萬兵的太平天國,為何會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
    堡壘永遠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沒有滅亡清朝,但動搖了清朝的根基。大清帝國已經奄奄一息,用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的話說就是,清朝已經活不過50年了。也就是說清朝軍隊是沒有辦法消滅掉太平天國的,正規軍的戰鬥力太弱,效率太低,只能依靠湘軍這樣的地方武裝才能拯救大清帝國的命運。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清政府的大權和軍隊都掌握在滿族人手中。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基礎,以曾國藩和李鴻章為首的漢人掌握了地方上的權力和部分的軍隊。
  • 袁世凱抱憾離世,臨終前留下預言:這三人可救中國,他們都是誰?
    1911年,孫先生率領著革命人士發動了辛亥革命,自此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受清政府壓迫統治的人民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但很快共和就被一個名叫袁世凱的軍閥竊取了。 孫先生曾說:「人既盡其才,則百事具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這句話不禁讓人感慨人才對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
  • 大清滅亡後,清朝的九位末代總督,最後下場如何?大部分結局還好
    清朝的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我們下面就分別來介紹這九大總督中末世總督的結局。一、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東三省是大清的龍興之地,所以,清廷對東三省非常重視,專門設置盛京將軍一職,主要由旗人擔任,負責全權管理東三省的軍政事務。
  • 清朝為什麼滅亡?
    用日本人的思想來說,之所以清朝定鼎中原成功,和時機密不可分。 清朝早期的幾個皇帝還是能力了得的,知道滿族人少,拉攏漢回蒙藏中上層人士,中上層利益會依附一群中下層,食利人群,帝國鞏固。同時,漢回蒙藏割裂統治,不讓他們互相溝通、聯合。 清朝從開始就沒有扎攤子,在中原長久過的思想。
  • 活在新時代的大清王爺:夾縫中生存,餓死不賣國,享受副部級待遇
    引言從古至今我們聽到了非常多的歷史故事,他們有的讓人感動不已,有的讓人滿腔憤恨,有的讓人壯志凌雲,他們的故事各有各的特色,在歷史長河中他們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尤其是在清朝向新時代過度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有些人甚至是清朝的達官貴人,正如這位大清的王爺。
  • 慈禧活著清朝沒事,慈禧駕崩清朝3年後崩盤,她威懾力那麼大?
    慈禧一死,清朝也開始步入了倒計時階段,這無關慈禧的個人威懾力,是整個清王朝的威懾力已經開始崩潰了。 慈禧的死亡,只是加速了清朝威懾力的崩潰罷了。
  • 四本黑暗流爽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黑暗流爽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1.
  • 陝西有座「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東西長14公裡,南北不足1公裡
    在陝西,有一座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整個城市被夾在一條狹長的河谷之中,四周高山壁立,沿河長達14公裡,寬卻不足1公裡,宛如一條遊龍在秦巴大山裡搖頭擺尾。這就是陝西省安康市的旬陽縣城。
  • 「北京兵變」,袁世凱是幕後主謀,還是壓根就不知道?
    清朝末期,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出現了一批軍事將領。這些軍事將領又稱為北洋軍閥。1862年12月12日,出生於天津塘沽一貧困造船工家庭的曹錕,即是北洋軍閥之一。1882年,20歲的曹錕應募入伍,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1907年被袁世凱任命為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鎮統治官相當於現在的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