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慫恿袁世凱復闢,只為自己日後統治天下!這是誰野心這麼大?

2021-01-11 歷史賊有趣

大家都知道,在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之後,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袁世凱給偷走了,他的這一行為被後人唾罵不已,梁啓超更是說他以自己的個人得失為重,根本就不把國家、社會和民族大義放在眼裡,那麼袁世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接下來,筆者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了解一下袁世凱這個人!

袁世凱的仕途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他從六歲開始就學習四書五經,因為當時清朝還沒有滅亡,一個人想要當官主要的途徑還是去科舉,可是袁世凱參加了兩次科舉都榜上無名,這讓他對自己的仕途非常沮喪,後來他只好去投靠淮系的李鴻章。到後來袁世凱還親手廢掉了科舉制,可能就是因為他對這個制度很是有「個人成見」。

袁世凱為何那麼想復闢

1911年發生的辛亥革命,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是關於這次革命的結局,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成功和失敗都佔一半。失敗在於袁世凱他想復闢,這一點肯定就是失敗的。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找到了自己當皇帝的正當理由,他虛情假意地接受民眾勸進書。可是歷史是一望無際的大河,只能前進不能逆轉,沒有人能阻止歷史的發展。可是袁世凱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只想成為這個國家的皇帝,可是要知道辛亥革命推翻的就是君主制。所以袁世凱的這種行為。讓當時的人非常憤怒。

袁世凱從執意要當皇帝到灰頭土臉的退位,也僅僅只有83天的時間,可能老天也看到了他這種行為的無恥,於是在他被指責退位之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袁世凱就因為尿毒症而去世了。事實上袁世凱也為革命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麼為什麼他不顧全世界的反對而堅持要當皇帝呢?到底皇帝對於他有什麼樣的吸引力讓他這麼執迷不悟!

袁世凱說的「他」是誰

根據野史記載,袁世凱在自己的人生最後一個時刻,他說出了四個字:他害了我。說完這四個字之後,袁世凱結束了他傳奇般的人生,駕鶴西去了。那麼他說這個「他」究竟指的是誰?那個「他」為什麼要傷害袁世凱?難道復闢不是他的主觀想法嗎?

後來根據分析,袁世凱說的這個「他」很有可能就是他唯一的嫡長子「袁克定」。其實袁世凱稱帝,袁克定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他非常想讓自己的父親稱皇帝的理由是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坐擁江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無數的金銀財寶,袁克定擁有非常縝密的心思。他首先把自己的父親推到第一位,父親被不被罵都和自己無關,但是如果袁世凱坐穩了皇位,在袁世凱死後,他當上了皇帝,自己就不用承擔任何的罵名了,因為這是自己的父親傳給我的。

袁克定推使父親當皇帝

那麼袁克定完全不顧及自己父親的名聲和民族大義,制定出了這樣一石二鳥的計劃,後來如他所願了嗎?其實袁克定最初想的是有一天父親去世了,按照之前的世襲制度,自己肯定會當上皇帝。可是袁世凱並沒有按照他的想法把皇位轉給他,相反袁世凱一直都想把這個皇位轉交給別人,袁克定從始至終都沒有在袁世凱的候選人名單之中。

到了1916年6月初的時候,袁世凱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後的時候了。他堅定而嚴肅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決定,袁世凱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讓一些親屬以及推翻大清王朝的功臣來到自己的病床前,當然這其中包括他的長子袁克定,可是袁克定是一個完全沒有良心的人,他在自己的父親快要去世的時候,他完全不關心父親的病情,他只關心自己會不會成為繼承人,甚至當時情緒非常激動興奮。他認為自己等待很久的日子終於要來臨了,自己要當皇帝了。

了解清朝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從雍正皇帝開始,為了避免皇子之間的皇位紛爭,皇帝一般不會在生前立太子,而是將繼承人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等到皇帝去世之後才能打開,看究竟是哪一個皇子被選中當上了皇帝,這樣兄弟也自然沒有辦法改變結局。

而袁世凱也遵循了這樣的做法,在他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列出了候選人的名單,藏在了金匱石屋,對權力極度執著的袁克定在袁世凱死後不久就立馬打開看,而其中的內容讓袁克定非常吃驚,袁世凱的候選人有三個人,甚至包括自己的死敵,但是就是沒有袁克定的名字。可能袁世凱真的知道袁克定的性格,非常了解自己的兒子的能力。他知道袁克定當上皇帝也是個昏君,整片江山可能都會被他毀掉。而且自己當皇帝也是自己的兒子袁克定慫恿自己的,即使背負罵名也要復闢,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來統治一個國家呢,所以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後,人們力推黎元洪來擔任了大總統。

結語

而關於袁世凱的功與過,在這幾年也是史學界激烈討論的問題,對於他的評價後世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筆者認為對於歷史人物,我們要把他放在他當時的時代討論,不能夠單純地說他一個人是好是壞這麼簡單,袁世凱的確有自己的才能,他在23歲的時候在朝鮮擔任大任,多次粉碎了日本侵略朝鮮的陰謀,在朝鮮聲譽很高。而且他後來也參與了廢除科舉制的決策,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的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他也有非常明顯的不足,最大的汙點也就是復闢帝制。

那麼大家對於袁世凱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袁世凱抱憾離世,臨終前留下預言:這三人可救中國,他們都是誰?
    在民國歷史上,本有一人應該是我們的英雄,但他的一個稱帝舉動引發了眾怒,受到了全國上下的高聲反對,最後被人冠上竊國賊的名號,這個人就是袁世凱。但也不得不承認,袁世凱為民主共和形成創造了條件,正是因為他才讓南方革命快速獲得成功,清朝皇帝的退位也是因為他促成的。
  • 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期間雖然與汪精衛、孫中山等人來往密切,卻始終堅持自己特立獨行的政治見解,主張君主立憲是中國最好的政治體制。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由袁世凱、張之洞聯合保薦,楊度被清廷重用,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成為名噪一時的「憲政專家」。而楊度也對有知遇之恩的袁世凱心存好感,認定他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非常之人」,從而為日後充當袁世凱的「帝王師」埋下伏筆。
  • 袁世凱臨死前說:「他害了我」,為何不說出是誰?令人唏噓不已
    在這過渡時期,袁世凱是很難繞開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逼退溥儀退位,袁世凱是有功勞的。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成為第一任民國大總統,他已經是當時國家的元首了。然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凱卻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袁世凱稱帝之後,遭到各方反對,由此引發了護國運動。83天後,袁世凱被迫宣告取消帝制,這場復闢鬧劇就此草草收場。
  • 孫中山和袁世凱,誰才是結束清朝統治的第一功臣?
    01導讀:1912年2月12日,統治中國267年的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終於滅亡了。那麼,也許會有讀者在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孫中山的功勞大,還是袁世凱的功勞大?從小有著濟世安民,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放棄自己作為醫生的老本行,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事業中去。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武裝起義,再失敗,再起義,再失敗,依次循環往復,終於在1911年武昌起義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出生於官宦世家的袁世凱,在1901年李鴻章去世之後,成為李鴻章的接班人,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 他是袁世凱的孫子,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為中國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說到袁世凱,大家對他估計就一個印象,奪去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還妄想復闢帝制當皇帝,真是太可笑了。清末時,他在新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和平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長達千年的封建帝制,推動了中國近代化。儘管對袁世凱有不少爭論,但他的孫兒卻是極不尋常的,聞名遐邇,此人就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袁家騮。根據《袁世凱傳》中的記載:袁世凱找了個朝鮮女人當妾,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叫袁克文。後來袁克文過繼給了大姨太沈氏,因沈氏無法生兒育女,所以對袁克文也是 十分寵愛。
  • 清朝統治岌岌可危,袁世凱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尤其是維新派中的楊深秀等人還策劃了一起「圍園殺後」事件,妄圖通過刺殺太后來解決一切矛盾,並且譚嗣同將這件事請提前告知了袁世凱,還威脅袁世凱必須出動小站新兵來協助維新派的行動,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帝派和後派他必須選擇一邊,否則不管誰得勢之後都饒不了他。
  • 蔡鍔是誰?他在阻止袁世凱復闢上,起到什麼作用
    (袁世凱劇照)不過,隨著蔡鍔將雲南搞得有聲有色,袁世凱開始對蔡鍔產生忌憚。1913年10月,袁世凱將蔡鍔調入北京,不斷進行籠絡和監視。一開始,蔡鍔對北洋政府有著巨大的期望。他經常向袁世凱提出建議,為國防建設和軍隊規劃出謀劃策。但袁世凱卻是一個野心家,他不但不採納蔡鍔的建議,反而瘋狂地倒行逆施,始終想成為一個獨裁者。尤其是在1915年,袁世凱為了復闢帝制,竟然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這件事使得蔡鍔徹底對袁世凱失望。表面上,蔡鍔裝作對一切都滿不在意的樣子,整天出入於北京八大胡同中,和名妓小鳳仙傳出了許多緋聞。
  • 如果沒有袁世凱,孫中山很難推翻滿清統治,中國將支離破碎
    處心積慮稱帝的袁世凱飽受詬病,其實在歷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貢獻。一、推翻滿清統治的貢獻清朝的滅亡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歷次王朝更替中代價最小的一次。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選擇了主動退位。 按說,辛亥革命中革命黨人的戰鬥力遠遠不如太平軍。
  • 袁世凱統治時期,其內閣成員都有誰
    袁世凱(1859~1916,河南人)從孫中山手中接任臨時大總統,就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並對內閣成員進行了大改組。除副總統黎元洪和教育總長蔡元培留任、王寵惠改任司法總長外,其他的皆換了人。還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增設內閣總理一職,加大內閣的權威,以制約總統的權力。袁世凱是玩弄權術的老手,他不會被《臨時約法》這一紙空文所束縛,千方百計攬大權於一身。
  • 你們知道袁世凱死後,諾大的中國是誰管嗎?總統竟然都是個空殼子
    在萬般無奈之下,孫先生只能選擇接受袁世凱的要挾,讓袁取代自己來維護革命的果實。當然我們知道,袁世凱這個人狼子野心,他絕對不是什麼忠心耿耿的滿清遺老,自然也不可能是個立場堅定革命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人接近於一個投機分子,他一生都在尋找機會鑽營,然後達到自己飛黃騰達的目標。這樣的人,成為中國新的總統,其實對於百姓來說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益處的。
  • 袁世凱登基時所坐的龍椅,木頭椅子夾乾草,真相氣死袁世凱
    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帝王就有點搞笑了,他的椅子是一個實木的椅子,而且絲毫沒有那種帝王的氣息,你以為到這就完了,聽我繼續往下講,絕對讓你驚掉下巴。相信經我上邊這麼簡單的一描述,很多人都猜出來我說的是誰了。沒錯,確實是我們的最後一位「偽」皇帝――袁世凱。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要再往前說了,我就免費為大家講講歷史。
  • 袁世凱去世後,他三十多個孩子都有怎麼樣的結局?大部分很優秀
    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封建皇權統治,此後人們紛紛剪下辮子,標誌著封建皇權統治時代的徹底終結。即便是後來,袁世凱有了計謀,讓自己重返帝位,但還是被新政策打敗了,人民也不願回到過去的封建社會,忍受著貴族階級的壓迫和封建統治的殘害,袁世凱稱帝,最後還是失敗了。
  • 末代帝師回憶錄:溥儀最崇拜墨索裡尼,復闢曾是人心所向
    寫信的人,有些向我提供意見,要我怎樣教育我這個「皇帝學生」;有些人請求我介紹他或他的親戚到內廷工作;有些人對我陳述東三省及其他地方的復闢黨活動情形;有些人又託我轉送紀念品給遜帝,並要我答覆那些東西是否已到達遜帝手上;有些人又請我為他們安排與遜帝見面,因為他們有重要的秘密消息,非當面稟告不可;有些人又對內廷工作人員肆口大罵;更有些無名氏的信責罵我危害民間,叫我為自己打算,最好就是即日辭職不幹,否則必有惡果
  • 袁世凱稱帝後,閻錫山在電報中究竟說了什麼?袁看後卻一病不起
    回國後,正趕上辛亥革命開始,他在山西領頭響應起義,後來被任命為山西大都督。 從辛亥革命開始,閻錫山就被袁世凱派駐到山西省任最高長官,在山西呆了有38年之久,成了名副其實的」山西王」。 閻錫山手握實權 低調內斂 閻錫山處事非常圓滑,而且工於心計,在官場政治上還真是有些手腕。
  • 袁世凱臨終前,曾提到3個改變中國命運的人,他們分別是誰?
    不同的是,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封建主義制度已經不再適合治理天下了。袁世凱作為民國時期的大總統。曾經和孫中山一同提出過共和制度。但袁世凱本人卻有私心,他嘴上雖然說著民主共和,但內心深處依舊想要當皇帝。這就和百姓們想走的路背道而馳了。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和孫中山等人的斥責,袁世凱在皇位上僅僅只做了幾十天的時間就被迫退位了。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但從1912年3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16年6月病死,這4年多的時間裡,袁世凱破壞約法、解散國會、偽造民意,先使自己當上終身大總統,又悍然稱帝,幾乎沒做任何有利於共和的事。可以想見,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一方面能省下一大筆為復闢帝制準備的開支,另一方面不會有護國之役,軍費也省了下來,讓中國經濟少受一次打擊。政治方面:中華革命黨將沒有重回國內活動的名義,日本也無法從中謀利袁世凱的稱帝,給了中華革命黨捲土重來的機會。
  • 此人嘆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十餘天后果然應驗了
    而同樣是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的他,卻一直在努力為這個國家奮鬥。但是無奈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憑一人之力,又怎麼挽救,這偌大的國家。此人在臨終前曾嘆言到,我死,大清必亡。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口氣有些大,但是事實證明,就在此人去世。十餘天后,大清果然亡了。這個人就是愛新覺羅良弼。
  • 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全殺光
    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全殺光要說朝廷中權利最大的人,那麼可能就屬皇帝最厲害了,雖然有可能會有權臣當道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比較說的通的,皇上一個人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首先是朝政的治理,每天要聽大臣啟奏匯報各個部門的事務,
  •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都說孫中山在南京任總統的時候窮,袁世凱接任總統後才懂孫總統的苦。國庫的錢,來源無非兩途:一是內部的稅收,而是外部的借債。袁世凱比孫中山強的是,他上位時好歹全國至少形式上統一了,除了接管清朝的稅收,也可以向各省徵稅了,這一點比孫中山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