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桑蠶飼養技術要點
2.蠶種用量 根據桑園面積確定飼養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成林桑園飼養一代雜交種夏蠶0.2盒,夏秋蠶0.8盒~1盒。用於1齡~3齡蠶飼育。1齡~2齡上蓋下墊聚乙烯塑料薄膜,四周包折。眠中不蓋,蠶餉食後繼續覆蓋。3齡只蓋不墊,薄膜上如凝有霧滴,給桑前擦拭後,再使用。有條件的地區應採用1齡~3齡蠶的小蠶期共育,4齡~5齡的大蠶期分養的技術。2.各齡蠶飼育技術要點(如下表)。3.桑葉採儲。
-
【脫貧攻堅】桑蠶種養技術培訓結束,貧困戶代表直接從基地買了4齡蠶
【脫貧攻堅】桑蠶種養技術培訓結束,貧困戶代表直接從基地買了4齡蠶 2020-04-29 0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蠶的生長過程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
-
江蘇大豐農業主管部門:僅兩戶大蠶出現中毒現象
"大豐20萬條春蠶死亡 疑因農藥中毒"的情況說明據大豐市農業主管部門消息:江蘇大豐市今年共飼養春蠶19220張,養蠶戶4754戶,事發地新豐鎮飼養春蠶11062張,養蠶戶2186戶。經調查,小團村西臨串場河,串場河以東7公裡距離內四個村(小團村、萬眾村、永躍村、赤旗村)共飼養春蠶3603張,養蠶戶804戶,其中小團村飼養春蠶171張,養蠶戶45戶,四個村僅有小團村一組的楊世臻、查永才兩戶在大蠶五齡上簇期出現了中毒現象。全市其他養蠶戶未有類似情況反映。
-
圖解蠶寶寶變成飛蛾的過程,蠶的一生歷程是怎樣的?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
桑蠶的養殖技術講解
家蠶的一生會經過卵、幼蟲、蛹、蛾四個形態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是一種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現在很多地區也在推廣和養殖,也是很多農戶的經濟來源之一。養殖時要注意的及方面,第一桑葉是家蠶的食物,因此它的供給就成為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講解一下家蠶的養殖技術。
-
蠶的一生,平凡而偉大!
蠶的一生 家蠶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完成一個時代要經過卵、幼蟲、 蛹和成蟲等四個形態和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即完成它的一生。其完成一個時代的過程,就是家蠶的生活史。家蠶屬變溫動物,氣溫高,蠶的體溫也高,新陳代謝就旺盛,發育快,齡期縮短。
-
科學匯|蠶寶寶的一生,你真的了解嗎?(思考題答案也在這裡哦)
好奇心驅使下,向孩子們詳細地詢問了一番,原來,他們盒子中裝的正是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寶寶。蠶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蠶蛾科。蠶寶寶與科學課堂的淵源由來已久,在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動物的一生》單元中,就有對蠶的詳細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蠶卵蠶的一生以蠶卵開始。
-
現實版的神奇寶貝——彩色蠶寶寶
彩色蠶寶寶是指原本白色的蠶寶寶,因食下彩色蠶飼料使蠶體色變為彩色的蠶寶寶,目前主要有紅、藍、紫3色。高質量的彩色飼料是在家蠶人工飼料的基礎上添加了天然色素(對蠶寶寶無害),使蠶寶寶食下由內而外的變色,不是染料染上去的哦。
-
蠶的一生,一路「開掛」的蠶吐完絲後真的死了嗎?
蟻蠶長到第一階段逐漸變成麻灰色的一齡蠶;之後每經過大約3-4天休一次眠脫一次皮長大一點,由一齡蠶長成二齡蠶、三齡蠶、四齡蠶、五齡蠶,再過6-8日成為可以結繭的熟蠶。養蠶有很多小講究,如蠶小時候餵桑葉得切碎喂,不能帶露水,曬熱的桑葉摘回來放到常溫才喂,桑葉林周圍不能用農藥,蠶房也要用石灰消毒,避免接觸滅蚊劑、香水、樟腦等不良氣體,進出要換鞋子……結繭,蠶越長越大越能吃,經歷4次脫皮,當蠶長得圓滾滾白白胖胖半透明,可以看到積攢了一肚子的白絲,且「沒食慾」時,就是要結繭了
-
科學匯|蠶為啥能榮登「科寵」第二寶座?一起來解鎖它的小秘密吧
而我們現在能夠在家裡養的蠶,就和家禽家畜一樣,是從野生蠶裡挑揀出來,不斷進行育種優化的結果,保證了蠶結出的絲比它在野生的時候,更光滑柔順、絲更多、繭更大。蠶的外表形態也有很大不同,家蠶個大肥白,野蠶又小又瘦。如果去野外細心點,現在還能找到野蠶,但是實在是沒什麼利用價值,而且如果繁殖過多的話,會把種植的桑葉吃光光,反而成為農作物害蟲了。
-
什麼決定蠶蛻皮的次數?日本揭開百年謎團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研究科的大門高明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與福島大學的筱田徹郎教授和農研機構的瀨筒秀樹組長等人共同分析了蠶的眠性突變體,明確了決定蠶的蛻皮次數機理。昆蟲的幼蟲通過反覆蛻皮來實現生長。正如老歌裡唱的那樣,「四次就眠,一晃而過」,蠶的幼蟲通常在經過4次蛻皮後成為5齡幼蟲,然後吐絲結繭,在繭中變成蛹和成蟲。
-
退役士兵的「四齡」,各個和你的利益相關!
作者:22號樓對於退役士兵來說,「三歷」(學歷、經歷、能力)很重要,但是還有「四齡」(年齡、崗齡、軍齡、婚齡)也挺重要的。這「四齡」雖然很小,但是和大家的利益息息相關,甚至能決定你的前途命運,希望大家明了,也能做好相應的準備。
-
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
虎蠶性溫和,可與其他種類家蠶混合飼養也稱虎斑蠶,斑馬蠶,老虎蠶,通常稱為「虎蠶」。寡食性昆蟲,幼蟲期喜食桑科植物,尤其是桑樹葉。一般為一化性,即1年僅孵化一次。在長江流域地區,自然情況下,蟲卵在4月上中旬自然孵化。經過約23-28天的人工飼養後,幼蟲結繭化蛹,再經過9-15後成蟲羽化破繭而出,成蟲交尾產卵後死去。
-
小滿節氣蠶寶寶「成年」 浙江桐鄉蠶農「望蠶訊」
梅和魚供圖於建剛所說的「成年」指的是經歷過四次蛻皮的「五齡蠶」,此時,它們長大了很多,也不再有休眠期,而是不停進食準備「上山」結繭。於建剛是屠甸鎮榮星村人,早年離開家鄉,在上海工作,幾年前,熱愛鄉村的於建剛辭職返回浙江的老家,和妻子梅玉惠一起變成了蠶農,餵養蠶寶寶,製作蠶絲被,並創立了品牌「梅和魚」。
-
一個蠶繭裡,有一千米長的絲
圖片:三蝶紀在中國民間傳說中,黃帝的元妃嫘(léi)祖發明和傳播了養蠶技術,史稱嫘祖始蠶。民間傳說無法考證,不能作為事實根據,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從一些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蠶繭和絲織品,以及在殷墟的甲骨文中,有大量的「蠶」、「桑」、「絲」、「帛」等文字。
-
世界上吐絲價值比較高的十種蠶!
桑蠶以桑葉為食料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蠶蛾幼蟲,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蠶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
蠶的一生之結繭篇
作者:重慶蠶科院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國人的祖先就發現並馴化了蠶,幾千年來,蠶業成為中國古代農業中僅次於穀物種植的重要生產項目,因為絲綢貿易開拓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那麼,究竟是什麼讓蠶寶寶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呢?本期蠶業科普,帶您去看看蠶兒吐絲結繭。
-
蠶鄉月令丨蠶寶寶等你領回家!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記錄它們...
蠶寶寶小課堂 蠶寶寶的生活習性: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 蠶寶寶的生活環境:不喜歡曬太陽,溫度在20~30℃,塑料或木質的盒子裡。 蠶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桑葉。 (注意:桑葉使用前需要用紙巾擦拭乾淨,吸乾水分,不然蠶寶寶吃了會拉肚子的哦。每天用幾張桑葉,其餘的灑點水裝在冰箱裡冷藏保鮮。) 蠶寶寶會蛻皮:經過一次蛻皮後,就是一齡幼蟲,幼蟲脫一次皮就算「增大一歲」啦,蠶寶寶一生共要蛻皮四次。 蠶寶寶會結繭:四次蛻皮後再過7-10天,蠶寶寶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發亮,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結繭。
-
土雞市場前景大好,掌握這些養殖技術要點,提高土雞經濟價值
禽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特點,形勢發展較 快,飼養量已達養雞總數的70-80%。果園、山地、閒田、荒灘面積廣闊,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只要認真做好科學飼養管理,發展優質土雞,增加農民收 益,前景十分廣闊。掌握養殖技術要點,提高土雞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