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去草原的初衷是想帶著孩子感受一下《敕樂歌》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本來只想專心地陪著孩子在草原上玩耍的,卻又忍不住隨手拍了一些花兒的照片,只是因為這些花兒都太美了,太驚豔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花兒之一,就是蓍(shī)草。
蓍草花 攝影:麥芽
初見蓍草的時候,我是不認識它的,因為植物分類學功底還是有的,所以我是知道它屬於菊科植物,但是具體是哪個屬哪個種,我其實一點也不了解,甚至沒想過要花時間去了解它。
只因為覺得這植物葉子很特別,花也很美,就忍不住按住了照相機快門,隨後也就忘記了。回來處理照片的時候,看到它在相機裡,仔細瞧它越覺得好看,然後壓不住好奇心想知道這是什麼植物竟然能開這麼美的花。
蓍草 攝影:麥芽
原來它叫蓍Achillea millefolium,是菊科 Compositae蓍屬Achillea植物,因為葉子外形像節肢動物門蚰蜒科的蚰蜒(yóu yán),所以人們也叫它蚰蜒草,或者千葉蓍。
蓍草 攝影:麥芽
它在我們爬的那個小山坡上隨處可見,但在別的地方卻又找不到了。我一度認為那個小山坡上的蓍草是人為播種的,不僅它,那裡大多數漂亮的花兒很有可能就是人為播植的,就是特意為了給我們遊客欣賞的。
蓍草 攝影:麥芽
說說它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的頭狀花序。好傢夥花序可真不少,它們密集成復傘房花序,每一個頭狀花序外面是一圈頭狀花,包圍著裡面的很多朵小花,像極了婚禮上的捧花,讓人越看越喜愛。
頭狀花序和復傘房花序 攝影:麥芽
傳說蓍草有通靈的功能,是不死神草,能生長几千年。因為蓍草的莖又長又直又硬,不太容易折斷,是佔卜的上好材料,所以古人常常用這種草佔卜,認為它有通靈的作用。
西晉文學家張華編撰的《博物志》中說:「蓍千歲而三百莖,其本已老,故知吉兇。」
蓍草又長又直的莖 攝影:麥芽
其實我們仔細觀察「蓍「字,上部為「草」,中間一個「老」,下部為「曰」,意思是老者站在太陽下,以草作為工具進行佔卜活動,這樣看蓍字就特別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