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應用之竹葉石膏湯醫案

2020-12-05 騰訊網

導讀

傷寒解後當指病起傷寒,經汗、下之後,大熱已去。虛贏,言病人虛弱消瘦,是形傷精傷的表現;少氣,言病人氣少不足以息,是氣傷的表現。形氣兩傷,津氣虧少,加之餘熱未清,上幹胃腑,胃失和降,故見氣逆欲吐。臨證還可見到發熱,納呆,口渴,心煩,少寐,舌紅少苔,脈虛數等症。治用竹葉石膏湯以清熱和胃,益氣生津。

組成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斤(洗)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溶,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義

本方為白虎加人參湯去知母,減粳米用量,加竹葉、麥冬、半夏而成。方中竹葉、石膏清熱除煩;人參、麥冬益氣生津;甘草、粳米補中益氣養胃;半夏和胃降逆止嘔。其中麥冬、半夏相伍滋而不膩,燥而不傷其陰,其配合尤具妙義。諸藥相合,既清其餘熱,又益其氣陰,更有和胃降逆之功,故為清補之緩劑,清熱滋陰和胃之佳方。

臨證要點

主症:身體虛弱消瘦,發熱,短氣,乾嘔,口渴,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虛數。

病機:餘熱未盡,津氣兩傷。

治法:清熱和胃,益氣生津。方用竹葉石膏湯。

醫案舉例

01

小兒熱病

王某某,男,7歲,1958年12月24日初診。發熱咳嗽已3天。體溫高達41℃,夜益甚,氣粗無汗,手足發涼,有時妄語,煩躁不安,唇紅目赤,微咳嗽,似眼淚汪汪,耳根微涼,舌赤苔黃膩,脈象浮數,分析脈證雖屬冬溫,有欲出麻疹之候,治宜辛涼宣透之法。處方:生麻黃3g,杏仁6g,生石膏9g,甘草3g,桔梗4.5g,僵蠶6g,前胡6g,萊腋子(炒)6g,香豆豉12g,蔥白2寸。水煎服。越2日,前方已服完2劑,麻疹初透,但仍未徹,色暗,目赤,鼻衄,腹痛下利,微有喘咳,舌赤,苔黃,脈數,此肺胃熱甚,下迫大腸,治宜清宣解毒。處方:鮮葦根15g,牛勞子4.5g,黃芩3g,桑皮6g,前胡4.5g,淡竹葉6g,生石膏9g,生甘草3g,銀花6g,連翹6g,淡豆豉12g,蔥白2寸。連進兩劑。病已7日,疹透熱退,目赤全退,喘平利止,惟午後尚微熱,稍有嗆咳,此餘熱未盡,胃陰未復之象。宜清熱生津,以善其後。處方:北沙參6g,麥冬6g,生石膏9g,淡竹葉6g,甘草3g,枇杷葉9g。服2劑,餘熱亦清而痊癒。(《蒲輔周醫案》第153頁)

02

餘熱不盡

平某,女,47歲。其夫代訴,今晚8時,患者突然惡寒不適,旋即高熱、嘔吐(噴射性),繼而神志昏蒙,來院診治。診見體溫39.9℃,神志不清,兩目直視,頭汗淋漓,項強,輾轉翻側不安,上肢及胸背有大小不等瘀點,壓之不褪色,呼吸氣粗,脈數,苔厚膩帶黃,克、布氏徵陽性。診斷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人院後按「流腦」常規處理6天,一般症狀基本消失。但體溫不能降至正常,雖經磺胺類及抗菌素治療,體溫始終保持38℃左右,經過討論,12月15日擬用中藥治療。診見體溫38.3℃,脈來數而無力,舌質稍絳,苔薄膩。唇紅,口渴欲飲,有汗,間或泛惡,瘀斑未能全消。自雲五心煩熱,今晨大便一次,呈顆粒狀,精神疲倦。根據症情,屬熱甚多汗而傷氣陰,津液耗損。擬以竹葉石膏湯加味:竹葉15g,生石膏30g,黨參9g,半夏6g,生甘草3g,粳米15g(荷葉包),全瓜蔞9g,元參9g。水煎服。翌日複診,體溫37.8℃,脈來兼數,舌質由絳轉紅,苔薄中微膩,口雖渴而不幹,身熱頭痛大減,瘀點已消,大便一次質已潤。原方瓜蔞、元參改用6g。服藥1劑,體溫37.2℃,脈來平和,舌苔正常,不嘔不渴,精神好轉,但食慾未復。後以調補脾胃,數日而愈。[江蘇中醫,1966,(7):33]

03

小兒夏季熱

胡某,男,3歲。1965年7月24日初診。母代訴,近1月來,經常發熱,日哺時為甚,間或上午亦出現高熱,口渴欲飲,食欲不振,大便時溏薄,有時挾稀,小便清長而有時數。體檢:體溫39.7℃(肛表)。營養發育欠佳,神志清爽,表情鈍呆,皮膚乾燥欠潤,腹軟,四肢欠溫。口唇、舌質深紅,苔微膩淡黃,脈來濡數,診斷為小兒夏季熱。處方:生石膏15g,黨參6g,麥冬6g,半夏3g,粉甘草2.4g,粳米9g(荷葉包),麥芽6g,神曲9g,竹葉12片。服1劑後,體溫已降(38.3℃),渴飲已減,睡眠較安。原方去半夏,再進2劑。藥後,體溫繼續下降(37.8℃),各種症狀均見好轉,惟食慾欠佳。原方加雞內金6g。再進2劑。藥後,體溫基本正常(37.3℃),餘無明顯痛苦。擬氣陰並補劑調理收功。[江蘇中醫,1966,(7):33]

現代臨證

現代臨床將竹葉石膏湯廣泛應用於急性感染性熱病恢復期、無名低熱、膽道術後嘔吐、小兒夏季熱、暑熱、糖尿病等屬於氣陰不足,餘熱不盡或虛熱上擾者。

相關焦點

  • 這是氣陰傷了,要用竹葉石膏湯
    按傷寒論講的,傷寒解後,虛贏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從這可以看出,竹葉石膏湯是治療,生病好了之後,身體虛了調理用的方子。竹葉石膏湯由什麼組成,其他記不住,起碼知道個竹葉和石膏。具體組成有竹葉,石膏,半夏,人參,甘草,麥門冬,粳米。
  • 經方的治病原理
    比如,發生風溼免疫性疾病時,當我們將目光從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上轉移出來,考慮通過經方恢復自身正常的激素分泌水平及逐步恢復正常免疫功能時,治療手段會更加豐富。在相當多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身上我們看到,採用扶助陽氣之法為本,辨證聯合應用補肝腎、活血化瘀、清利鬱熱、祛風除溼、軟堅散結等方法,可以顯著減少抗炎藥的減量。
  • 經方和時方藥理學之差異
    經方、時方藥理學之差異和人論醫,有時會被反問一句:「既然你說經方派的方子這麼有效,那為什麼還會處在完全的弱勢呢
  • 張仲景治「腰椎增生」的經方!中醫是不是科學,現代人很難評價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風溼病學》、《經方觀止》、《金匱要略》、從發病的過程看,以及舌脈之象,還有畏寒等表現看,都是寒溼之邪作祟無疑。醫案中用的,其實就是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記載的「桂枝芍藥知母湯」。原方配伍是桂枝、芍藥、知母、麻黃、白朮、防風、附子、甘草、生薑。本來,這個配伍是治療關節腫大變形的類風溼關節炎的,即所謂尪痺。但是後來人們發現,它祛除風寒溼的功效很好,對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溼邪所致的腰椎病有療效。
  • 中醫經方來幫您,緩解頭暈頭疼
    方用中的細辛辛香,燥溼通絡的作用非同小可,這是仲聖十分喜愛的中藥,在經方裡面很多時候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麻黃附子細辛湯,小青龍湯,厚樸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湯,雖然細辛從未被當作君藥來對待,但是細辛的輔佐能力是非常突出的。細辛化痰溼,治頭痛,療牙疼,都有很好的療效。
  • 石膏的養生功效有哪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大劑可用6-8兩)先煎;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調敷。來源:石膏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常用配方其實石膏也是可以治療疾病的,配方不一樣,治療的疾病也是不一樣的,經常出汗的人、出現傷寒發熱的人,可以試試石膏的配方哦。
  • 慢性腎盂腎炎案的經方治療|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696期】
    (請將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甘草瀉心湯加茯苓 上期原醫案 宋某某,男,59歲。 按語 大便乾燥,多責之於腑實熱結,或津虧腸枯。然本案便燥,不見口渴等熱熾津傷之象,但見胃痛、吐酸之證,知別有它因。 觀胃痛得按痛減,乃氣虛也;痛而且脹,矢氣快然,又氣滯也。綜合脈象分析,乃脾虛而氣機阻滯之候。脾虛氣塞,腸道不運,則致大便乾燥。
  • 古今醫案研讀:今天講的是李介鳴治克羅恩病的醫案,我有點小疑問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今天講的這一個醫案是李介鳴李老治療克羅恩病的。之前三篇是趙冠英先生的,不同的人的用藥習慣會給我們帶來思維碰撞的火花。下面我們具體來看。其實就是補中益氣湯加上了桂枝、補骨脂、五味子三味比較溫的藥,有一點合四神丸、建中湯的意思。我們接著往下看,看李介鳴的論治。五味子考慮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治宜健脾養胃,行氣消脹。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 古今醫案研讀:姚炳洲治胃脘痛(十二指腸憩室兼胃下垂)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姚炳洲,河南省羅山縣中醫院中醫師。方藥:以柴胡疏肝散、厚樸溫中湯、保和丸三方化裁。柴胡,廣木香,香附,枳殼,姜厚樸,陳皮,青皮,枳實,神曲,炒白朮,雲苓,鬱金,連翹,萊菔子,炙甘草,水煎服。
  • 【中藥學】解表藥之辛溫解表藥(4)中英中藥學分享第四期
    解表藥之辛溫解表藥(4) 石膏 【藥性 【功效主治】 清熱瀉火(強):氣分證、陽明經證(如白虎湯、大青龍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 清肺熱:咳、喘、咽喉腫痛(如麻杏石甘湯); 清胃火:齒痛、牙齦腫痛、頭痛(如玉女煎); 清熱斂瘡(煅石膏)
  • 天然石膏與脫硫石膏等副石膏的不同之處
    天然石膏礦石經開採、選礦、煅燒、球磨、陳化成為建築石膏,為國際通用的綠色環保建材,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及。脫硫石膏煅燒後的晶體形態類似於二水脫硫石膏,只是顆粒變小,其分布特徵並沒有多大改變,級配依然不是很好,顆粒比表面積較天然建築石膏要小得多,因此脫硫建築石膏的流變性和觸變性不如天然建築石膏。脫硫建築石膏應用時易產生顆粒離析分層、粘結性能不好、製品容重偏大的問題。在一定細度範圍內,脫硫建築石膏製品的強度隨細度的提高而提高,但超過一定值後,強度反而會下降。
  • 古今醫案研讀:上海中醫學院張伯臾教授治療五年臍腹部脹痛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張伯臾(1901~1987年),別名湘濤。上海市川沙縣人。早年從師於浦東三橋鎮王文階先生,1921年錄取於上海中醫專科學校,畢業後回浦東家鄉行醫。
  • 每日一味中藥——石膏
    後來,玉帝嫌財主太貪心,才命令操山之神長出厚土把石糕藏起來,石糕就離地面幾十丈深了,而且慢慢變得堅硬,苦澀,才成為今天的石膏。 【性能特點】本品生用辛甘大寒,入肺、胃經,主以清洩,兼以透解,既善清洩氣分實熱和肺胃實火,又兼能解肌透熱,熱去則煩除、津生渴止,為治氣分高熱和肺胃實火之要藥。煅後澀涼,主以收斂,兼以清洩,外用能收斂生肌,兼清熱,為治瘡瘍溼疹所常用。
  • 磷石膏與高分子材料聯姻,磷石膏應用再添新用途!
    聯盟的成立又是一個務實之舉,在新常態下,可以展開實際的行動,逐步推動破解行業發展難題。聯盟的成立還是一個共贏之舉,聯盟橫跨政、產、學、研多方,本身就是一個資源整合平臺,通過構建產業生態鏈,可有效貫通技術研發、產品製造、銷售渠道、人才交流等多個環節,大大節約成本,有效提高效率,最終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 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慶國下周來我院經方診療中心專家門診出診
    經方一直是歷代醫家學習、應用、研究的重點與核心。後世很多效驗俱佳的方劑,也往往以經方為母方化裁而出。
  • 生石膏與熟石膏的區別
    石膏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這種化學物質不僅廣泛地應用在建築業中,同時也應用到醫療中。石膏的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及有機物、硫化物、鐵鹽、鎂鹽、鈉鹽以及鉻、鈷鋅等微量元素。所謂熟石膏就是將生石膏進行鍛制而成。生、熟石膏雖為同物,其功效卻明顯不同,生石膏多作內服,熟石膏主要為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