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期刊C》: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石墨烯納米帶製造新方法

2021-01-13 前瞻網
《物理化學期刊C》: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石墨烯納米帶製造新方法
 CHEN • 2021-01-12 11:52:19 來源:前瞻網 E114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俄羅斯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合成高質量石墨烯納米帶的新方法,這種材料有望應用於柔性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雷射器等。

該研究已發表在《物理化學期刊C》(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上。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出了一種合成原子完美納米帶的替代方法。它不僅能在正常的真空和更便宜的鎳襯底下工作,而且由於納米帶被製成多層薄膜,產量也會增加。重要的是,這些都不會影響材料的質量。

與目前使用的在貴金屬襯底上自組裝納米帶相比,這項研究採用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成本更低,但產量更高。

矽基電子產品正在逐漸接近極限物理。而石墨烯(Graphene)有望突破這一極限。

然而,一旦將石墨烯切割成窄條帶,只要邊緣具有正確的幾何形狀並且沒有結構缺陷,就會獲得半導體特性。這種納米帶已經用於實驗電晶體中,具有相當好的特性,這種材料的彈性意味著這種器件可以製成柔性。

獲得石墨烯納米帶的一種更實際的方法不是通過切割石墨烯片或納米管,而是通過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生長。這種方法被稱為自下而上合成,與自上而下的合成不同,它產生了結構完美的納米帶。

目前佔主導地位的自下而上合成方法,即自組裝法,成本高且難以工業化生產,因此材料科學家正在尋找替代方法。

石墨烯納米帶有多種類型,俄羅斯科學家利用其化學氣相沉積技術製造的納米帶有七個原子寬,因此得名7-A石墨烯納米帶。這種類型的納米帶具有對電子學有價值的半導體特性。

這種合成是在標準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的氣密玻璃管中進行的,這仍然比納米帶自組裝通常需要的超高真空高10000倍。最初使用的試劑是一種含有碳、氫和溴的固體物質。

將其與鎳箔一起放入試管中,在1000攝氏度下進行預退火,以去除氧化膜。然後,將帶有上述固體物質的玻璃管分兩個階段(190°C和380°C)熱處理數小時。

第一次加熱導致長聚合物分子的形成,在第二個階段,它們轉變成原子級精確結構的納米帶,緊密堆積成厚度達1000納米的薄膜。

獲得薄膜後,研究人員將它們懸浮在溶液中,並將其暴露在超聲波下,將多層「疊層」分解成一個原子厚的碳納米帶。所用溶劑為氯苯和甲苯。之前的實驗表明,這些化學物質最適合以穩定的方式懸浮納米帶,防止聚集回到疊層中並出現結構缺陷。

由於用於製造無缺陷多層7-A碳納米帶的新合成技術相對便宜且易於擴大生產,因此將這種材料引入電子和光學器件的大規模生產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最終將大大優於目前存在的材料。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1-01-material-future-electronics-method-graphene.html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c.0c07369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納米帶的新方法
    也許很多人會說是石墨烯,這種由碳原子組成的二維片狀材料,儘管其電子性能廣為人知,但石墨烯不具備在導電和非導電狀態之間轉換的能力,這種能力對於創造電晶體至關重要,而電晶體是所有電子學的基礎。不過,一旦將石墨烯切割成窄帶,就會獲得半導體特性,前提是邊緣具有正確的幾何形狀並且沒有結構缺陷。這樣的納米帶已經被用於實驗性電晶體中,並獲得了相當好的特性。
  • 半導體表面高效的石墨烯納米帶生產方法
    據國外媒體報導,石墨烯這種神奇的材料可以以各種形式用於各種用途,從可以驅蚊的透明膜到可以提高電池安全性的顆粒。科學家們對用於能量存儲和計算的納米帶特別感興趣,但生產這些超薄石墨烯帶被證明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然而,幾天前,一些科學家聲稱他們在這一領域取得了突破,他們首次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半導體表面直接有效地製造石墨烯納米帶的方法。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科學家提出納米石墨帶合成新方法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李闊、鄭海燕團隊與北京大學鞠晶團隊合作發現,高壓下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晶體可發生拓撲控制的脫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生成晶態納米石墨帶。該研究為納米石墨帶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石墨烯是零帶隙材料。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在半導體器件上的應用。
  • 石墨烯納米帶產生鋸齒狀邊緣
    來自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製造微小石墨烯帶的新方法。由於石墨烯具有可預測的電子特性,這種石墨烯帶在半導體器件中非常受歡迎。然而,事實證明,這些結構是具有挑戰性的。之前製作石墨烯納米帶的嘗試是將石墨烯薄片置於二氧化矽層上,然後使用氫原子蝕刻鋸齒狀邊緣的條帶,這一過程被稱為各向異性蝕刻。這種方法只適用於製造具有兩層或兩層以上石墨烯層的帶。
  •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將原子級精密石墨烯納米帶(APGNR)整合到非金屬基底上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矽晶體是最常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半導體,電晶體是用於在計算中執行邏輯運算的關鍵電子元件。然而,隨著更快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產生,矽已達到性能極限:導電越快,溫度越高,導致過熱。
  • 石墨烯納米帶合成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半導體、存儲領域的新福音
    「石墨烯納米帶的生產可能很快就會變得容易」。 由馬丁路德大學哈雷-維滕貝格(MLU)、田納西大學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成功地在半導體表面直接生產出了這種多功能材料。 到目前為止,這只能在金屬表面上實現。 這種新的方法還使科學家能夠定製納米帶的屬性。 儲藏技術是該材料潛在的應用領域之一。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 科學家發現調控石墨烯的帶隙新方法
    /380723.htm  近日,由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通過壓縮操縱石墨烯的電導率,使石墨烯材料更接近於成為當今電子器件中可用的半導體材料。我們的工作首次確立了在不影響其質量的情況下,實現了對石墨烯帶隙的有效調控。 如果將該項技術應用於其它有趣的二維材料的組合,有可能會導致新的發現,如磁性,超導性等。  自十多年前首次被人們發現以來,石墨烯證明了而且材料可以在宏觀條件下穩定存在。石墨烯是一種二維(2D)材料,由六邊形碳原子組成,這種不尋常的電子特性激發了物理學界的興趣。 石墨烯是已知存在的強度最強、厚度最薄的材料。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研究背景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為了要賦予單層石墨烯某種電性,會按照特定樣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納米帶(Graphene nanoribbon)。切開的邊緣形狀可以分為鋸齒形和扶手椅形。採用緊束縛近似模型做出的計算,預測鋸齒形具有金屬鍵性質,又預測扶手椅形具有金屬鍵性質或半導體性質;到底是哪種性質,要依寬度而定。可是,近來根據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得到的結果,顯示出扶手椅形具有半導體性質,其能隙與納米帶帶寬成反比。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研究背景 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
  • 『石墨烯 合成』新方法能夠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上合成納米石墨烯
    德國、美國及波蘭、盧森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在金屬氧化物表面形成納米石墨烯的方法。基於碳的納米結構是用於納米電子學的有前途的材料。然而,它們通常需要在非金屬表面上形成,迄今為止,這一直是材料學的一個挑戰。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本文要點:利用垂直石墨烯納米片的特殊結構,促進紫外LED器件散熱的新方法成果簡介 以氮化鋁Mater》期刊發表名為「Direct Growth of Nanopatterned Graphene on Sapphi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論文,研究報導了一種通過在納米圖形化藍寶石基底(NPSS)的c-面上選擇性生長石墨烯,來製備納米圖案化石墨烯的新思路,並且展示了其在外延生長氮化鋁(AlN)薄膜中的應用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實現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新華網合肥11月20日電(記者王聖志 徐海濤)作為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新型材料,對石墨烯的應用研究是近年來國際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中國科技大學王曉平、羅毅教授研究組近期採用新的方法和工藝,成功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氮化硼相和創造純c-BN的新方法!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氮化硼相和創造純c-BN的新方法!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材料氮化硼(Q-BN)的新階段,它可用於製造工具和電子顯示器。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在環境溫度和氣壓下製造立方氮化硼(c-BN)的新技術,該技術具有一系列應用,包括先進電網技術的開發,這是我們Q-carbon發現的續集,並將Q-carbon轉化為鑽石,」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John C. Fan傑出講座教授,一篇描述該研究的論文的主要作者Jay Narayan說。
  •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格,十多年來引起了研究界廣泛關注。石墨烯納米帶(GNR)是準一維石墨烯的窄條帶,相對於石墨烯片的二維對應物具有互補特徵。GNR的物理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層的大小和數量,而這又取決於它們的合成方法。合成GNR有三種主要方法:通過光刻技術切割石墨烯,從多環分子自下而上合成,以及解壓縮碳納米管(CNT)。雖然自下而上方法提供了精確邊緣控制的途徑,並且光刻方法可以提供具有精確放置的GNR,但是解鏈方法提供了大規模生產的優點。
  • 《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雙層石墨烯中為兩層的取向之間的某些「魔術」扭曲角創建了平坦帶。這些平帶中的猝滅動能促進了電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並促進了強相關相的出現,例如超導性和相關絕緣體。但是,尋找扭曲雙分子層石墨烯中出現平帶的魔術角所需的精妙微調對製造和可擴展性提出了挑戰。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不涉及微調的創建平坦頻帶的替代方法。
  • 科學家發現納米晶體,能讓電視更亮更絢麗,實現高質量的照明!
    科學家發現微小的「綠色」納米晶體可以在電視等電子設備中製造高質量圖片和照明。這項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的研究發現,這種被稱為納米血小板矩形納米晶體的厚度可以用原子精度來控制,而且可以用來提高LCD屏幕上顯示的亮度和色彩性能。
  • 石墨烯:可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背景1839年,德國礦物學家古斯塔夫·羅斯(Gustav Rose)在俄羅斯中部的烏拉爾山脈上發現了一種之前未曾發現的礦物,他以俄羅斯地質學家 Lev Perovski 的名字將這塊礦石命名為「鈣鈦礦(perovskite)」。
  • 石墨烯:可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背景1839年,德國礦物學家古斯塔夫·羅斯(Gustav Rose)在俄羅斯中部的烏拉爾山脈上發現了一種之前未曾發現的礦物,他以俄羅斯地質學家 Lev Perovski 的名字將這塊礦石命名為「鈣鈦礦(perovskite